从「涟漪美学」到「工必有意」,银河星舰 7 EM-i 这次来真的

42号车库
11-21 20:06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 $吉利汽车(00175)$ 吉利银河的展台一如既往相当精彩。

一边是刚刚拿到了上市 100 天交付量就破 5 万的纯电车型银河 E5,一边还有刚上市不久销量也非常迅猛的星愿。几款吉利银河的爆款车型一起组成了矩阵,布置在了展台的各个角落,非常有来势汹汹的感觉。

而在后面的,就是这次吉利银河展台最重要的 C 位 —— 即将上市的星舰 7 EM-i。

从星舰 7 EM-i 的第一次亮相以来,这台车其实已经有过好几轮的曝光了。

作为一台插混车型,本身面向的用户面就会更大众一些,而有了同样作为吉利银河品牌车型的家族序列在前面造势,星舰 7 EM-i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又把剑锋重新从上半年的纯电主题转移到了 10 万级别市场中更为激烈的混动市场,但这也其实都是因为吉利银河下定决心要立足新能源,也说明了要在最激烈的混动市场里继续稳住以往车型建立的身位。

毕竟不管从混动还是纯电来看,整个市场都是在增速的,并且今年 8 月,插混车型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了 20.69%,相比其他混动类型,插混本身作为一种适应性和经济性更强的形式也理应会吸引更多车型加入这个市场。

而星舰 7 EM-i 这款预售价仅 10.98 万起的车型,从产品技术、颜值、空间到实用性,似乎哪一方面都在它的价位下挑不出毛病,用一句话来概括,星舰 7 EM-i 还没上市就有点要成为这个价位卷王的意思。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星舰 7 EM-i 这一波上市前的预热节奏,从雷神超级电混 EM-i 的技术发布,到星舰 7 的设计首秀和发布预售价,再到广州车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正式上市,这一系列的上市策略背后,其实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在星舰 7 EM-i 亮相以来大家对它讨论最多的词之一 —— 设计,而这背后是整个吉利设计团队以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设计全球负责人陈政的协同努力取得的结果。

把设计深入到骨髓

新能源时代,汽车设计好像有了不少的变化,比如,新能源车开始走向了名为「低风阻」的外观设计。

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的燃油车,加油本身是一件极度低成本的事情,燃油车还依然在采用更符合传统汽车设计风格的外观造型。那么夹在两者中间的混动车型该怎么设计,成了一个似乎还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星舰 7 EM-i 作为目前吉利银河最新的车型,有一件事是引人好奇的。就是为什么星舰 7 首发搭载了最新的雷神超级电混 EM-i ,就可以做到百公里油耗 3.75 L(CLTC)的水平,又同时满足了用户的审美和实际使用需求?

这要提到吉利设计的三个根植于,其中一个就是要根植于用户需求,设计师要把自身也当作产品经理,在做设计工作的同时洞察用户需求;并且同时也要根植于技术发展,运用好吉利品牌自身的技术去超额完成产品设计;而第三个就是根植于自身文化和品牌精髓。

这个价位市场上缺一台什么样的车?同时消费者在这个价位需要什么样的车?这些才是真正设计角度需要根植于去做的事情。

所以,这肯定不是把一样东西设计成好看的样子就可以了。这里面对于设计的挑战,除了产品需求、用户需求外,还有一个「祛魅」的过程。几个月前陈政在银河 E5 活动的采访中提到了这个词。

在过往的设计生涯里,他其实也是有过自己非常前卫的设计风格,而今在吉利银河上更多表达的是平衡感。但是让他自己也感到幸运和难得的是,一个人的风格、设计风格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会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

在当下的混动市场当中,许多汽车品牌的设计其实还没有完全脱离开油车的设计逻辑,也就是采用巨大的前进气格栅设计,来突出「油」的属性。但实际上,如果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其实如果需要一个足够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续航,这样的前脸设计反而会起反面效果。

陈政说:祛魅之后,你会发现回归本质的面貌。

所以星舰 7 EM-i 最后采用的外观设计,是在确保符合用户习惯和真实需求,同时符合产品定义和品牌精髓的设计。

那么,混动车型到底该怎么设计?陈政带领吉利设计团队用 2,400 年前 《周礼·考工记》中世界上最早的设计理念给出了答案,就是「工必有意」,意思是器物的设计必须具备明确的用途。好的设计要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感、可见、可用的体验,单纯的技术是理性但却冰冷的,而设计,可以为科技注入温暖,让生活充满美感,这才是真正符合用户真实需求的。

比如在长途驾驶的场景,补能会成为用户的焦虑之一。在节能效率上,星舰 7 EM-i 做到了 0.288 的风阻系数,这是在风阻优化上几乎看齐了纯电新能源车的水平。并且沿袭了家族化的前脸和设计风格,最后也在雷神超级电混 EM-i 非常高效的能量利用率的共同努力下,星舰 7 EM-i 做到了看似不可能的百公里油耗 3.75 L 的数据,这是设计和技术并驾齐驱、共同作用的结果。

星舰 7 EM-i 这样低风阻的背后,除了雷神超级电混技术的先进以外,是多达 2,000 多次的数据验证,150 多小时风洞实验,完成了全车 20 多处风阻细节优化,最后才让整车风阻系数整体降低了 62 counts。这样做的结果,是在长途旅行中,用户可以多开一个服务区的距离,缓解了补能焦虑。

最后,在用户和产品定义等多方提出需求的情况下,吉利设计做好了这件事,让星舰 7 EM-i 有了一个优秀的整车设计。没有哗众取宠的夸张元素、没有复杂的型面表达、没有把门把手隐藏,这就是吉利设计追寻的「工必有意」。

而且从实车的角度,星舰 7 EM-i 的外观是一套看上去没有强迫感和攻击性的车身型面,这是一种「润玉流光」的表达。

中文里形容玉有一个常用的词就是「温润」。而玉的美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光泽、细腻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变化上,还象征着高贵和谐。这种「温润」的特点甚至贯穿到吉利设计的团队当中。

设计是需要想法和创新的,听过陈政讲的品牌内核之后,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在吉利设计这里,要做的是利用包容、和谐的团队和文化底蕴去做好中国设计。

吉利设计的异化与文化

吉利设计其实在品牌层面有战略的考量,也就是根植于文化母体和品牌精髓去做设计。不同的文化会触发不同的喜好,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对于美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设计需要根植于目标受众所在文化母体的审美。

所以在星舰 7 EM-i 的首秀发布上,我们看到来源自「七巧桌」的座舱空间设计,16 种躺立组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也能看到灵感来自中国椅的「沉肩坠肘」座姿设计;还能看到在每台吉利银河车型上都有的「三潭印月」的音响造型,这些皆是中国文化之体现。

此外,设计师也要做产品经理,从产品定义的底层出发。而这种跨界思维,也是当代汽车设计的必然趋势。在过去,设计师的工作往往仅仅是「画图」与「造型」,而吉利的汽车设计师,既要具备艺术的审美能力,又要结合品牌精髓,甚至需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实现路径与市场定位。

在一年前上市的银河 E8 这台车上,当时吉利设计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就是能不能让前脸亮起来。这个亮起来不是单纯地把灯组安装在前脸上,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布置灯组。所以,如何将美学设计和品牌设计语言以及技术结合,成了吉利设计开展工作的一个主题。

最后吉利设计和吉利研发团队一起研究出了微孔镭射的方案,通过材质、技术以及精度的各方面把控,最后才能实现 E8 上面从视觉上几乎完美的「涟漪美学」的设计结果,做到不露基底的颜色,又能均匀透光和极高的强度耐用度。设计和技术团队协作共融,一起将很难的设计创新落地到了量产车上。

从后来的车型看,「涟漪美学」设计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续。此次在银河星舰 7 EM-i 上采用了「银河涟漪」贯穿灯设计,贯穿式灯组结构「悬浮」于前脸,带来精致大气的科技感。灯角结构层层向外舒展,犹如泛舟西湖荡起的「涟漪」。再一次贯彻了「涟漪美学」的设计。

这也反过来意味着,这不止一步的棋,其实早就下好了。

从提出想法到做出产品整个过程来看,吉利设计可以说是真正从品牌和文化精髓的角度推进了这套设计的落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从组织上对设计问题的解法。

先是有了饱含中华文化素养西湖,才有了「涟漪美学」。这种设计背后,是吉利设计对品牌精髓的深刻理解和对审美的精准把控。「涟漪美学」不再是单纯的外观创意,而是吉利设计对品牌、文化、技术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

最后

现在,吉利银河已经推出了 5 款量产车,快速的市场反应和效率的体系化运作,在另一种层面引起了涟漪的效应。

吉利的设计团队不仅要具备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还要理解并运用全球审美的趋势。他们要结合中国设计特色,创造出既符合全球审美,还要根植于自身文化和品牌精髓,并且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检验的设计。

并且,陈政作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不仅需要理解设计对于品牌到车型,再到车型与营销,这些都需要他有着自己高度的理解和把控,才能让整件事情用极为顺利的方式进行下去。

最近,银河 E5 也在上市 100 天交付了 5 万辆,吉利星愿用 33 天交付 2 万辆。

在当今价格战和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要知道,银河品牌在整个构建和推出产品的时间周期,仅仅不到两年。

尤其在构建品牌定力这件事情上,对品牌设计根基的要求非常之高。2022 年陈政加入吉利,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光之涟漪」的设计语言,同时也要为吉利银河打造一个全新的标识。这不仅要求吉利银河系列的设计要驱动品牌向上,也不能丢失和原来吉利的联结。

从结果来看,这场 0 到 1 的战争是顺利的,吉利设计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吉利对设计要求长期战略下的结果,也是需要这样的长期战略,吉利才能让中国设计走向全球审美的中央,也才能推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的实现。

「涟漪」可能不只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从西湖出发逐渐蔓延到全球的波纹。

新能源汽车俱乐部
一起聊聊你的新能源车和新能源股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