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龚岩
编辑 | G3007
7月23日,以“坚信价值 赢在长期”为主题的2024雪球上市公司价值峰会在深圳举行,会上雪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头部上市公司高管、雪球人气用户等诸多投资大咖齐聚一堂,共话投资之道。在峰会期间举办的“全球算力竞赛加码,洞察AI大变局下的'多向奔赴'”圆桌论坛上,猎豹移动CFO任今涛就分享了猎豹移动在AI方面的最新战略,以及在机器人与大模型结合方面的应用案例。
对猎豹移动来说,其已经从一家ToC公司转型成为一家ToB公司,AI/大模型战略是核心。其中ToB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帮助企业做大模型落地,与企业客户共创大模型应用;一个是做大模型机器人业务。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猎豹移动来自人工智能及其他主要面向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36%,占总收入的43%。
论坛上,猎豹移动CFO任今涛强调,现在很多大模型公司不愿深入项目,不喜欢项目制,认为这是苦活累活。“但我们深知,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必须勇于承担‘苦活累活’,这是技术落地不可或缺的基石。”
当前,随着大模型、机器人制造等技术发展,赋予人工智能“形体”的具身智能正逐步走入人工智能舞台中央,包括谷歌、Meta、OpenAI以及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公司,都发布了相关机器人大模型或者人形机器人。猎豹移动作为国内企业代表也身处其中的赛道,在大模型机器人方面走出了自己不同的路,给公司带来的正向效应也正在显现,其中的做法、路径以及前景价值,值得市场关注。
01
做什么?锚定大模型企业级应用
今年是AI大模型应用的突破年,如果以终为始来讲大模型的商业化,那企业一开始就要想清楚,大模型是走技术还是应用路线?未来服务的客户是谁?以及从哪赚钱?这个“灵魂三问”的战略定位,也决定着在这场大模型的长跑竞速中,谁能真正胜出。
在今年6月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猎豹移动给出的明确答案,就是专注于百亿参数级的大模型企业级应用。通俗来说,猎豹希望以更小参数的模型以及更低的价格,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私有化模型的部署,在成本、效率以及安全之间实现平衡。猎豹这种战略的考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机会。从国外ChatGPT爆火开始,再到国内“百模大战”的争相迭代,各种生成式的对话产品以及智能硬件,让AI大模型在C端用户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和竞争激烈的C端市场相比,企业级AI技术也一直在被尝试和应用,从数字化,到智能化,AI也在成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但B端的企业级AI还处于早期阶段,使用门槛高、行业适配度低、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企业级AI大规模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供需差就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
可以说,专注企业级B端市场,能为AI大模型快速落地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环境,在帮助大模型公司输出技术价值的同时,还能为AI应用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和回报潜力。
例如,创新教育平台“混沌学园”结合猎户星空(猎豹移动控股的行业唯一自研大模型的机器人公司)大模型的技术能力上线全新的 AI 功能——AI问答助手,在传统教育单向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千人千面的课程内容AI问答能力。学员在处理课程常见问题时,可以二次、多次的不同问题提问,AI问答助手能够快速、精准地回复,学员体验感非常好。
再如,国内某酒店连锁企业结合了猎户星空大模型能力,在其内部上线了三款AI相关的应用。第一款是企业内部知识问答应用,员工可以通过问答形式,去了解企业内部所有相关的制度。第二个应用,是酒店行业本身有很高的培训成本,通过一个AI带教产品培训新员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第三款应用是帮助酒店的加盟商,去做数据和分析的决策应用。这些都是猎豹移动的AI能力在不同行业和具体场景中的落地。
另一方面是大模型参数,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很多人可能认为,大模型参数越大,智能效果越好,千亿参数大模型自然比小参数量的大模型更好用。但是,一个千亿参数大模型一年私有化授权费用动辄几千万。如果用它私有化部署以后,光买服务器让它跑起来,最低成本就要160万元。这些企业客户使用大模型,原本的目标就是降本增效,但是如果光部署服务器就需要巨大的费用,这显然与初衷背道而驰。
其实,如果帮一些公司做私有化模型,百亿参数在绝大部分的场景下就够了。今年1月,猎户星空发布了一款百亿级参数级别的大模型——Orion-14B,该大模型不仅在通用对话微调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在RAG和Agent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强大的性能。猎户星空通过与客户共创,结合企业私有数据,再加深度定制应用,实现远远大于GPT的效果。
从这来看,在选择大模型时,企业不能仅看参数大小,而是更关注与自身业务的匹配度,不需要“杀鸡用牛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百亿级的基本都能满足。与此同时,对猎豹来说,把模型做小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在降低算力成本的同时,能有更多精力去贴合客户需求打磨模型,小步快跑做深、做透,以提升在行业应用方面的竞争力,实现从1到N的规模化增长。
02
怎么做?大模型机器人的爆点、支点和节点
在明确了大模型企业级应用后,下一步考验猎豹的,就是如何将其战略进行落地,以形成更多战役性和战术性的打法。而猎豹选择的切入,就是结合自身固有的优势去做大模型机器人,解决行业痛点的同时,扩展其应用范围,以此驱动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
首先是在大语言模型赋予了机器人深度“理解”能力的当下,行业痛点有望成为产品爆点。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像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3C、纺织、包装等行业,但这类传统机器人存在着通用性不足的痛点,而且只能执行单一明确的指令,所以只适用于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工作,而无法用于交互更为复杂的服务业。
而大模型的出现,将语义理解能力和推理生成能力引入其中,相当于给机器人换了个“大脑”,使得它真正能够做到讲解、陪伴,让具身智能有了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机器人和大模型结合的应用方面,任今涛就提到猎豹走播机器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个机器人能够帮商家一键生成数字人直播间,通过大模型的赋能,走播机器人不仅可即时回答直播间观众的问题,而且因为在餐厅里可以走动,它还能按照观众的指示说“我想去看海鲜、甜品”,就能给直播间观众看到实时的餐厅场景。
可以说,猎豹移动所做的,正是通过使用大模型推出基于企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机器人产品,这些大模型机器人可以用于生产制造、连锁零售、金融服务、房地产、能源、政务、教培、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等领域,比如担任AI服务员、AI机器人主播、AI讲解员、AI递送员、AI促销员等角色,在提升企业组织体系效率的同时,也推动行业生产力的变革。
其次是猎豹AI技术的积累以及资源的协同,是其发展大模型机器人的重要支点。去年底,猎豹移动完成了对猎户星空的收购,前者在应用开发方面的经验与猎户星空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互为补充。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猎豹就开始做服务型机器人,除了AI方面是有技术和经验积淀,以及与猎户星空在客户、渠道和软硬一体化全链条能力等资源方面的复用外,其优势还在于做产品的颗粒度,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做更深、更细致的精修,主打快速迭代,不断强调用户的口碑以及项目落地的重要性。
目前,猎豹移动已在今年进行了企业战略升级,着力打造全新“AI科技树”,在实现大模型能力的基础上,从底层云管理服务、模型及套件层的Agent和交钥匙服务,过渡到应用及终端层的大模型机器人、AI老板智囊团,最终完成客户层的落地,让机器人不仅有“身体”,还能有“灵魂”,为客户提供全闭环的“大模型机器人”应用体验。
任今涛在本次论坛上也透露,目前猎豹是国内机器人公司中唯一训练过大模型、唯一拿了“双备案”(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公司。而从效果来看,大模型提升了猎豹递送机器人的语音能力,使之能够实现讲解功能,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尤其在海外,如日韩市场,今年一季度猎豹的服务机器人需求明显增加,海外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目前服务型机器人已经成为猎豹稳定的业务,并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扮演公司收入增长引擎的角色。
最后精准的卡位以及长期的规划,发展节点更具确定性。对于大模型机器人这个产品,必须是硬件、软件、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猎豹以大模型机器人切入,帮助企业完成私有大模型部署,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既可以有效避免避开国内大模型的激烈战场,又可以尽量减少对AI基础设施的过度投入,加速AI大模型商业化的进程。随着猎豹对大模型在机器人的应用上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其内部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做大语言模型训练了,而是加入了一些具身智能方面的训练了,而大模型的多语言特点,也有利于猎豹在海外推出更多具有语言交互的机器人。另外从长远来看,猎豹也正在加入机器臂的探索研究,让机器人未来能做更多的工作。
在新技术商业浪潮来临时,一家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说开局握了把好牌,但这并非终局和核心壁垒,只有整个应用和技术之间循环,飞轮才能转得更快。当前,猎豹移动正在加速将大模型与机器人应用进行融合,并且快速迭代,未来赢得最终牌局的几率也就更大。
03
价值几何?行业高度以及营收增量
目前,大模型应用仍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而大模型机器人的商业化,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困难的过程。这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还需要与市场找到良好的需求契合,同时在成本和可靠性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猎豹移动CFO谈到投资者关心的大模型应用落地变现难的问题时强调,我们认为,大模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项目制作为初期探索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在每个项目中,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探索大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这些企业拥有深厚的行业knowhow,而我们则懂大模型,有产品开发经验,形成了互补优势。通过紧密合作,我们能够有效推动大模型在企业的实际落地。现在很多大模型公司不愿去做苦活。但我们深知,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必须勇于承担“苦活累活”,这是技术落地不可或缺的基石。
长期来看,大模型机器人对于行业以及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行业层面来看,当前,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已成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化、互动化的未来。在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如果能做出很好的产品,后面的竞争者再进来会特别难受,产业形成闭环后门槛也会非常高。但同时,这个行业对于人才、技术和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大,参与者要么是不差钱的科技巨头(比如谷歌微软),要么是头部的创业公司,当然还有传统工业巨头和高校研究所。从这个角度说,大模型+机器人是一个人类最高科技的集大成者,创业者要跑出来也面临种种问题,当然,一旦成功,它能产生的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会把人类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从公司层面来看,大模型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将有助于实现企业在营收结构以及增量空间的跃升。目前猎豹移动人工智能业务的营收已经占到季度总营收的43%,随着企业级战略以及大模型机器人应用的持续推进,其人工智能业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并且在营收结构上,从卖产品逐渐向卖服务转型,产品开发“从无到有”,量产实现“应有尽有”,提供智能化产品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方案,不断跃向价值链中高端,寻求市场新增量。
总得来看,目前通用机器人并没有商业化的先例,大模型的加入,让我们对机器人的商业化充满期待,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有很多挑战,这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也需要更多耐心资本的长期关注,静待那个奇点的来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