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投资心法 | 3月6日

景辰财经
03-06

图片

最近刷短视频总能刷到“国宝帮”的鉴宝视频。

很有意思,建议大家也都看看。

什么是“国宝帮”?

就是一帮闭门造车、极度自信,且囤积着大量“假国宝”的民间收藏家。

多看一些鉴宝节目,你都会替那些鉴宝的专家心疼,你都会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还有那么多执迷不悟、自以为是的**,比你想象中的多得多。

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杠、喜欢怼。

有的认为自己的那就是民间孤品,世界上仅存两件,故宫一件我一件;还有的,更牛逼,全世界仅存此一件真品,故宫那件是假的,我的这件是真的;还有更牛逼的,故宫没有,我两个……

很多乐子人,比走线去润美的电子宠物们还好玩。

区分收藏品的真假,依靠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经历阅历,简单来说,就是得吃过见过。

看过马未都讲古董吧,一桩桩、一件件,信手拈来,不仅知道前因后果、历史典故,而且高兴了还直接从库房掏出来给大家伙涨涨眼,这是吃过见过,他讲出来,就可信。

他讲过一个鉴定股东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摸。就和你每天短视频鉴赏美女一样,看得多了,你自然就形成了对美女鉴别的评判标准,等你刷到一个达不到美女标准的博主,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滑过去,这就是所谓的手感。

在鉴赏领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段子。

是说1959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融入到社会主义生活中,并得到嘞一份在北京植物园做管理人员的工作,工作之余,他还可以四处闲逛,体味人间烟火,不像以前一样,只能被圈禁在皇宫大内。

有一天,溥仪去故宫参观自己家,走到光绪帝住处,进去一眼就看到挂在墙上的画像和下面的字不相符,画像是载沣的,但是名字却写的是光绪帝。

溥仪便叫工作人员来纠正。

工作人员哪懂这些啊,直接叫来了专家,了解了事情原委,专家据理力争,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难道你一个游客还能比我这个专家还在行?

溥仪也怒了,画像上是我亲爹载沣,我亲爹还能认错吗?

专家听后,哑口无言,立刻把画像给换了。

咱们普通老百姓需要鉴赏古董的时候少,但是咱们需要鉴赏政策的时候多。

当我们面对很多事的时候,就需要多深入思考,旁征博引,多想一层,就会对很多政策有新的心得体会了。

比如,宜家的运费。

大家都去宜家买过家具吧,是不是总是对宜家的运费感到不理解,毕竟咱们国内的家具普遍都是包送货上门的,为啥宜家还苦苦坚持要收运费呢?

我有一位校友,在宜家营销部门工作,我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这是宜家的规定,公司管理层是这么考虑的:

送货总是有成本的,所谓免费送货,无非就是把运费包含进商品的价格里而已,但是,如果一视同仁的把运费平均到商品价格里,那这就意味着同时把运费分摊给那些本不需要送货的自提顾客。所以,宜家认为这些事还是分清楚比较好,自己提货的顾客,就不用和其他顾客一起分摊运费了。

多思考一层呢?

我们的快递费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

目前快递送货一般有两种方式:放驿站或快递柜,以及送货上门。

放驿站或快递柜,成本一定比送货上门更低。

按道理讲,放驿站和快递柜的运费应该比送货上门低一些。

现在,快递费是没有区分是否包含送货上门费用的,那么就意味着不管你的快递是否是送货上门,你都已经平摊了送货上门的费用,实际,就是接受驿站和快递柜的顾客,补贴了哪些要求送货上门的顾客。

这既不公平,也没效率。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在顾客下单时,做出价格区分,明确是否接受驿站和快递柜,接受快递价格低,不接受的快递价格高,双向选择嘛。

这在技术上毫无问题。

之所以此前做不到,是因为快递企业很难单独改变这种情况。

中国快递业竞争堪称惨烈。

率先在价格上做出区分的企业,很可能被冠以“涨价”的恶名,失去市场份额。

这事,要做就得大家一起做,谁也别趁机抢占市场。

所以,行业协会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规定,是唯一的办法。

至于现在为什么有关部门要主动找这个麻烦,要求快递不得放快递柜,必须送货上门,我猜是因为消费者投诉太多。

那些想要送货上门的顾客,因为没得选,被迫接受快递柜,于是有各种不满,不满就投诉,投诉太多,有关部门就得想办法解决。

把账算清楚,花钱买服务,或者省钱自己取,一切把自主权交给用户,总比稀里糊涂要好。

还有很多常见的事,值得深入思考。

比如闪电战。

这个词很常见,闪电战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出战方,必须快速、高密度打击;

二是被战方,准备不充分。

历史上最著名的闪电战,应该是偷袭珍珠港。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很容易打闪电战,比如元朝时候成吉思汗率领铁骑一路厮杀到地中海,其实靠的就是骑兵闪电战。

但是有了火药之后,战争就进入阵地战了,一个攻、一个守,比如枣庄的台儿庄战役和滕县保卫战,都是标准的绞肉战。

就是不断的堆人,滕县保卫战的时候王铭章将军率领川军122师誓死抵抗日军赤柴八重蔵的第十联队,最终全军覆灭,敌我实力悬殊,滕县保卫战就是一场典型的惨烈的绞肉战,正是因为有了滕县保卫战,才有了台儿庄大捷。

历史上最惨烈的绞肉战是哪场战役?

凡尔登。

阵地战非常容易陷入绞肉战,死了一批又一批……

二战的时候,希特勒为什么能够横扫整个欧洲?

就是因为他重新提出闪电战的理论,利用飞机、坦克、摩托化行军,进行闪电战,从部队集结到出发,就是短短几天的时间,紧接着就是高密度的轰炸,对方哪有还手之力?

来,问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哪天开始的?

咱们一般是按照日本侵略的日期开始算,1931年9月18日。

按照国际惯例呢?

是1939年9月1日。

没印象?我提一句历史书中的顺口溜你就记得了: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那么,若是按照国际惯例,世界大战是谁发起的?

德国?

其实,我们还忽略了另外一个主角,当时波兰并不是被德国一家打,而是被两家给瓜分了的,西边的归德国,东边的呢?归了苏联。

所以,苏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方之一。

很意外吧?

为什么苏联和德国要瓜分波兰呢?

因为苏联特别喜欢建立缓冲区,若是德国想进攻苏联,那么就必须要先经过波兰,到时候就有所准备了。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俄罗斯完美继承了苏联缓冲区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从乌克兰嘴里撕下一块肉来作为缓冲区。

这种缓冲区的习惯,自古以来……

蒙古为什么独立?

也是这个原因,苏联觉得中国对他构成威胁了,就想建立一个缓冲区,蒙古呢,就充当了缓冲区的作用。

苏联老大哥,总是喜欢忽悠人。

当时,德国越打越牛逼,姿态也很硬朗,反正老子就是要扩张领土,你们看着办吧,英国和法国就把捷克划给了德国。

当时,欧洲处于三足鼎立的态势。

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苏联是新兴的共产主义,两者本来就水火不容。而德国呢,是强硬主义,谁都不服!

要是有人对照着中国的三国,把欧洲的二战史写一篇论文,绝对很有看头,这里面的联盟角色也是不断发生变化。

其实,当时德国非常惧怕苏联,于是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是10年,而这是在两方闪击波兰之前几天签的,意思是咱们俩各打各的,各自凭本事吃波兰,谁也别干涉谁,形成了战略同盟,而且,当时德国的石油等战略物资都是由苏联提供的。

所以,德国才能很快荡平欧洲,西边就剩下一个英国。

所以,德国就膨胀了,想把苏联老大哥也给灭了,策略依然是闪电战。

为什么非要灭苏联老大哥?

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党魁是斯大林,很喜欢装逼,而希特勒就讨厌装逼的人,虽然他也喜欢。

闪电战有多牛逼呢?

1941年6月22日,短短几个小时,就把苏联的几千架飞机给炸烂在了机场,当时苏联都懵逼了,根本就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希特勒居然不讲武德,而且还打得这么迅猛。

纵然是牛逼如苏联,也是被德国3个月逼近莫斯科。

苏联为啥如此不堪一击?

因为斯大林刚搞过大清洗运动,凡是会打仗的军官,基本都被他杀光了,剩下的,清一色的只会溜须拍马的草包。

若是换个别的国家,早就被荡平了,但是苏联实在是太大了,国土面积大,就导致德国的战线被拉长到了上千公里,大概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而且又遭遇到了苏联的顽强抵抗,时值寒冬,大雪封山,西伯利亚零下50多度,给德国人冻成孙子了。

所以,闪电战就被迫转入了阵地战,而德国的坦克又遭遇了苏联T34新式坦克,那节节败退就是必然事件了。

在咱们中国人的眼中,苏联老大哥一直都还是比较形象完美的。

实际上呢?

苏联老大哥为啥跟德国突然翻脸?

因为,德国、日本、意大利成了轴心国,苏联老大哥也派出了著名的外交官莫洛托夫去参会,要求也加入轴心国,但是惨遭拒绝。

若是苏联当时也加入了轴心国呢?

历史可能会改写。

最后,苏联掉头和英法联合,共同抗德。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在想,如果有人能够像当年明月那样,把世界历史立体讲述出来,我觉得一定会火的,反正我一定会去看,只是我时间不够,哪怕是把二战历史一点点立体讲出来呢?

不知道有没有愿意去做类似的事。

这是姿态的问题。

不是说,我推你走一步,你才走一步。

而是你认可了,坚定了,哪怕没有人推动你,你也勇往直前。

这才是姿态!

在投资领域,也需要姿态,今天上午我问群友,大家想听我今天唠点什么?

千阿梅点菜,要求我讲讲股票和投资。

我很久没讲了。

为什么?

因为我意识到,投资是需要姿态的,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的。

我在4年前就开始号召大家定投,选择了两个标的,一个是指数基金,最好是中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一起买,大家有没有做?

最近美国的纳指、日本的日经指数屡创新高,而当时我号召的时候,可都处于历史地点,你买了吗?

我选的另一个标的是比特币,我说你就定投,每个周或者每个月买一点,大周期一定会来的,当时1万美元左右,现在?6.7万美元了,你买了吗?

不用说,大概率没有,所以,我说,策略不重要,执行才重要。

再等4年,大家又该惊呼,当初为什么没有听景辰的定投A股的指数基金呢。

所有的投资,最终是来源于认知、姿态。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假设我们动员全国14亿人明天早上每人赌1元钱,猜一下抛出的一个硬币落到地上是正面还是反面,赢家则可以从输家手中赢得1元钱。

每一天输家被淘汰出局,赢家则把所赢得的钱全部投入作为第二天的赌注。

经过10个早上的比赛,将大约有136万人连续获胜,他们每人可赢得略微超过1000元的钱。

人类的虚荣心本性会使这群赢家们开始有些洋洋得意,尽管他们想尽量表现得十分谦虚,但在鸡尾酒会上,为了吸引异性的好感,他们会吹嘘自己在抛硬币上如何技术高超,如何天才过人。

再过10天,将会有1335位连续猜对20次硬币的正反面的赢家通过这一系列较量,他们每个人用1元赢得了100万元之多。

这群刚刚成为百万富翁的大赢家们肯定会高兴到发昏,他们很可能会写一本书一一“我如何每天只需工作30秒就在20天里用1元赚到100万元”。

更有甚者,他们可能会在全国飞来飞去,参加各种抛硬币神奇技巧的研讨会,借机嘲笑那些满脸疑问的大学教授们:如果这种事不可能发生,难道我们这1335个大赢家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

事实上,即使是14亿只大猩猩参加同样的抛硬币比赛,结果也毫无二致,只不过赢家是连续猜对20次的1335只狂妄自大的大猩猩而已。

股市上有很多用抛硬币的方法最后成了幸存者,这种股神到处大肆宣传自己的理念,认为自己水平如何了得,这种幸存者偏差你还不能反驳,不然他会说: 如果我是错的,我是怎么保持那么高的收益的?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唯一能做的只有控制好自己。

段永平讲过,投资,就是用简单去理解复杂。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

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得比较快。

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

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

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

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

可我们却常常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

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多写几篇文章吧。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

段永平曾经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

巴菲特告诉他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这些年,段永平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真正懂的地方赚的。

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得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

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不会出错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投资里什么最重要?

我个人的理解是缺什么什么重要。

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

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帮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如段永平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他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

段永平在雪球开了一个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曾试图告诉别人他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他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他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

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

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

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股票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

简单吗?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理解了基本的原则,还需要一些基础的金融学知识,并多多练习运用这些金融学知识去理解社会。

比如最近比亚迪降价,很多车企降价,甚至逼得雷军都不敢报出小米汽车的价格了,这是好事吗?

来,举个例子。

比如,同一台车,上个月10万元,这个月只要8万,下个月只要6万。

短时间内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并没有缩短,但是商品降价了,这意味着什么?

通缩。

您猜怎么着?

大伙肯定都预期价格还会再降,就都先等着。

但大伙都等着,车子就卖不出去啦,就只能关掉厂子,于是工人失业,没钱消费,又会带来更多人失业,经济于是变得萧条,就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可以很容易看到通缩的可怕在于两个关键词:连环和预期。

连环就是说,经济这玩意是一环扣一环的,你的消费是别人的收入,别人的消费又是你的收入,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预期就是说,经济有时就是这么主观,大家都预期经济会好,都愿意买房买车、投资办厂,那经济就是会好起来,大家都预期经济不行,只想苟着,那经济就是会差下去。

而通缩,会把经济的连环一个个斩断,会把预期的多米诺骨牌往坏的方向推,演变到最后就会变成,衰退!

还在开会,昨天会上第一天,就提了很严峻的经济形势预判,问题如何解决?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上峰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人生一世,许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逆水撑船不如顺水行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莫言在《生死疲劳》里说的,他说的这个大道理,叫经济大周期。

什么是经济大周期?

你看看比特币,上蹿下跳。

这就是经济大周期。

如果这几年你没赚到钱,那,我建议,先暂停投资,赞赏我,就当买个教训,毕竟,不是在我这买就是在股市买,我这比较优惠。

对,众所周知,我就是卖教训的,多买点少买点,多少买点。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