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IOS系统为什么具备用户粘性?
拿我后来的华为手机来说,每次开车听喜马拉雅,删除那些已经下载的音频,操作都很麻烦:
先要点“…”,然后选择“删除音频”。
尤其是那“…”,因为太小了,而我手大,好几次都错误按成了音频本身,于是,手机播放了起来。
每次这时候,我都怀念用iphone向左划那一下。
而CUDA对于开发人员,大概就类似于甚至更甚于苹果IOS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CUDA呢?
CUDA的定义:
通用并行计算和编程模型,用于GPU上的通用计算。
可以充分利用显卡中的计算核心,帮助计算机更快处理需要大量计算的任务。
简单来说——
游戏中物理引擎的碰撞检测和重量计算,利用CUDA技术可以将这些任务交给GPU处理,从而减轻CPU的负担,提高游戏的帧率和流畅度;
加速光线追踪,从而进一步提高游戏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
为了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利用GPU的并行处理能力,CUDA提供了一些API和工具,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容易编写各种应用程序,对于C4D,3DMAX,Maya等专业软件都非常有帮助(在进行渲染和制作动画等任务时也需要大量的并行处理能力,CUDA可以让这些软件更高效)。
2007年,黄仁勋开始布局,让CUDA成为一种编程模型,促进从科学计算到物理模拟和图像处理的应用。
而今,CUDA已经迭代了N多代了,一方面在上面说的光追、引擎和编写上能更好地发挥GPU的性能,一方面更适用于开发人员的操作习惯。
直到2012 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发现了CUDA。著名的AlexNet就是在 GeForce GTX 580上进行训练的,这也让CUDA,自此开启了人工智能大爆炸的序章。
前面,我们说,引用硅谷某著名投资人的话:
英伟达的护城河在软件部分而非GPU本身,即使同类型产品推出,但因为市场用户更熟悉软件部分,所以还是会选择英伟达。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根据彭博社研究,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2032年前达到1.32万亿的市场规模。
——这么大的蛋糕,竞品不垂涎吗?
于是乎——
AMD今年将推出自己的MI300数据中心GPU,可能会利用英伟达供应链受到的限制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英特尔2025年推出Falcon shares ;
微软与AMD共同合作自研人工智能处理器雅典娜Athena,号称已经测试在GPT-4等最新大语言模型上的表现了。
而且,别说竞品,客户都坐不住了呀!
在202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谷歌称已将4000个TPU v4串联在一起,构建了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比采用英伟达A100 GPU的同等机器快1.7倍,效率高出1.9倍;
目前,亚马逊已经推出了四个系列的自研芯片——网络芯片Nitro系列,服务器芯片Graviton系列,AI推理芯片Inferentia系列、AI训练芯片Trainium。其中,后两款AI芯片与英伟达GPU存在竞争关系。
没办法,因为英伟达太赚了!
英伟达目前在人工智能GP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为90%。
所以,一众竞品纷纷抢来抢蛋糕:
资本主义市场没有垄断,你的果汁分我一半!
但正如前文所说,英伟达的护城河不是GPU,而是CUDA生态。
——我若这么说,阁下(AMD、Google、亚马逊等)该如何应对?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上一家独大,而且市场供不应求,短期内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不过,从长期来讲,一众竞品及客户纷纷跑来分蛋糕,CUDA生态就受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尽管,后期竞品及客户的GPU性能可能高于英伟达的GPU,而且,价格上势必比现在的英伟达便宜很多,那么——
使用AI人工智能的客户们就要考虑了,是重新适应便宜的GPU还是为了习惯继续使用贵的?
不过,在我看来,英伟达的技术优势+CUDA生态依然牢固,竞争对手无非是从你90%的市场份额和70%的毛利率里夺取一部分而已。
英伟达在近几年保持一家独大,在3-5年保持持续领先问题不大。
而真正的关键是,transform这种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的模型是否是最终AI的终途?
这种类似于刨英伟达祖坟的改变才是重点需要关注的。
而英伟达未来的成长,当然不止有数据中心。
具体还有哪些方面?
英伟达的成长性、收益性都如何?
我们下篇继续分析~
精彩评论
嗯,英伟达的护城河不是GPU,而是CUDA生态
24年底英伟达市值到2万亿美元
英伟达双子星,谁能撼动
买买买,早买早享受了
英伟达关门了,都只能靠国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