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少了,但热情高了:今年上影节释放了什么信号?

真探ZT
2023-06-16

作者 | 祖杨

阔别两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片崭新气象中回归。

上海影城人头攒动、红毯仪式上星光熠熠、从业者们在各大论坛热情探讨行业新趋势……被聚光灯笼罩的除了影人、影片,一年一度的“片单发布会”也是上影节的最大看点。

每年上影节是电影公司们集中发布片单的好时机,作为创作的风向标,这些片单往往指引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影视行业的流行走向。特别的是,不同于前几年的“片单大战”,今年上影节真正发布片单的只有博纳影业与百纳千成(前身华录百纳)两家公司,其他影视大佬们仅仅是在论坛中透露了接下来的创作方向,集体变得低调。

结合各大影企透露出的片单以及近期的动向,我们也发现了行业的一些新变化:大家从张扬到蛰伏,都在埋头打磨内容;头部玩家开始转舵,在电影之外布局剧集、微短剧、有声剧,多条腿走路;影片的出品阵容里,电影公司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紧密抱团。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件好事——经过了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后,留下来的玩家们都意识到好作品才是立身之本,比起画大饼、用不知何时才会创作出的PPT忽悠投资人,不如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内容里。

低调的片单发布

博纳影业是今年上影节首个发布“超长”片单的影视公司,包含了20部电影、5部剧集。从美股上市、退市、再转战A股,2022年遭遇首次亏损、今年一季度亏损仍持续,对于当下的博纳来说,此次片单发布会更多是提振士气、展示实力。

结合新的片单也能看到博纳的“主动应变”。

在电影题材上,博纳跳出了主旋律的舒适圈,开始往更丰富的类型片上做深挖。比如有反恐主题的《巴达尔行动》、科幻冒险影片《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及金融商战片《股市之狼》,这些题材都更新颖少见,创作难度也不小。片单发布会结束后,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就强调:“博纳不能都拍《长津湖》,我们需要更多的护卫舰。”

电影之外,剧集成了博纳的另一个重点布局的领域。于博纳而言,布局剧集一方面能将电影制作的经验和人才应用到剧集中,让剧集兼具电影感,比如两部《长津湖》拍摄期间留下的工程文件,正应用到了同为抗美援朝题材剧集《上甘岭》的制作中。

另一方面,剧集的高溢价能拉高公司的“护城河”,带来更多的收入回报。近两年精品剧集频出,优质剧集带来的溢价效应也让长视频走向了盈利,在金爵奖开幕论坛上,于冬对长视频平台深表羡慕:“我都不敢再拍电影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跟长剧集比?爱奇艺亏了12年都赚钱了,这就是剧集带来的效应。”

在博纳发布的五部剧集片单里,由刘伟强执导、正在拍摄中的《上甘岭》被博纳寄予了厚望。据了解,《上甘岭》被列为北京市“十四五”电视剧重点规划项目,博纳在业绩会上预计该项目收入达3亿元。

博纳出品影片

百纳千成也是上影节为数不多公布新动向的影视公司之一。此次片单发布会上,百纳千成联合旗下电影厂牌北京精彩、东方美之共推出34部电影和剧集。

北京精彩的片单延续了“中国少年宇宙”的概念——即每一部影片都不是孤立存在,作品之间相互联动、IP实现长线开发。比如片单里的《雄狮少年2》将在2024年上映,电影之外还将推出改编音乐会;曹盾和马伯庸联手创作的真人电影《敦煌英雄》将在今年上映,线下文旅落地也在规划中;此外还发布了一系列新片《远大前程》《不躺平俱乐部:婚庆之王》《苏武》。

北京精彩出品影片

东方美之此前更多是以联合发行的身份参与电影制作,今年则深入出品行列,分别是《老江湖》《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热搜》《沙海之门》等影片的出品方,题材类型更倾向于现实视角。母公司百纳千成的片单主要是围绕剧集展开,发布了六个剧集厂牌的九个重点项目,其中科幻改编IP《火星孤儿》以及郑晓龙执导的涉案剧《南来北往》关注度相对更高。

东方美之片单

其他民营影企如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在上影节继续蛰伏,并未公开具体片单。不过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金爵奖开幕论坛中透露当前规划的电影有30多部,计划每年上映3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续集《哪吒2》和光线动画开发的“中国神话宇宙”首部作品《小倩》计划明年上映;频繁陷入资金危局的华谊兄弟近几年普遍以参投身份参与电影制作,减少了主投主控的项目,当前公开的储备项目仅有《前任4》、周星驰的《美人鱼2》等。

互联网影企作为电影市场的新兴力量,也在上影节减少了发声的频率。但结合六月初的全国院线影片推介会来看,阿里影业、猫眼影业的片单储备其实比较丰富,参与出品及发行的分别有20部、25部电影,其中14部电影已定档。

从影片类型上,悬疑、动作、喜剧、爱情是片单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这些影片大多为主投主控,在公开的项目中,阿里和猫眼多数都位列出品方的前排。比如阿里是《超能一家人》的第三出品方、《消失的她》第二出品方,猫眼是《八角笼中》的第三出品方。对于这两大靠卖票发行起家的互联网影企来说,增加影片的自主权、深入到内容出品上游是不确定的环境下增加自身竞争力的捷径。

阿里影业出品影片

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度,上影节曾是各大电影公司“秀肌肉”、画大饼的重要阵地,市场活跃的2015到2017年,电影公司在上影节发布的片单多达上千部,随后几年过去,很多项目仍然停留在PPT阶段,不少新老公司也经历了洗牌、收编、出局。到今年上影节,无论是头部影企还是中小玩家,留在牌桌已实属难得,低调蛰伏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几年行业变动,消费者的需求、电影生态结构都随之改变。

消费者端,过去三年习惯了小屏观看的观众,正渐渐失去对大荧幕的兴趣。灯塔近日发布的《变化与挑战——疫后中国电影市场观察》显示,2023年1-5月的全国场均人次为9.6,低于2017年至2019年三年同期的场均人次13.5-17.9,也低于2021年的11.7。电影观众的流失也对电影票房产生了影响。市场上能带动票房的大片正肉眼可见的减少,中国电影票房总榜TOP10中,只有三部是2022年、2023年的新影片。

电影创作端,二八效应更严重了,更多的头部电影抢夺头部流量,中小成本电影生存空间被压缩。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大勇在上影节论坛中估算:截至6月10日上映的171部国产电影中,16部高成本电影占到这一时期总票房的92%,剩下155部的中小成本电影(成本在5000万以下)只能分到8%的市场,结构与生态严重不合理。

更不用说还有剧本立项审查难度增大、拿到放映许可时间更长、定档撤档频发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不确定。

图源灯塔报告

但变化也不全是坏事,这些新的挑战在倒逼着内容生产方去做主动的调整和升级。今年上影节举办的12场主题论坛中,各大头部影企纷纷针对当前影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想法和解决思路。

在内容创作方面,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叙事表达和人物塑造,以更好的电影产品来挽回流失的电影观众。《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精品剧集吸引了巨大的流量,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故事的能力质量明显提高、画面制作明显提升、故事明显完整。在于冬看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和2000年前后的好莱坞相似,剧集冲击使得电影制作必须寻求改变,但不能仅像好莱坞那样拍续集、拼特效,而是要“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以此来推动内容生产。

内容之外,技术成了上影节论坛上的高频词,多家影视公司也相继公布了AI影视应用的新动向,包括AI导演试水、AI拍摄、AI海报制作。

对于创作者来说,AI技术可以应用到影视生产的前期筹备环节,包揽各类耗人力但简单重复的工作,提升创作效率。一位动画导演就透露,原来需要成熟美术师1个月做出的场景图,通过培训AI,如今一个晚上可以输出几千张。技术的应用也能创新电影的视听表达。今年《流浪地球2》《三体》等科幻作品的上映也让更多观众看到技术带来的美学升级,《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也表示“AI的发展超乎想象”,接下来团队会开启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考察,包括高技术企业、视效公司等,学习好技术后,再开始《流浪地球3》的制作。

针对电影生态不合理的问题,王长田提出了分线放映、分线供片的制度,给予更多中小成本影片机会,也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每年行业正常年景下有八九百部影片能够取得发行许可证,但能上映的仅有四五百部,大部分影片都是一日游或者几日游,这是因为大一统的放映方式出了问题,分线放映也能够给中小影片更多被看到的机会。”此外,针对中小成本,张大勇也提到,中影未来会在市场端尝试中低成本或者中国青年创作者的放映计划,为中低成本电影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体。

此外,今年《流浪地球2》衍生品的爆火让更多的电影人意识到,电影也可以在票房之外开拓衍生品、舞台剧、有声剧等各类IP形态,在延长IP热度的同时拓展营收来源。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认为IP开发的关键是,首先要有生产、创造大IP的能力,同时要有一个长线的规划和运营能力,做出IP的长尾效应,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观众买单。

总的来看,在这个相对“低调”的上影节,虽然少了片单大战,但不少影视公司已经回归内容、低调平稳创作;虽然观影群众有所下滑,但对于优秀的作品,影迷们热情未减;各大电影公司的大佬们提出了不少的担忧,但希望和机会仍然存在。

上影节即将闭幕,端午档已开启预售、暑期档也进入中段,接下来还有超50部定档影片待上映,在大档期的刺激与丰富片单的刺激下,中国电影的“盛夏”定会到来。

$博纳影业(BONA)$ $阿里影业(01060)$ $百纳千成(300291)$ $光线传媒(300251)$

大公司头条
大公司又发生了什么事,收购、合作、入股?来这里关注最重要的商业新闻和公司动向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