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崔东树发文称,根据乘联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分析,2024年10月的公桩总量达到339万个,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6.26万个,慢于去年同期增量1%;2024年公桩年累增量66.5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9%。随车私桩目前有849万个,10月较上月增长39万个,增速56%;2024年私桩年累增量262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30%。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474度,较去年10月1271度增长较好。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按照1公桩=3个私桩的测算,中国2024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的车桩比已经1:1,绝对领先世界其它国家数倍水平。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提升。部分低线级地区的电动车购买的反悔率有所提升。相信随着规模不断提升,调整难度小,电动车提升潜力大。
充电桩适度超前发展的结果就是利用率不足,充电设施运营必然总体亏损。目前简单计算的纯电动乘用车与公共充电桩的增量的比例是1.5:1。如果按1个公共充电桩至少是给3个车服务的,纯电动乘用车的充电体系基本是1:1的关系,这样的比例是相对较好的。
从充电企业运营看,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广汽能源的充电桩10月平均充电达到7039度,每月都表现很好。蔚来(09866)的充电桩充电量达到2599度左右。而部分老旧充电桩的充电平均仅有月均100多度,主力充电企业的月均充电在千度水平,充电电量差距几倍到几十倍的效益差距极其巨大。特斯拉(TSLA.US)各月数据保持稳定,数据很不错。部分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新老旧交流低功率桩,增加高功率直流快充的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充电桩总体状态
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
2021年的公桩数量增长34万个,随车私桩增长60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0年下降18%,私桩年增量同比2020年下降32%。
2022年的公桩数量增长65万个,随车私桩增长194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1年增速92%,私桩年增量同比2021年226%。
2023年的公桩数量增长93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2年增速达到43%,随车私桩较2023年底增长245.7万个,私桩年增量同比2022年27%。
2024年10月的公桩总量达到339万个,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6.26万个,慢于去年同期增量1%;2024年公桩年累增量66.5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9%。随车私桩目前有849万个,10月较上月增长39万个,增速56%;2024年私桩年累增量262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30%。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474度,较去年10月1271度增长较好。
2、充电桩月度增长状态
2024年1-10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较2023年底增加66.5万个,下降9%的走势不强。
充电桩是私人充电为主导。据调查,一般通过自有充电桩、共享充电桩以及小区或公司内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各自占比在 22%-26%之间,总体达到75%左右。不足的受访者在小区外路边的公共充电桩等地充电,部分受访者在商场、影院等地附带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3、各地公共充电桩特征分析
2024年1-10月广东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8万个,充电桩份额也达到了19%,去年1-10月增量15万个,份额达到21%,今年份额有所下降。
各地公共充电站情况差异大,主要是发达城市的充电站规模较大。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的充电站的建设较好。
2024年1-10月山东的充电桩增长4.73万个左右,安徽的充电桩增长3.24万个左右,份额增长较快。
北京的充电设施的状态有14万个公共充电桩,今年增了1.3万个,规模已经很大、且仍在平稳增长。上海也是同样情况。
国内目前公用桩的车桩比远好于欧美,但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第一,覆盖不全。当前高速公路还有10%的服务区未覆盖,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小于5%;第二,结构不合理。99%的充电设施还是快充和慢充,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无法支撑下一阶段800V及以上高压超快充的发展。从微观层面:第一,运维成本高昂。哑设备占比超过30%,数字化程度低,增加了运维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第二,传统风冷设备质量差。设备寿命只有3-5年,运营商还未收回投资,就面临更换;第三,服务质量差。僵尸桩占比达10%,无法充电,加剧了用户充电焦虑。
4、充电企业特征分析
我国充电桩运营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充电桩生产制造与充电网络投资运营一体化企业,主要是使用重资产模式,专注自有资产运营,并与其他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包括星星充电(隶属于万帮数字)、特来电(特锐德)、万马爱充(万马股份)、普天新能源、上海依威能源、深圳车电网(科陆电子参股)等。2)电网自建充电桩网络,包括国家电网(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南方电网(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3)大型车企集团自建充电网络,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上汽安悦、广汽能源等,其中部分车企的充电网络建设运营会外包给资产型充电运营商与第三方充电服务商。4)充电网络第三方运营商,如云快充、小桔充电(隶属于滴滴出行)、深圳汇能等,采用轻资产模式为主,聚焦庞大的充电桩长尾市场,为区域性的运营商提供Saas 服务,本质是IT 服务商。
国内充电桩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目前已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目前的直流充电桩的发展规模较大,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广汽能源的充电桩10月平均充电达到7039度,每月都表现很好。蔚来的充电桩充电量达到2599度左右。前期特斯拉达到3634度,都表现很好。而部分老旧充电桩的充电平均仅有月均100多度,主力充电企业的月均充电在千度水平,充电电量差距几倍到几十倍的效益差距极其巨大。特斯拉各月数据保持稳定,数据很不错。
充电桩细分为直流桩(快充)和交流桩(慢充)两类。直流充电桩:体积较大,具有高电压、大功率和充电快的特点,对电网要求更高,通常建设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等场所,因此数量较少,占比在20%左右。交流充电桩:相对单价较低,安装相对容易,通常为私人所有,因此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占比超过80%。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流桩逐渐走向大功率的发展方向。
从国际对比看,公共的专用充电桩的效益最好,公交等固定充电需求的有序充电效果很好。公共直流充电桩数量和直流充电桩密度在全球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中国在直流充电桩推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2024年中国公共网络中直流充电桩的份额超过42%。与此同时,中东在直流充电桩方面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直流充电桩份额在2022年增长了7%,达到21%以上;直流充电密度则增长了125%,达到每百公里道路1.3个直流充电桩。上述两方面的数据都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极致的充电体验应有三大特征:第一,充电无忧。提供一键式服务,充电场站状态可视,智能导引。第二,充电无扰。充电过程超静音,一次充电成功不跳枪。第三:充电无虑。车桩云协同,防电磁干扰,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交流桩存在两个大缺陷,一是无法实现电网互动,仅能单向补能,不支持V2G演进;二是无法车桩协同,车桩之间缺乏数字化互联互通,信息不交互。小功率直流方案相比传统交流桩,能更好地实现车网互动与数字化体验,带来三大价值:充电更快,不受OBC限制,充电速度提升3-5倍;长期演进,支持即插即充、积分结算,V2G等功能;海量部署,在相同电力条件下,可达到3倍的覆盖率,提升50%市电利用。
5、充电桩的满足需求能力分析
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私桩慢充是发展趋势,要占到90%以上。目前私桩发展稍慢,严重影响电动车普及。
根据调查,自有充电桩用户的各项满意度(充电桩充足性、布局合理性、充电价格、结算准确性等方面)均高于选择其他受访者。
私用桩为车主私人享有,满足在家充电需求,通常随车配建,客户群体庞大,是基础充电设施的绝对主力。
2024年1-10月的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零售480万台,新建67万个公桩和262万个私桩。纯电动乘用车的国内零售规模,公共充电桩如果与私桩看做1:1的用户服务数量对比,则车桩比是1.46:1,充电桩是相对充足的。这里要拆分出插混充电较少的特殊性。也就是上海模式的,只烧油不充电的需求特色。
但如果细分功能看,按公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桩的3倍,也就是3:1的关系,则充电设施与纯电动的销量占比达到1.04,基本是1:1的关系,由于公桩安装暴增,总体车桩比的增量已经达到1:1的相对合理水平。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