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表外表里 ,作者:赫晋一 谭鸠云 杨晓庆,编辑:曹宾玲 严贝贝 阅文2025上半年答卷,揭开了一场重大转折的序幕。 除了收入31.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8.5%达8.5亿元的整体表现,以及稳中有进、收入同比增长2.3%的“基本盘”在线阅读业务。 不少人也留意到了,阅文这半年IP衍生品开发的GMV,达到了4.8亿——接近去年全年规模。 在衍生品这门生意上,阅文算是摸到了门槛。 参考全球排名TOP6的IP,衍生品收入占比几乎都超过90%;迪士尼和万代南梦宫两大文化巨头,也是一个以衍生品为最大增长引擎,一个衍生品收入撑起了半壁江山。 当下已初现迪士尼和万代“雏形”的阅文,也有着更进一步的想象空间。截至中午,阅文股价拉升了18.72%。 而这背后折射的,是国内IP商业化的路径更清晰、更高效、更能产生价值,同时也是“IP内容生意”思维对平台生态再造的结果。 一、从影漫到短剧、衍生品,IP商业化“效率迭代” 最新财报里,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阅文好物的新品推出速度达到去年的3-4倍。 以《诡秘之主》IP来看,2024年总共上新4次,而今年仅7-8月就上新了4次,且每次的SKU品类也更丰富。 这印证了财报中的信息,也透露出一个变化——阅文衍生品开发的工业化程度,已在不知不觉间拔高了许多。 这不难理解,近年来其不断投资衍生品公司,先后将卡牌生产商Hitcard、Crossing、毛绒玩偶制造商的超级元气工厂等收入囊中,产能不断补充。 而这只是阅文IP开发走入深水区的一角,上半年快速崛起的衍生品、短剧业务,正从方方面面,重塑其“商业化效率”。 以往的动画、影视剧制作,动辄两三年起步,而衍生品就像按了快进键,从产品设计到上架销售能以月、天为单位,哪怕是泡泡玛特的头部IP,全程开发时间也不过一年左右。 如此神速的背后,是衍生品生产复杂度比影视化改编低。 长剧制作是一项耗费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