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经济观察报官方账号
IP属地:北京
0关注
5864粉丝
4主题
0勋章
avatar经济观察报
37分钟前

【金融头条】定价之锚失效 黄金“脱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一场“突如其来”的黄金大牛市,令全球投资者瞩目。 2000美元/盎司,曾是2023年11月之前黄金难以突破的价格。但自2024年以来,黄金轻松越过2000美元/盎司。进入3月,黄金市场像是被突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史诗级牛市行情汹涌开启。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COMEX黄金)快速向上刺破2100美元/盎司、2200美元/盎司、2300美元/盎司、2400美元/盎司一系列重要关口,将分析师们提示回调风险的声音抛在身后。 4月12日,COMEX黄金盘中触及2448.8美元/盎司,将本轮行情推向高潮。这是历史上黄金从未到达的高度。自3月1日至4月12日短短30个交易日内,金价累计涨幅接近20%。 一位国内黄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持有人感叹,“有点摸不透黄金的走势了。最近金价涨得真多,有点‘恐高’。” 无视美元强势和美债收益率上涨,黄金如脱缰的野马般一路“狂飙”,这显然与过去二者负相关的定价逻辑相背离。黄金定价之锚失效,令不少市场观察者感到困惑不已。黄金价格由谁驱动?新的定价逻辑是什么?一系列疑问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和争论。 传统逻辑看似无法解释,但将金价长期运行逻辑和短期行情诱因进一步解构,却也有着清晰的因果关系。在美联储政策宽松预期、美元信用弱化、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宏大叙事”背后,黄金的配置价值被重新审视。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传统黄金买家和全球期货市场的强劲需求持续推高金价。 4月19日,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再次扰动了金价走势。COMEX黄金盘中冲高至2433美元/盎司,逼近前高后又快速回落至2400美元/盎司下方,金价波动加大。 在金价创出新高之后,华尔街投行继续唱多黄金,剑指3000美元/盎司以上。在2400美元/盎司附近“拉锯”的黄金,还能给投资者多大的想象空间?新高之后还会有新高吗? “淘金热” 这个4月,黄金价格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融头条】定价之锚失效 黄金“脱缰”
avatar经济观察报
38分钟前

【首席观察】一盘“稳金融”大棋

经济观察报欧阳晓红/文 一 从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的召开,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高开等,再到中央汇金公司进一步增持四大行,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金融管理部门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和强化监管,确保金融系统既稳健发展,又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也积极响应。4月15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午后强势拉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于3057.38(+1.26%)、9369.70(+1.53%)、1795.52(+1.85%)。 不过,4月16日,A股三大指数普跌,超5000只股票下跌,中小票是被市场误读的新规而误伤了吗? 当晚,证监会就分红和退市有关问题回应,分红不达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主要着眼于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重点针对有能力分红但长期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ST的实施并不直接导致退市,而是要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的风险。此外,调整退市规则是为了清除市场中的“僵尸空壳”企业,而非针对小盘股。根据新规,预计会有数量有限的公司受到影响,市场对小盘股受影响的担忧是一种误解。 次日,A股三大指数大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于3071.38(+2.14%)、9381.77(+2.48%)、1797.31(+2.11%),总成交额为9185亿元;5143只股票上涨,203只股票下跌;小微盘股上演反弹,中证2000指数上涨6.66%。 误伤也好,误解也罢,全球金融市场风云突变。近期,黄金市场或许已在释放避险信号。 正如一夜之间,亚洲“货币战”硝烟再起。美东时间4月16日盘中,美元指数报106.35(+0.14%),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汇率跌至7.2652;美元对日元汇率再创新高,为154.68,而此前美元对日元隔夜
【首席观察】一盘“稳金融”大棋
avatar经济观察报
38分钟前

高分红高股息催化 银行股“大象”起舞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银行股在2024年春天打了一场“翻身仗”。 4月18日,40家上市银行的股价飘红,其中中信银行(601998.SH)的股价一度触及涨停;中国银行(601988.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国有大行的股价继续走高,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银行板块在4月19日出现回调,但是拉长时间看,表现“亮眼”。万得(Wind)数据显示,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到了16.08%,排在Wind二级行业涨幅榜第二位。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在当前“资产荒”压力未明显缓解的背景下,A股上市银行的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价差仍处在历史高位。在价差回归至均值以前,银行板块作为盈利增长稳健、股息率高、估值波动低的类固定收益品种,仍具有较大配置吸引力。 多家银行股价创新高 4月12日,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601939.SH)发布公告披露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增持股份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四大行在4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汇金公司此次增持四大行股份耗资超52亿元。 此次增持计划完成后,汇金公司表示,将继续支持四大行长期稳健发展。汇金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多家券商发表观点称,汇金公司此举不仅为市场带来边际增量资金,也体现了对市场的信心。 4月 15日,上证指数收于3057.38点,上涨1.26%,其中银行板块涨幅居前。 4月16日,上证指数收跌,但银行板块依然是涨幅最高的行业板块。 4月17日,银行板块集体走强,A股42家上市银行的股价集体飘红。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股价双双创历史新高,交通银行的股价创近十年新高。当日中信银行封涨停,股价收于7.27元,宁波银行(002142.SZ)、西安银行(600928.SH)、平安银行(000001.SZ)的股价涨幅超过3%,招商银行(600036.
高分红高股息催化 银行股“大象”起舞
avatar经济观察报
45分钟前

淡出的中长期大额存单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大额存单真是时代的眼泪。”4月中旬,张小姐看到一则关于“招商银行停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的消息后,不禁发出上述感慨。 从2015年刚面世时的“遇冷”到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的揽储“利器”,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一度节节攀升,顶峰时在4.2%以上,受到了越来越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 近年来,在低利率周期下,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已经从4%下滑到3%以下,但是依然挡不住居民“抢购”的热情。 如今,更有银行释放出停止发售中长期大额存单的信号。包括张小姐在内的投资者想知道的是,大额存单是否会就此逐渐淡出居民投资理财的视野。 转让区的“惊喜” 4月中旬,张小姐登录招商银行APP(手机银行应用)发现,在大额存单一栏,已经没有3年期和5年期的大额存单。目前,在售的只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的大额存单,其中2年期到期付息、可转让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15%。 她又登录其他银行APP查看大额存单业务。她发现浦发银行有一款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6%,但已经显示额度不足无法购买;盛京银行的一款3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也只有2.8%。 “以前看不上大额存单,后来发现大额存单的收益还不错,但利率已经一降再降,现在想买都买不到了。”张小姐称。 招商银行为何停发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在市场人士看来,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多轮下调,储户存款呈现出明显的定期化趋势,银行业的净息差持续承压。因此,压降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可以让银行更好地管理净息差。 2024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的2023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的储蓄意愿高企,投资意愿持续走低。2023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选择进行更多储蓄的占比分别为58%、58%、62%、61%,均位于历史上高位水平,高于2020至2022年的均值53%;
淡出的中长期大额存单

企业家的信心从何而来

陈白/文 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上不乏经济是否存在“温差”的讨论。但仅从商业世界来看,这段时间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雷军持续为小米新车站台、马云在阿里巴巴发布千字内部信,刘强东以数字人的方式直播带货……那些我们熟悉的企业家们,开始更为密集地出现在聚光灯下。 重新出现的不仅仅是他们。前不久,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为代表的全球企业家先后来到中国,希望加强与这片市场的联系。从这些行动可以看出,不管是领军的民营企业家还是知名外企掌舵者,他们依然相信这片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值得期待的增长空间,并愿意躬身入局,推动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 企业家们的信心从何而来?这当然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要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基于此,或许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如何更好地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来自政策端的春风不断吹拂,但实践中,还是有一些市场之外的顾虑束缚着企业家们的手脚,比如前不久的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事件。这种叙事显然已经超出了商业和市场的藩篱,同时却有可能对企业家的判断和决策造成重大影响。当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莫名地被绑架上民族情绪的战车,甚至面临“爱国企业”“卖国企业”这样的对比,企业家将无所适从。类似的遭遇,联想集团、阿里巴巴甚至是苹果公司都经历过。在库克访华的当天,还有大妈在上海苹果商店门口要求排队的年轻人购买国产手机。 很多时候,社会氛围和企业家身处的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在经历了疫情、舆论、政策调整等多重不确定性之后,如今我们更加需要小心呵护企业家们的信心和决心。 在已经连续出台了有利于增强企业家信心的政策后,目前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应当是对社会认知和舆论的正本清源。 对此,任正非是清醒的。据报道,华为近期已经撤回了“遥遥领先”的商标申请,甚至有消息称他叫停了“遥遥领
企业家的信心从何而来

如何面对医保收支不平衡的挑战

聂日明/文 日前,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以下简称《快报》),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386.9万人。基本医保基金总体的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7.9%和14.4%,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几乎与此同期,国家医保局4月17日至20日连续组织5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座谈会,听取相关意见。 为何2023年的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会大于收入增速?首先是基数差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2年医保基金总体的支出增速大幅慢于收入增速,2023年的支出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一现象在2021年也发生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医保基金收支增速不平衡并不是偶然现象。2018年和2019年的支出增速也快于收入增速。具体来看,职工医保中的退休职工享受待遇但不缴费,而这些年退休老人无论在人数还是人均医疗费用上都快速上升,这推动了支出增速居高不下。而收入增速依赖于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主要依赖于收入)的增长,这两者要明显慢于支出的影响因素。 居民医保主要是消费型,当期缴费当期受益,基本是“以支定收”,基金收入主要依赖于参保率和人均缴费额。《快报》同时也披露,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同比下降2.1%,已连续数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尽管国家医保局指出并未出现所谓的“退保潮”,人数下降主要与清理跨省和省内重复参保数据,以及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向参加职工医保有关,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可能确实有所下降,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 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要保持征缴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控制支出端的增速越来越被政策重视。医保基金控费的努力包括医保基金总额控制,但这导致了一些“异化”——每年临近年底的一两个月里,有些医院由于使用医保基金已经达到总额上限,存在推诿使用医保患者的情况,导致患者要么推迟治疗,要么自费治疗。近年来推进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如何面对医保收支不平衡的挑战

光热产业升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4月18日,经济观察报从光热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获悉,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正在青海、吉林、西藏等地推动一批光热一体化项目建设,并在甘肃、新疆等地开发布局新的光热项目。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三峡集团、中国能建在内的央企也在全国多地规划了一批光热大基地项目。 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杜凤丽粗略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相关配套企业数量已近600家。其中,集热系统相关产品和设备供应商约245家。 光伏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光热发电则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由于具备调节功能,光热发电成为新能源市场化并网的配套条件之一。多家央企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运营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光热发电配套也因此成为刚需。 中广核相关人士表示,截至2023年底,中广核已取得“光热+”容量指标351.5万千瓦。规划到2030年“光热+”项目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投资金额超过2100亿元。 目前,光热发电仍存在诸多限制,比如光热发电初始投资较大,且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被定位为“调节性电源”,有时要为光伏让路,只在早晚高峰顶峰发电。 杜凤丽建议,在新能源基地中,应该率先开展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并尽快研究出台光热发电机组的两部制电价。 “光热”升温 央企正在密集布局光热产业。 目前,中广核正在依托德令哈项目建设青海综合性原创光热基地,以此来适应光热储项目大规模、高参数、低成本、多场景应用及支撑电网稳定性的发展;由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总承包的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项目也在全面建设中,拟于2024年9月完成主体建设并实现并网;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光热产业升温

Airwallex空中云汇黄晓明:嵌入式金融服务可使投资回报率增加23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随着国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进行全球资金管理时如果还是继续采用过往与多家银行和供应商协作集成、实施解决方案的模式不仅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并且进入市场的流程也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而嵌入式金融服务模式的应用 ,则为企业业务创新和业务增长带来新的机遇。”Airwallex空中云汇中国区首席商务官黄晓明在4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所谓嵌入式金融,是指金融解决方案与非金融工作流程的无缝整合,即在非金融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集成金融服务和工具。 黄晓明解释道,嵌入式金融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留存率和收入增长,还有助于企业重新分配资源来改进自身解决方案和平台,不必去建立和维护支付与资金管理服务设施。此外,也避免高昂的外汇费用、合规成本和运营成本。 Airwallex空中云汇最新发布的《嵌入式金融的总体经济影响报告》显示,公司嵌入式金融方案可使企业投资回报率增加237%。在拓展新市场增加280万美元营业利润的同时,节省660万美元的外汇货币兑换和交易费用,避免470万美元的支付集成和维护成本、270万美元的MTL支付牌照和第三方服务费用。此外,还能提高资金付款周转速度,改善客户体验,轻松实现合规。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全球运营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使用嵌入式金融后,公司进入新市场变得更容易,不必费力寻找合作伙伴来管理当地客户资金,也不需要和新供应商进行集成。 “如果与传统银行合作伙伴进行集成,可能需要耗费长达两年的时间。现在通过嵌入式金融服务可以将进入新市场的时间缩短至六个月时间左右,因而公司能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获得更多来自新市场的利润。”上述全球运营主管表示。 实际上,随着金融科技不断成熟,嵌入式金融也正在成为更多平台型企业的选择。 “根据我们的了解,中小型公司和平台型企业出海过程中普遍都会受到全球金融监管趋严、高昂的前期研发成本投入、系
Airwallex空中云汇黄晓明:嵌入式金融服务可使投资回报率增加237%

经观社论|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差等生”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最近一周A股大幅波动,特别是一些市值小、业绩差的公司,其股价显著下跌。舆论将此归结为对跨主业并购重组、市值小、业绩差的公司的监管导向。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上市公司质量、市场监管导向以及投资者行为的讨论。 尽管监管部门澄清 “退市规则修改主要针对小盘股”纯属误读,我们认为,仍有必要辨析相关问题,特别是资本市场绩差公司的问题。在这些公司中,确实存在行为不法、数据造假的情况。毫无疑问,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必须零容忍。一些公司股价大幅下滑,正是投资者对其不端行为的直接反应。 不过市场竞争有赢家,就必然有输家,绩差公司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市场的效率来源于优胜劣汰机制。市场上也没有永恒的绩优公司。在环境变化之后,某个时期里有竞争力的企业可能还不如原本处于劣势的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尝试、学习和调整,业绩也会随之波动。 相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地位无疑会带来诸多优势,但这并不是竞争力的保障。市场环境变化、管理层决策失误、技术创新滞后、企业文化退化等,都可能导致一家原本绩效良好的上市公司走向衰败。上市公司需持续努力,不断创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更何况,在企业业绩爆发之前,具有高价值潜力的公司很难被识别。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公司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任正非有段时间准备将华为卖掉,马云和马化腾也一度为公司融资费尽心力。 绩差公司的业绩反转经常发生,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创新药、专门技术等领域。平台公司网络效应的发挥、创新药获批后的市场化、独特技术在一个庞大市场的成功应用等,都会推动这些原本收入微薄甚至没有收入的公司业绩爆发。 若想实现企业业绩的逆转,行业选择非常关键。我们有很多理由支持企业坚守主业,但这并不意味着跨产业战略必须被批评。在跨产业战略下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日本百年企业麒麟集团,基于酿酒过程中对微生物的认知和研究,它从啤酒产业成功跨
经观社论|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差等生”

创新药第一股大裁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4月15日—16日,贝达药业(300558.SZ)开了一场销售团队誓师会。会上,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说,在医药行业寒冬期,贝达药业2024年一季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迎来开门红。 不过,这场有十余位主要高管出席、近200人参加的大会,许多贝达药业老员工无法见证了。就在2024年一季度末,贝达药业完成了一次大规模裁员,包括多位在贝达药业工作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在内,数百人离开了贝达药业。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3月26日—28日,贝达药业集中进行了三天裁员谈话。被裁者在3月底集中离开,赔偿标准为N+1。 贝达药业研发中心几位离职、在职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研发部门的裁员比例在60%左右。此外,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其他多个部门也有不同比例的裁员,比如医学部门,裁员比例在30%左右。 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史上,贝达药业是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家明星公司。2011年,贝达药业研制出中国第一款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开启了中国药物研发从仿制到创新的转折。2016年,贝达药业上市,成为创新药第一股。 从历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看,2016年—2022年,贝达药业的员工总人数、研发人员数量均逐年增长。其中,员工总人数从2016年的847人增长至2022年的1906人,研发人员数量从2016年的246人增长至2022年的647人。 4月19日晚,贝达药业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贝达药业的员工总人数、研发人员数量第一次出现了下降。其中,员工总人数从2022年的1906人下降至1883人,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的647人下降至562人。 总体而言,2023年减员的规模不算大,在100人以内。2024年3月的这轮裁员则是贝达药业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过去几年,贝达药业一直将自主研发、战略合作和市场销售作为发展的三驾马车。多位受访者认为,此次面向研发团队的大裁员,是贝达药业
创新药第一股大裁员

经观头条|券商逐条解读、监管局迅速发文,新“国九条”重塑A股秩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洪小棠 牛钰 在证券行业工作近10年的张强,深刻地感受到A股市场要变了。 4月12日,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新“国九条”的文件,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9个角度建立资本市场未来10年的新秩序。 张强是北方地区某头部券商的机构业务部负责人。4月15日,他所在的券商组织机构业务部及投行部等部门的主要业务人员,开会学习新“国九条”。在会议上,公司对新“国九条”进行逐条解读,严格要求员工遵守纪律,并对具体业务进行了初步沟通。 公司领导透露,新“国九条”发布后,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面临近1个月的冷静期和调整期。 接下来,张强忙于梳理自己持续跟踪的企业客户资源,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潜在风险状况等进行分配调整。 经济观察报采访了解到,新“国九条”发布后,证券从业者闻风而动,研读新政,抓紧对存续客户资源进行重新定位规划;一些上市公司在研究如何做市值管理,提升自身质量,避免触碰退市条款。 此外,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新“国九条”发布后,各地证监局迅速行动,向辖区各拟上市企业及中介机构下发文件,进一步从源头对拟上市公司提出高质量要求,要求实控人不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 不仅监管、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在行动,投资者也动了起来。4月15日、16日,微盘股指数累计暴跌近20%,资金涌向“中字头”和高股息板块。 新“国九条”何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旨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第一次“国九条”和“鼓励创新”的第二次“国九条”不同,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将新“国九条”的到来描述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新质生产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董忠云分析,2023年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出的制
经观头条|券商逐条解读、监管局迅速发文,新“国九条”重塑A股秩序

众安保险陈静远:存量房时代,家财险创新空间广阔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我国已进入存量房时代,平均房龄15.4年,超过30%的城镇居民居住房屋的房龄在20年以上。房屋老化导致的生活不便利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市场需要既能够准确识别风险又能分散巨灾损失的解决方案,这是家财险的机会。” 4月17日,在分子保险科技节上,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开放平台事业部创新业务负责人陈静远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说。 4月16日,众安保险携手飞鸟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飞鸟鱼”)共同发布“众安好房保”计划。 经济观察网了解到,在此之前,上海、天津、重庆、四川、江苏等地都上线了由政府指导、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飞鸟鱼全流程托管的城市定制型家财险。与这些产品不同的是,在“众安好房保”计划中,众安保险进行互联网平台端投流、推广、收集用户反馈,以让产品在“线上”触达更多用户。 众安保险方面介绍,“众安好房保”以家庭为出发点提供“能赔还能修”的一体化保障,产品集合了基础型综合风险保障与碎片化场景险,涵盖房屋、装修、财产、意外风险等。 谈到推出“众安好房保”的初衷,陈静远告诉经济观察网,与健康险相比,传统家财险最明显的特点是低频,一方面用户认知程度低,市场教育也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客均保费低,难以与用户产生连接,保险公司的业务积极性有待提升。 陈静远称,从用户角度来看,房屋老化会导致生活的不便利,还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在碰到问题时,不仅仅需要经济补偿,更需要解决房屋问题,而在房屋维修市场上,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效率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用户急需一款能够整合供应链,提供标准化服务并能进行事前防损、事中监控、事后报损的保险产品。基于此,众安保险联合飞鸟鱼把水电安全排查、燃气排查、家装安全性排查等风险减量服务应用在产品中,用户一旦发现房屋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保险链接供应商进行维修,维修款直付。通过这种创新服务模式,使得家财险
众安保险陈静远:存量房时代,家财险创新空间广阔

经济,从幼儿园说起

伍戈/文 核心观点: 1.经济万象,人为本。人,既是供给,也是需求。各界有所共识的,似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及其引致的潜在增速向下的“重力”。但我们未必知晓的是,这是否必然意味着价格和预期的持续下行?逆周期政策是否应该,或者如何抵抗如此“重力”? 2.人口加速调整过程中,总供给和总需求自然都将趋缓。微观感知而言,供给短期具有刚性,其调整速度明显慢于需求,近期幼儿园生源困境或为例证。宏观上则体现为,各国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加速阶段,供需矛盾使得整体价格容易出现下行压力。 3.各国都试图采取逆周期政策来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但国别间政策力度差异较大,从而结果迥异。那些积极抵抗“重力”、致力于现实增速与潜在水平匹配的国家,往往能较快实现物价稳定。此外,阻止房价的持续单边预期,也是摆脱物价低迷的关键要素。 4.展望未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行动,叠加外需阶段性回暖,或有助于二三季度名义GDP边际抬升。但从更长维度看,整体经济若要实质性摆脱价格负增长,仍有赖于地产的真正企稳以及实际利率等总量政策,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结构性政策。 正文: 各界有所共识的,似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及其引致的潜在增速向下的“重力”。但我们未必知晓的是,这是否必然意味着价格和预期的持续下行?逆周期政策是否应该,或者如何抵抗如此“重力”? 一、能否摆脱“重力”? 人口加速调整过程中,总供给和总需求自然都将趋缓。微观感知而言,供给短期具有刚性,其调整速度明显慢于需求,近期我国幼儿园生源困境或为例证,日本等也有类似经历。 图1. 需求调整快于供给:来自幼儿园的例证 WIND,笔者测算 宏观层面,各国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加速阶段,供需矛盾使得整体价格容易出现下行压力。对比日本、韩国、德国相似时期,我国出生率下降与老龄化抬升速度更快,供需矛盾可能会更突出。 图2. 需求调整快于供给:来自物价下行的证据
经济,从幼儿园说起

增强供应链韧性,迈向全链路转型

埃森哲 受到全球竞争加剧、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提速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在通过积极调整供应链来应对风险、增强韧性、降本增效,力求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一项针对全球企业供应链投资的调研中,埃森哲发现中国企业整体在供应链韧性的建设上更为积极,他们计划将营业收入的6%用于韧性建设,这一比例高于全球的4.5%。 不过,投资的比例并不意味着供应链韧性也会同比例提升。在投入的同时,企业需要考虑产品、客户、渠道、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从公司整体的发展策略去完成供应链优化升级。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年间,受访中国企业平均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用来改造供应链。但是,只有约十分之一的领军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领军企业的营收平均增长了11%,其他企业的营收则平均下降了4%。 发力三大领域,从容应对挑战 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使得有些企业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时产生了负面的连锁反应。埃森哲认为,在供应链转型调整中,企业应把资源和能力投向以下三大领域,更多地关注从系统搭建、数据跑通到运营优化的全过程,让供应链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第一,构建“智能可视”供应链,提高成本效益。 由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支持的结构化可视能力和动态可视能力的结合,可以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和投资,在供应链短缺之前,甚至短缺期间进行干预和修复,以打造供应链韧性。 第二,采用零基供应链,推动运营成本优化。 零基供应链由数据驱动,能够全面地审视各项成本开支(营业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运营资金投入),根据成本结构洞察供应链各项运营活动,并识别出对成本和价值收益的影响。 第三,加速低碳和净零转型。 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在业务经营和组织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效嵌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考量,围绕打造可持续供应链,企业应该聚焦净零、循环、信任三个方面进行发力。 从供应链转型迈向全链路转型
增强供应链韧性,迈向全链路转型

中核钛白案落锤,合谋定增融券套利上千万元 王泽龙、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领巨额罚单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牛钰 4月19日,中核钛白(002145.SZ)、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发布公告,披露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一案被证监会调查完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已下发给涉案主体。公告相关内容完整地呈现了两家券商跟中核钛白实控人定增融券套利的秘辛。 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始于2021年的定增预案。此前公告信息显示,2021年5月至6月,这笔定增预案接连被中核钛白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证监会于当年10月受理了该预案。 2022年7月,中核钛白的定增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中信证券下属孙公司中证资本(下称“中证资本”)和王泽龙开始接洽套利计划。 《告知书》显示,2022年7月至8月,中证资本向王泽龙推荐定增多空方案。方案显示,客户通过场外衍生品交易台直接实现定增多空套利,提前结算收益,无需等待6个月的锁定期,通常1个多月时间即可回笼资金和收益。 在该笔定增获批后,围绕这笔定增融券套利的大戏正式开场。 细节披露 2022年9月,王泽龙决定实施定增套利,通过中核钛白员工持股计划定向出借券源,并以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名义与中证资本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彼时任职中核钛白董事会秘书的韩雨辰具体执行套利方案。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王泽龙、韩雨辰与中证资本、中信证券商议定增融券套利业务,约定由中核钛白员工持股计划转融通出借8800万股“中核钛白”股票,中证资本指定4个私募基金产品账户进行“中核钛白”股票融券对冲交易,中信证券制定融券出借计划。 2023年2月,因某投资公司认购资金不足,为了将融券额度用满,王泽龙建议朋友洪浩炜加入中核钛白定增融券套利交易。洪浩炜参与并以某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1号基金)的名义与中证资本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 2023年2月10日,在前期与中信
中核钛白案落锤,合谋定增融券套利上千万元 王泽龙、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领巨额罚单

潘向东聊经济|别让房产增值成为你的财富幻觉

别让房产增值成为你的财富幻觉
潘向东聊经济|别让房产增值成为你的财富幻觉

未名宏观|2024年3月进、出口点评-外部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外贸增速小幅下行

苏剑/文 要点:●国际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出口增速小幅下行●基数效应,进口额增速小幅下跌●未来展望: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外贸增速或将筑底回升内容提要2024年3月份,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5008.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2796.8亿美元,同比增长-7.5%;进口22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9%;贸易顺差585.5亿美元。总体来看,3月份出口增速与进口增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小幅下行。出口方面,尽管3月主要国家经济继续复苏,较2023年存在企稳迹象,但美欧掀起“中国产能过剩”论,外部环境再度趋紧,叠加高基数效应,使得3月出口金额增速小幅回落,较前期降14.6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中国国内经济走势平稳,经济复苏继续,2024年3月制造业PMI为50.8,均高于前期的49.1,制造业企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高基数效应使得3月进口金额增速再次由正转负,较前期降5.4个百分点。正文国际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出口增速小幅下行2024年月份,中国出口总额2796.8亿美元,同比增长-7.5%,较前期下行14.6个百分点。高基数效应明显,是拉低出口额增速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2023年3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11.2%,较2022年2月份高14.2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相对高基数效应。需求方面,尽管3月主要国家经济继续复苏,较2023年存在企稳迹象,但美欧掀起“中国产能过剩”论,外部环境再度趋紧,不利于出口。3月份,美国Markit制造业PMI 52.5,连续三个月上涨,并位于荣枯线以上;欧洲的制造业PMI虽仍位于荣枯线以下,但较2023年11、12月份却有所上涨。从3月的国别出口来看,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出口的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5.9%、-6.3% 和-7.8%,均较前期存在不同程度下滑,中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额降幅最大。受高基数效应影响,3
未名宏观|2024年3月进、出口点评-外部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外贸增速小幅下行

未名宏观|2024年3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效应释放,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

苏剑/文 要点:●经济超预期运行,一季度迎来开门红●政策支持落地生效,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基数效应,消费增速阶段性下行●政策推动,投资增速继续上涨●外部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外贸增速小幅下行●春节错月,CPI增速小幅下行●专项债预计发力提速,社融信贷有望筑底回升●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继续内容提要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96299亿元,同比增长5.3%,较2023年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投资和生产持续复苏,对经济基本面形成良好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第一季度GDP实现5.3%的增速,2024年首季迎来开门红。供给端2024年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上期加快17.2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7.6%,显著高于其他分项。2024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工业产出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工业需求稳步回升,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同时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包括设备以旧换新和金融支持政策的持续推进,工业产出仍将得到有力支撑,预计工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需求端消费方面:2024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较1-2月份下降2.4个百分点。受基数效应影响,3-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暂时性下滑,尽管消费复苏继续,但整体仍处于底部徘徊,仍需进一步稳定就业、收入预期。投资方面:2024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较1-2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政策调整、发展方向明朗化,企业预期增强,叠加实质性政策落地,投资存在企稳迹象。进出口方面:2024年
未名宏观|2024年3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效应释放,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

经504轮竞价 海口年内首宗商住地最终7.6亿元出让

蓝筹地产 4月19日,海口市2024年首宗商住地在经过504轮激烈竞价后,由一家成立仅1个月的公司以7.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该地块位于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西海岸校区东侧,占地面积约42.79亩,规划计容建筑面积达8.8万平方米,未来将用于建设市场化商品住房项目。 在拍卖过程中,两家竞买人在挂牌截止前30分钟展开激烈竞争,地价迅速攀升至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经过近两小时的竞拍,地块以楼面地价8599元/平方米成交,溢价率15%。
经504轮竞价 海口年内首宗商住地最终7.6亿元出让

业绩公告|长春高新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1.77亿元

蓝筹地产 4月19日,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财务报告,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 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今年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14.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微增0.2%。
业绩公告|长春高新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1.77亿元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