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美股投资
陈达美股投资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陈达 美国持照投资顾问
IP属地:上海
57关注
15296粉丝
4主题
0勋章

夏普比率不低,睡眠质量很高

主方针与大精神,要稳股市、楼市。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提稳债市? 因为债市——这里主要指国债市场——牛得很,一路高歌猛进慨而慷,根本不需要稳。从美国长期经验来看,资金面偏松,债牛;资金面偏紧,债熊。而由于一路不停下行的利率与进一步加强的降息预期,最近做债尤其是国债交易的小伙伴,越做越觉得自己是债神;从前做债的小伙伴,上班制服是背不完的黑锅+穿不完的小鞋,每天气得手都是抖的;现在他们看到奖金到账的短信时,那手也都是抖的。 作为央妈的首席男仆,国债受宠行情,就是这么好。 (中国国债指数近三年来走势,来源:雪球) (国债收益率降低,价格上涨,来源:Wind) (红色是effective fed funds rate也就是我们总是谈论到的“美联储降息”里的那个息,蓝色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注意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是倒数关系,收益率走低意味着债券牛市;来源:美联储) 配置国债的思路,与炒股完全不同,是从股权投资,到资产配置的切换。马斯克说,钱对他而言不再是消费这个或者投资那个,而是一个资本配置的问题;而已故的投资巨擘大卫·斯文森说,决定你投资收益90%以上的,不是选股和择时,而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要多样化,要偏股,但不能全股。虽然60/40投资法(也就是60%配股票,40%配债券)已经过时得如同野蛮遗迹,但适度配置与股票相关性较低的债券,无信用风险的利率债,一般是首当齐齐地冲。 大家总要退休的,由于退休的存在,退休后收入减少,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一个30岁的人与一个60岁的人的资产配置组合,肯定是不同的。比如你60岁快退休了,根本经不起一次08年级别的金融危机,这会让你的退休生活沦为人间地狱。但是到底股债之间要如何分散配呢,美国有个叫“120-年龄法“,比如你现在40岁,那么120-40=80,80%在股,20%在债;如果60岁,120-60=60,60%在股,40%在债。这个方法多年
夏普比率不低,睡眠质量很高

动物精神与人工智能

2024年即将收官。战场收骥尾,峥嵘敌手今安在,长感叹what a ride。 不出犀牛级以上意外的话,蓝星贝塔2024年能上涨(以纳斯达克指数来算)30%+应该不是问题,坐三望四。在2023年嘉年华被狠狠质问一整年后,嘿嘿,我得意得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那为什么美股在2023年上涨了43%以后,2024年还能再干个30%+? 我个人而言会归结给四个字母,AS 以及 AI。AS是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AI自然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你乍一看,这俩简直就是一对如同量子纠缠的反义词。 动物精神是市场的驱动力。正如凯恩斯的名言——本质上,动物精神驱动市场,而非理性(见下图)。一些关于人性深处的东西,一些过于热忱或偏执的情绪,很难量化,也很难预测。这种动物精神,反映在股票估值倍数上,也反映在一些热股、meme股炒作上,。人性多年不变,或许永远都不会变,是个常量。人有爱恨,善于嫉妒,爱八卦。比如人总是喜欢在桌子上谈论谁和谁在床上,以及在床上谈论谁和谁在桌上。你仔细一想,会有许多熟悉而又模糊的记忆涌现。 年度第二个关键词是人工智能,是2024年美股大牛市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最最重要的因素的话。人工智能行情,从一开始的像聚焦于英伟达、博通、台积电的芯片/AI硬件股,扩展到Applovin、Palantir这样的AI概念SaaS股,再进一步扩展到Salesforce, Adobe、ServiceNow、Zoom、Shopify、HubSpot这样的SaaS股。市场从又窄又硬变得又宽又软,就像上流狭窄的湍流变成下流平阔的江面,让今年美股整体行情得以接力。 AI宇宙的产业链弧线很长,但它总是朝效率更高的方向弯曲。摩尔定律预言,10年算力将实现100倍增长,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基于串行计算的摩尔不灵了,最近8年人类算力实现了1000倍增
动物精神与人工智能

牛市令人陶醉

股票投资,跳出选股与择时的窠臼,你会豁然开朗。比如你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思路来布局,像抱紧一个大浴缸,来接天降之放水甘霖。个股上你要考虑的东西太多,顾此失彼很麻烦,不妨彻底切换思路。每天换股远不如定期板块轮动,这就如同是养鱼——养鱼挺麻烦的,每天要换一次水,我经常忘记,后来换成每周换一次鱼,就方便多了。 尤其是牛市,我认为牛市切忌搞太多小操作、骚操作。在牛市里,你的钱就像是一块肥皂,你摸得越多,它就越少。 而持续QE预期的前提下,我依然认为总会有牛市,而牛市在操作上应该是减法思维,极简主义,牛市里最容易甚至不是板块轮动,而是傻傻拿盆等着接水。这就仿佛啪啪啪,刺激才会有水,有水才更刺激。虽然股市还不全信,但你去看看债市的走势,债市早就彻底相信了——最近债券交易员上班,边哭边笑。笑的是今年奖金爆炸了,哭的是职业生涯短了几年。 市场可以自发纠错,但这个过程常常极其缓慢且痛苦,即使我是保守主义的信徒,也认为放水刺激是善莫大焉;让资产价格不自由落体,善莫大焉。 从最朴素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经济道理,真没那么深奥。首先第一点,不要小看人的心理,不要忽视人的精神状态。我们都是被“物质决定意识”那一套给茁壮成长,许多时候对于“意识”过于轻蔑。但其实你的人生,未尝不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想象。 比如,你富不富,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客观状态,而是一种主观心理。你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会不停对自己已拥有的资产做定价,除此之外将未来可能会有的现金流预期也纳入进来(某种意义上的opportunity cost ),为自己的整体财富定价,我是小富呢还是大富呢。因为有一部分是预期,你叫他中国梦也行,叫他奔小康也行,财富感总是一种对未来的玫瑰色的希冀。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 无论是稳楼市还是稳股市,都太应该了。因为财富效应崩溃,这种心理冲击会让人一蹶不振。大家都知道人是厌恶损失的,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人厌恶损失到什么
牛市令人陶醉

短短几个丘:乐信Q3财报分析

一、坚持多年的投资逻辑终得市场验证 继续验证投资互金的逻辑。我中国梦组合(中概股组合)不知不觉互金占比已经上涨到了30%,属于超配状态(overweight),而这个中国梦中概组合如果会偏离中概的贝塔,那多半就是因为我在互金上押注的抓马。 股票涨时乐观观点总是看起来睿智,而股票跌时悲观观点总是看起来深邃,此乃我们的出厂设置、此乃人性,股票不涨你说啥都是难鸣的孤掌。而如今互金股价开始涨,这逻辑的颜值,看起来就条顺,就盘靓。 而果不其然,从最近半年股价表现来看,互金行业确实就是我组合里的这三个公司,最值得投。今年我实盘业绩表现(美股+中概),能在拖着半仓的中概股还有将近40%的收益,互金功不可没。 (互金三个龙头股半年来的市值变化) 抛开股价,主要还是公司本身基本面非常乐观。互金行业整个商业逻辑的提升是这样的——公司风控体系与要求升级——>持资产质量提升——>持盈利改善底部反转——>持续盈利逻辑能见度提升——>持续股东回报(分红+回购)有保障。这个逻辑可以穿越消费周期,即使在目前消费比较萎靡的大环境下,财报也不弱。相对是防御型的行业。 看股价,乐信股价相对爆发力还更强。因为他之前有一个预期反转的投资逻辑在。市场其实在这件事上看得还是判断比较准确,22年左右,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资产情况,当时乐信基本面都处于一个V型的底部。而现在最资产最脆弱的时候顶住,公司资产质量已度过压力顶点——现在一个季度赚个几亿,开始咔咔赚钱。管理层给出的四季度及明年的guidance,也比较乐观。 作为股东,股价上涨固然欣喜,但一个季度赚几个亿是我拿到分红的基础。拿分红,吃息佬,回归股票投资的本质,我是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能载我的船。 二、财报整体:业绩重回增长 ,利润环比提升,后续指引乐观 ( 近几个季度利润,来源:公司财报) ( 来源:公司财报) 乐信的3Q24,收入t
短短几个丘:乐信Q3财报分析

ETF增量与牛市的反身性

Reflexivity is a reminder that perceptions and beliefs affect reality through behavior. For example, that investors’ beliefs about market efficiency will influence their strategy, which influences market outcomes and their subsequent beliefs in turn. Other examples of reflexivity include parimutuel system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and bandwagon effects. 翻译:反身性提醒人们,认知与信念会通过行为,最终影响现实。例如,投资者如果相信市场有效,则会影响他们的策略,而策略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果,以及他们之后的信念(自强化的过程——达美注)。反身性的其他例子,还包括同注分彩法、自我实现预言与从众效应。 ——— 题记 —————— 在一个ETF主导的市场,我的主要逻辑是,一个大牛市的产生,需要有一个带头大哥的指数。以至于市场资金无论怎么追逐与演绎,增量资金都会趋于头部公司,最后都会配置到这个带头大哥身上。而这个带头大哥,是大家的风向标,所有热忱与殷切的眼光,为大哥生,为大哥死,为大哥生猴子。 一个带头大哥+其ETF指数很重要,比如美股的标普500指数和它的ETF——全球规模最大的ETF SPY,规模6000亿美元,堪当A股400个百亿基金经理。 如果不算2020黑天鹅小插曲,美股屡创新高的史上第一长大牛市,至今已然15年,四分之一个甲子。再坚持一下,我都快到法定退休,彻底上岸,全身而退。我常开玩笑,鄙人职业生涯,很遗憾呐,还木有
ETF增量与牛市的反身性

时间是靠谱生意的好基友:万物新生财报解读

1. 中概里有黄金屋 有些中概股,由于受关注度不高,造成市场错误定价(mispricing)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她们有不错的业绩支撑,利润率向上生长,现金流如八戒的哈喇子,财报一年四个抬升,公司账面上自然也会有足够现金,回购或分红——于是,他们的股价一直默默上涨,但我们浑然不知,就仿佛温室变暖下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如我持仓并跟踪了两年的国内二手生意龙头,万物新生。其最近一年的股价,默默地大幅度跑赢绰号为“神行太保”的标普指数。没想到吧。 (爱回收(蓝色线)与标普500走势比较) 长期投资分三种,1. 低位躺平,等待爆拉;2. 四季台阶,拾级而上;3.大开大合,享受波动。成长股,这三种路径都有可能,很多时候还是交环往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通过长期持有熨平波动,赚公司成长的钱。 虽然追踪很久,但再给新粉简单介绍一下公司业务: 万物新生(原名爱回收)成立于2011 年,十三年的发展,已成国内头部二手3C 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公司一开始主营线上回收二手3C产品,而后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以电子产品的GMV 以及商家、消费者交易的设备数量来算,万物新生是中国最大的二手3C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除了三吸产品,万物新生还有二奢、摄影器材、名酒等多品类回收业务。目前公司有 1637 家线下门店,覆盖全国263个城市。 (路过的某达摄于某商场) 2. 规模效应就像中年人的啤酒肚逐渐显现 做二手生意肯定是靠规模效应取胜,而规模效应需要时间。这点在我投资万物新生这个公司的心路历程里,感受真的颇深。这个公司的股票我大概买了两年了,两年前市场最大的疑虑就是如何赚钱、如何scale,如何提高毛利率;怀疑者最大的一个,既然你说3C的毛利空间够,为什么又要做多品类,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两年后的结果证明,3C产品能scale也做出利润,而多品类与3C一点都不矛盾,是一个协同业务。有些时候,一个
时间是靠谱生意的好基友:万物新生财报解读

你多看会天上的云,她就为你飘舞:贝壳Q3财报分析

1. 房事何如? 看一下作为当前经济的护魂师,房地产行业的风向如何。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房子许多时候是一个男人的腰子。我们文化里,无房不嫁或许是个糟粕,但至少也是个很有共识的糟粕。如果没房,女嘉宾里能灭掉八成的灯;但有了房子,你的女嘉宾会对你说,宝宝好棒哦,你关的灯都比别人黑。情绪价值就是那么大——差别就是那么大。妹子们喜欢的宅男,一般是豪宅男。 而最近房地产市场如何——作为风向标,我们看下存量房(二手房)市场——根据贝壳研究院,在九月末刺激后,一二三线城市的交易量均有明显增长——这不同于517政策时期的一线城市反弹但二三线冷淡。10月贝壳平台的二手单量,是单月单量最高点,同比+70%。贝壳景气指数=调涨次数/调价次数*100。景气指数从今年年初短暂提升之后,一直在10以下徘徊,在10月修复至14%,其中一线城市修复至19%,深圳跃升至32%,进入较热区间,表明挂牌价调涨的业主在边际增多。不过10月的火爆有一定特殊性,还要继续观察持续性。 我之前说,除非国内逐步出现美国builder模式的轻资产建商(参考DR Horton、Lennar这样在存量市场里风生水起的大牛股公司),不然我不太愿意投房地产。而房地产整个行业里我唯一参与的,就是轻资产的贝壳。贝壳本质上是以居住服务为产品,以多边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为竞争优势、壁垒的平台(btw,能赚钱的中概大都是平台业务)。而Q3贝壳各业务线——传统经纪业务呈结构化增长,租房和家装新业务,一体三翼,三翼里面飞了两翼,还有一个在播种酝酿期(贝好家)。在保持经纪业务行业主导力基础上,新业务的发展,提升贝壳平台价值。 2. 细品贝壳Q3财报 贝壳3Q24收入226 亿(yoy+26.8%),分业务看—— 一体三翼 ——存量房、新房、家装家居、租赁同比各自为-1.4%、30.9%、32.6%、118.4%;净利润11.68亿,no
你多看会天上的云,她就为你飘舞:贝壳Q3财报分析

奇富科技财报:一个好股票的阿尔法之泉

昨天发了个帖子,说我爱股奇富科技又新高;股价多年的稳健上涨,是对偏见的最好回应;而我发现许多人,对互金这个行业偏见依然很深。这深不见底的偏见之泉,那这就是我收益的阿尔法的原料。 请允许我在这里复述一下观点——如果你是市场经济的信徒,就不应该对金融信贷有太大敌意,道理很简单,借网贷的许多都是小微企业主、个体户、商家。他们需要资金周转,如果他们能在银行借到成本更低的钱,他们自然会去银行借;问题是他们在银行借不到。这或许是因为更严苛的信贷要求和标准,也或许银行仅仅是因为技术跟不上,而无法合理为这些客群定价,做这笔生意,所以索性不做。另外银行主要服务大国企、大民企,也不太有动力做小微业务。 如果这些小微企业主、个体户、商家在互金平台也借不到钱,那么要么去找更贵的民间借贷,要么关门大吉。如果关门大吉,税源变少了,就业变少了,收入变少了,消费变少了,交易关系变少了——这个与大家喊的出政策、保护民企、保护小企业、保护小型经济——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所以有一个繁荣、规范、可预期的互金行业,其本身的正外部性有多大,思考一下应该能想明白这事。 闲话说完,来看看奇富最新财报。 1. 长持奇富,我等的是什么闪电? 继续持续跟踪奇富科技(原360数科)。让我用粗鄙而直接的语言来倾诉:这个生意,目前正处于,印钞机开冒烟的阶段。 3Q234一个季度净利润赚了18亿,non-GAAP净利率增长率比2023年同期+54.5%,non-GAAP净利润率41.8%,净利润率41.2%,ROE ( non-GAAP的净资产收益率)32.2%。赚钱机器。虽然今年股价已经翻倍,但股价与估值远没到疯狂小阳哥的水平。这个一季度净赚18亿,2024预期能赚72亿,2025预期能赚80亿的生意,现在整个卖370亿的估值—— 4.6X的2025E市盈率水平。 业绩催化股价,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因为股价其实约等于,市场情绪 X 基
奇富科技财报:一个好股票的阿尔法之泉

我是概帮奶罐子:速评百度3Q财报,AI驱动大模型增长

几天前去了百度世界2024,人山人海纳百川。我讲百度的段子已经讲到了,只要提到百度,大家就会想到我。所以会后就有媒体记者采访,阿达啊,说说百度世界2024呗。我说啊,“三个事印象比较深刻,第一,没想到大模型那么难货币化变现,道阻且长。大模型目前最大问题,居然是商业化不足。第二,大模型要抠细节地方挺多,比如“图片生成幻觉”问题,这方面百度有点东西;第三个,“秒哒”,感觉挺牛,不需写代码,也能做软件。” 但后来采访发出去,新闻报道的说法就变得诡异:“秒哒——普通人也能写程序!”——看来平常写代码的都不是普通人。 总之有世界大会为这次财报定调,那这份财报核心,就是围绕大模型的发展。先财里财气地看下财报数字: 季度总营收336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65亿元,这个至少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我预期3Q24百度Core(百度所有业务减掉爱奇艺)收入260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收入我预期是185亿元(我认为同比会下降比较多,由于广告业务承压),但实际上是188亿(yoy-4%);非在线营销收入实际上77亿(我预计75亿元),同比+12%,百度主业数字总体不错。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75.4亿元,同比增长17%,百度核心净利润率28%,这个超出我预期蛮多。 我的逻辑是,2024年百度的主要业务——也就是在线营销,受宏观消费影响,会承压并将持续承压到第四季度,这块我认为拐点要到明年。而广告以外,云业务和大模型业务,会稳步向前发展,此消彼长地推动整个非广告业务的上升。 财报里面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大模型的调用量——截止2024年11月,文心一言用户规模实现4.3亿,文心大模型日调用次数达15亿。相比去年Q4披露的5000万次,一年内调用量增长了30倍。典型的指数级增长曲线。说明大模型在需求端,是真不缺爱。 我对15亿的大模型调用量没什么概念,有行业内的人告诉我,从实际工程上来讲,你大模型的调用量越大,优化推
我是概帮奶罐子:速评百度3Q财报,AI驱动大模型增长

寻找好股成双:我怎么看信也科技3Q24财报

互金的Pro forma 可能爱笑的男孩子运气不会太差,我在QFIN上吃到了互金股肥瘦相间、焦红晶莹的第一口五花肉;你们看我这忍不住笑容的嘴脸,在收益面前,无比真实。于是嘴馋如老狗的我,就一直惦记着吃第二口肉,挖掘出第二个QFIN。 第二个QFIN,我找到信也科技。 如果你把一个生意,哪吒抽龙筋一样将其财务本质抽离出来,其实就是一个财务模型。 有时候,我们会称其为pro forma,因为不仅历史数据,其对未来有一定预测力。比如SaaS行业的毛利率一般>70%,而自营线上零售毛利做死了,也不会>20%,这在未来也很难突然变化,很有指导性。除非是波动大开大合的强周期股,pro forma 是生意最本质的东西决定的,是生意的本质属性。 而一个典型的互金股的财务模型指标——运营利润率40%,non-GAAP净利20%-30%,non-GAAP净利增长率10%,ROE 20%,,take rate 3%,股东整体回报率净利润50%(净利润分一半),这是一个四高行业——高定价、高毛利、高费效、高分红。如果你是追踪这个行业多年,时至今日还看不出在合法合规合情(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管)的情况下,互金仍然是一门好生意,那可以归为弱视人群。 然后你会问,这样的公司卖多少估值呢?——普遍是5倍以下的动态估值。你会问,为啥模式不错但估值就那么低?——是由于市场偏见的存在,五年前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我与市场的预期差,让我第一笔横跨五年时间的互金投资,即使在中概股大盘beta是巨大负数的情况下,即便不算现金分红,还是能收获到150%+的收益。这就好比什么呢?——等于迎着17级台风跑马拉松,居然还让我跑出了pb。 2. 信也第三季度(3Q24)的财报概况 (净收入与利润率,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回到信也财报,从上个季度开仓以后,我每日三省吾股,信也3Q24的业绩符我预期。具体来说3Q24 收入同比+2.5
寻找好股成双:我怎么看信也科技3Q24财报

看上去像个慢牛骑士:阿里3Q24财报解读

速通一下阿里Q3财报。我阿里几乎每季必追,算是属于药神口中“跟得比较紧”的那个尾行群体,是个紧人。如果小股东也有粉级,我应该属于“坚持母乳喂养的亲妈粉”。当然哗哗的奶也不止我这有,大行也有;财报前我也简单过了一下,MS、Jefferies也好,巴克莱、花旗也好,目标价区间在115-140。不过总体来说市场预期其实偏淡,长风送秋雁,可以酣高楼。 此时此刻,我认为阿里投资关键词很多,比如预期差、股价弹性、业务聚焦、事件驱动、增长质量(变现率),blah blah。不过我对“增长质量”有一定的爱情,我估计,阿里今年会有一个一次性开支基数的消退效应(由于去年高投入及其他七七八八一次性开支),还有一系列刚财报里已逐步兑现的减亏效果(比如我每次都要吐槽的本地生活+大文娱),有机会拉一拉利润率;要是场公作美,股价双个击。 来看一下财报、抓一下主要矛盾与业务聚焦。为了方便理解,本文中本次财报一律称为3Q24,与阿里财年有所区别。 1、淘天:带头不内卷 划重点淘天业务,重点线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缝上去的,永久性重点。整个2024财年(阿里的2024财年,是指自然年 2023年Q2-2024年Q1),虽然淘天收入贡献46.2%,却贡献了调整后 EBITA 的118%(没错超100%,照顾某些弟弟板块)。淘天是阿里核心利润来源。 3Q24淘天收入同比+1%(相比上季度同比-1%),到990亿左右。这里顺便说一下电商的收入数字,不用过多纠结,零售的模式与财会口径就决定了,你自营多收入自然高,三方多、平台业务多,收入自然低,这是一个结构跷跷板。君不见沃尔玛京东收入长期霸榜。如果一定要看,可以多关注GMV,CMR/GMV,take rate这些数字,以及利润率数字;3Q24 GMV、用户数季度增长,take rate 稳定,CMR 上季度1%,本季度2%增长。GMV与CMR仍然有增速不匹配的问题,不过这个
看上去像个慢牛骑士:阿里3Q24财报解读

谈A股的信心与A500的天量进场资金

聊聊A股,以及我对牛市的信心。无论如何,A股交易额一直膨胀且坚挺,最近一个月具体每日成交多少,我们来问一下Wind的人工智能小秘书 Alice: 我们的股票市值体量,仅仅是美股的1/5,但每日成交额基本和美股,冤家两口子已经举案齐眉。不细算流通盘,仅以总市值粗糙推算,眼下A股的交投活跃度是美股是5倍。这5倍翻台率如果体现在一家餐馆里,那就是老板疯掉与厨师疯掉的巨大差别。美股成交量严格幂律分布,头部股票吸干99%的交易;而我们,大家都懂,“你怎么敢买有基本面的公司”? 虽然交易额显著放大,但大盘却大胆地盘整了一个月。为啥。一来可以用大家都在玩不正经的那些股票,来简单地搪塞一下,投机情绪重;另外,交易额放大也可以用做T情绪重来解释,所有曾经用50万资金搞出1个亿交易额的账号,对此都应深表理解。三来,当然也真有新资金进场,无论是积极响应SFISF互换进来的fresh meat,还是新的基金——比如各家都在热火朝天发行的A500。第二批中证A500ETF闪批,目前A500相关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而今天也是A500ETF基金上发行之日(交易代码512050,认购代码512053),买A500ETF 可以选择华夏,华夏的ETF管理规模6700亿,连续19年业内第一。 但活跃的交投拽不动扭捏的走势,何也?是什么在驱动或者驱动市场?What is driving the market CURRENTLY? 我认为,市场就是在死等苦等枯等闭眼等,等一些事情尘埃落定。之前我说过,这周很刺激——礼拜二,都懂的大选,不开胃直接来最硬的菜,同时出ISM 非制造业 PMI数据;礼拜四,初请失业金数据,而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利率决议,理论上这个不应该跟随选情但毕竟是“理论上”,这次决议就是我们等的对方出招;礼拜五,密歇根州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再加上这周标普500里15%公司报earning
谈A股的信心与A500的天量进场资金

天真无邪的“先囤后付”里,藏的钩子

来吐个槽。 我喜欢研究中概股,研究互联网赚钱模式。这两周土澳度假,悠哉游哉,就在用携程APP的时候,发现他有两种“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 的模式;顿时警铃大作,哟,又有新想法啦。 一种是携程的“拿去花”。这类似于花呗,是比较传统的“先花钱、后还款”的信用卡模式。信用卡这个模式创新,是消费主义对人性的一次降维打击。俗话说的好,互联网的尽头就是放贷,buy now pay later 最核心的希冀,是希望你能buy now borrow later,先买后借,买上赚你一道利润,借上赚你一道利息,赚两次,正面烤完翻面烤,外焦里嫩刚刚好。而“拿去花”背后服务实际操盘手,是一些小贷、消费金融公司。流程也很简单,文字版倪萍姐姐给你读一大段各种披露、已知、我同意,然后征信拉一拉,借钱完事。 对于拉动消费的消费贷与现金贷,我个人的观点,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甚至我认为未必不是好事。我一直也支持诸如奇富、信也、乐信的互金网贷公司,甚至还买他们的股票,因为很简单,一来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刺激消费,二来自古人生谁无急,有些人如果没有这些平台给他借钱应急或渡劫,其实反而会沦落江湖上堂口里的高利贷深渊,结局往往悲惨。所以这件事的商业和道德上来说,只要公平,我认为就是道德的。三来,说点最最俗不可耐的,作为股东这些公司确实是贼赚钱、高分红。 但除了“拿去花”这个传统玩法以外,我发现携程金融的一个新玩法,叫“先囤后付”,他怕你在消费的时候手抖犹豫,拔剑四顾心茫然,于是它让你可以先囤——你无需付款就可以买下对应商品的交割权(类似于一个免费的期权)。等你预约具体的出行日期后,这款商品费用,才计入账单,然后次月还款。剩下的就是一般消费贷的逻辑。正是所谓——“双11”旅行新玩法,用户0元下单,携程先垫付。当然那如果你囤了不用,想取消,也可退。 这玩法本质是什么呢? 从民商事合同关系来说,
天真无邪的“先囤后付”里,藏的钩子

500是怎么炼成的?

一般在国内大家说大盘,那就是上证无疑,3000点梗也好,保卫战也罢,都是指上证指数。为什么是上证,没什么道理可言,约定俗成,就是个共识,来源于野蛮的遗迹与集体的想象。 但是我们虽然天天谈论上证指数,却很少有人真的投资/交易上证指数,一来跟踪上证的指数基金并不多;哪怕你想搞点刺激,给大盘加杠杆,也没空间可操作。这就像你要去舌吻一只美洲鳄,看着挺危险,但其实你做不到。除了股指期货外几乎没有工具,能给你在上证指数加杠杆。 对于大盘指数,我倒是有个自创定义,并不需要野蛮的遗迹与集体的想象——我认为,大盘指数就是追踪其的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那个指数,她自然而然就是该国证券市场的大盘指数。比如标普500(对应ETF是SPY)是美股的大盘指数,比如日经225。ETF规模大,就说明可投资性强。可投资性来源于三个方面——权重代表性,深度代表性,广度上的多元代表性。SPY也是全球最大的ETF,标普当之无愧是美股大盘,甚至是全球股票的大盘。我们现在越来越少提到道琼斯,因为道指编制很奇怪(虽然其实日经225有一样的问题),边缘化,当不了大盘指数。 那上证指数到底有什么不足,导致国内最大的股票ETF也不跟踪它。最大的问题是老生常谈的结构性问题,金融+工业+能源,占了50%以上。行业代表性、均衡性很差。这是最被诟病的。第二,全部是上交所,深交所的股票完全排除。这就像做美股,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公司统统不要,就很难“大盘”。 上证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在2020年指数修订之前,他是一个貔貅指数,只进不出。ST(特别处理)、*ST(退市风险警示)扎堆,优胜劣汰里的“劣”淘汰不掉,扭曲影响了指数的代表性和市场信号。 另外,上证的总市值加权方法,总股本大、流动股少的“一只脚下水的航母”比较多,比如“两桶油”。这些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大,但其股价往往与市场整体趋势不一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经济企业缺失,许多拉动经济
500是怎么炼成的?

重启大撒币后的美股第一个Holiday Season:特斯拉、亚马逊、标普消费财报前瞻

此时此刻的美国经济,就像云雾缭绕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斜看草木葳蕤,但从顶上也有点地中海型秃头。总之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但眯起眼领略其大致模样、总体温度,在全球发达经济体里即使不算最好也算是找不到更好。 而关于美国通胀,有几个outs(结果),我总结一下,三叉树——软着陆、硬着陆、还有最近谈的最多的,不着陆。我的理解,“着陆”是指通胀回到2%的长期目标水平,硬是指伴随经济崩,软是不崩,不着陆是指再也回不去,经济继续高通胀过热发展。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soft landing, hard landing, no landing,这些定义没有形成业界共识。我倾向于认为,如果没有像植物大战僵尸那样摩肩接踵而来的灰犀牛,假以时日美国的通胀会回到低位。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但聊“经济”这东西,就像喝一场大酒,看似龙门阵摆得很乓乓响,然而永远是云山雾罩、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我其实更愿意聊细一点,聊行业和公司,比如标普消费行业,目前景气度如何。美股标普消费精选指数(S&P 500 Consumer Select 15/60 Index)里面有两个大性感,一个是特斯拉,一个是亚马逊,而随美股财报季展开,这些大性感又要迎接投资者们的肠镜胃镜。另外之前聊过很多次,大家的老朋友,人民币可投的标普消费ETF(159529),也颇为值得关注。 —— 1. 美国消费展望 之前一周,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超过15%的消费类、金融类、工业类股票,创下了 52 周以来的新高。虽然美股新高很熟耳也很刺耳,但消金工三板块同时高潮并不多见——是自 1954 年以来,第 31 次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个bulish信号,一根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历史上前30次,标普500 在未来 12 个月的平均涨幅是13.4%。 而温和降息预期下,除了科技,前期没怎么涨的的美国消费股,
重启大撒币后的美股第一个Holiday Season:特斯拉、亚马逊、标普消费财报前瞻

近期市场梳理:远水近渴,FOMO后高胀的机会成本,以及港股科技与红利的番茄炒蛋

------- 港股无论是科技股还是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在被闪电劈完以后,劈了个五分熟,外不焦里不嫩;然后最近玩命震荡,跟我妈炒菜一样,生怕抖不掉那些不坚决的韭菜。但在有丰厚资本回报之前,我愿焊死不下锅;投资是一场百炼成钢的修行,我要么成锅贴,要么成锅本身。 当然,兄弟们在前台看着都挺硬,但后台还是经常递纸条,最最最最最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市怎么看呀?以至于现在我看到或听到,“XX怎么看”,就像孙悟空看到唐僧嚼口香糖,会突发一阵恐惧与恍惚。我怕不是起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后市怎么走,真的只有天知道;未来的一切都是概率波,要时间的推土机推上去才能收敛。但我们可以给近期行情,找一些逻辑梳理。 最近行情一锤定音的关键因素,是对于政策的预期差的变化,以及伴随的流动性大起大落。近期调整,更多是反应一种情绪——“远水似乎丰沛,但近渴着实焦灼”。总体来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QE(量化宽松)是肯定要Q的,目前来看央妈比财爸尺度更大一点,但总之尺度都还蛮大的;但市场对QE这个Q还有另外一个要求——Quick。 手里拿着筹码,心急如焚。男儿何不带吴钩,水淹关山五十州。 其中市场最焦急的是提振消费问题,任何政策都有传导时间,唯有发钱快乐无边,市场预期需求端的直接改善——给大家发钱、发补贴、哪怕发点券;但这一块貌似在“研究”迟迟不落地,没有跟进;也没有大数字的XX万亿,在消费侧用力。在消费端直接刺激的这个落空,从市场上来看,借由情绪放大器,传导到股票价格上的变化,就非常明显。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波行情本来的涨幅,就是由消费预期带动的,来张图说明一下。 下图是MSCI中国指数,各行业版块,从2024年9月1日到10月11日(也就是CZB发布会前),一个月左右的涨跌幅。非常清晰,你看到消费品、零售、金融服务是这波涨幅的火车头。也就是说,这波行情的前锋固然是央妈拿出了开了
近期市场梳理:远水近渴,FOMO后高胀的机会成本,以及港股科技与红利的番茄炒蛋

旺角卡门的花样年华:香港ETF二十五载发展史

一、港股投资大趋势 港股这些年怎么说呢,就像一棍子捅进了胳肢窝,让人又痛又想笑。我们看过了《消失的她》(港股创业板)、《满江红》(恒生科技,注,港股红色为跌)、 《羞羞的铁拳》(内房股)、《红海行动》(恒生指数),《捉妖记》(18A ),票房冠军应接不暇,错过了这几年,或许你保住了钱包,但却亏掉了许多精彩的吃瓜大戏。 这场戏黑色幽默、残暴、巨虐、但不时让人雀跃,悲喜剧交织,一会哭一会笑。如果大家认为人类对A股的潜力开发不足10%的话,转过头看港股,你会发现,港股在开发人类的潜力。 而此时此刻,大家有了更多的疑问,牛市来了吗,现在是什么情况,长安三万里,恒生三万点?后面会不会涌入大量做多资金来给我们抬轿子,啊不,提裤子? 牛市多奇观。上周大A休市,离岸的资金就像开进了潮汐车道一样,全部涌向港股市场,于是桀骜不驯的奇观又出现了,港交所上市科的创50ETF(3109.HK),日内居然最高暴涨超234%,而另外一只两倍做多沪深300的杠杆ETF(7233.HK)两周内交易量翻57倍。要知道港股市场上A股ETF就像在肯德基里卖兰州拉面,平常无人问津;在港股上市的A股ETF们已经沉默有永恒那么久,这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股市未来的走势仍然很难预测,但抛开庸俗而无用的猜点位不谈,有三个趋势,以成熟美国市场的变化沿革来合理预测,我认为大概率是会实现: 1、由于有幸承受全球最高房价(房价/收入比),内地居民与香港市民的财富,历史上一直都捆绑在砖头上,而此时此刻的砖头,是一个价高、现金收益率低的资产;未来在资产配置上,权益(也就是股票)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大概率会越来越高。也就是从“炒股”的心态,逐渐过渡到,用“长期持有股票、去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的认知。 2、股票配置的方式里,由于主动管理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来越稀缺,股票投资会越来越被动化、分散化、指数化,所以以ETF作为投资的媒介
旺角卡门的花样年华:香港ETF二十五载发展史

中概与恒科都创了一年新高,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

1. 纵然你自诩对中概股是价值投资,但这一段心路历程,仍然不可谓不颠簸。 我简笔画给你勾勒一下大多数人的持股体验:首先你是被中概的低估值勾引过来的,好便宜,买入!不料估值还能进一步更低,你只能用巨变态的那句“价投买入后股价下跌都会超级开心”来按摩自己,忍住!再后来(其实就是不久前),到了更更低估的深渊,你痛到翻肠倒肚,很想割肉跑路。 然后这几天突然回血,刚出ICU的人上了UFC的拳台,锣鼓喧天,旌旗招展;这时候兄弟们就开始分化起来,有的还能守住,有的又想跑路。 虽然我理解保本出、想跑路的人,但跑路了难道你不会有一丝丝抱憾终身吗?老骥伏枥苦等两三年天天盼牛市,而牛市最赚钱的一个阶段——高估值泡沫的华丽高潮,显然还未到来,显然你也没有吃到。中概基本面的天际线上,看不到一丝泡沫折射下的霓虹。 2. 还是要给长期持股继续按摩。把中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我们投资的逻辑其实就三个,一是业绩硬,二是估值低,三是股东回报到位。而我认为这三个逻辑都还在。 非强周期性的中概股,一直有“在不断的增长与回购之下,分子端的EPS赛亚人一般变强大”的逻辑。我每个季度看财报、批作业,大厂小厂、各行各业的“tech属性disruptive innovators”(木头姐口中的颠覆性创新者)的财报能够体现出来一个事情,他们总体不是颓势而是蓄势。没有这波蓄势,不会有这两天离谱的暴涨走势——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我把中概Q2财报的账面总结出来如下,来看整体财务趋势。我们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一个普遍现象——收入符合预期,而利润大多显著高于预期。 (来源:公司财报) 收入符合预期是因为收入这个项目——主要来自于电商、广告、产品销售这些互联网常见商业模式——与宏观消费端的咬合比较紧,受宏观影响大;但是由于互联网模式的天然优势(拼多多天然就比永辉超市能赚得多得多),中概股大多数的topline增长仍然是落在平
中概与恒科都创了一年新高,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

为什么创设新玩法后,吃息变得更重要了?

众所周知港股目前是两大派对,一个是看空看淡的人的淡仔派对,另一个是看多的吃息佬派对。对于淡仔派对,我话都不想跟他们说一句,呸。而对于吃息佬,那都是自己人,都是兄弟。港股吃息不一定要选股,也可以用ETF来吃,比如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和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高息股里的战斗机,都停在港股。 吃息这件事在昨天以前很重要,而在昨天之后,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旨在尝试解读、理一理其中的逻辑。 首先回顾政策工具本身: 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是开放的。” 这个昨天我也科普了一下历史渊源,神似于美联储曾经发过的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当年美联储为了解决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抵押资产没人接盘的问题,让符合资质的金融机构,用低流动性的”抵押贷款证券”(CDO)、企业债券等资产来做抵押,换取高流动性的国债和政府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成本的借款,通过TSLF,银行和金融机构能拿到更易变现的政府证券,帮他们满足短期资金需求,维持市场稳定。 而我们的“互换便利”工具,其实就是把TSLF里T给去掉,用债券以及股票等证券作抵押,来换入高流动性的国债、票据资产(但你不能直接说是SLF啊,会与其他一个SLF混淆,要尊称其为“互换便利”)。注意这是个选择权,不是必选项。 那么问题来了,机构换来国债和票据要干嘛?肯定不会让你藏床
为什么创设新玩法后,吃息变得更重要了?

东南亚科技的边水网事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明史·郑和传》 1. Follow the Money 众里寻他千百度,罗袜生尘,凌波微步。就像破案的关键常常是follow the money (追踪钱的去向),找寻投资机会的关键,常常也是follow the money。 许多人总是机械、教条、字面意思地去理解 “人多的地方,不去” 这句话,结果发现自己总是淹没在永远也起不来的价值陷阱里。“人多的地方不去”,你不如替换成芒格的那句 “ 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 更为合理。市场并不傻,我认为大多数时候比我聪明得多,聪明钱总领先得令我望尘莫及。 比如杀马特money这几年就马不停蹄赶往东南亚,爪哇成了投资冒险家的乐园乐土。如果你跟踪东南亚FDI(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这事不言自明: (数据来源:A Special ASEAN Investment Report 2023) 上图是2012-2022年东盟FDI的趋势,蓝柱单位为十亿美元,红线对应右轴,标明占全球整体FDI的比重,蓝柱顶端是%占比数字(注意不是左侧的美元绝对值)。可以明显看到从2018年中美毛衣毡开始,东南亚在全球FDI这块披萨饼上,切的扇形越来越可观。当然我不明白为什么红色的点,他非要对应蓝色的数字,容易让人看懵逼。但这可能就是质朴乐观的东南亚人民所特有的不羁与写意吧。 (东南亚不同市场FDI净流入,数据来源:Wind) 上图是不同国家接受FDI大水漫灌的不同情况。比如新加坡国家虽小,但小渔网捞巨鲸,
东南亚科技的边水网事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