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O公司越来越少?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个值得一提的明显变化,那就是:IPO上市的公司数量,明显减少了。

根据Dealogic的统计显示,截至12月29日,全球股票交易所在2019年共完成了1,237桩IPO,比2018年少了20%。这些IPO一共募集了1,888亿美元,比2018年少了10%。

公众和市场对IPO热情不高,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纠纷,导致很多中资企业不再谋求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英国在脱欧谈判进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伦敦证券交易所上IPO的公司数量大幅度降低。几家高调的科技独角兽,在IPO后股价大跌(比如优步在IPO后股价下跌30%),让很多投资者在购买IPO前三思而后行。所有这些原因叠加起来,导致2019年成为全球IPO的一个”淡季“。

IPO数量和规模下降,主要发生在欧美的股票市场。而其中的美国股市,更不是第一天发生这种情况。事实上,选择通过IPO上市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少,这个趋势在美国已经持续了20多年。

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巅峰,需要追溯到20多年前的1996年。当时,在全美国,大约有8,000多家上市公司。而截至2019年10月,美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400家左右,仅为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

为什么在过去的20多年间,美国的上市公司几乎少了一半?大致来说,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有一些新经济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不像之前的”旧经济“公司那么旺盛。

举例来说,2016年,亚马逊基于190亿美元的投资额,获得了1360亿美元的销售额。也就是说每一块钱的投资,带来差不多7块1毛钱的销售额。而同期沃尔玛的投资额和销售额,分别为1350亿和4860亿美元,也就是每一块钱投资,产生3块6的销售,差不多仅为亚马逊的一半。

亚马逊和沃尔玛,一个代表新零售,另一个代表传统零售,而他们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比差别非常明显。代表新经济的亚马逊,对于资金的渴求,并不像沃尔玛这样的传统经济公司那么强烈,因此也解释了为什么类似公司奔赴IPO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

第二,私募股权一级市场,向未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途径和股票的流动性。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英美各国的股票二级市场,受到了重大打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蓬勃发展的私募股权一级市场。从2008年金融危机算起,全世界的大学基金会、养老基金和主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约往一级市场里投了差不多2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一级市场就能够获得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因此推迟了他们的上市时间表。

举例来说,在2000年以前,美国上市公司的中位数年龄,大约在8岁。也就是说,IPO新上市的公司,平均创立了8年左右。而在2000年以后,IPO上市公司的中位数年龄,上升到了11岁左右。并不是这些公司没有募资需求,而是他们在一级市场上募得了需要的资金,因此在公司规模更大以后再选择上市。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一级市场上的流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二级市场相比于一级市场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其流动性。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散户,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大学基金会,主权基金等各种类型的投资者。由于证交所的披露要求,公司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更高,因此要想卖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二级市场远比一级市场方便有效的多。这也是很多公司选择IPO上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最近几年,一级市场的流动性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举例来说,爱彼迎在2016年第三季度完成一轮融资,公司估值300亿美元,融资额8.5亿美元。而当时公司的员工,卖出了价值2亿美元的股份。如此规模的融资活动,全部在一级市场完成,因此延缓了像爱彼迎这样的公司的IPO的紧迫性。

第三,公司上市的合规成本更高。

2002年,作为对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的应对,美国国会通过Sarbanes–Oxley法案。为了防止类似于安然事件的重演,Sarbanes–Oxley法案对于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披露要求有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CEO和CFO对于公司的财务报告负全部责任,确保财报不含有任何不实或者误导信息。这一法案的通过,提高了公司上市的合规要求,间接增加了公司的上市成本。对于一些公司来说,除非万不得已要去二级市场IPO,否则他们宁愿在一级市场完成融资需求。

上面这些原因,解释了过去20多年,美国股市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少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影响。

第一、平均来说每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变得更大了。

之前提到,选择IPO上市的公司的平均年龄,从8岁增加到了11岁。因此到最后实现IPO上市的公司,平均来讲是那些年龄和规模更大的公司。

举例来说,1997年,成立3年的亚马逊上市,IPO市值为6.2亿美元左右。2004年,成立6年的谷歌上市,IPO市值为287亿美元左右。而2012年,成立8年的脸书上市,IPO市值为1100亿美元左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规律:上市公司的年龄越长,上市后的市值规模就越大。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大约为73亿美元左右,是20年前(1996,16亿美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的4倍多。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公司在等待了更长时间后再选择上市。

一般来说,市值规模越大,可以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范围就越广,因此公司也就被研究的越透,股价的有效程度越高。因此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更大,提高了市场的有效程度,使得战胜市场变得愈加困难。

第二、想要战胜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得不扩大投资范围,从上市公司扩展到非上市公司。

像富达、T.Row Price、惠灵顿等本来主要专注于二级市场的大型基金公司,都发起了能够投资一级市场的股票型公募基金,其原因就在于二级市场竞争激烈,机会有限,因此需要扩展到一级市场去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提高基金的投资回报。

当然,这样的趋势也导致一级市场投资资金充沛,推高了未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上的估值。如果一级市场上的估值脱离了理性程度,那么这种变化也会增加这些公司在未来IPO时,股价破发的风险。2019年Wework决定放弃本来的IPO计划,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级市场上估值太高,导致公司如果在二级市场上发行股票,其股价很可能被腰斩,迫使公司管理层不得不放弃原定的IPO计划。那些在一级市场上购买了Wework股票的投资者,只有很少数能从中获利。

纵观美国股市过去20年, IPO上市融资对公司的吸引力不足,成本增加,因此导致在证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下降。这样的变化,导致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更大,年龄更长,市场也更加有效。同时,有更多的投资者被倒逼去一级市场投资,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从而推高了一级市场未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这些变化对于美国股市造成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参考资料:

Michael Mauboussin, Dan Callahan, Darius Majd,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universe of stocks, March 2017

Richard Henderson, Global drop in IPOs stirs fears for shrinking public markets, Dec 29, 2019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信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