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解禁曲线”出现?快手进入了我的射程

@家哥的小黑屋
最近中概股有点闹心,前几天教育股被血洗,后面延伸到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这种大型公司下跌一定要拆成两个部分来看: 一是基本面的问题。纯粹靠商业模式的公司、因为垄断对社会造成负外部性的公司、轻资产高杠杆的公司业务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监管压力; 二是估值问题。投资者对这类巨头的风险偏好需要重新估计,以前的互联网快速发展、打着擦边球发展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腾讯阿里受到了影响,被点了名的美团下跌更猛,被安全审查的滴滴则一上市就开始暴跌。 我很关注的$快手-W(01024)$ ,破发了。。。。。。 之前我对快手的价格一直不怎么发表意见,毕竟上市前几天市场过分热情,价格打到太高。 这次我准备说说,特别是当解禁来临,我很关注快手是否能走出大型互联网公司股价的经典走势——解禁曲线。 1 还是先说基本面问题以及过去这几个月的下跌原因 快手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注意,主要是。。。。。。上市之后涨得太火爆了。。。 市值一度超过了1.7万亿港币。 当时市场对快手商业模式的基本判断是这样的: 稳住直播相关业务,线上营销(广告)和电商很具有想象力,二者有一个能够实现突破,估值的上涨空间就打开了。 如果海外市场拓展顺利,那确实就起飞了。 那个时间点市场热情非常高涨,按照1.7万亿的市值来看,当时那个估值的隐含逻辑是——快手已经把上面说到的,做成了。 但市场总是要降温的,从2月份开始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了一波下跌,快手前几周涨得确实有点太猛了,所以跌得有点就更多。 于是看着K线找理由的人就来了。 我太熟悉这帮分析人士了,随着股价上上下下,一个公司的业务在他们嘴里也介乎“成了”和“没戏”之间,反复横跳。 最近的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蹦出来说,快手信息流广告和电商很难做啊,抖音最后会是赢家通吃。 这个理由是有点典型的互联网思维陷阱。 前一阵子,B站崩了,结果是相关问题瞬间冲上了知乎的热榜第一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这个事情的新闻迅速冲上微博热搜、随之而来的是微博段子手全面出击。 互联网发现其实B站用户也都在用不同的平台。 再比如个人体验: 都在做知识内容,要是写专业报告那种我肯定上知乎;要是看看脑洞科普我可能会上B站;要是想看看兼具娱乐性和知识的内容,我会上快手找找已经关注的戴博士、爷儿俩好菜;如果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可能会打开抖音,偶尔也能推荐一些不错的知识视频。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用户非常知道各大互联网内容平台,对自己来说有什么用处。 在快手上看看熟悉的老铁; ●在B站上看看二次元、鬼畜或者基于社区文化整的花样; ●闲的无聊刷刷抖音; ●找点作业或者汇报材料上上知乎。 是的,媒体总在给平台打标签,其实用户也在给你平台打标签啊。 我们仔细想想: ●国内外新闻,首选中央台; ●本地新闻,首选地方台; ●娱乐爆笑节目,首选芒果、东方、浙江卫视; 如果用户对每个平台可以做些什么都很熟悉,那么内容平台的终局,将不是传统互联网的“赢家通吃”,而是类似电视台目前的格局——拥有不同调性的寡头市场。 互联网内容平台存量用户有差异、平台创作者有特点、平台运营策略不同,这显然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 所以,快手的问题并非商业模式的不成立,而是在这一波快速下跌的过程中,尚未找到一个“定价标准” 。 2 如何应对马上来到的财报 无论如何,我并不认为互联网内容平台,抖、快、B为代表的领域最后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快手仍然有机会在增量的线上营销服务、电商领域,实现突破。 当然,这要靠财报来说话。 主要关注下面几个大的指标,如果超预期,那么快手的基本盘和转型就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1)快手DAU DAU是所有业务发展的基础,Q1DAU是2.95亿,考虑到春节期间的旺季效应,Q2如果在环比上能够持平,就算符合预期了。 快手借助奥运虽然是个看点,然而这已经是第三季度的数据了。 海外增长很难预测,2021年4月份MAU超过了1.5亿,快手自己的计划年底2.5亿,我想Q2如果能有1.7亿左右算是合格的。 2)营业收入和结构 彭博对快手收入的一致预测是192亿元,环比13%+;对快手调整后的净利润一致预期是-39.74亿元,环比-19%。 相比收入是否超预期,我更关心结构问题。也就是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和电商服务是否有亮点。 2021年Q1的时候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直播收入、其他服务(主要是电商相关收入)收入占比分别为:50.3%、42.6%、7.1%。 如果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如果能够继续保持100%的同比增速,将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电商部分有两个重要参数GMV和货币化率(take rate),电商GMV普遍认为2021年会达到7000亿。我的看法是前几天写了个文章,快手在618并没有特别的发力,恐怕GMV是否真的低于预期,还得看下半年数据。 我个人观点Q2的GMV如果有个1400亿,算是合格水平。 货币化率反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如果能够再上一次Q1高于1%的基础上,维持住就算达标,如果高于1%算是超预期。 如果,财报符合以上预期,快手的商业模式和对未来的想象空间就仍然存在,就应该仍然按照综合性平台公司来进行估值。 上市的市值就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价参考——锚点。 3 快手,也轮到了上市后的解禁 影响快手股价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快手的员工和投资人的股票解禁了。 我对事情的判断是:应该非常认真地看看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上市后的走势。 刚上市的一段时间内,基本面变化其实并不显著,但都出现了类似的走势——“解禁曲线”。 阿里巴巴: 京东: 拼多多 小米: 美团: 上市冲高——回落甚至破发——触底反弹。 这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 这些年我也有投资了巨头的一级市场投资人朋友,也有大厂员工朋友,我认为这种走势和他们投资的特征有直接关系。 1)不熟悉二级市场交易 程序员朋友们不熟悉二级市场的腥风血雨很正常,一级市场投资人很多其实也不熟悉二级市场的套路。 这两拨人在上市前对所持有的的股份其实也是概念模糊的,只是每一次一级市场融资的时候才会更新一下自己的“身价”。 而二级市场可是天天有报价,实时能交易,如果不是非常专业的交易员面对紧张刺激的行情,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易点。 特别是出现下跌的时候,很难区分是趋势还是波动,是基本面驱动还是情绪驱动。 这两批人持仓成本相对很低,就更容易造成把股票当成烫手的山芋——已经挣了不少,赶快跑了。 2)对公司太熟悉 无论是员工还是一级市场投资人,其实对公司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经常能听到投资人和大厂员工和我抱怨。 “别看外面说的如何如何,其实xxx不太行”; “数据还可以,但是管理/组织/人事,等等等等很多问题”。 然而有的时候太熟悉了,对二级市场的投资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二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选美市场”,也就是自己觉得美不一定赚钱,一定要选中在大家眼里最美的才能赚钱。 或者说自己美不美不重要,只要和版块内部的其他人比相对最美也够了。 如果不理解二级市场的这个逻辑,仅仅盯着自己看,就容易过度悲观,过早抛售。 3)对上市后新业务判断不清 上市之前,各个独角兽也都会进行多个轮次的业务方向调整,只不过面对这种调整,持有股权的员工和一级市场投资人也很难卖出股票。(只有零星的公司回购或转让老股) 但是在上市以后,多数公司都要有新的战略方向,这个时候如何看待这种转型,员工和早期投资人可就能用股权来投票了。 上市后股价低迷、管理层出来展望业务,员工和一级市场投资人并不买单,就会套现离场。 多年观察的经验告诉我,即使大量快手的人和一级市场投资人看到这篇文章,即使他们认认真真复盘前面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前辈。 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会把筹码在底部抛出的。 至于什么时候抛压能缓解?价位就不重要了,技术分析和量价分析就很重要了,不要试图做什么基本面定价,看盘口和K线可能更有用。 最后咱们来捋一下逻辑: 首先,快手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从根源上发生动摇,至少Q1财报数据没这个迹象; 其次,资本市场对快手的期待是否应该更乐观,或者是更悲观,Q2的一些关键指标我给了,如果超预期,就应该乐观些; 第三,商业模式不动摇,财报数据过关,打响发令枪的就是解禁后抛压结束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交易员,赶快请他们吃饭,每天给看看。 至少现在这阶段,股价进入狙击射程了。 (另:如果财报不大幅低于预期,员工成本50的话,60多大概是个捡钱的线。还是建议赶快找找交易员朋友问问量价和高频观点。)
“解禁曲线”出现?快手进入了我的射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