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分析的很到位,关注下

海银控股活跃客户数创新高,健康+财富管理两翼已极具竞争力

@明大教主
8月31日,$海银控股(HYW)$ 海银控股发布2022年年报。尽管期内全国多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包括海银控股总部所在地陆家嘴),一些线下活动不能如期开展,但公司2022财年依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众多关键数据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 海银控股中报关键数据复盘。 海银控股净收入从2021财年的18.344 亿元增长5.9%至19.421 亿元; 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3.6%; 营业利润率从2021财年的15.4%提升至2022财年的16.8%; 客户总数由2021年的12.7万人增加至今年的14.1万人,同比增长10.8%; 活跃客户数量从2021年的3.8万人增加至4.37万人,同比增长15.1%。 年内,部分同业受疫情影响,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下滑。服务于高净值客户的海银财富,拥有线上+线下双渠道,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的双轮驱动模式,经营表现愈发稳健。 二、 海银控股产品+渠道双管齐下,做“大资管”时代坚定的破局者。 金融行业想做差异化业务非常难。 银行业,早期只能通过理财、存款的高收益揽储,经常需要补充资本。如今有一些银行主打零售、复杂投融、新银保,但受限于成本投入、人才梯队和产品监管约束,产品端始终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证券业,早在2018-2019年,$华泰证券(06886)$ 等头部券商就开始筹划“经纪”转“投顾”试点了。企图通过“AI+投顾”的方式摆脱卖方的定位,迎接资管时代的到来。不过,据教主观察,部分所谓的投顾产品中依然强推/搭售该机构旗下的投资产品。我曾看到一款投顾产品,持仓基金多达15只,7成产品出自该基金公司。其中不乏基金持仓交叉重叠的现象,并不能够解决投资者“增厚收益率”、“降低波动性”两大难题。 保险业,客户去到营业部通常是买保险,相比于银行和券商,缺乏财富管理的场景。年初,国内保险公司养老理财产品获批全国试点,但因与年金险、分红储蓄险的定位有所重合,且养老理财价值率偏低,保险业销售的意愿不强。 现如今,国内三大金融机构表面上完成了财富管理转型,但终端销售人员仍受制于KPI,卖方的灵魂没有改变。教主总结了一下,国内金融机构投顾转型不彻底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产品力不足。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多数缺乏全球视野,主要投资标的仍是A股。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宿命尚未破除,缺少适合的风险对冲手段,“抱团”之风浓重,产品收益率不稳定、净值波动较大的情况时有发生!要知道,年内国内各类银行提前终止运作的理财产品已超40款,多数是为了控制亏损。 (二)投教未能解决客户实际问题。目前很多机构投顾都拥有“陪伴式”投教服务,形式以线上的文字、视频方式为主,内容更新周期短则一个月,长则一个季度。财富管理机构的客户群大多是非专业人士,低频投教的作用存在,但比较有限! 而深耕财富管理的海银控股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海银控股可为客户提供定向增发基金、期货及衍生品基金、VC/PE基金、并购基金、创新类基金等多样化的国内产品。此外,海银控股还能为客户提供多种类型的海外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海银控股可运用智能资产配置系统——“优配通”,助力理财师在线上为客户量身定制方案。@海银控股 在各财经平台的投教内容是每日一更或多更,能够较为及时地为投资者解读市场热点。公司又拥有线下88个城市的178家财富中心,可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为投资者解决投资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与线上直播、文字偏主观的观点输出是不同的。 2022财年,海银控股理财师总人数近1700名,同比增加7.1%,人均产能继续领先同业。 从结果来看,海银控股产品+全渠道触客的优势显著: 2022年6月底,持有海银控股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同比增长49%。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了99.08%的绝大多数。海银控股财富管理板块“新增资产配置规模”创财年历史新高,达到797.7亿元人民币。 高净值客户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较高。海银控股的客户中,超90%的EAM(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是按照“全权委托方式”来进行投资,客户往复配置率高达80.8%,说明客户对海银控股“全球化视野”高度信任! 海银控股创投基金、私募基金产品和对冲基金产品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11.8%和98.0%,带动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21年6月30日的20亿元增长120.5% 至45亿元。 三、海银控股加码健康管理,打破金融行业“低粘性”宿命。 金融机构历来客户粘性较弱,投资者很容易因为别家产品回报率高一点、费率低一些就转投其他机构。而发达国家如$联合健康(UNH)$ 、凯撒医疗,通过金融+健康产业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层次的服务,已被验证是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也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题中之义。 2019年我国医疗市场规模约6万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 生老病死被称为“人生四苦”,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是老龄化。去年5月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13.5%。仅在去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来到了14.2%,呈加速上升趋势。 不可否认,钱是养老不可或缺的,但钱并非万能,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他们缺乏对财富的支配能力。于是,我在写中国平安保险+医疗的时候经常用到一个词叫“全生命周期照护”。除平安之外,海银控股亦有医疗生态布局。 人平凡的一生中充满了“不公平”,但高考、医疗除外。高考是千军万马都要过的独木桥。而医疗,我国是以公立三甲为主的医疗体系,不论个人财富体量如何,看病都要排队!数量最少的三级医院承担患者最多,一级医院床位利用率却不足50%。 国内中产阶级、高净值人群普遍希望拥有更方便、专业的医疗资源。 2022年1月和8月,海银控股相继收购了“大医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和“生命汇”的多数股权。整合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强二线医疗资源/名医,为客户提供线下综合连锁门诊、线上互联网医院两种问诊方式,覆盖慢病管理、延缓衰老、重大疾病预防等多专科医疗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照护体系,彻底打破金融行业低粘性的宿命。 8月26日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预摘牌”的风险性有所释放,当日中概股应声大涨。目前海银控股市盈率(TTM)仅为5倍多,与国际财富管理公司瑞银相比,估值要低30%。 最后,随着人口红利见顶,我国中长期实际利率还将走低,居民手中的资金需要保值增值的出口。成立16年,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比翼齐飞的海银控股值得信赖。
海银控股活跃客户数创新高,健康+财富管理两翼已极具竞争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