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对两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这两个问题,一是科学的问题,二是技术的问题。

在之前的思考中,提出一个观点,科学知识的增长与技术的进步与政治制度、决策体制的关系不大(我并不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社会能够退回到文艺复兴之前的思想完全禁锢的时代)。有这种观点,主要依赖于对美国经济史、德国工业史、德国技术史、科学知识增长过程的考察。

至于为什么欧洲首先出现了科学,以及到底是什么是自由,中国学者的思考不会比西方学者更为深刻。推荐两本专著,一是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二是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前者讲科学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思维范式,后者讲科学思维是建立什么样的思想与文化基础之上的。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科学思维就是可以被证伪+批判性思维。

我认为自由可以分为三大领域,一是物质自由,二是精神自由,三是言论自由,其中言论自由分为(1)自然科学领域的言论自由,和(2)社会科学领域的言论自由。

人类社会演进到现在,在互联网时代,物质自由在不断提升中,以人均GDP来衡量,或者人均糖、油脂、蛋白质、粗钢、铜的消费量来衡量;精神自由基本上都能得到保障,国家图书馆、城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都是开放的,JSTOR等期刊论文数据库可以轻松获取,全球高校毕业生硕士博士毕业论文能够获取,基于前人的专著和论文,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自由的思考——在过去6年里,我在微信公众号公开发表了545篇有关人生、哲学、经济、投资方面的思考;言论自由,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经济体均不存在任何限制,顶级的思考成果可以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上,在社会科学领域,只要不是思考如何颠覆政权,一般都不会存在限制,比如有关经济逻辑的思考,可以发表在AER、Econometrica、QJ E、JP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上。

不管是君主制、封建制、帝制、共和国,还是其他制度,科学知识能否不断积累的关键是(1)权力是否允许公民自由的思考;(2)权力是否允许公民在全球期刊上自由发表论文,这是科学知识积累的两个逻辑底线。在文艺复兴之前,基督教是不允许学者公开发表自己的思考的,可以说,那时的基督教主教/宗教权力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在中国秦朝至清朝的帝制时期,阻碍中国科学知识增长的关键原因,至少有两个(1)只有学习四书五经/血缘传承才能获取权力,这是激励机制问题;(2)帝制时期的正统思想是缺乏批判性的。服从是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文化主流价值观之一,直到现在,父母与老师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孩子、好学生,标准依然是是不是听话。

尊重父母和尊重老师,不是啥都听父母与老师的。在科学知识领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爱真理,才是对父母与老师最大的尊重。

超越父母,超越老师,是每一个学生的天然使命,在科学知识增长领域。

当前中国教育体制与科研体制改革的要义就是要给予青年学者更多的资源,不能一个课题要不要研究,由所谓的一两个学术权威来决定,或者几个学术权威投票决定。由一些民营企业来主导科学技术项目的研发,或者由更多的企业来赞助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科研,就是非常好的制度安排。因为多元化主体参与科研过程,就打破了几个学术权威决定科研资金与科研资源分配的制度性安排。

服从既有的学术权威,科学知识增长将变得缓慢。

我们的科学知识增长是在质疑院士、教授、博导的范式中实现的, 就像爱因斯坦质疑了牛顿,推动了物理理论的巨大进步。

技术进步与科学知识增长是不同的逻辑。科学知识增长是内生于一个人的灵魂的。技术技术是内生于群体选择的。或者说,技术进步是依赖于人性的、需求的、市场的。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技术进步领域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技术水平先进与否存在两个视角,第一视角是技术参数的视角,工科生特别追求这个东西,第二视角是市场的视角,就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付费。小米手机之前特别喜欢堆参数,提高各项技术参数的读数,但是体验并不是那么的好。华为手机在被制裁之后,尽管芯片工艺只能达到7nm左右,但是操作体验依然是全球一流的。

不管如何,技术进步不是为了技术进步本身,而是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苏联的技术进步脱离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啥生活用品都买不到。

一个合意的技术进步路径是,原创技术——小试——小规模试产——消费者试用——消费者反馈意见——工程师与研发人员迭代——生产——消费评价——迭代——生产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在经济学理论中,被称为干中学效应。

基于这个路径,要想推动技术进步,消费需求是不能过于疲弱的,至少要保持正常的增长速度,过去5年中国新能源车领域进步最快,也得益于新能源车的高销量增速。

从科学知识增长与技术进步的自身逻辑来看,当前中国处于秦朝以来最好的时代,一是科研工作者总体上拿到了较多的科研资源,从985高校的科研经费趋势能够看出来,比如哈工大、北理工等高校科研经费持续攀升,尽管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大家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二是过去20年,中国学者在CNS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与占比依旧处于攀升的趋势中;三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学者总体上告别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思维范式,向概念界定、理论构建、实证研究、对策建议四位一体的逻辑更为严谨的范式转变;四是出现了华为、比亚迪、宁的时代、奇瑞、吉利、小米、大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一批又一批的紧密围绕市场与全球消费者需求进行技术迭代的伟大公司,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更好满足全人类的需求。

2024年8月1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