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对昨日思考的一点补充说明

在金融业薪酬改革的思考中,我们提及了一个逻辑线条——金融从业人员可以依靠投资科技股来提升自己的总收入。有朋友留言说,那岂不是所有人的都可以买入科技股来增厚自己的收入。

科技股投资不适合于多数人,这个涉及到投资体系的问题。按照我们的投资框架,股票资产定价有两个核心支柱,一是技术进步,一个是信用周期。但是,要想掌握并且熟练应用信用周期,即便是理论功底很深厚的经济金融科班毕业生,至少也得需要3至5年的时间。

一是当前的经济金融科班生,对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金融理论体系并不是那么熟悉,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假定是货币是中性的,这就把信用周期这一个最基础的资产定价变量给排除在传统经济模型之外了。

二是要想对信用周期有所理解,最起码要对《货币从哪里来》《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稳定不稳定的经济》《被追赶的经济体》《美国货币史》《美联储》《银行的秘密》几本专著完全吃透,想把这些专著提出的所有逻辑线条与理论模型都吃透,没有个3年到5年,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比如,要想深刻理解《美国货币史》的每一章节的列举的细节,还得查阅大量的美国经济史方面的资料。

信用周期是依赖于人的行为选择的,这就需要对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各大国政治决策过程、货币与财政决策机制、企业决策理念、居民行为决策等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这些领域的专著也是必须要学习的。

三是经过3至5年时间,搭建了信用相关的理论体系之后,就要实时评估至少中国、美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地产周期主导时,要懂房地产周期/居民信用周期,当地产居于次要地位时,就要紧紧盯住财政政策,这需要不断跟踪各种数据。

比如2020年至今,全球主要股票资产定价主要受(1)美国财政政策发力;(2)中国地产下行的综合影响,其中美国财政政策占据核心地位。对于美国财政政策分析与跟踪,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相当程度的美国财政决策机制与财政支出影响机制的知识储备。

四是资产定价还有行为金融的影响,就是大众癫狂与乌合之众里所说的投资者的群体模仿行为,在与群体博弈时,要想总体占优,就要经过数年的期货投资的训练。

这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流程下来,短则三五年,长则超过十年,所以在科技股的投资领域,金融从业人员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员具有显著的知识储备与技能训练优势。

尽管政策限制了国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但是并不能限制国有金融机构从业者的认知能力与投资能力,所以在昨日思考中,我们提出了这一轮改革的后果是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即未来的总收入将是更多依赖于自己的认知能力、投资能力,更多靠投资科技股的回报,而不是依赖于公司营业收入的薪酬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在科技股投资领域,金融从业人员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对债务、信用特别熟悉的相关岗位,这些岗位包括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信贷经理、对公客户经理等等。

最后,举一个例子,尽管过去4年中国芯片领域技术一直进步,但是中国的信用周期是收缩的,使得芯片ETF从1.8元下跌至0.8元附近。仅仅搞清楚科技公司是不够的,还要对信用周期、行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而这种能力是金融从业人员显著占优,尤其是偏宏观思维的信贷经理、对公客户经理、研究员与投资经理。

新一轮改革的意义在于如果技术进步更快一些,那么技术进步的力量就更够对冲信用周期收缩的力量,那么这就系统性提升了科技股投资的回报上限。反之,科技股缺乏成长性,金融从业人员只能靠波动性投资,螺丝壳里做道场,太难了。

图 1 芯片ETF价格走势

2024年7月29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