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线下零售的机会与挑战“左林右狸群论”002

关于电商时代线下零售的机会和挑战,左林右狸社群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

商品:

零食购买决策有偶发性,客单价不高,不太会被线上取代。

线下主要是货值低、抛物、重物,刚需高频的食品饮料和高频日用品。不那么高频、货值高、体积大、重但价格不高的商品,线上逻辑运转较为通顺。

生鲜电商80%的品类做不起来,部分高端、长保质期的可以。如饮料主要靠大卖场,冷冻、冷藏、短保及重货抛货、油盐酱醋等线下占比大,初步预估线下80%的食品饮料难被电商取代。

供应链:

供应链太丰富无太多壁垒,假如中国脱钩,西方可找其他发展中国家。

很多地方都在生产便宜的垃圾,美其名曰消费降级和平替。

很多强品牌公司控制供应链,或提高代工成本,或用户心智强,如可乐、保洁洗发水、方便面、白酒等。

房租、人力、供应链三大成本中,能优化的只有供应链,但在中国已优化到极致。

星巴克有智能供应链,共7000多个SKU,门店常用200左右,有店仓采集,需求预测准确度94~96%,算法持续迭代,末端有硬件支撑。智慧供应链除基础进销存、效期管理,还结合天气、季节、节假日处理。

便利店:

便利店难以取代,自身地理位置和即时满足是最大优势。

便利店线上化难,一方面技术改造成本高,另一方面容易给目前的闪购/秒送平台做嫁衣(积累数据)

现在很多便利店的现煮食品如早餐和下午茶占比也不小。

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的履约成本较高,在消费降级的时代很难稳定增长。

看好山姆在即时零售的发展(客单价高、用户价值高、用户黏性好)

满足即时需求的特殊商品里,药品已经基本跑通,香烟还不行。

技术:

技术不是壁垒,服务、供应链、选品才是壁垒。

理想情况是数据打通前后端成大数据公司,但零售类空间一体数据分析至少两年才有盈利趋势,且前提是消费不降级、人群画像精准。大型商超门店的SKU数量太多不好分析,不如711这类模式的数据应用更流畅。就像AI大数据模型,做好难,做小难复制,收益也不好算。

便利蜂给自己定位是数据公司,实际上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也存在问题。

早期国内大型商超推千人千面,因隐私保护下架采集设备,前年开始有放松迹象。

泛场景意义不大,万达商场花了若干个亿进行智能化改造效果不佳,奢侈品限定/封闭场景有价值,客群固定,主打复购。

LV这类奢侈品行业强调1对1服务,也引入手持终端从而减少等待找货时长,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其它:

过去线上抢专卖店和大超市最多,现在百货和大超市的非刚需品类都受到了线上的冲击。所以这可能也是许多百货商场都大量引入餐饮的原因?

不同业态逻辑不同,人群丰富,价格敏感度和生活状态有别,看结果和事实,如效率、成本平衡、毛利、能否卖掉等。零售行业的追求极致重要,关注客户本身和体验。

中间商有价值就不会被干掉。

最终看成本结构和效率高低。

总结:

尽管电商发展迅速,线下零售仍有独特优势和机会。通过逆向思维,关注即时零售、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服务体验,能发现电商难以攻克区域和线下零售突破口,发现电商长期空间和业态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