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教第一股——民生教育的薪劫

近期,民生教育(HK.1569)陷入了“员工讨薪”的舆论风波之中。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多位自称为民生教育的正式员工及实习生纷纷发声,表示公司薪酬发放出现滞后,6月才发放4月工资,5月的工资还没发。还有实习生晒出询问工资发放情况,但民生教育人力“已读不回”的截图。在沟通未果后,一些“离职员工”选择以仲裁的方式加速“讨薪”。

在职业社交平台脉脉上,一位拥有民生教育官方认证的员工也发表了相关言论,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舆论的真实性。他发文称:公司不仅拖欠工资,还不给赔偿裁员。

同时,在民生教育的股吧界面,也有不少投资者接连追问“滞后员工工资”情况是否真实存在。截至目前,民生教育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但毫无疑问,这对刚经历净利润下降超七成的民生教育来说,无疑是让投资者们感到“雪上加霜”。

实际上,今年4月,民生教育的股价就曾发生显著波动。尽管公司在2023年的成绩单中成功地将整体负债率从46.8%降至35.9%,成功突显其财务结构的明显改善,并且实控人李学春也在“第一时间”增持,为投资者树立信心。但上述积极信号并未能完全抵消市场对其净利润下滑超过七成的担忧,于是民生教育的股价创下了7年来的“新低”。

一时间,投资者聚集的股吧中开始出现了有关退市、破产等话题的讨论。

作为曾经的民办高教第一股,民生教育到底怎么了?

连续两年营利双降的背后

4月11日,民生教育发布了2023年财报。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民生教育总营收为23.52亿元,较2022年小幅减少约0.1%,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71.66%,仅为1.39亿元。

实际上,这并不是民生教育首次出现营利双降。据财报显示,2022年民生教育就已经出现了营利双降的情况,不过当时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较小约为15.05%。而上次净利润大幅下降还是在2020年的时候,当时因为疫情的关系,公司的部分学费延后确认,再加上响应政策退还学生住宿费以及销售开支等增加,导致净利润出现首次大幅下滑。

此次,对于公司业绩的营利双降,民生教育解释称,总营收减少主要是因为网络教育招生暂停,直接导致公司的在线教育业务收入减少。

据了解,民生教育的收入主要来自校园教育和在线教育两大板块。其中,奥鹏教育作为其在线教育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民生教育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还包括了教师培训、IT职业培训等服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从2022年秋季开始,奥鹏教育停止了网络教育招生,导致其在线教育营收下滑。尽管如此,该教育平台仍在2023年服务了超40万的在籍学生。

此外,对于净利下降超7成,民生教育则在财报中列举了多种影响“因素”。除奥鹏教育停止招生外,2023年民生教育的政府补贴以及投资公平值收益也出现了波动。据财报显示,该部分整体收益为1.81亿元,相较2022年下降35.4%。

在公司商誉减值开支以及融资方面,民生教育的支出成本也大幅增加。其中,2023年,因市场竞争激烈造成民生教育旗下的数字化SAAS人才服务平台——小爱科技商誉减值亏损0.67亿元,而2022年小爱科技则没有产生商誉减值亏损。截至2023年12月底,民生教育商誉减值方面的开支为2.09亿元,较2022年上涨了191.7%;同期,民生教育在融资方面的支出也出现了6.8%的小幅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的新增贷款利率较高。

业绩的下滑,也导致民生教育创下了上市以来的“股价新低”。截至7月8日收盘,民生教育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1.813港元/股,下跌到如今0.237港元/股,跌幅超87%,沦为仙股,同时成交量也急剧萎缩。

这也直接影响了该公司的市值,要知道2017年民生教育上市时,当时的市值有近60亿港元,现在只有9.87亿港元,缩水了超6倍。现今,同样是收入规模在20亿左右体量的宇华教育和新高教集团,市值均在民生教育之上。

当然,净利润下滑的也不只有民生教育一家。以2023年业绩为例,中教控股净利润下滑25.2%至13.8亿元;希望国际控股净利润下滑52.75%至2.1亿元。但从降幅来看,民生教育超7成的下滑幅度还是“更胜一筹”。

                                                

民生3.png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民生教育仍坚持对股东进行分红。6月12日,民生教育在股东大会上确认了2023年公司分红股息为每股0.98港仙,(相当于人民币0.89 分 )。

现金流充裕的民生教育,“重度依赖”贷款

过去几年间,国内民办高教行业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的热潮,众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发展。民生教育作为“民办高教第一股”,同样也选择了这一路径。

据wind数据显示,从2017年上市至今,民生教育有21份公告都与收购相关,涉及收购公司以及学院达14家。这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不仅增强了民生教育的综合实力,还为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务网络。

截至2023年底,民生教育已建有覆盖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1900多家学习中心,并与1500所院校开展合作,成功链接C端用户约430万人,服务学生及用户总规模累计超过5000万。

扩张之下,公司的财务成本和还款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也是民生教育一直有高额贷款的原因之一。

据财报显示,2023年民生教育的有息负债总额高达21.38亿元,而同期的公司总营收为23.52亿元。更为紧迫的是,民生教育有11.49亿元的即期负债将在2024年到期,占比超有息负债总额的53%。

进一步剖析该公司的借款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民生教育的债务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

其中,与民生银行香港分行的5亿港元贷款将于2024年7月到期。同时,民生教育从2023年6月开始还款的3笔境外贷款约为9.7亿元,约是2023年公司净利润的9倍。其中,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的两笔借款,分别为4亿元人民币和5100万美元,与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的贷款为2824万美元。

除此之外,该公司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的4480万美元贷款,虽然到期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它仍然是公司债务负担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境内外借款不仅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还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加该公司的财务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债务,确保按时还款,避免触发违约风险,将是该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全力以赴应对的重大挑战。

不过,从现金流来看,民生教育并不是没有钱。截至2023年12月底,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超31亿元。但遗憾的是,这些现金并非都可以自由支配。虽然财报显示受限制的银行存款只有367.1万元,但这只是会计定义,实际操作中,公司的大部分现金属于“受限制资金”。

民生4.png

根据2015年发布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民办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监管的通知》第四、五条规定,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各民办高校开始执行学费、住宿费专门银行账户制度。并且,各民办高校及其举办方或举办方关联单位不得抽逃、转移、挪用和拆借学费、住宿费和财政补助资金。

而民生教育主营的校园教育业务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学费、住宿费,而这类收入又受到相关部门监管规定的约束,无法随意挪动用于公司的投资扩张。因此,民生教育在面临债务压力和资金需求时,财报显示的现金资产并不能反映公司实际的资金实力。

此前,希教国际控股(HK1765)就因一笔债券违约,被部分债权人组成的特别团体申请清盘,其账面上也有超28亿现金资产(截至2023年8月)。之后希教国际控股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持有的现金是专为学校而设的经营资金,仅可用于运营相关学校。

可以说,2024下半年将是民生教育财务的生死时刻,稍有不慎便可能面临违约乃至破产清盘的严峻挑战。这一时期,不仅是对民生教育自身运营能力的极限考验,也将引起其股权投资人及债务人的高度关注,他们正密切注视着公司未来的每一步动向。

接下来,民生教育将如何化解危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载自:纵观新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