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格局因新冠松动?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凸显了疫苗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已经累计确诊突破上亿人,累计死亡超过250万。已经成为有记载以来致死率第六的疫情。
这世界其实有太多疾病我们无法靠医学战胜,就像这次的新冠疫情。能战胜新冠病毒的都是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目前病毒尚无特效药,且可能长存于人群并发展为季节性流行。
疫苗成为了人类恢复自由活动的唯一指望。疫苗可以说是医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人类彻底战胜了天花。并且疫苗目前每年可以预防200-300万例死亡,许多曾被认为无法治愈的高致死性传染疾病,包括狂犬病、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都因对应疫苗的问世都无法再嚣张了。
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为了对抗新冠,海内外对新冠研发投入巨大,采取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的研发策略。
一.主要技术线路
按照技术发展的顺序,现在大家在发力的大概可以分成3代5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当前环境下各有优劣。还有一种减毒疫苗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制备难度也大,仅有一家在尝试,就不列入讨论。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相当于病毒的尸体。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这条路线较为传统,有许多成功案例和经验。但由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较活疫苗有所降低,所以灭活疫苗存在接种剂量大、免疫周期短的问题。
在这条路线上,中国领先全球,国内的主要玩家则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旗下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科兴生物,国外的主要玩家为印度的BHARAT BIOTECH联合印度国家病毒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Virology)和印度国家医学研究会(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
重组蛋白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S蛋白,把它注射到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相当于不生产完整病毒,而是单独生产很多新冠病毒的“脸”,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
这也是一条传统路线,有许多成功案例和经验,且安全性高。但它的弊端在于——研发和生产难度高,需要高效率的佐剂,而佐剂研发难度高。国外的主要玩家包括美国的创新重组疫苗企业Novavax,世界疫苗巨头赛诺菲和GSK联手,而国内的主要玩家则是智飞生物,三叶草生物等。
腺病毒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优点是:安全、高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
可以看作戴着病毒面具的普通人,由于腺病毒缺少了一个自身的基因,所以它不会复制,对人体是安全的。它对T细胞免疫应答高,但研发难度高,此外有效性可能不高,部分人群难以获得免疫。
这种疫苗也有缺点,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也就是说,疫苗的安全性高,但有效性可能不足。
国外的主要玩家包括阿斯利康联合牛津大学,强生,俄罗斯卫生部旗下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等,国内的主要玩家则是康希诺生物等。
减毒流感疫苗: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是用已批准上市的减毒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相当于戴着新冠病毒面具的流感病毒,可以一石二鸟,既能防流感又能防新冠。在新冠肺炎与流感流行重叠时,其临床意义非常大。
由于思路较为相近,所以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都归类于重组疫苗。算是第2代疫苗。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基因,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通俗的说,相当于把一份记录详细的病毒档案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
研制时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病毒,流程简单,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同时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制备速度快。它的弊端是:储存运输条件较苛刻、技术难度较高需要纳米脂粒递送。
核酸疫苗是本次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的新秀,之前并没有成功案例。辉瑞/BioNTech与Moderna是这条路线的代表公司。只能说确实是艺高人胆大。
二.新冠疫苗会不会是打破旧疫苗格局的契机?
疫苗行业的壁垒很高,主要是因为技术含量高并且疫苗监管非常严格,使得疫苗的研发周期平均在10年以上。所以无论是成本投入还是时间投入都相当大。
这也就导致疫苗竞争格局相对稳固,四大巨头葛兰素史克、赛诺菲、默沙东、辉瑞2019年疫苗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6.5亿美元、62.0亿美元、79.7亿美元、64.8亿美元,合计销售收入273.0亿美元,占全球疫苗市场份额的88.5%,并且近几年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高。
疫苗是一个小而美的赛道,全球销售规模就数百亿美元,但能参与的玩家也不多。所以基本上单一品种竞争不激烈,所以一旦研发成功,就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业绩增量。依靠重磅产品驱动,全球Top10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达63%,均出自四巨头。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各国都对新冠疫苗有着强烈的需求。新冠疫苗有机会成为史上最重磅单品,潜在商业化市场超千亿人民币。
2019年世界人口为76.74亿,假设理想状态2针疫苗可实现终身免疫,按最低60%疫苗接种率保证群体免疫,需要覆盖46.04亿人,共92.09亿剂疫苗。假设有效率90%,需要102.32亿剂。即使按目前最便宜牛津大学-阿斯利康疫苗2.2美元一剂,都有超过200亿美元规模。
想通过这个重磅单品打破格局,不仅要技术过硬也要具备产能。
从目前已经正式公布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有效率数据来看,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Moderna的mRNA疫苗保护效力分别达到95%、94.1%,较其他疫苗的保护效力更高。在产能上它们都可以达到十亿量级的产能。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将赢家通吃?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短期内。同类疫苗在较长时间段的表现,是有赢家通吃的局面。但是新冠疫苗现在上市不到半年,并且我们在前文也说到,mRNA疫苗的路子很新,很多人是难以相信这样看似厉害的技术,到底有没有不好的副作用。而像灭活这样传统路径疫苗可能依旧会被很多人选择,因为已经安全性接受过历史的检验,保护效力也超过WHO的50%的标准。
若再拉长时间看,mRNA路线的效果得到时间的验证,新冠病毒又继续变异的话,Moderna这样的公司可能有机会凭借mRNA的制备便捷的技术优势冲击四巨头的份额格局。
去年的Moderna几乎成了十倍股。
三.国内疫苗的投资机会在哪?
虽然我国新冠灭活疫苗出口的多个国家,但国内疫苗发展上还是有较大差距,大概只是在初级的发展阶段。
2019年中国共有41家具有疫苗批签发的企业,占全球疫苗企业数量的25%-40%, 数量众多。绝大多数疫苗生产商规模偏小,生产的疫苗多数也是传统的疫苗,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一个品种通常有多家企业竞争。除了中国生物技术旗下6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外,超过一半的国内企业每年获得批签发的疫苗品种仅有1个。
国内疫苗市场规模小,人均消费低。创新疫苗很少,和发达国家相比基本有代差。并且还有不少空白领域。WHO曾多次建议中国在免疫规划中纳入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灭活脊灰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品种。
虽然国内疫苗市场的现状确实比较滞后,但这也意味着升级扩容空间大。
2019年的新《疫苗管理法》以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可能成为国内疫苗市场的转折。
一方面行业门槛规范进一步提高,对疫苗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疫苗管理法》规定,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批准;从事疫苗生产活动,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此外审批、流通严格控制可追溯,上市后严格管理,并鼓励创新产品如多联多价疫苗。
另一方面疫情促进了市场教育,群众疫苗意识有提升,政策环境也更为重视。
这两个转折将推动疫苗行业景气度和集中度的提升,龙头疫苗企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趋势上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核心研发能力、生产水平落后的的疫苗企业将面临被淘汰或并购的压力,而研发管线丰富且具有领先创新研发实力的优势疫苗企业预计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四.结语
由于疫苗的高门槛,一旦研发不顺利,小企业就有生存压力,疫苗四巨头则频繁并购扩大规模巩固优势。
疫苗行业,小企业想要突破一定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同时最好避开大企业较为成熟的路线以及优势品种,选择改进空间大或者尚未覆盖的的品种。发力开发期,成长期的疫苗技术,才有机会弯道超车,错位竞争,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像Moderna和Novavax都是沉淀技术,在此次新冠突围。
大企业则对未来主要发展技术和品类趋势有所布局,不一定自主研发,可以合作或者收购,都是很好的防御或者竞争的方式。
疫苗行业其实是一个对国家层面来说回报不错的行业,根据中国医药报报道,美国疫苗研发的1美元投资将带来2-27美元的医疗支出节约。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一款优质疫苗能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经历新冠,现在不仅国家重视,相信身边的父母朋友不少都主动去打新冠疫苗,连着其他重要的疫苗种类也开始了解。但有一个词叫“疫苗犹豫”,意思是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不打疫苗了。这是挺大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可能心存侥幸,可能不相信疫苗的都有。这种现象导致传染病呈现回潮和增多的趋势。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他人的想法,但至少对自己负责,重要的疫苗该打还是得打。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桐竹昌盛·2021-03-10已阅点赞举报
- 燕子化合物·2021-03-10牛点赞举报
- 醉鼠提刀砍猫·2021-03-106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