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央国企迭创新高,结构牛背后的源动力

*本文为港股投研所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过去两三年地产行业有多惨,想必是个中国人都能够有深刻感触。

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多数地产股、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地产股,已经跌到令人无比胆寒的境地。但同时,与之唇亡齿寒的银行股,却不断创历史新高。按理他们应该是利益绑定,因为银行贷款的很大比例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如果行业内很多公司暴雷,银行理应会产生很多坏账。为何市场不担心这个风险?除非是有解决办法。

事实上,市值管理可能就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银行股素来盈利能力强劲,维持高分红,同时非常低估。而国家倡导的央国企市值管理方案中,对于ROE、盈利能力和分红、回购等,是重要的考核目标。这些银行都非常契合,并且从企业护城河来看,大型银行可以说是最高那一档,极度稀缺的牌照价值,可以说少有竞争对手。

所以,银行股其实是央国企市值管理的最大主线之一。银行股不断创新高,而地产股跌跌不休,银行股可以在极低的位置收并购地产资产,比如0.1倍PB。而极低价格收并购或者吞并之后,等到地产行业洗牌、泡沫阶段性淘汰出清,政策上可以逐步维稳,甚至重新周期性激活市场,这部分资产就可以盘活,既能解决潜在坏账风险,还能增加银行的资产规模。

再来看一份表格,这是我统计的关于自2022年11月至今的所有股票涨跌幅,因为2022年11月,国家宣布全面放开防疫政策,并且首次提出中特估概念,这个时候是股市最低点,后面又连续出台央国企市值管理的配套政策。

从这份表格可以看出,蓝筹股中,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上涨,而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下跌。

图片

如果这还不够明显,那么倒过来换个角度看,按照跌幅榜排序,跌幅靠前的,几乎清一色民营。

图片

这种趋势非常明显,我们站在一个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而民营企业强监管、高质量发展时代。为什么会这样,改革开放有一个核心思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国家给了很多民营企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但现在国家要求高质量发展,圈惯了快钱的私企(比如暴利的地产)就必然要面临优胜劣汰,同时国有资本也需要引进和吸收一些优秀民企。

另外,中国的公共事业单位过去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为了保障民生,不能自由定价,从而失去了很多盈利机会。比如,中国的电价和水费是全球比较低的,这是因为国家限制这类企业盈利。但这样是变相便宜了很多民企/富人,所以国家近几年才强调民营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腾讯就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每年利润会有一部分用以捐献给社会责任。

最近国内高铁涨价的消息上了热搜,说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强这些国有资产/公共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机制。这非常有利于大型央国企的利润增长和市值成长。

此外,央国企市值管理,背后可能还有两个更大的棋。

众所周知,中国地方政府过去实行的是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靠卖地取得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并用这部分收入去做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补助。然而,随着房地产时代和土地财政落幕,巨大的地方财政亏空,需要新的模式来弥补,这就是部分专家提出的“股权财政”模式。

所谓股权财政,就是国有资本通过低价收并购民间产业,做大做强,并且推动这部分资产上市,然后在二级市场实现价值变现,以反哺地方财政。

有没有这样的案例呢?

2020-2023年的三年间,青岛国资先后收购百洋股份、石大胜华、万马股份等超过1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浙江国资不遑多让,仅2020年上半年,就收购金鹰股份、镇海股份、佐力药业、康恩贝等7家民营上市公司,之后又陆续公告收购近2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2019年以来,广州国资委先后“吃进”了苏交科、利德曼、泰胜风能等超过15家上市公司控制权。

各地国资大规模出手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自1990年成立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从未出现过的盛况,可以说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序幕。

中国股票市场在短短30年间实现了长足发展。2004年,国务院出台“国九条”,拉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序幕。随后引入上市保荐制度,试水社保基金入市,推行IPO注册制改革等,创新和变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股权财政和央国企市值管理当下刚刚起步,未来肯定是一个很长周期的演变和推进。

真正的市值管理不是击鼓传花的零和游戏,不是所谓掩护出货、更不是粗暴拉股价,而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积极的市值管理应当是由上市公司在业务、技术、经营、治理、机制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公司价值,并通过辅之以资本运作,最终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相信国内资本市场将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央国企市值管理,可能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正如前文所述,2022年11月,国家首次提出中特估概念,这是国家给散户打出的一张明牌,这是在市场低点提前全国性喊话说的。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中国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共同富裕

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华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共同富裕制度。就是全民股权制度,未来国企会否学习华为模式,大量实施股权激励,甚至全民持股,通过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提高利润和分红,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呢,这不就是我们的终极发展目标吗?

当然,全民持股,也有另一种形式,就是现在的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全民股权。如果真能够做强做大,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股市大概率不再永远3000点,而是像美国这样几十年的大牛市,那么自由买卖的全民股权,也会实现共同富裕。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监管这些资产整合,国企是否真的能够做大做强,以及资本市场和市值管理的科学发展。

本文仅作为资料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港股投研所立场无关。若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