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赋能提升,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有什么意义?

近期,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推动行业组织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什么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从政策角度看,这个文件的规格比较高,发改委是我国的核心中枢规划部门,工信部是工业的规划部门,同时财政部也会在财政上给予相关的政策,在这个文件当中,很多重点支持行业都是集成电路有关行业,对于集成电路行业而言,这个文件会有些什么含义呢?为何集成电路要推进产教融合呢。

首先,我国的集成电路人才面临很大缺口,当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人才大部分集中在设计领域,而在生产领域人才比较紧缺。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1年集成电路从业人员57.07万人。按照2014—2023年复合增长率20%计算,预计到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15484亿元。到2024年,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8.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21.83万人。57万从业人员中,设计从业人员21.72万,同比增长8.83%,制造从业人员增长5.79%,封测从业人员增长0.99%,从中可以发现,相对于设计等领域,制造业人才相对比较少。生产领域有着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强度较高的特点,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工业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等的发展,工业的实体和现实可以更好融合,因此需要更多走入到车间的高层次人才,未来需要更多掌握计算机技术、有着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人才走入车间,从而提升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发展质量。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融合了多门学科,同时产业链比较长的产业,既有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工作的大量设计、IP研究等人员,也有着从事封装、制造、材料等的制造业人员,也因此这方面和互联网等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产教融合,就有可能能够弥补人才缺口,促进更多人才走进工厂,同时,也可以弥补当前高校教学培养体系和企业实际的缺口,促进教学科研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更好融合,促进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制造业在实践当中存在大量的经验、诀窍等所谓“默会知识”,这是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需要走入车间才能够体会的,因此促进产教融合,可以提升集成电路人才的质量

其次,工业仍然是我国的发展重心,当前我国的发展重点就集中在了储能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行业,工业对于保证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提升就业有着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提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存在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缺口问题,一部分岗位供过于求,一部分则缺乏人才,存在结构性的错位,这将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提质升级进程,               经济的脱虚向实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同时未来制造业产业链的延长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将需要更多需要人才加入制造业。人社部数据显示,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因此,产教融合对于我国集成电路的人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自主创新的重大挑战时刻,产教融合有望能够提升集成电路人才的人才供应,从宏观意义来看,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