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DIDI)$抄底有风险

如果滴滴出事大跌,每一轮投资者还有多少盈利空间?

@丫丫港股圈
最近资本市场最火热的事件,无外乎被严监管的滴滴出行。 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三天,即被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这相当于前一次国家对于“阿里巴巴”的审核检查;滴滴的股价也在当天下跌5%,股价收于749亿美元;并且,这很有可能还只是开始。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而对于这次事件的发生,也着实让一直在背后等待着上市的投资人捏了一把汗。股份还没退出变现,就有亏本的可能。 一.滴滴背后的的投资者 根据上市数据显示,滴滴以每股14美元上市募资,此次IPO的筹资金额超过40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二大中国公司在美IPO,仅次于2014年创下250亿美元纪录的阿里巴巴。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列出的流通股,这一定价将使滴滴的估值达到约671.2亿美元。 可以了解到,目前,滴滴前三大股东分别是软银、Uber和腾讯。(根据14美元发行价计算) 其中,软银持股比例20.2%,拥有10.75%的投票权,持有的滴滴股票估值约为135亿美元; Uber持股比例在12%,拥有6.4%的投票权,持有的滴滴股票估值约为80亿美元; 腾讯持股比例在6.4%,拥有3.4%的投票权,持有的滴滴股票估值约为43亿美元。 而在近20多轮的融资中,背后投资人的成本也各不相同。 具体来看,受收购快的打车和Uber中国的影响,滴滴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其中,A-1至A-6是滴滴与快的合并前,快的的投资人权益转换。A-7至A-15则反映了在与快的合并前,滴滴的融资情况。 首先,在A-1至A-6的快的投资人上(2015年),基本投资回报均在350%以上,平均复合年化为25%以上,这几轮主要的投资者:阿里巴巴、经纬中国、老虎基金、软银;相对收益,几轮中并没有太大的分别。(份额平均成本在3美元/股) 而在A-7至A-15,滴滴的几轮融资中,可以显著的看到投资回报呈现了两极的区别。 盈利最高的,为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总回报率达到6749倍,年化收益率近200%,在2013年投资的16万美元现值高达11.2亿美元。(平均成本在0.002美元/股) 其次,为最具佳话色彩的金沙江创投,收获了336.5倍的回报率,年化收益率超过100%,300万的投资额现值近10亿美元。(平均成本在0.04美元/股) 第三为经纬中国和腾讯的一笔投资,回报率达55.25倍,年化收益率为64.66%,1500万美元变为16.36亿美元。(平均成本在0.24美元/股) 在最后三轮的战略融资中,明显看到,总回报率已经大幅下滑,为一倍多上下,且大都为国有资本的份额; 可以看到,A-16的成本线在4.74美元/股,A-17的成本线在6.85美元/股,A-18的成本线在9.55美元/股。 资料来源:搜狐科技 而B轮的投资时间主要是发生在2016年至2019年之间,B-1轮,主要为Uber出资,总回报率为41%,成本价为9.92美元/股。 在最新一轮B-2中,则主要为海外基金,总会率仅为10%,成本价在12.72美元/股。 资料来源:搜狐科技 结合目前15.53美元的股价来看,假如滴滴因这次被查事件继续大跌: 在22%的跌幅下,将会触及B-2轮的投资者; 在44%的跌幅下,将会触及B-1轮的投资者; 在47%的跌幅下,将会触及A轮的最后一轮投资者; 也就是说,这次事件假如没有妥善解决的话,在滴滴高估值的情况下,股价腰斩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到时候背后的投资人,即使早到2015年就投了公司,也会面临亏损的结局。 二.导火索对于滴滴来说,这次事件的导火索会是什么呢?在看了一些资料之后,我们借鉴了一下“公众号:干饭蒸老板”的观点。 首先,滴滴出行肯定是在香港联交所和中国A股上市最好了,然而,港交所和证监会对于企业合规要求比较高,滴滴目前很难满足上市要求;而业务有点像的滴答即使走在前面,也迟迟未能通过香港联交所的审核,估计滴滴觉得香港IPO无望。 相对而言,美国上市对于企业合规要求比较低,合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只要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章节披露就可以了,所以上市确定性更大。 而在美上市,由于川普过后的新规,则意味着上市企业要提供审计底稿给美国SEC,以及允许美国直接对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这是中国证券法不能允许的,也涉及到国家安全。 然而,滴滴还是上市心切,对于一家大企业,跟政府打交道多年,融资上市不可能没有跟监管层讨论通报过。显然,滴滴是掐着时间点着急上市,并且,需要悄无声息的低调进行,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网上基本没有什么关于滴滴上市的祝贺信息以及公司的通告。 可以看到,国家显然是极其愤怒的,官方文件也说明要调查滴滴,且默认滴滴上市已经造成了国家安全隐患,让滴滴暂停接受新用户的注册申请。 在这次审查中,主要由网信办牵头,对滴滴采取法律行动的依据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可以看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多个部委办联合出台的部门规章,其法律依据是《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而这个办法所管的事儿,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 主要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二条所说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重点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 也就是说,网信办这次审查的主要是滴滴的“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关心的是滴滴所选择的设备和服务; 具体而言,是该办法第二十条所说的“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审的就是前面所列的这些设备是不是存在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形,也就是核心数据是否会有泄露的情况。 从审查的时间来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了初审和特别审查程序,考虑到反馈意见,企业补充材料,各相关部委反馈等等,如果时间要拖长一点,3-6个月的审查时间是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说,对于滴滴来说,很可能在2021年年底之前,都要比较紧张的。 如果滴滴真的没法通过审查,后果将是《网络安全法》第65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如果出现停止使用的设备是滴滴系统的关键设备,有可能导致在新设备到位前,滴滴出现持续时间无法预测的服务中断,对于滴滴的业务经营的影响就非常大了。极端的情况下,滴滴要停止运营几个月,在当前网约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滴滴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打击。未来前景也将会受到打击。 三.结语显然,滴滴此次的事件,明显存在与政府博弈的计算;6月30日“光速”低调上市,7月1日生日,7月2日全网的声明的严监管,无不透露出资本对于回报的强烈可望。 而滴滴即使在近三年中,亏损了近353亿人民币,在手现金仍然有234亿人民币,对于运营来说,显然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还要观察的是。网信办的安全审查是国家对滴滴所采取的法律行动的全部,还是一系列组合拳的开始。如果随后市场监管局(涉及垄断)、交通部(涉及人和车的牌照问题)、银保监会(涉及给司机的贷款)、人民银行(涉及支付结算)、劳动人事社保部门(涉及网约车司机的社保和劳动合同)以及中国证监会(要求其他拟上市公司核查股东是否有滴滴)等纷纷下场,那将完全会是另外一件事了。 并且,如果今晚的股价大幅下跌,那么滴滴还将要头疼的是嗜血的美国律师,毕竟赔偿金将会分到手软。而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敲山震虎的作用(满帮、BOSS已经在协助调查了),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可以说,福报般的工作结束仅仅只是开始,未来更多的是企业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
如果滴滴出事大跌,每一轮投资者还有多少盈利空间?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