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财经

财经深度报道,『一点』就够了!

IP属地:未知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9 21:09

      小鹏急求爆款,智驾不是王炸

      进入下半年,何小鹏坐不住了,动作节奏明显加快。 何小鹏前脚刚为旗下新系列MONA M03开启首秀,后脚已马不停蹄地为新车型小鹏P7+摇旗宣传。 曾经的蔚小理,毫无疑问是新势力的优秀代表,但如今理想稳居头部,蔚来后劲蓄势待发,小鹏掉队后不见起色,“蔚小理”的名号愈加显得尴尬。随着小米SU7横空出世,“小”的含义还有被小米汽车顶替的危险。 今年前6个月,小鹏汽车的销量低的时候仅有4545辆,高的时候只刚刚过万,目标进度仅完成18%。 何小鹏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会议上说,小鹏汽车的战略将不会仅着眼于销量增长,更是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使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把小鹏打造成多边形战士。” 类似话术,像极了成绩不好的孩子为自己找借口。现实是,小鹏汽车正陷入内忧外困中。 最近一年,公司管理层动荡不断,旗下高管陆续出走,如加入英伟达的智驾负责人吴新宙、AI负责人刘兰个川、最近的汽车技术中心组织负责人矫青春等。而加入小鹏汽车满半年的王凤英,还未能拯救小鹏汽车的声量及销量。 紧要关头,何小鹏终于出手了,打出“智驾”和“平价”两张牌,MONA M03是否能助小鹏翻盘,还需要观察下半年的表现。 确定的是,无论如何,小鹏不想下牌桌。 虚假的“蔚小理” 当前的局势,由不得何小鹏不急。 今年3月,他坐在小米SU7发布会台下,后半场因赶飞机提前撤了,被网友调侃道:“是回公司紧急开会了吗?”特别是之后小米SU7一鸣惊人,说何小鹏内心不羡慕,恐怕没人相信。 尤其今年以来,在对手的紧逼之下,小鹏车型的竞争力明显下滑,整体销量一直萎靡不振。 今年上半年的“期中考”,小鹏成了“吊车尾”。 1至6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共52028台,虽然同比实现了26%的增长,但距离年销28万辆的目标还剩八成之多,排行上处于理想、问界、蔚来、零跑、哪吒等众多新势力品牌之后,小鹏不仅和昔日伙伴掉了队,还被曾经的后辈们超
      25评论
      举报
      小鹏急求爆款,智驾不是王炸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6

      “白牌”防晒衣来袭,蕉下们如何筑牢护城河?

      炎炎夏日,防晒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的刚需。帽子、面罩、墨镜、防晒衣、手套......他们把自己从头到脚全都包裹严实,生怕又变黑了。 然而,在旺盛的防晒需求下,一些防晒品牌不断走高的价格,遭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吐槽。 前不久,国外品牌Miu Miu推出一款收腰长款廓形防晒衣,价格高达3万元,被人吐槽还不如买把几十元的老牌太阳伞。 另外,国货品牌蕉下也未能逃脱吐槽,其699元一件的防晒服明显贵于其他许多国产品牌,部分消费者声称当了“冤大头”。与此同时,一批没有品牌但价格较低的“白牌防晒衣”,反而获得了大量消费者青睐。 对于蕉下等防晒品牌而言,如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难题:内忧是营销过重、研发不足、价格较高,导致部分消费者流失。外患是“白牌防晒衣”获得了一大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蕉下等品牌产生了冲击。 当消费升级浪潮退去,新的品牌难题正在积聚。要解决难题,必须从改革自身做起。 白牌和品牌的低价战争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防晒? 最近,有西班牙博主发文感叹:“中国‘人人都有一件’防晒服。很多中国女士爱美,热衷于“防晒抗衰老”“防晒提升颜值”等话题。许多男士偏爱户外活动,比如登山露营、徒步骑行等等,防晒衣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随着大众防晒意识和需求的加强,一个千亿级别的庞大市场正在形成。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防晒服装和配饰市场规模已达到742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958亿元。 在快速增长的防晒市场中,眼下主要有三类品牌: 第一类是以防晒为主业务的品牌。 比如,蕉下从遮阳伞开始,围绕“防晒”推出袖套、服饰、帽子、口罩等系列产品。它也是最早摘取到市场红利的品牌——从2019年至2021年,蕉下营收分别为3.85亿元、7.94亿元、24.07亿元,仅仅三年就翻了6倍,增长非常强劲。 第二类是核心业务不在防晒领域,但如今也在加大布局的知名品牌。 比如,波司登、李宁、安踏等品牌都在布局防晒领域。
      152评论
      举报
      “白牌”防晒衣来袭,蕉下们如何筑牢护城河?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2

      东软医疗 踩在中国医疗科技跃迁的风口上

      恐怕没有哪一家本土医疗装备企业能像东软医疗一样,每一段成长的升维都发生在中国医疗科技跃迁史最重要的节点上。 在工业制造领域,医疗装备产业由于涉及数十个学科领域,其技术复合程度毫不逊于今天公众所熟知的EUV光刻机,是一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能够代表一国的工业制造和创新水平。 其中,医学影像设备被认为是医疗科技中的最具含金量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器”。自1971年全球第一台x射线CT机诞生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凭借压倒性的技术和资本优势,牢牢把持全球市场。 而在14亿人口的中国,东软医疗的名字则注定与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成长,紧密连接。 第一国产CT、第一台国产超导磁共振、第一台国产X射线机、第一台国产三维彩超、第一台无轨悬吊智能血管机…… 无数个中国“第一台”是中国医疗科技企业的崛起之路,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跨国巨头之外,有更加自主的市场选择权。 从诞生之日,东软医疗就以一己之力肩负起国产影像设备的突破,但对于寻求持续发展和壮大的企业来说,融入外部资本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 于是,东软董事长刘积仁早早便将东软医疗置于独立发展的航道上。 先是在发展初期积极与外资合作,以快速提升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后在中高端设备的突飞猛进和关键零部件的攻坚战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成功突围…… 如今,在东软医疗携光子CT等革命性技术开始“弯道超车”时,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国家队”以产业投资人的角色成为东软医疗的资本后盾,一切又变得不同了。 拥有自主技术和相对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东软医疗,终于可以将“成为全球医疗服务的最佳价值创造者”的目标变成全力释出的新质生产力,在国家资本意志和本土创新力的双重加持下,狂飙突进。 从无到有 “引外资”立市场 1988年秋,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打开了我们“以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发展”的格局。 9年后,沈阳近郊刚刚落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大软
      330评论
      举报
      东软医疗 踩在中国医疗科技跃迁的风口上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2

      东软“引战”国家队 通用技术“补链”大国重器

      向来低调温和的东软创始人刘积仁,这一次抛出了“王炸”级的资产交易。 7月3日,《多肽链》获得一则足以引爆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的投资信息:被东软集团视为核心资产、掌上明珠的东软医疗,成功引入通用技术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与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 这里的通用技术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正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技术集团)负责资本运营业务的专业化平台公司。 尽管尚未得到这则战略投资的具体交易信息,但通用技术集团将实际成为东软医疗的第一大股东,无疑这将大大提升东软医疗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市场地位。 与通用技术集团共同为东软医疗构建了适合其自主发展的股权结构,身为东软医疗董事长的刘积仁显然是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根据此前东软医疗估值和“战投方”的体量风格,我们判断此笔投资规模在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量级。 斗胆预言,这很可能将是十年内国内医疗设备行业乃至整个大健康产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事件之一。 当下,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正处在本土品牌全面崛起的阶段,其中以东软医疗等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凭借历史积累和技术突围,逐步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向跨国器械巨头发起挑战,并于全球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数智化时代,中国医疗设备行业企业也的确迎来了最好的“超车”条件,但要在代表先进技术与制造能力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引领者,这绝非几家排头企业“单打独斗”所能开创的局面。 而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医疗设备产业升级的具象方向时,推进这一进程,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投资引导作为支撑。 因此,将通用技术集团战略投资东软医疗放置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将收获的是一个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产业风向的典型投融资案例。 壹|补链重器 通用技术的战略纵深 之所以说东软医疗“引战”通用技术集团将是医疗设备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事件之一,是因为其天然
      85评论
      举报
      东软“引战”国家队 通用技术“补链”大国重器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1

      当海底捞开始“抠”服务,火锅还能好吗

      在胖东来因好服务在互联网上被献上诸多赞誉时,另一家曾因服务被赞为“学不会”的海底捞,却在经受质疑。 最近,社交媒体上,海底捞的消息有点儿多。先是5月30日,#海底捞玩具大人不能随便拿了#登上热搜,后是6月27日,#海底捞有门店推出美甲收费标准#成为热议话题。期间,小料台的“牛肉粒”被撤下,只能在iPad上下单的消息也曾引发大规模讨论。 自带流量的海底捞,不得不接受这一波又一波来自流量的洗礼,它曾被广泛赞誉的“好服务”被质疑:“说好的服务呢!” 事实上,海底捞的“服务”打折实属无奈之举,在“好服务”受质疑的同时,它还在开放加盟,降低价格,进行组织创新……在新的消费和竞争形势下,这个“领头羊”的一系列动作和变化,成为整个行业变革求生的缩影。 当海底捞开始“抠”服务 7月9日,#海底捞等位可以打麻将了#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海底捞服务的再度讨论。根据网友的分享,西安海底捞金花路店试点推出了“麻将专区”,供顾客在等位区域休息时使用。同时据报道,部分海底捞门店还在试验“掼蛋专区”。 服务似乎是海底捞的流量永动机。在此之前,“牛肉粒”被撤、美甲收费等也曾上过热搜,海底捞都做出了回应:“为了丰富小料台产品……将牛肉粒调整到ipad上了,可以通过ipad免费下单”“纯色不收费,另外也有收费的项目,最贵的美甲项目收费69元”。 但这些回答还是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讨论。比如对于牛肉粒调整到iPad上,有人觉得这是防“羊毛党”“不惯着消费者”,也有人觉得这是“玩不起”,“高情商:不惯着消费者;低情商:抠搜玩意不是给不起,是玩不起”的网友评价在小红书上获得了近950赞。 不管是“藏起来”成本更高的牛肉粒,展示冰粉、辣条等“新品”,还是美甲收费,在网友们的理解或质疑中,海底捞正在悄然变化。 曾经,凭借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成为了中式餐饮管理的楷模:在KFC、麦当劳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开疆拓土的时候
      168评论
      举报
      当海底捞开始“抠”服务,火锅还能好吗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10

      2024卫浴行业半年考:沉淀蓄势,科技恒强

      2024年,注定是卫浴的关键之年。 经过坏账计提和债务重组等种种努力,卫浴企业正从地产暴雷阴影中走出来。过去两年间在新渠道、新营销、新产品上的种种探索和布局,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阴霾却仍在。消费形势突变,给予卫浴的冲击正在加深,行业内大家卷起了价格,下游作为“风向标”的卖场传出了门店关停、转让的消息,信心一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东西。行业前景如何,增长点在哪里,如何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了所有卫浴人的困惑。 这样的困惑,曾经在许多行业出现。 2019年,刚经历资本寒潮的何小鹏表达了自己对电动汽车的担忧:心情“很沉重”。可仅仅两年过去,电动汽车就狂飙起来,渗透率一路从2021年开年的6.1%,提升至年末的15.7%,2022年的26.6%,2023年的31.6%,预计2024年将接近40%。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来自国家扶持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新兴科技消费品的综合刺激。曾经,凭借这些刺激,日本的卫浴行业摆脱经济和地产低迷所带来的阴霾,TOTO等日本品牌获得了持续增长。那么,在中国,这样的奇迹是否会上演? 经历两年的适应与转型升级之后,2024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愈加清晰。 顽强的卫浴 “宁愿给自己人敲警钟,也不愿被外人看不起!”2024九牧年中全球营销发展大会上,面向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经销商,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如此说道。 今年上半年,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每一个卫浴人对行业形势的判断都更为谨慎小心。无论是企业高层还是一线经销商,都对行业之卷深有感触,“生存不易”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但自省的卫浴人并没有被打倒,“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团结,越要提前创造,越是要向前冲”,林孝发向全体高管和经销商打气说。 △6月底,2024九牧年中全球营销发展大会召开 他的确有说这句话的底气。今年上半年,九牧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占率第一遥遥领先。根据2024年(第十四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
      363评论
      举报
      2024卫浴行业半年考:沉淀蓄势,科技恒强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08

      OpenAI这个盘,阿里云们能接得住吗?

      7月8日,距离最后的关口只差一天。 6 月 25 日,OpenAI通知部分开发者,将从7月9日起阻止来自其不支持地区的API 流量,不幸的是,目前OpenAI仅向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API,中国恰好未包含其中。这意味着,中国的开发者们将不能使用来自OpenAI的API服务。 这份“禁令”,有人将其与曾经的“芯片”断供相类比,认识到国产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性;也有人设想未来,看到了国产大模型崛起的机会与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或许就是OpenAI这个大模型领军者的能量。 不过作为追随者的国产厂商,历经两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有模有样。在OpenAI禁令下达的不久后,这些厂商已动作起来,试图吃掉OpenAI遗漏的盘子。那么,这个盘他们真的能接得住吗? 抢客竞赛 OpenAI禁令对大模型行业有何影响? 一边是部分开发者的层层担忧,一边却又是大模型厂商的跃跃欲试。 目前,国内使用OpenAI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一种是对接微软智能云Azure提供的OpenAI技术。当下,虽然第一种渠道被关闭,但第二种渠道仍然畅通,甚至微软内部员工表示,今年包括中华地区在内,工作重心是推OpenAI。 这意味着,OpenAI禁令的影响在开发者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事实上,对开发者影响大的反倒是禁令发布后国内厂商们的动作。 当一条街上最受认可、人流量最大的饭店被关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周围的饭店会趁着这个机会大力促销抢客。现在的大模型领域就是如此。 随着OpenAI禁令的公布,大模型厂商迅速行动起来,推出了自己的迁移方案,甚至有的还抛出了零成本迁移服务,主打的就是一个“来就行了”。 其中,最先动起来的是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0元迁移+服务”的豪华套餐。其中,文心旗舰大模型首次免费,针对OpenAI迁移用户赠送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更高级旗舰模型使用
      461评论
      举报
      OpenAI这个盘,阿里云们能接得住吗?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04

      2024年过半,新能源车谁在掉链子?

      2024年过半之际,各品牌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也相继出炉,是时候考察今年以来的表现了。 理想和鸿蒙智行两大增程霸主占据头两名,仍处于焦灼状态;极氪和蔚来作为高端纯电品牌紧随其后,两者之间差距很小;零跑和哪吒学习榜样后效果显著;小鹏掉队后还没缓过来,不太好顶着“蔚小理”的名头了;小米虽在榜单后排,但藏着后劲等待爆发。 如果将半年节点视为期中考,以完成年销量目标的进度为标准,那大部分品牌都考不到40分,部分吊车尾的品牌甚至只能考20分。 △2024上半年新能源车企交付量排行 各品牌的现状不尽相同,但面临共同的压力:价格战之下,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卷下去。 理想、鸿蒙在肉搏,极氪、蔚来在追赶 从新发布的6月份销量看,新能源车企的分化依旧明显。 表现最好的理想汽车与华为鸿蒙智行固守第一梯队,两家咬得很紧,合计卖出了约9.39万辆车,相当于蔚来、零跑、极氪、小鹏、哪吒、智己等二三梯队的月销量之和。 排名第一的理想继续领跑,上半年交付量为188981辆,完成了56万-64万辆年目标的33.7%。6月售出了47774辆,较上月环比增长了36.4%,其中理想L6月交付量突破2万。 在理想MEGA打先锋的纯电路线失利后,4月发布的理想L6价格来到30万以下,蹭了一下性价比路线,及时接过了拉升销量的重担。不过,理想L6似乎挤压了理想L7的销量,4-5月,理想L7销量连续两个月同比和环比均呈下滑趋势,可见“套娃式”的产品策略终究无法一劳永逸。 从今年4月开始,华为开始将鸿蒙智行品牌合并销量,只为一个字——赢,结果依旧不敌理想,上半年交付量为181197辆。6月份,鸿蒙智行共卖出46141辆,其中问界销量为43146辆,智界为2995辆。 售价上探到50万元的问界M9和中流砥柱新款M7,都在6月交付了18000辆上下,价格最低的问界新M5成绩稍差,6月交付7,046辆。显然,问界
      3,954评论
      举报
      2024年过半,新能源车谁在掉链子?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7-02

      困在流量里的“平替国货”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比如,“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 你可以说他们不愿意再当冤大头,偏爱价格更低、能够平替国外大牌的国货,也可以说是一种消费降级后的无奈。总之,这让美妆、家居、3C等各行业的“平替国货”纷纷兴起。它们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换取销量,在激烈竞争中撕开一道口子。 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戴森平替”的徕芬。此前,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宣称,徕芬已经全面超越了戴森。的确,从销量上看徕芬无疑是匹黑马——今年618,徕芬的高速吹风机与电动牙刷在多个平台位列销量冠军,抢走了戴森的风头。 但是,从品牌力上看徕芬离戴森还有一定差距,在多元化和全球化上更需要走一段长路。事实上,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下,许多国货品牌顺势而上摘取了红利,但也犯下了共同的毛病: 先锚定国外大牌当做“假想敌”,然后顶着“国产平替”的名号快速崛起,此后宣称全面超越了“假想敌”。事实上,局部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全面胜利。 国货可以自强,但不能自大,这是阻挡国货崛起的最大阻碍。 “平替”背后的真相 2021年,“平替”成为当年的五大消费热词之一。尤其是在美妆领域,平替国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互联网营销的推动下疯狂占据消费者心智。 那么,美妆的“平替逻辑”能否适用于3C行业?答案是有不少困难。因为美妆品牌的增长更强调营销驱动,而3C商家要想走得更远,既需要营销更需要技术创新。 拿戴森和徕芬所在的吹风机行业来说,行业一度处于增长缓慢局面,因为传统吹风机虽然便宜,但用的是2万转/分钟的马达,转速不快、风力不足,头发吹干的速度很慢。这些痛点再怎么靠营销,都难以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2016年,戴森将售价3000元的高速吹风机产品引入国内,迅速成为爆品。为何价格比普通吹风机贵几十倍还能卖爆?因为它采用了戴森专利的V9数码马达,
      315评论
      举报
      困在流量里的“平替国货”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6-28

      苏宁易购:东风骤起,摘帽已近

      “二季度扭亏为盈……”,接下来若苏宁易购成功迎来摘帽,届时市场必将会记住6月25日这一天。在低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历经连续两个跌停后,苏宁易购于25日晚间发布的这则业绩预告,寥寥数字,却犹如一阵骤起的东风,吹动了戴在公司头上长达两年的“ST”帽子。 苏宁易购上一次单季盈利,还要追溯到三年前的2021年一季度,彼时,公司实控人还未发生变更,创始人张近东在业绩公告后顺势向内部发出了乘胜追击的动员令。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苏宁易购并未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在随后的一场重大管理权变革后急转直下、陷入泥潭,于2022年被列为ST股。 倘若不是连续两天的跌停,或许苏宁易购会将“扭亏为盈”这一利好一直藏到8月底的半年报,然而市场似乎不解风情,一边是公司自去年以来核心经营指标陆续企稳向好,另一边则是低迷资本市场环境下公司股票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因此,大礼包不得不提前。自此,苏宁易购市场行情发生180度转变,摘帽预期呼之欲出,部分投资者纷纷表示后悔未及早下手。 2024年,苏宁易购宣称要打一场面向行业和社会的翻身仗,实现经营利润全面盈利,而这则业绩预告的发出,则更像吹响了这场战役的集结号,从各方因素来看,完成摘帽或已不远。 进击的线下 过去两个月,苏宁易购在全国核心城市一口气开出了近40家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杆旗舰店面,拿下了有着家电领域“亚洲第一店”称号的北京中央电视塔店等一批明星门店,在此之前,苏宁易购在城市层面的店面拓展工作已沉寂两年之久。 如此力度,对于刚刚经历重大波折的苏宁易购来说,不可谓不猛烈,而从苏宁易购核心高管对这批门店的定义来看,其所承载的目的和意义可能更值得关注。 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批旗舰级门店的落地,推进家庭场景下家电家装的深度融合,探索用户需求下场景化套系化产品的质价组合,打造市场趋势下新潮新质产品的沉浸体验,以及提供更具信任感、社交性和年轻化等独属线下的情绪价值,最终如“
      257评论
      举报
      苏宁易购:东风骤起,摘帽已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