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专栏
于见专栏
长期关注互联网、家电、财经、汽车、房地产、新消费等行业。
IP属地:未知
4关注
79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于见专栏
11-04 20:57

在双十一,“人情味”成为最高明的生意

时钟指向晚上10点,亦庄科创街的路况由黄转红,涌出的人们在园区门口俯身低头,在车海里寻找那串变奏生活的黑白数字。 进入11月,双十一的流程已经过半,大促时间也持续了超过两周,不止科创街,文一西路、旺科西路等等互联网“圣地”亦是一相似的图景。 刚刚过去的十月,一场是关于消费的攻防战在全国打响,巨头的握手言和,主播的卖力直播,再加上消费复苏、商业环境等宏大命题下的使命,令原本紧张的战况,更增添一份厚重。 相较而言,另一处战场则没有硝烟。比如,作为一名打工人,希琳的胜利就是以神奇的方式保住了自己的自律人设。过去30天内,她曾在21:30分与同桌分享自己的代餐,也曾在23:45分完成了当天英语学习的任务,此外,在00:30分由于“一时兴起”,邀请楼层龙湖物业的帅哥一起打了半个小时乒乓球。 龙湖智创生活为纳爱斯总部员工打造“珑运会” 值得分享的美食,不可辜负的“知识”,甚至大促时间依然能够维持的人设,在习惯宏大叙事的当下,打工人正在找寻藏在生活缝隙的惊喜,在这背后,感性的“小确幸”或许更加珍贵,而一场重新定义需求的嬗变也悄然开启。 低价不是唯一真理 如营造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说:“没有2分钱打不掉的品牌忠诚。”在复杂的商业世界瞬息万变,不断释放折扣、增强权益,曾被认为是商业世界的唯一真理。然而,当单一原本的功能价值体系,开始附加上了情绪,一切又不一样了。 一个月前,互联网新贵多邻国的股价再次创下新高,约290美元的股价,超过125亿美元的市值,2年时间大涨4倍的表现,坐稳全球最火语言学习软件的宝座。 过去两年里,凭借与陌生竞争者比拼分数的模式,这款外语学习软件开始支配起中年人闲暇时间,那只名叫多儿的绿色猫头鹰,会挑在最不合时宜的时间出现,如同那年夏天站在教室后门窗户前的班主任,让离开课堂十多年的中年人依然不寒而栗。 苛刻晋级条件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好胜心,有人这么分析这种胜负欲,如同在
在双十一,“人情味”成为最高明的生意
avatar于见专栏
11-04 12:06

顾家家居:沙发巨头遭遇“多事之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受房地产行业影响,近些年家居市场萎靡不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10854.92亿元,同比下降4.87%。从数据上看,家居市场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行业下行之际,很多家居企业纷纷进行人事调整,企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寻求生机。 上个月国内知名家居企业顾家家居(以下简称顾家)发布通告,一口气任命四位新副总裁。其实从下半年开始,顾家便拉开了管理层变革的序幕。9月顾家创始人顾江生辞去董事长一职,由邝广雄接任。此次权力交接被外界认为“美的系”正式接管顾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盈峰睿和成为控股股东后,顾家业绩却一路向下。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38.01亿元,同比下降2.37%;归母净利润13.59元,同比下滑9.49%。 与此同时,前副董事长金志国向顾家集团讨要720万薪酬、顾家集团所持12.55%股份全部被冻结的新闻又令顾家陷入了舆论旋涡。虽然顾家发表声明顾家集团已经不是控股股东且非实控人,但毫无疑问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顾家正遭遇着“多事之秋”。 并购之下压力陡增,营收利润疲态尽显 2023年11月,顾家发布公告,盈峰睿和以102.99亿元,受让顾家集团和TB Home持有的2.42亿股顾家股份。当年12月,双方正式签署协议,最终交易价格调整为88.8亿元。至此顾家集团退为二股东,盈峰睿和成为顾家新实控人。 彼时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很多投资者都不理解,经营状况良好的顾家为什么就突然易主?要知道在2016年上市时,顾家创始人顾江生曾喊出“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2026年成为“双千亿”公司的口号。 不过这个答案在下半年就已日渐清晰。10月12日,顾家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顾江生被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高达6.5亿元。 get?code=OTEwZTA2Y2M3MTQ0NzU
顾家家居:沙发巨头遭遇“多事之秋”
avatar于见专栏
11-03 11:00

深陷商标之争内耗不断,华彬集团如何走出困局?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中泰红牛之战由来已久,像是一场拉锯战。但是实际上,二者却同根同源,都源自泰国许书标家族。只是,早年许书标将红牛一分为二,一边是由严彬操盘并主导了泰国红牛的中国本土化;另一边则是泰国天丝旗下的红牛产品,虽然偏安一隅,却在躺着分钱。 不过,这样的发展策略,也为日后二者的商标之争、市场之争埋下了伏笔,以至于如今有一种两败俱伤的意味。尤其是8年多来,泰国天丝并没有放弃司法诉讼,甚至从供应链层面对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进行敲打,更是让华彬集团苦不堪言。 只是,中国红牛却从没有妥协让步的意思。受此影响,中国红牛及华彬集团的发展,并不乐观。近年以来,尤其是在业绩层面,华彬集团更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明显的变化便是,自2023年以来,华彬集团已很少公布其年度营收和红牛单品牌的营收业绩了。 前不久,二者的拉锯战终于有了新进展。中国红牛在官方渠道发布声明称,长沙中院湘01民初564号民事判决书,于7月29日已驳回泰国天丝起诉中国红牛长沙经销商华厦糖酒公司商标侵权的全部诉讼请求。 虽然目前二者的商标之争司法案件已有进展,但华彬集团面临的业绩压力,依然存在。而作为国内功能饮料赛道的王者,中国红牛未来将何处何从,也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8年侵权拉锯战,中国红牛的发展一波三折 据媒体报道,中泰红牛之争,始于2016年8月。彼时,许氏家族对湖北、广东和江苏三家工厂提出了商标侵权诉讼。时隔2年后,泰国天丝向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清算程序,并要求华彬停止一切与清算无关的经营行为。 不过,华彬集团也打响了权利“保卫战”,在北京中院判决的同时,也向北京高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公司对“红牛系列商标”享有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判令天丝集团向中国红牛支付广告宣传费用共计37.53亿元。不过,当时间来到2019年11月中旬,北京高院作出判决,一审判决结果是,驳回中国
深陷商标之争内耗不断,华彬集团如何走出困局?
avatar于见专栏
11-02 18:28

从项立刚看“偏知”逻辑:流量时代的舆论陷阱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如果说无知者无畏是一种孤勇,那么别有用心的抹黑则是道德的沦丧。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社交媒体刻意制造话题和冲突来吸引眼球,从而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度。这些争议性言论,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和客观事实支持,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夸大其词。 自诩为 “通讯观察专家”的项立刚,就是这样一位“科技网红”。 深陷“偏知”逻辑 在逻辑学中,正确的推理应该基于充分且全面的信息,通过合理的逻辑结构来得出结论。“偏知”逻辑则可以解读为,基于有限、片面的信息,或是个人偏见、固有观念所做出的逻辑推导或判断。无疑,这种推导或判断往往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举例来说,于某一专业领域,若有人仅凭有限的经验或知识便妄下结论,忽视该领域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以致得出谬误的判断,此即典型的“偏知”逻辑体现。 如果长期关注项立刚的公开言论,不难发现,他把“偏知”逻辑运用得淋漓尽致。他的攻讦言论涉猎广泛,涵盖科技、经济、社会多个领域,但凡能借势的话题、事件,他都会插上一脚,侃侃而谈。即使没有热度,他也会设法制造话题,或是挖掘边角料,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get?code=MmNiYTY2ZmUxNGViOGJmZDNhNjJkZWZiNTc2ZWUyODAsMTczMDU0MjI3MDk3MA== 近日,项立刚在参加业内某一算力大赛颁奖礼演讲后,又借“做早饭”的契机,高呼“人工智能不能听院士们忽悠”。 get?code=OGZiZjM0ODQ1ZGFhODhhODRkZjcyYjUzZTFjMjhmODksMTczMDU0MjI3MDk3MA== 在大鸣大放的言论开头,项立刚就提出两点疑问,一是一线的领导为什么对他的演讲共鸣?二是院士是否真能看清大势,为产业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见仁见智,与其说是疑问,不如说是以疑问开头的刻意引导。翻译过来便是
从项立刚看“偏知”逻辑:流量时代的舆论陷阱

中秋过后,广州酒家“蛰伏”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今年的中秋节,月饼赛道可谓是十分热闹。前有“三只羊”带货香港月饼翻车,后有出口韩国18批次含有“脱氢乙酸钠”的月饼被退回。月饼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但月饼越来越难卖也是事实。 例如有“月饼大王”之称的广州酒家在9月中旬发布的月饼销量数据公告中,截至农历八月十五,广州酒家自有品牌月饼累计销量1374万盒,按农历日期同比增长仅为1.5%。 当然在月饼失宠的当下,销量能够保持增长殊不容易。但是下一个中秋,广州酒家又何去何从呢?近期各大食品公司纷纷发声,进行产品配方调整,不再使用脱氧乙酸钠。“防腐剂月饼”明年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添加剂风波将会引起月饼保鲜技术的变革,这对于广州酒家来说又是一重考验。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健康越发重视,在消费升级之下,想要在餐饮食品赛道保持长红,手握老字号的广州酒家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主牌”月饼不是王炸 “广式月饼甲天下,食在广州第一家”,早在民国时期广州酒家月饼的大名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2017年广州酒家耗费9年终于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而月饼就是其手中的王牌。 在2023年财报中,月饼产品营收16.69亿元,营收占比为34%。别看月饼只占据了才三成多的营收,但广州酒家多一半的净利润都是由月饼贡献。 事实上,近些年广州酒家的业绩主要是由月饼驱动。2018—2023年,月饼营收增加了6.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95%。这个数据并不算差,但问题是,月饼行业并不是一个大赛道。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国内月饼市场销售规模为271.3亿元,预计在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332.8亿元。市场规模在稳步上升,但相较于面包和蛋糕的千亿市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get?code=ZTRmNTA1Yjk5ZTgzOTk4OTY2MjI0MDZjMjNiZGFjNGYsMTczMDM1NjYzMTEyMA== 虽然在
中秋过后,广州酒家“蛰伏”

医美面膜“造势者”敷尔佳,陷入增长困局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热潮过后,曾经的医美面膜赛道也不香了。近日,医美面膜概念的“造势者”敷尔佳,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 公告显示,敷尔佳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加9.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元,同比减少4.2%。 很显然,这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发布时,敷尔佳的境况与此时并无太大不同。 而曾经作为医美面膜引领者的敷尔佳,也因为其营收规模停留在数十亿、盈利能力不足,也让一些投资者对其丧失了信心与耐心。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哈三联为敷尔佳的第二大股东,持有敷尔佳股票1800万股,而上述股票将于8月1日起上市流通。 这也意味着,解禁期刚到,敷尔佳就遭遇其第二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值得注意的是,哈三联拟清仓股份进军化妆品行业,因此也同时意味着,敷尔佳昔日的盟友,或将成为其竞争对手。 医美面膜引领者,技术成色存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敷尔佳如今的业绩颓势,实际上早有预兆。通过其招股书及上市后的几份财报获悉,其业绩增长已明显放缓,增收不增利也逐渐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敷尔佳营收增幅从259.44%下滑至9.29%。而最近三个财年,公司营收增速仅维持在个位数。时至2024年上半年,其增速也仅为8.17%。 而从盈利能力来看,其过往的财务表现,也差强人意。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敷尔佳实现营收9.40亿元,同比增长8.17%;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下降3.71%。时间倒退至2023年,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依然十分明显。 get?code=OTJmNWI5ZGQxNzc5NTkyMDBkYTU3MWRiMTNkODY4MGEsMTczMDMwMzQxMzAxOA== 数据显示,2023年敷尔佳不仅净利润连续下跌,甚至连营收增幅,也与同一阵营的
医美面膜“造势者”敷尔佳,陷入增长困局

啤酒、白酒赛道竞争加剧,华润啤酒难寻第二增长曲线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啤酒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虽然不及白酒赛道,但是各大玩家却也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2023年,华润啤酒迎来了“而立之年”。不过,通过一路“买买买”发展壮大的华润啤酒,虽然羽翼渐丰,可以独立于母公司华润集团自己谋发展,但是依然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录得营收237.44亿元,同比下滑0.53%;实现净利润47.05亿元,同比微增1.2%。作为啤酒“一哥”,这样的成绩单显然难以让投资者满意。据百度股市通数据显示,在国庆前后这轮牛市到来前,华润啤酒的股价,也创下了年内新低。 此外,近年入主金沙酒业并进行财务数据并表后,华润啤酒白酒业务的业绩表现难言出彩,也受到业界关注。那么,华润啤酒未来的发展将会何去何从,白酒会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吗? 基本盘动摇,啤酒销量增长乏力 实际上,华润啤酒的业绩增长疲软,早有预兆。2023年全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华润啤酒的整体业绩,还处于两位数增长中。据年初华润啤酒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业绩,其综合营业额为389.32亿元,同比增长10.4%;股东应占溢利为51.53亿元,同比增长18.6%。 然而,到了2024年,其业绩表现却开始急转直下,并不符合投资者的期待。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23年1月10日,华润啤酒宣布股权交割完成,正式入主金沙酒业,投资者对其“跨界”白酒赛道,也有一定的期待。 同时,这也意味着,华润啤酒开始了啤酒加白酒双向赋能的新策略。而且,2023年,其整体股东应占溢利首次突破50亿元,也算是交出了高出历史数据的成绩单。 但是,收购金沙酒业后,华润啤酒的压力却依然存在。从啤酒业务来看,华润啤酒2023年销量达到1115.1万千升,同比增长0.5%。而且,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产品高端化和部分包装物成本下降。对此,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并不满意,直言“
啤酒、白酒赛道竞争加剧,华润啤酒难寻第二增长曲线

九块九,难倒了星巴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咖啡,作为和茶、可乐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消费多元化的国内市场爆发着无限商机。近两年咖啡赛道投资热度不减,然而咖啡生意却不太好做。近日老牌连锁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被爆大量关店,可见咖啡行业的竞争激烈。 其实不光是太平洋咖啡,连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也开始走下了神坛。10月22日,星巴克公布了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星巴克营收91亿美元,同比下滑3.2%,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7%。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第四财季更是创下疫情以来最大降幅。尤其在中国市场,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可比交易量、平均消费额三大指标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今年8月,星巴克突然宣布布莱恩·尼科尔担任公司CEO。9月底又对中国领导层进行调整,任命刘文娟为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管理层的变动,无疑表示星巴克将要开启新一轮变革。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在内卷残酷的国内市场,星巴克想要重返王座并不容易。 业绩萎靡,在华遇冷 199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星巴克开启了一路狂飙,从美国西雅图开始走向了全球各地。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正式踏足国内市场。 2009年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盈利后,星巴克便如离弦之箭冲破了在华市场的屏障。2014中国就已经成为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场。2010年—2017年,星巴克中国大陆地区门店从459家增长到3124家,占据了中国连锁咖啡市场的一半江山。 尽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星巴克自2016年起业绩明显走弱。2016财年第三财季,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增长4%,仅为2015年同期的一半。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出现了1%的下降,唯一的亮点就是中国市场营收和利润双双突破纪录。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第三财季星巴克中国区同店销售额时隔九年首次出现下滑,被誉为星巴克希望之
九块九,难倒了星巴克

张裕:葡萄酒一哥“上下为难”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旺季不旺,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行业的普遍现象。尤其在白酒、啤酒赛道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酒企和酒商们正在承受着行业下行所带来的冲击,其实不光是白酒,连被誉为“液体宝石”的葡萄酒也出现了卖不动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国内葡萄酒一哥张裕就交出了一份营利双降的成绩单。报告期内营收15.22亿元,同比下滑22.6%。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9.17%,这是张裕自2007年以来最差的半年利润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29日起,我国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葡萄酒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后,澳大利亚对华葡萄酒出口激增。据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10月22日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份的一年中,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了34%。 海外品牌来势汹汹,对于张裕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份烦恼。现在年关将至,2024年不低于47亿元的营收目标恐怕张裕已经无力完成。事实上,近十年葡萄酒行业的低迷,早就让张裕陷入了“上下为难”的困境。 内外夹击,业绩疲软 2000年被誉为“红酒茅台”的张裕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只不过在20多年后的今天,张裕市值还不到茅台的1%,利润更只是茅台的零头,张裕的发展走势已经偏离了投资者的预期。 2011年张裕营收60.27亿元,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创下历史最佳。当众多投资者对张裕抱以厚望时,张裕业绩却开始走向了下坡路。2012—2014年,张裕营收连续三年下滑,净利润直接缩水一半。 2015—2019年,张裕业绩开始回暖,但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数据均未恢复2011年水准,这一时期张裕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仅为2.2%。2020—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张裕业绩遭受重创,营收降至40亿元以下,归母净利再次腰斩,仅在5亿元左右。 2023年线下经济强劲复苏,张裕业绩得以上涨,营收净利均出现了双位数增长。然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张裕业绩又开始“变脸”。用一个词
张裕:葡萄酒一哥“上下为难”

奶粉业务成拖累项,多元化发展恐难让健合集团高枕无忧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4年上半年,婴幼儿奶粉行业稳中有进。飞鹤、澳优等头部品牌都实现了营收正向增长,不过,合生元却是一个例外。合生元背后的母公司健合集团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而婴幼儿奶粉板块,却是其业绩的主要“拖累”项。 公开资料显示,健合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以合生元品牌为主的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和以Swisse品牌为主的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以及以Solid Gold为主的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业务结构更加均衡的健合集团,为何在业绩表现上却有些不及格?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板块,其他品牌业绩都在增长,而合生元却与之反差巨大?我们抛开现象来挖掘背后的本质,或许可以追根溯源,看出端倪。 出生率下降,健合再难在奶粉赛道“掘金”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来说,孩子也有些“不够用”了。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人后,2023年再次下跌至902万人。 随着新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叠加奶粉新国标的实施落地,主打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的企业也首当其冲,整体市场容量增长也逼近天花板,行业增长放缓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奶粉库存积压,甚至成了一系列影响的“后遗症”。 get?code=NTZhMTU4NzFjYTgzMzI4NmQ2YzEyMzBmNzljZTc3NDAsMTcyOTk1NjA4NzQ3Mg== 合生元受到的影响,在其母公司健合集团的财报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受奶粉业务的影响,健合集团的营收增速也在明显放缓。财报数据显示,健合集团2023年实现营收139.3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低于2022年的表现。 而时至2024年上半年,健合实现营收6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归母净利润3.058亿元,同比下降
奶粉业务成拖累项,多元化发展恐难让健合集团高枕无忧

方太冰箱产品,难靠“嵌入化”标签重塑消费场景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年前,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太集团”)举办了2022年度幸福发布会。彼时,因为方太集团推出首款平嵌式高端冰箱,而受到外界多重关注。 时隔两年后,方太集团又于近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幸福洞见大会上,发布了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这也意味着,方太坚守冰箱赛道,已有时日。 只是,近年以来厨电行业消费疲软,行业规模增长十分乏力,基本盘正在失守的方太集团,能在大家电赛道有所作为吗?通过方太集团近两年在冰箱品类的市场表现,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厨电行业发展承压,方太“跨界”难有胜算 或许是为了贴合厨电品类的属性,方太集团研发的冰箱产品,以嵌入式为主。无论是其首款平嵌式高端冰箱,还是本次发布的全嵌冰箱,都在通过贴合厨房消费场景,来向厨电看齐。 按照方太冰箱的产品理念,冰箱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随着国内居民厨房空间功能日益丰富,从烹饪到情感交流,从食材储存到料理方式,厨房已成为厨房的中心。 因此,方太集团认为,通过独特的冰箱产品设计,来实现传统大家电与厨电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get?code=YzRhZWU3Y2I1Yjk1MTkzYzU0MzFjNTg4ZjdkNGI2YWUsMTcyOTk1NjE5MzU2Ng== 值得注意的是,方太发布的全新睿隐系列和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是基于对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变化的洞察,因此也搭载了很多智能科技。 例如,AI健康烹饪系统Healthy CookingGPT、行业首创远洋级氮气保鲜技术。加上搭配嵌隐设计美学等更高级体验,方太也通过这款新产品,重新定义了高端厨房的内涵。 只是,方太的该类产品,也频繁被指“伪需求”。一方面,近年以来厨房电器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不容乐观,而一直定位厨电的方太也没有独善其身。 另一方面,嵌入式冰箱的市场认知不足。通过方太近两年时间的市场验证码,也足以说
方太冰箱产品,难靠“嵌入化”标签重塑消费场景

科大讯飞AI能力再升级,在1024开发者节给行业带来惊喜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科大讯飞的AI能力再升级。10月24日,在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大模型4.0 Turbo版本”,底座能力再次升级,首发多模AIUI交互标准等11项技术和产品应用,具备多模态视觉交互及超拟人虚拟人交互能力。相关技术能力的应用价值,也在这次活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讯飞星火4.0 Turbo全新升级,根据真实数据背靠背的测试,七大能力全面超过GPT-4 Turbo,数学能力、代码能力超过GPT-4o。由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OpenAI等国内外权威单位发布,涵盖理解和推理、综合考试、数学和科学、代码等不同任务类型的14项主流测试集中,讯飞星火4.0-Turbo在其中9项测试集实现对美国三大主流模型(GPT-4o、Claude 3.5 Sonnet、Gemini 1.5pro)的超越,效率相对提升50%。 科大讯飞大模型产品的全新升级,也如同向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打破了整个AI赛道的平静,给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创下了在国内外14项主流测试集上,9项第一。 技术能力再突破,星火大模型4.0 Turbo问鼎多项第一 今年9月,OpenAI发布了推理性能强大的o1系列,其超长思维链、树搜索及自我反思评价等能力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发布会上,据介绍,科大讯飞已完成超长思维链、树搜索和自我反思评价等算法验证,预计今年底可实现类OpenAI 01的高难度数学能力显著提升。 而且,星火大模型4.0 Turbo与GPT 4o、Claude 3.5 Sonnet、Genmini1.5 pro等国际同行相比,其在国内外中英文14项主流测试集上,实现了9项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讯飞星火4.0 Turbo,底座能力再次升级,特别是数学、代码和长文本能力显著提升,中英文综合能力保持业界领先水平,同时训练推
科大讯飞AI能力再升级,在1024开发者节给行业带来惊喜

“棉花依赖”冲击下游企业,植物源纤维顺势而为来“救场”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传统纺制品行业对棉花的依赖,让整个市场也随着棉花的供应量波动而高低起伏。2024年上半年棉花市场的几组数据,就将棉花供应不稳定、下游企业的生产及销售受到波及的尴尬暴露无遗。  一是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双双下滑,二是中国进口棉花势头强劲,甚至上半年的进口量已经接近往年全年的总进口量。国内棉花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下游的纺制品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以棉纺织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规模以上棉纺纱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8%,降幅比1-7月份扩大0.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棉织造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5%,增速比1-7月份下降1.0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棉纺纱营收降幅扩大,棉织造营收增速减慢。  很显然,上游棉花等原材料的供应不稳定,以及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加重,也将对整个行业的长足发展带来风险。2024年初,就有媒体报道称,针对国际棉价持续上涨,国内纺制品产量略有下降。由于投机资金推动,国际市场棉价飙升,但国内棉花产能过剩,春节后内外价差再次出现倒挂。彼时,中国棉花协会还曾预测,全国植棉意向将稳中有降。  所幸,近年以来逐渐被越来越多品牌采用的高性能材质植物源纤维,有望打破这样的行业僵局,为纺制品行业的稳定高质发展,带来福音。  “靠天收”的棉花供应不稳,纺制品行业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过去以棉料为主的纺制品市场,一直受到上游棉花产能、产量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国内很多地区的天气气候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更是让棉花的种植、生产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get?code=NGIyYzRmOTgxYmQzMjFlODJmYTExN2RmZmIzMzA1NzUsMTcyOTkwNDQwODc4MA== 据媒体报道,2024年8月,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对全国10个省市和新
“棉花依赖”冲击下游企业,植物源纤维顺势而为来“救场”

靠鱼油产品发家的高龙海洋,冲击IPO尚存变数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今年7月中,以鱼油加工为主业的高龙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龙海洋”)递表港交所。相比其他企业,这家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实际控制人是一对夫妇,且年近七旬。 而且,招股书中披露的高龙海洋的首席财务官兼秘书、工程首席运营官、生物工程副总经理3名高管成员,均年过半百。 值得注意的是,递表前 4个月,这对夫妇30岁的女儿黄昕加入公司,随后又在递表前4天调任为执行董事,还占据着董事会7个席位中的3席。由此也导致了,高龙海洋这家企业,家族色彩浓厚。 据其招股书,高龙海洋今年虽然业绩表现平稳,但是现金流却时常吃紧。虽然在饲料级鱼油精炼及浓缩市场,高龙海洋占据国内第一的市场份额。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内这一市场规模却处于波动下降态势。 此外,高龙海洋在食品级鱼油精炼及浓缩领域也有涉足,但是市场并不占据明显优势。2023年,其市场份额仅仅排名第八。 因此,对于高龙海洋急于谋求上市,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这是其“缺钱”的信号,或许亟待资本加持、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营收增长放缓,现金流持续承压 众所周知,一家公司冲击IPO,能否成功上市,通常取决于其业绩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以及一些内部经营管理,是否合规并符合上市要求。 get?code=Mjc3ZjdiMWY1M2FhMzgyMDRmNTAyNjUzNjI3Mjk3NTUsMTcyOTcwNjgyMjAyMA== 不过,从业绩数据来看,高龙海洋此番上市,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明显的财务“疑点”。一方面,虽然其今年以来的业绩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速已在明显放缓。 具体来看,2021/2022财年至2023/2024财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其营收分别为2.46亿港元、4.64亿港元、5.32亿港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418.5万港元、6962.9万港元、6006.4万港元。 另一方面,高龙海洋的现金流也
靠鱼油产品发家的高龙海洋,冲击IPO尚存变数

五洲能源冲击IPO面临不确定性,合规经营面临“灵魂拷问”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能源项目向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据港交所6月底披露,五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能源”)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如果五洲能源成功上市,也将成为继天伦燃气、蓝天燃气之后,河南省第三家城燃上市公司。 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获悉,五洲能源成立于2012年,截至递表时间,五洲能源已成为许昌市最大的天然气分销商,且市场范围已涉及郑州、开封及商丘等部分区域。 不过,据其招股书数据,五洲能源2023年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而且,五洲能源曾出现多起不合规的情形,并被证监会要求补充资料。因此,五洲能源此番谋求上市,恐怕会充满变数。 营收超10亿却在下滑,家族色彩浓厚 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企业,五洲能源在河南当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据其在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2023年,按独家特许经营权对终端用户的管道天然气销量计,五洲能源为河南省主要地级市许昌最大的天然气分销商。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河南省第二长的天然气长输管道。 get?code=MTMxZjkxMjI4NGY4MDgyNmIyM2ZlOTI0MjI2NDhiZDYsMTcyOTYxMjM5Njc1MA== 图源:五洲能源招股书 而且,按照其特许经营权,五洲能源拥有于多个特许经营区域销售及分销管道天然气以及建设城市管道网络的独家权利,为期30年,其长葛特许经营权、许昌特许经营权及鄢陵特许经营权,届满日期分别要到2036年、2041年以及2042年。 在其业务布局下,五洲能源近年的营收也突破了10亿元规模,净利润突破亿元。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五洲能源的收入分别为9.48亿元、12.66亿元和12.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16.8万元、1.11亿元和1.10亿元。通过数据不难看出,2023年,五洲能源
五洲能源冲击IPO面临不确定性,合规经营面临“灵魂拷问”

泉阳泉,换了马甲就能改命?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当下职场越来越卷,很多打工人努力上进的背后就是不想失去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忙中偷闲。“摸鱼”已经成为职场中的普遍现象,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吃空饷”更是大有人在。 近日上市A股企业泉阳泉子公司泉阳泉饮品在《吉林日报》刊发通告,喊话四名员工回来上班。据悉四名擅自离岗员工中,有一人离岗时间竟长达16年。此消息一经发布便瞬间登上了各大媒体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有羡慕的网友评论还是国企好,对员工负责到底。不过更多的还是批判声音,比如是否存在吃空饷行为?泉阳泉饮品对于网友的部分质疑也做出了回应,并未给离岗员工发放工资,不属于“吃空饷”。 至于为何这么长时间才发现处理,泉阳泉饮品给出的解释为企业转制原因。事实上,近十年来泉阳泉在经历多次重组、国改后,内部复杂管理混乱的问题一直存在。更让人失望的是,其业绩表现也没有让投资者看到希望。 重组收效甚微,管理乱象频出 2020年11月吉林森工发布公告,将公司中文名称“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吉林泉阳泉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吉林森工摇身变为泉阳泉,主营业务从以前的人造板、森林砍伐转换到天然矿泉水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更名后,重新出发的泉阳泉业绩并未迎来爆发。2021—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14.71亿元、12.69亿元和11.22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盈利1.05亿元变为亏损4.57亿元。负增长似乎已经成为泉阳泉身上难以撕掉的标签。 其实在更名之前,吉林森工的业绩发展早就陷入了困境。2000年左右,我国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由于东北地区长期高强度的采伐,东北林区一度陷入“资源危机”。 作为全国四大森工集团之一的吉林森工无疑面临着转型难题。2005年吉林森工开始改制,实现政企分离。在此后的三年里,吉林森工业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过在2008年以后,吉林森工的
泉阳泉,换了马甲就能改命?

格林酒店,借“文旅”取暖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十一期间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近两年出行热给线下市场重新带来了激情与速度,酒店住宿行业也因此回暖。 近日烂尾多年的“天下第一水司楼”被改造为酒店的消息登上了媒体热搜,接盘侠正是格林酒店母公司格美集团。据悉格林酒店董事长徐曙光此前多次到独山县调研考察,并表示将加大在贵州投资力度,未来三年新增酒店240家。 不难看出,格林酒店有意借助时下大热的“文旅”概念,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在风云变幻的酒店行业,求新求变虽是好事,但能不能乘风而起更是考验酒店企业的“真”实力。 在酒店赛道驰骋20多年的格林酒店,虽然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在业绩上已经和华住、锦江相去甚远。在酒店行业全面复苏的当下,格林酒店想要借文旅实现逆袭,重回主流并非易事。 业绩低迷,掉队良久 8月中旬格林酒店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营收3.3亿元,同比下滑20.55%;归母净利润6169万元,同比下降50.39%。结合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上半年格林酒店依然没有逃脱营利“双降”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华住、首旅、亚朵等上市酒店集团上半年营收都在回暖,营收下滑的格林酒店简直是另类。当然和2019年同期相比,格林酒店营收出现了34%的上涨,但不可否认是在百花齐放的酒店赛道,格林酒店已经能掉队良久。 二十年前,全球经济市场风起云涌,国内经济更是乘风而起增长迅猛。经济型酒店犹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各地。2002—2012年正是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期。如家、汉庭、7天和格林豪泰并称为经济连锁酒店“四剑客”。 可见格林酒店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7天被锦江并购,如家被首旅拿下,汉庭更名为华住,酒店赛道加剧内卷下,格林酒店虽然还是国内头部企业,但市场竞争力早已今非昔比。 get?co
格林酒店,借“文旅”取暖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堪忧,圣象地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期,随着央行降息、降准、存量房降息等利好消息传来,房地产行业下游的装修、家电企业也变得活跃起来。 例如,在A股行业最为高涨的十一期间,截至10月8日收盘,我国人造板和地板行业的龙头企业大亚圣象,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期间累计涨幅25.37%,累计换手率7.72%。 股市行情,也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尽管2024年上半年,大亚圣象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但是,作为拥有“圣象”地板和“大亚”人造板两个主力品牌的上市公司,其品牌价值依然较高,这也是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为其积极“投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具体来看圣象地板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这通过大亚圣象的主营的木地板业务持续下滑,国外市场增长不稳定,以及净利润连续下跌,毛利率稳定但净利率下滑就可见一斑。 木地板业务下滑,拖累公司业绩 尽管大亚圣象以人造板、地板为主业,并形成了一条完善的涵盖资源、基材、工厂、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各大环节的森工行业上下游的绿色产业链。 但是整体来看,近年以来,大亚圣象的业绩下滑几乎是主旋律。相比2021年的全年和半年峰值,其如今的业绩水平,更是进入低谷。 尤其是过去其以圣象地板为主的木地板业务,下滑十分严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竹、石塑地板”和“木门及衣帽间”等业务却与木地板此消彼长。但是,受限于其“竹、石塑地板”业务的规模有限,木地板业绩的下滑,导致其总体业绩依然呈现下跌趋势。 get?code=YmU0YWJkNTdlNjdhYTMxNzMwZmU3MTEwMzY2Mzg5ZWYsMTcyOTMyNTQ5MjU0NQ== 早年,大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与当前主业关联度较低的全部非木业资产置出,同时收购部分木业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 而在此之前,大亚科技还将过增资扩股和出资收购,并通过控股子公司圣象集团将圣象品牌收归旗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堪忧,圣象地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鱼跃医疗,陷入成长焦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大众心里。医药保健、健康器械等赛道在此契机下迎来了黄金期。例如被外界誉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的鱼跃医疗,近两年无论是在二级市场还是消费市场都风光无限。 不过今年上半年,鱼跃医疗却告别了高增长,驶入了慢车道。营收43.08亿元,同比下降13.5%;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滑25.02%。对于这份“双降”的半年成绩单,很多投资者并不感觉意外,毕竟今年一季度鱼跃医疗就已经出现了下滑苗头。 在这些投资者眼里,业绩下行或许是一时之困,在大健康时代下,鱼跃医疗的未来还是充满着光明。但是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鱼跃医疗已经触及行业天花板,距离百亿营收目标越来越远。 从财务数据看,鱼跃医疗今年确实在承压前行。事实上由于监管趋严,行业改革之下,从2022年起医疗器械赛道的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鱼跃医疗的成长也充满了焦虑。 疫情退去后降速,并购扩张中成长 2021年初,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制定了五年目标:在2025年实现百亿营收,千亿市值,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全球30强。之所以有底气喊出这样的宏伟口号,答案就在于鱼跃医疗业绩的高增长。 2020年鱼跃医疗营收67.26亿元,归母净利润17.59亿元。和2015年相比,短短5年时间营收翻了3倍,利润增长了5倍多。财务数据增速非常亮眼。 然而自2021年至今,鱼跃医疗业绩虽然在稳步攀升,但明显没有了往日速度。2021—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68.94亿元、71.02亿元和79.72亿元。 单看2023年业绩,近80亿元的营收距离百亿目标咫尺之遥。如果按照2020年以前的增速,鱼跃医疗肯定能在2025年突破百亿大关。但以近两年的表现,其百亿梦想恐怕难以实现。 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四季度起,鱼跃医疗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
鱼跃医疗,陷入成长焦虑

产品多元化受阻、渠道下沉乏力,来伊份将何去何从?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9月中旬,休闲食品企业来伊份首家仓储会员店正式开业,引发了业内关注。 作为“中国零食第一股”,来伊份的对外宣传口号,是“坚持不打价格战”。不过,在依靠“价格战”异军突起的量贩零食品牌的冲击下,来伊份近年却一直处于阵痛期,因此也试图通过会员模式破局。 2024年上半年,来伊份更是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告负、由盈转亏的成绩单。对于业绩变动,来伊份将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外部宏观经济及社会消费市场趋势影响。 但是,同为休闲零食赛道的头部企业三只松鼠,2024年上半年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却分别大幅增长75.39%、88.57%,却让其这种业绩解释,显得毫无说服力。 尤其是来伊份上半年对部分区域门店结构进行调整,导致直营门店收入同比下降,当期利润不达预期,更是难以让投资者满意。 那么,随着休闲零食市场的增长逼近天花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来伊份将如何突破困局? 直营利润不达预期,盈利能力存疑 据来伊份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17.92亿元,同比下降15.05%;归母净利润1492.45万元,同比下降72.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8.88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据分析,来伊份直营利润不及预期,或是业绩拉胯的主要“拖累项”。 而根本原因是,过于几年休闲零食赛道的黄金期,来伊份却过于依赖线下渠道,导致错失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红利。而且,在其重加盟,轻直营的策略下,其直营利润也远不及预期,从而让其整体的业绩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get?code=ZTVjMWJhODI5NTc1M2I5Yzc4NjcwYTZjMjU0MjRmODgsMTcyOTI0MDQ1ODAzMw== 从传统门店发展起来的来伊份,线下渠道一直是其优势所在,但是也成为其如今高速发展的掣肘。据了解,来伊份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直营
产品多元化受阻、渠道下沉乏力,来伊份将何去何从?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