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专栏
于见专栏
长期关注互联网、家电、财经、汽车、房地产、新消费等行业。
IP属地:未知
4关注
797粉丝
0主题
0勋章

智能驾驶“风云再起”,黑芝麻智能“心急如火”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期萝卜快跑的横空出世,无疑在出租车行业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部分消费者连连叫好,司机们却叫苦连天。不管萝卜快跑的商业模式未来发展如何,毫无争议的是,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是未来出行的大势所趋。 上个月,国内自动驾驶SoC新贵黑芝麻智能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资本市场再进一步。与此同时,搭载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的东风奕派007也于今年正式上市,并于近期完成了智驾升级,实现了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功能。 无论在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黑芝麻智能都看似春风得意,但实际上,对国产厂商来说,智能驾驶芯片这个赛道并不好走。萝卜快跑的出现,不仅证明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在表明智能驾驶赛道或迎来全新变局,黑芝麻智能在2024年也会迎来全新挑战。 营收太少,亏损太大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一是各种电动技术的成熟,二是硬件加持下的智能化。尤其是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智能驾驶芯片的功劳。 成立于2016年的黑芝麻智能,自创立之初就定位于车规级计算SoC赛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智驾芯片供应商。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拓宽,黑芝麻智能也引起了众多资本的极大关注。 截至2023年底,黑芝麻智能已经先后完成十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闻泰科技、达泰资本、北极光创投、东风集团等十几家知名企业和VC。 资本助力背后,当然是看好黑芝麻智能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表现。尤其是旗下华山和武当两大系列芯片的面世,让黑芝麻智能在汽车ADAS行业有了一席之地,也让其拥有了冲击资本市场的信心。 get?code=ODFhZDQ1NTIwOTEwMzU0ZGIzMjQxNzk1MDgwZDNmMTQsMTcyMTYyMDYyODI3OA== 2
智能驾驶“风云再起”,黑芝麻智能“心急如火”
avatar于见专栏
07-21 10:26

新掌门,新模式,美特斯邦威要“破茧重生”?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十年前我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期,休闲时装就此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国内休闲服装赛道的发展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有些品牌乘风而起转型成功,有些企业则困于行业下行深陷泥潭。 近日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服饰)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预计5200万元至7700万元,同比上升406.63%—650.2%。扣非净利润700万元至1000万元,同比扭亏转盈。 沉寂多年的美邦服饰,从今年开始似乎展现了强大生机。事实上,自创始人周成建再次执掌美邦服饰以来,不仅更换了新LOGO,也发布了5.0新零售模式。只是作为曾经的“步行街一哥”,在求新求变之下,是否还会赢得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仍是一个大难题。 苦苦挣扎,多次自救 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对于80后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伴随着很多人走过了青葱时代。在二十年前的服装行业里,更是被誉为中国版“优衣库”。不过现在的美特斯邦威在消费市场早无火热之象,其母公司美邦服饰在二级市场也负面缠身。 今年初,美邦服饰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胡佳佳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等多项职务。虽然胡佳佳是因个人原因卸任,但外界一致猜测和美邦服饰多年低迷亏损的业绩有关。 自2016年胡佳佳上任以来,美邦服饰的业绩令人揪心。不仅营收持续下滑,更是多年陷入亏损泥潭。2019年至2022年,美邦服饰累计亏损超29亿元。 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萎靡不振,常年徘徊在1.5元左右。今年6月甚至一度跌破1元,创历史新低,引发众多投资者担忧。不光在股市上,美邦服饰在消费市场同样负面新闻不断。 get?code=MDQ3YmE5YmQ1Yjg4NzBiODk4NDYxNTIxODA5MWVhOWYsMTcyMTQ1MjMzMjUwNQ== 2020年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对美邦服饰及法人胡佳佳下达了
新掌门,新模式,美特斯邦威要“破茧重生”?
avatar于见专栏
07-20 13:47

达利食品,难逃“中年危机”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离职的传闻,沸沸扬扬。虽然娃哈哈官方对于传闻背后的真相,讳莫如深。但是,外界似乎隐约能够感受到,如今传统零售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实际上,与娃哈哈集团一样面临困境的,还有达利集团。2023年年中,停牌近一周后,达利食品复牌并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启动私有化退市。随后的9月1日,手握和其正、可比克、达利园、豆本豆等七大核心品牌的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食品)将正式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对此,达利食品要约人融世国际表示,由于股价低迷,达利食品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因此,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透过计划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建议涉及注销计划股份。 作为曾经食品零售行业的翘楚,退市显然不是达利食品的最佳归宿,那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上市8年惨淡“收场”,达利食品的中年危机 按照达利食品要约人的分析,达利食品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达利食品在业内的地位,也不能向市场传达其真实价值。因此,退市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不被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认可的达利食品,就能在退市后不再依靠资本的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get?code=ZWZmNTU2MDA0M2U3Y2Y4M2M5MGFjYzJmODk1YmY4ZWIsMTcyMTQ1MjI0NTcyNw== 实际上,达利食品上市可以追溯至2015年。彼时,福建企业达利食品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终于登陆港交所。创始人许世辉敲钟时的状态,可谓春风得意、目光坚毅。 然而,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8年过去,达利食品会以退市的方式,结束其股票在资本市场遇冷、股价持续低迷的尴尬状态。令人唏嘘的是,10年不到的时间,食品零售行业已经是另一个江湖,不仅行业增速放缓,而且,行业格局也
达利食品,难逃“中年危机”

奥迪降价,只成功了一半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3年初,特斯拉打响国内车市降价的第一枪,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抢先跟进,随后大众、日产等合资车企加入。如今2024年过半,这场“价格战”似乎越演越烈,没有停歇之意,连奔驰、宝马、奥迪等豪车品牌也参与其中。 近期宝马退出价格战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热搜,原因很现实,降价已经导致很多门店亏损。这或许是国外豪车品牌在华市场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国人所熟知的一线豪车“BBA”,近两年在国内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奥迪。 本月初,上汽奥迪发布了销量报告,今年1-6月销量近2万台,同比增长107%。不过众所周知,一汽奥迪才是奥迪在华市场的“大头”。目前一汽奥迪虽未公布具体销量,但参考第三方数据,相比去年销量下滑已成事实。 换而言之,降价策略之下,奥迪并未挽回在华市场的销量颓势。甚至隐隐有退出国内一线豪车阵营的迹象。如今的奥迪,在华市场地位愈发尴尬,而这一切的根源来自其那颗摇摆不定的“雄心”。 销量下滑成一线守门员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741.9万辆,同比增长23.9%;市场份额61.9%,上升了8.8个百分点。在降价潮和以旧换新政策下,国产品牌再攀高峰,但与此同时也表明合资品牌在华市场的节节败退。 尤其是凯迪拉克、林肯、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等二线豪车品牌,在华销量集体遭遇滑铁卢,都在表明国内豪车市场已经风云变幻。即使是稳居一线的奥迪,早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2021—2023年一汽奥迪销量分别为70.12万辆、63.55万辆和72.9万辆,很明显市场增速已经放缓。而且和宝马、奔驰相比,奥迪的销量数据有些拿不出手。2023年宝马品牌在华销量82.5万辆,和奥迪拉开了10万辆的差距。 事实上,早在2019年奥迪就已经被宝马超越,痛失国内豪车第一的位置。如今的BBA中,宝马有销量,奔驰利润高,反观奥迪在业绩上
奥迪降价,只成功了一半

卫龙的成功之路:普通的辣条赛道,也能做出不普通的高端品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热搜体质的品牌,往往有更强的营销能力。近期,卫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或卫龙美味)推出的榴莲辣条新品,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款新品备受关注的原因是,其融合了东南亚特色水果榴莲与经典辣条的独特风味。而二者的组合是什么味道,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尝鲜”过。 对于卫龙美味因为这款产品关注度大幅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这得益于卫龙的产品创新与新媒体时代的品牌战略。更有网友调侃称:卫龙算是把流量玩明白了。实际上,即使没有这款新产品,卫龙的品牌关注度也不算低。 尤其是卫龙美味2023年交出了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长481.87%的亮眼成绩单,更是让业界人士大吃一惊。 那么,卫龙美味是如何通过创新的产品征服无数年轻消费者的“味蕾”,仅仅靠“辣条”这类十分传统的产品,就做到年入数十亿的规模呢? 「于见专栏」认为,这是因为 “辣条之王”卫龙正在释放其长期价值,且借助资本市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辣条第一股”名副其实,产品创新成秘密武器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辣条是一款历史“悠久”,十分传统而且并不起眼的休闲零食。不过,相关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辣条等休闲食品,实际上是有着千亿元规模的潜力赛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报告显示,卫龙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中国调味面制品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均数倍于第二名,且均超过2-5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 get?code=ZTQyMDdiMjk5Yzk0MzMyNGRiM2E0NmFmYTE2YTA4ODEsMTcyMTIwNzMwMDM3OA== 值得一提的是,辣条这个看似冷门而不起眼的休闲零食赛道,玩家数量并不算少。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至2026年,调味面制品预计增速为9%。在行业规模稳步扩容的同时,也有大量玩家涌入该赛道。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辣条相关企业就多达近
卫龙的成功之路:普通的辣条赛道,也能做出不普通的高端品牌

重回徽酒一线,金种子酒“长路漫漫”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上个月,茅台的持续跌价令很多经销商和黄牛直言“亏”惨了。一时间茅台“跳水”引发了消费和资本两大市场的惊涛骇浪。茅台的失宠也将国内白酒行业的困境再次摆到台前。库存居高不下,难被年轻人喜爱,白酒行业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冲击。 现如今连茅台都出现了不稳,更何况其他白酒企业。近日有“徽酒四朵金花”之称的金种子酒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1000万至15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转盈。 这份成绩单虽说比深陷亏损的皇台酒业和岩石股份好上许多,但下半年能否保持下去,却是外界对金种子酒最大的担忧。毕竟身处行业调整期,许多白酒企业在利润层面都遭遇了滑铁卢。虽背靠华润这棵大树,金种子酒何时真正摆脱亏损困境犹未可知。 连续亏损成业界“另类” 近几年在白酒资本市场里,提起金种子酒只有两个字“亏损”。2021—2023年,金种子酒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分别为1.66亿元、1.87亿元和0.22亿元。在一众白酒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之际,金种子酒的业绩显得十分“另类”。 虽然位列“徽酒四朵金花”,但在营收方面金种子酒早已掉队许久。目前古井贡酒营收规模超百亿,口子窖和迎驾贡酒的规模也在50亿元以上,而金种子酒近些年的营收还一直徘徊在10亿-15亿元之间,明显和其他三朵金花不在一个等级。 然而在十二年前,金种子酒在营收上还和口子窖旗鼓相当,在利润层面更是要好于迎驾贡酒和口子窖。甚至在彼时一众白酒企业中,其业绩也颇为亮眼,被外界一致认为是白酒赛道的一匹黑马。 然而如今看来,这匹黑马并没有跑出速度,甚至还落得一身伤病。事实上,从2012年业绩达到顶峰后,金种子酒的发展便一落千丈。不仅利润连续多年下滑,营收在2019年更是跌破10亿元大关。近三年金种子酒虽然不断改革自救,业绩小有起色,但仍未重现旧日荣光。 是什么原因,让金种子酒“失速”?答案在于天时、地利,
重回徽酒一线,金种子酒“长路漫漫”

借AI翻身?尚品宅配“异想天开”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七月的羊城,骄阳似火,为期4天的中国建博会刚刚在广州落幕。此次展会以“定制、系统、智能、设计、材艺”五大主题,吸引了全球上千家建材家具企业参展,为大家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国内知名定制家具品牌尚品宅配就以“Ai设计工厂”的概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驻足观看。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六朝古都南京,尚品宅配携手当红影视明星赵丽颖,举办了20周年品牌发布会,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簇拥。 只是和线下市场的火热人气相比,尚品宅配在二级市场却早已备受冷落。进入7月以来,其股价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目前股价在11元左右,市值跌破25亿。 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一方面因为建材家居市场的整体不振,另一方面更在于其下滑的业绩。如今尚品宅配迎合时下大热的Ai概念试图翻身自救,不过值得担忧的是,“Ai+定制家具”是不是尚品宅配的一场“异想天开”呢? 业绩变脸,渠道失灵 2017年尚品宅配成功登陆深交所,发行价格54.35元/股。一经上市便受到了二级市场的极大关注,十日之内股价突破百元,成为定制家具行业首支百元股。在2018—2021年期间,尚品宅配在二级市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然而四年的高光时刻过后,尚品宅配的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原因无他,业绩的大幅变脸。2022年尚品宅配营收53.14亿元,同比下滑27.3%;归母净利润0.46亿元,直接腰斩。 2023年营收进一步下滑至49亿元。而这一情况至今都未有好转迹象。据4月底发布的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尚品宅配营收7.76亿元,同比减少3.98%。 参考其上市以来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自2019年业绩达到历史最佳后,便一路走低。除了营收大幅下滑之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似乎尚品宅配不怎么赚钱了。2021—2023年,其归母净利已经下探至1亿元以下,甚至还在骤降。和2019年5.28亿元的归母净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g
借AI翻身?尚品宅配“异想天开”

国贸商城LV店买包发臭维权难,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该如何自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人们的印象中,奢侈品代表着品质与高端。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以下简称LV)更是奢侈品品牌的代名词。不过,在近年来LV包包因质量问题频遭消费者质疑时,LV的产品品质能否成为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就十分存疑了。 例如,近年以来,关于LV包包的投诉屡见不鲜,甚至包括包包发臭等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都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广泛讨论。 不过,LV包包并没有因为质量问题频发,而放慢涨价的步伐。近日,媒体从中国官方客服处获悉,LV产品价格已上调完毕,本次调价线上线下同步,线下范畴包括全国各地的LV专柜,具体上调价格以官网为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LV中国今年首次提价,近三年以来,LV已累计提价10次。而本次价格调整,覆盖LV旗下人气较高的CARRYALL小号、中号手袋,整体算下来,LV本次价格调幅为5%-7%。 实际上,除了LV以外,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也都掀起了涨价潮。只是,涨价归涨价,奢侈品品牌的产品品质如何能跟上价格,匹配其实际价值,却值得探讨。 数万元价格的LV包包发臭,奢侈品品质也堪忧 最近,「于见专栏」也接到一起消费者关于LV包的质量投诉,2021年王女士(化名)在位于北京国贸商城的LV店内购买了一款包,买时包内有异味,王女士认为可能是新包的缘故要放时间久点就没有了,这一放就是三年,直到前几个月王女士才想起来橱柜里还有这款LV包未使用,拿出后发现还是异味比较重,经过咨询后,王女士将包放置通风口一周时间,但是异味并未消除。 于是,气愤的王女士到当时购买的LV国贸商城店,售后人员先是质疑是否真包,当王女士拿出购买记录后,售后人员告知需送上海维修。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售后人员告知王女士该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让王女士自行来店里取包。 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女士在取包时,又发现LV售后人员在把包发往上海维修的途中,又造成了二次损
国贸商城LV店买包发臭维权难,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该如何自救?

不求快但求“省”,开礼平台与巨头开展错位竞争!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黄金遍地的赛道,未必弯下腰就能捡钱。近年以来,不仅依托线下销售渠道的传统连锁药店,没有因为药店数量的扩张,而活得更好。而且连新型的在线买药平台,也普遍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甚至长期亏损的怪圈。 行业出现困境,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现有模式之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过于冗长,从而导致中间环节过多,企业经营成本高。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因为中间环节产生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基本也都是消费者买单。 因此,整个行业亟待破局,消费者也更期待,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出现。2024年以来,微信小程序一个名为“开礼”的平台,正是对这些“空白地带”进行“革命”,因此也引发了行业人士的关注。 据了解,开礼平台(微信小程序)和全国知名药企九州通联合推出多款权益药卡,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一款是九州通200元“平价购药卡”,里面包含133种家庭常备药,药品的价格相对很多电商平台,特别是线下药房也更有优势。据九州通介绍,对于家庭常备药而言,这133种药包含感冒止咳、抗菌消炎、肠胃消化、皮肤外伤、风湿骨科、五官用药、补益用药就是核心好药。平台对于前1000名购药卡客户,惠购30元抵200元的购药权益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常用药品是开礼与九州通共同在17000种药品中精选而来,可以极大满足常购药家庭所需。很显然,开礼推出的采购平价药模式,可以“以量换价”,极大地节约中间成本,因此市场竞争力也不言而喻。 医药行业赚钱难,什么样的模式最受市场欢迎? 据了解,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药品零售连锁化率逐年提升,至2022年底,我国药店连锁化率为57.76%,较2021年的57.22%增加了0.54%。不过,虽然零售药房的连锁率上升,但是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却未见增长。 例如,据2023年上市药店企业的财报数据显示,行业整体毛利
不求快但求“省”,开礼平台与巨头开展错位竞争!

“全国化”的桃李面包,业绩还在“原地踏步”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前两年在“网红”经济带动下,烘焙赛道成为投资热点。各种现制烘焙面包店如雨后春笋,开遍了全国各地。不过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烘焙赛道发展回归理性,二级市场对烘焙的热情也就逐渐消退。 例如近日有“面包第一股”之称的桃李面包,股价跌破5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引发众多投资者的担忧。实际上,从去年三月起,桃李面包的股价便跌跌不久,市值缩水已超百亿。 二级市场的一路走低,其家族实控人不断减持,都在表明面包第一股的“失宠”。桃李面包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当然是因为没有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单。毕竟在大举全国化战略之后,桃李面包的扩张虽然马不停蹄,但业绩却在原地踏步。 面包大王发展陷入瓶颈 可能在普通大众的思维里,在面包厂上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每天都能闻见奶香和面粉发酵的味道。但在投资者眼里,面包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因为它走的是重资产模式。想要面包越新鲜,投资的金额就越大。 不巧的是,桃李面包聚焦的主赛道是保质期4—15天的短保面包。这就意味着,桃李面包走的是一门“慢生意”。从1997年成立,到2015年上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桃李面包的业绩早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21—2023年,桃李面包的营收分别为63.35亿元、66.86亿元和67.59亿元,三年时间只增加了4.24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从7.63亿元降至5.74亿元。营收增幅缓慢,盈利能力下降,这就是桃李面包近三年的真实写照,而这一情况到今年仍未改观。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14亿元,同比下滑5.15%。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16.95%。“双降”的成绩单自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那么桃李面包怎么就止步不前了呢? get?code=OTRlOTBlYzNkNjdkNGYwNjIwMWEwNTA5ZWRmY2RhMjEsMTcyMDY3MDAxMTc5OA== 受益于人
“全国化”的桃李面包,业绩还在“原地踏步”

多事之“夏”,红星美凯龙“本命犯太岁”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都说线下商场难做,是因为年轻人不爱逛商场了。其实不光是购物商场,现在的建材家具大卖场也是冷冷清清。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5530.17亿元,同比下跌11.34%。 在房地产市场走弱之下,建材家居大卖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例如国内知名的家居零售商场红星美凯龙,近日就陷入了“破产”传闻。据悉,红星美凯龙第二大股东红星控股因负债严重,申请破产重组,导致外界都在疯传红星美凯龙倒闭的消息。 针对“破产”谣言,红星美凯龙专门发布了澄清公告,稳定投资者情绪。实际上,目前其控股股东为建发股份,红星控股的破产重组对红星美凯龙的未来发展并无直接影响。 换而言之,易主的红星美凯龙和老东家在资产、管理和财务上早就保持独立。话虽如此,只不过近些年红星美凯龙的业绩节节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有国资背景的建发股份接手后,红星美凯龙能否走出业绩泥潭也是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两条腿走路摔了跟头 今年4月底,红星美凯龙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营收21.12亿元,同比下滑19.3%;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下降322.16%。对于业绩“变脸”,红星美凯龙的解释为,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商场出租率下滑,导致投资性物业出现公允价值下降所致。 据其近期的公告显示,今年5-6月其自有商场租金和管理费用分别为5.32亿元和5.29亿元。结合4月份数据,红星美凯龙二季度的出租率尚无转好迹象,其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实际上,早在2020年红星美凯龙的业绩就出现了“双降”,2021年营收和利润小幅回暖之后,便一年不如一年。2023年营收115.15亿元,相比2019年巅峰营收缩水了近50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2.16亿,令人大跌眼镜。 或许会有人说,红星美凯龙业绩的急速下滑是因为三年疫情,线下零售业严重受创,加之国内房地产市场萎
多事之“夏”,红星美凯龙“本命犯太岁”

徕芬难言“戴森平替”,价格战恐非抢占市场的解药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消费升级的同时,小家电的内卷,也在加剧。例如,徕芬作为行业内成长最快的小家电品牌之一,也从过去炙手可热的电吹风赛道,卷到了电动牙刷赛道。 此前,徕芬以高速吹风机为代表产品,甚至一度被视为戴森的平替产品。随后的2023年10月,徕芬又接着发布了品牌首款电动牙刷新产品。 虽然由于电吹风产品过于单一,徕芬开拓新技术与新产品,在情理之中。但是要知道,相比电吹风行业的激烈竞争,电动牙刷赛道的“内卷”,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徕芬此番入局,能否搅动行业的一池春水,或者开辟出其业绩增长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还尚未可知。 戴森平替,是个伪命题? 作为居家生活的标配,没有人会否认,吹风机产品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因为创业者蜂拥而至,这个赛道也拥挤无比。由此也导致了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早在2016年,戴森推出了首款高速吹风机Supersonic,转速高达11万转/分钟,售价2990元。一时之间,戴森也成了很多行业玩家对标的对象。而徕芬也正是看到了吹风机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跟风而行。 get?code=NjMyYzhmMGRiM2ZmZGYyMDlhZGQ2NzRjZGNlNzQxZTUsMTcyMDQ5ODQyMzg0Nw== 不过,由于缺乏技术壁垒,其产品溢价能力,却十分有限。而且,加上市场日趋饱和,行业增长也日渐逼近天花板。以2022年的市场数据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吹风销量为6147万台,同比下跌4%,销售额为17.9亿美元,同比下降1%。 电吹风销量与销售额的双双下滑,足以说明这个行业在走下坡路。不过,细分到高速吹风机市场,由于该类升级版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消费体验,因此依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徕芬成立之初,就嗅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所以很快也推出了高速吹风机。只是,面对戴森等外来品牌的强势营销,以及更具
徕芬难言“戴森平替”,价格战恐非抢占市场的解药

教育风口之下,中公教育困在“浪”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到来,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半忧半喜。喜的是有大量的时间玩耍游乐,忧的是父母必然报了大量的辅导和兴趣班等着他们。其实不光青少年,现在的打工人为了更好的前景都会花费一定时间进行教育培训。 所以教培市场在外界看来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不过也有些培训企业在教育风口之下并未高飞,例如中公教育。近期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抖音平台,针对公司股价、退费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并且向消费者承诺“一定还钱”。 此举虽然获得了一些投资人的理解,但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退费”问题仍是遥遥无期。毕竟现在中公教育身处经营困境,说到能不能做到就要打个问号了。作为“公考一哥”的中公教育,能否平定这场风波,也成了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之役。 业绩高开低走,市场风波不断 今年4月,中公教育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营收7.63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母净利润8279万元,同比增长240.67%。这份成绩单对于目前的中公教育来说,并不是个积极的信号。虽然在利润层面由亏转盈,但营收却未走出衰减阴霾。 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在深交所上市。根据签署的对赌协议,中公教育承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而彼时中公教育2017年的扣非净利润仅为4.95亿元,营收刚刚突破40亿元大关。 虽然中公教育身在风口正盛的培训行业,但想要完成这个财务目标难度颇大。然而在上市首年,中公教育就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9年营收91.76亿元,扣非净利润17.19亿元。相比2018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均超50%。 2020年业绩再进一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到达112.02亿元。扣非净利润19.03亿元,出人意料地完成了和亚夏汽车的对赌协议。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其股价更是节节攀升,2021年市值
教育风口之下,中公教育困在“浪”里

“蔚小理”时代落幕,从蔚来开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4年以来,以前一直略显低调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似乎变得越来越高调,甚至迷上了拍短视频。近期,李斌不仅在周鸿祎等当红“主播”的镜头之下频繁亮相,而且亲自下场做短视频账号,开直播推广蔚来汽车。李斌的这种改变,也让人们看到了蔚来汽车的焦虑。 毕竟,过去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与过去的“蔚小理”时代相比,已经是另外一个江湖。一面是雷军通过其个人IP、创业成功者的个人光环,频繁更新短视频、反复推广小米SU7,另一面则是周鸿祎依靠其短期内汇聚的巨大人气,成为车圈内的“话事人”,同时也成了“哪吒汽车”的隐形代言人。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也紧跟雷军的脚步,拍起了短视频,开始在互联网营销赛道“内卷”。 行业竞争的加剧,也让过去定位“中高端”的蔚来汽车,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虽然李斌直播、拍短视频十分卖力,从短期来看,对蔚来汽车的交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据观察,这或许还得益于其在价格层面的“让利”,能够持续也十分存疑。因此,蔚来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能否继续独树一帜、守住其中高端品牌形象,或许还是一个问号。 创始人下场“带货”,李斌是被下滑的业绩逼的? 据了解,5月中旬,李斌从德国法兰克福一路自驾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并全程开启了直播。这场长达10小时的直播,在抖音累计观看人数达到819万,单场直播涨粉5.6万。李斌迷上短视频,或许与蔚来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佳有关系。 据其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的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总营收为99.086亿元,同比下滑7.2%,环比下滑42.1%;净亏损51.846亿元,同比增亏9.4%,环比减亏3.4%。 get?code=MzBiYzY0NTg2OWY3MjU0ODU1OGMxZmM5NjQ5NDQyOGEsMTcyMDMzMzEwMjEwMQ== 究其原因,
“蔚小理”时代落幕,从蔚来开始?

剑指白电市场,TCL智家苦寻一线美梦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些年,上市公司“改名字”早已见怪不怪,甚至都已经成为二级市场的一股热潮。仅在2020年就有近90家企业集体改名,截至今年5月份,A股市场有变更股票名称计划的企业也多达70多家。更名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或重组或变更经营范围或纯粹是蹭热度。 但无论哪种原因,上市企业都是想借“新名”重新提振形象。例如今年4月,“冰箱出口大王”奥马电器就发布公告拟更名为TCL智家。在公告发布不久后,奥马电器的股价节节攀升,创近5年新高。其中的缘由非常明显,在名字上直接和TCL绑定,无疑就是一块更大的金字招牌。 实际上,TCL智家背后的第一大股东就是TCL家电,更名后更能贴合TCL集团的发展战略。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如今白电市场萎靡不振,肩负TCL白电梦想的TCL智家,能在更名后焕发新颜,让TCL品牌冲进一线阵营吗? TCL智家的前世今生 提及奥马这个品牌,或许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陌生,甚至在线下商场根本没有见过其产品。这个早在2012年上市的白电企业,实际上他的主要市场在海外以及华南的少数几个省份。 据欧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奥马电器已经连续15年荣获国内冰箱出口冠军,是全球知名的冰箱代工巨头,行业中的隐形冠军。然而这样一个低调的家电巨头,前几年差一点濒临退市。 2015年奥马电器以14亿元收购中融金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在网贷、区块链、互联网保险等赛道都有所涉猎。彼时奥马电器的心思早已没在冰箱赛道,甚至还出售了奥马冰箱40%的股权。然而随着P2P暴雷,数字货币监管政策越发严苛,奥马电器的转型之路越走越窄。 2018年奥马电器营收78.03亿元,同比增长12.04%;归母净利润亏损19.03亿元,同比暴跌598.71%。业绩变脸的原因自然是受其金融业务的拖累。 get?code=MTNjMmY4ODcyMzJjMWVlMWRlMjJmNzE
剑指白电市场,TCL智家苦寻一线美梦

单飞后的阿里钉钉,恐难改命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分分合合的不仅是天下大势,也有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当阿里巴巴成长为庞然大物后,公司内部的各大业务板块也是盘根错节,因此,其组织架构随着业务的调整进行分分合合,也如同家常便饭。不过,2023年8月,阿里巴巴将钉钉从阿里云中分拆独立的消息,却显得非同寻常。 彼时,有媒体报道称,作为阿里“1+6+N”新体系中分拆最为彻底的板块,阿里云已快速进入整改周期,而一直不温不火的钉钉,或许将因此“改命”。 但是要知道,此时距离2020年6月的阿里云峰会正式提出“云钉一体”的战略,也不过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说行业形势风云变幻,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是此前“云钉一体”在阿里巴巴内部,毕竟具有战略高度,短短几年便“改弦易辙”,也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测。 例如,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相比阿里云的战略高度而言,钉钉还是得让位。另一方面,钉钉的商业化一直不顺利,在财务层面,甚至在拖阿里云的后腿,可能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只是,在阿里巴巴商业版图中同样不可忽视的钉钉,会因为这次组织架构大调整,而有什么不同吗?而钉钉真的会一改昔日“不温不火”的命运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更加智能的钉钉,难逃商业困境 众所周知,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因此,与AI、云计算有关的企业,都瞄准了这样的机遇,而通过大模型重组其产品,也成为了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 阿里钉钉自然也不例外。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钉钉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0万家,付费DAU(日活用户数)超过2300万;2023年4月,钉钉更是接入通义大模型,试图“用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做一遍”。 get?code=NmU3OTliMDUxZmQwYTczNmMwZGViMTRhZDM0NjhiZWUsMTcyMDEzNjg2NTU5MQ== 2023年8月
单飞后的阿里钉钉,恐难改命

爱奇艺:业绩向上,人气向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电视媒体行业日渐式微,年轻人转战流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今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等视频软件已经是互联网电视和手机中的“座上宾”。不过在消费者眼里,这些座上宾的“吃相”并不好看。 近日,被誉为“中国版奈飞”的爱奇艺和自己“老粉”的“限制投屏”一案刚刚有了一审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爱奇艺赔偿消费者41天的黄金会员VIP时长。曾经备受年轻人喜爱追捧的爱奇艺,近两年在消费者眼里早已失去了青春稚嫩。 然而变得老练油滑的爱奇艺在业绩上却实现了突破,2023年终于实现扭亏转盈。在消费者一片抱怨声中,爱奇艺竟然找到了“存活”方向。只是这样的爱奇艺还有多少想象空间呢? 烧钱的流媒体,刚见好的业绩 在过去的2023年里,爱奇艺可谓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营收318.73亿元,同比增长9.91%;归母净利润19.25亿元,终于结束了十年亏损。具体到各项业务,其中会员服务营收203亿元,在线广告业务营收62亿元,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这份史上最佳的成绩单,也令外界对其刮目相看,甚至重新点燃了部分投资者的热情。不过也有很多投资人并不看好爱奇艺未来的走势,毕竟国内流媒体平台竞争激烈,以长视频为主的爱奇艺,如果不烧钱的话,很难讲出好故事。 都说影音不分家,纵观国内视频和音乐平台的发展历程都极其相似,不同的是,互联网视频平台要更加“烧钱”,经营难度更大。早期的土豆、56网等视频网站为宽带、服务器费用发愁,现在的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为版权所困。 例如2017年爱奇艺以6.18亿元的价格从欢瑞世纪手中拿下《天乩之白蛇传说》和《盗墓笔记3》两部网剧的独家版权。一部热播电视剧的版权费用可能还会更高,甚至接近5亿元左右。 get?code=ZmQ0ZDVjMGVmODM1N2I3NjI0MDczN2JiNzBhZDY5YmMsMTcyMDA2N
爱奇艺:业绩向上,人气向下

不涨价的统一,活在康师傅阴影之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工资不涨,物价飞涨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怪现象”。尤其近些年粮食、油费的价格都在节节攀升,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饮料、方便面这些日用食品越来越贵了。 前不久,康师傅方便面涨价的新闻再次登上各大媒体热搜。据悉,由于产品配方升级,康师傅在5月份对方便面全线产品提价。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康师傅的N次提价了。 早在去年康师傅1L冰红茶涨至5元,引发广大消费者热议。饮料迈入5元时代,似乎已经成为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康师傅的头等竞争对手统一,却没有盲目跟进。 早在2022年统一集团董事长罗智先就曾表示,不会关心对手的市场反应,坚持“冻涨”决心。此举虽然赢得了消费者一波好感,但是在快销市场,不涨价的统一,依然活在康师傅阴影之下。 内斗三十年,差距越来越大 今年三月,统一企业中国(以下简称统一)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营收385.91亿元,同比增长1.18%;股东应占溢利16.67亿元,同比增长36.4%。这份“双增”的成绩单公布后,也让其股价节节攀升。 不过2023年的好业绩并未引起资本市场的太多关注,反倒是金额超18亿元的分红令二级市场震动。要知道自上市以来,统一累计分红超112亿元。表面上看,统一成了“散财童子”,但实际上这些钱绝大部分都流入了其大股东囊中。 高额分红对于股民来说自然是好事,但“过度分红”难免会让投资者们对其未来产生一定担忧,毕竟如今快销食品赛道内卷严重,手里没有充裕的资金很难和老对手康师傅一较高下。 2023年康师傅控股实现营收804.18亿元,统一在营收上已经落后了超400亿元。这个差距用短短几年甚至十几年恐怕都无法消除,如果不出意外,统一在中国市场可能会长期居于康师傅之下,成为人人口中的“第二名”。 get?code=YjExMDUwOTI1MTkwNjg5NGM3YzE3YmE4YmNi
不涨价的统一,活在康师傅阴影之下

捷达的迷失,从换标开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进入夏季,国内车市进入传统“淡季”,不过汽车市场的降价潮仍在延续。尤其对于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来说,降价补贴似乎是唯一抓住国内消费者的“救命稻草”。 例如一汽大众子品牌捷达,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发起了“亿元补贴”活动,包括1元抢价值5000元车险权益包等优惠措施。并且积极响应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置换SUV车型额外再享至高1万元现金补贴。 虽然捷达展现了足够的诚意,但捷达的销量并不理想。今年5月,捷达品牌销量10007台,同比下降了28.53%。近些年,在捷达品牌独立之后,市场热度不断下滑。曾经号称“公路小霸王”的捷达,如今已经和中国消费者渐行渐远。 金字招牌难换市场销量 1991年,德国大众旗下的二代Jetta以CKD方式引进中国,在长春一汽工厂组装正式下线,以“捷达”的名字开始闯荡中国市场。或许连德国大众都没有想到,捷达竟在中国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车型。 在20世纪90年代,捷达和富康、桑塔纳被誉为中国车市的“老三样”,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在销量上更是远超其他合资车型,尤其在2000年以后,捷达销量节节攀升。 2002年,捷达全国销量突破10万辆,四年之后第100万辆捷达在长春一汽正式下线。截至2018年捷达在国内累计销量超440万台。作为单一车型,这个成绩足以傲视群雄。只不过一年后捷达作为大众子品牌独立发展后,这一辉煌成就变为了历史。 2019年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正式发布史上首个子品牌捷达,并率先投放中国市场。此举也被外界认为,大众将迎合中国车市行情,细化市场。捷达作为大众旗下最具性价比车型,将全面主攻低端入门级领域。 然而捷达的自主并未让其高飞,甚至令捷达这一国民品牌的热度急速衰退。在独立的首年,捷达交出了4.3万辆的成绩单,作为仅成立四个月的品牌来说,表现非常亮眼。2020年又再进一步,销量突破15万辆
捷达的迷失,从换标开始

口碑变差被两端用户“抛弃”,新氧的行业地位越来越尴尬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医美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而且人尽皆知。近年,各种行业乱象,甚至引发了两会代表的热议,在媒体采访中,多位代表认为,医疗美容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涉及监管部门多,医疗美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高效的行业监管。 今年315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更是发布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医疗美容机构违法经营行政公益诉讼案”,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也意味着,医美行业即将告别野蛮生长时代,步入高强度、精细化的监管新时代。因此,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平台,也面临着行业走向规范化甚至洗牌的新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新氧作为医美平台,就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例如,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在医疗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投诉中,新氧医美的投诉量,就位列行业第三。 此外,新形势下的新氧,也早已荣光不在,其在二级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难以让投资者满意。目前1美元左右的股价,更是让新氧行走在美股退市的边缘地带。那么,这个曾经的行业佼佼者,为何沦落至此?我们从近年以来医美行业的风云变幻,来分析其发展,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业绩不稳,盈利能力堪忧 近年以来,医美行业的发展,深受外部经济环境、消费需求的影响。而新氧作为行业头部平台,也对行业的整体波动最为“敏感”。据观察,虽然自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回暖,消费者需求也在回归,但是新氧平台的业绩表现,却有一些差强人意。 据其财报显示,新氧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1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亿元增长3%,较上一季度的3.9亿元下降19%。要知道,新氧上市之前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新氧科技第一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2.061亿元,同比增长81.2%;净利润为人民币4590万元,同比增长50%。 get?code=YWVhNzVkNTAyZjNmNm
口碑变差被两端用户“抛弃”,新氧的行业地位越来越尴尬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