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家
产业家
产业互联网第一媒体
IP属地:未知
0关注
47粉丝
0主题
0勋章

企业健康采购市场:谁在成为优质供给的底层支撑?

    京东健康的被选择,恰面向的是固有企业健康市场服务上的一系列卡点。  比如专有企业级商品,比如企业服务,比如供应链履约能力等等,这些被糅合到一起共同构成了京东健康在企业健康市场面向不同企业和不同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每周一次和京东的沟通会,是白冰必须参与的事。 “我们会跟京东的小伙伴保持每周交流会,他们会把相关的企业侧的信息同步给我们,包括哪些产品好,哪些产品企业觉得有瑕疵等等。”白冰表示。 他是北京同仁堂健康生态电商负责人,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北京同仁堂联合京东进军企业健康市场,在C端产品之外探索B端增量。 这并不是一个小的工作量。和C端健康市场不同,对于B端也就是企业健康市场而言,固有的产品和门店逻辑不再通行,在这个以企业为主要服务触点的大市场里,包括产品类型、服务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后端的供应链能力都是必须打造的武器。 而这正是双方合作的重点。 实际上,不仅北京同仁堂,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这几乎成了京东健康的日常缩影,即除了在固有的C端大健康市场的不断纵深,在如今已经成为刚需的企业健康市场,京东健康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上连接商家、赋能商家,向下服务企业。 而与这个动作对应的则是过去几年被京东健康和京东政企业务等梳理出来的面向B端市场的新方法论,这些对应B端新土壤的通路不仅有健康产品,更有一系列包括数字采购、供应链履约等全方位的企业服务。 一个数据是,截至目前,京东健康已经服务的企业数超过72万家,而汇聚的面向B端市场的商家品牌则更是高达3万个,涵盖13万个专属B端的SKU。 京东健康做对了什么?或者说,对企业而言,京东健康带领商家趟出来的这个B端服务模型最契合的点是什么?而如果把这个问题聚焦到供需侧则是,在如今愈发庞大的企业健康市场的另一边,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优质供给? 一张
企业健康采购市场:谁在成为优质供给的底层支撑?

容联云,12个月趟出一条AI生产力的路

    这种AI的真实需求对应的已然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本身的命题,而更是一个集合工程能力、产品能力、技术能力的综合命题,只有把这个综合命题答好,才能真正被市场认可和买单。  “大模型这一波是典型的技术驱动。但我们相信,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到明年包括像质检、洞察在内的环节会成为新的需求,进而进入需求驱动阶段。”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在孔淼的感知里,大模型风向在今年正在发生发生微妙的变化。“最开始基本是模型的需求,而从今年Q1、Q2开始,应用的需求开始起来了。” 这是他和容联云团队在一线的真正感受。 其中,金融行业首当其冲。根据一组来自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金融行业,大模型的渗透率如今已经超过了50%,几乎是所有产业之首。 但这种渗透率并不代表真实的生产力。即对金融行业而言,如果说一年前的更多动作是基于基座大模型进行自身专属模型的训练,那么如今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金融机构的核心焦点恰只有一个:应用。 这些应用的需求广泛分布在足够精细的场景中,比如智能客服、坐席辅助、证券质检、数字营销等等。 这也对应的是孔淼和容联云的真实反馈。实际上,不仅是金融,在千行百业,如今基于AI的需求都在从模型层向更具体的应用层(copilot/agent)转变,这些转变的底层对应的是企业在如今AI发展一年后,对有效的产品加持和对更高ROI转化的真实需求。 不过一个真实情况是,对于如何将大模型真正嵌入自身的业务系统,或者是如何在应用层进行基于自身业务的适配开发,如今市场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但已经有企业正在跑出一条路径。 2023年12月的发布会上,容联云正式发布基于自研赤兔大模型的全新产品品牌【容犀智能】及生成式应用【容犀Copilot】,旨在帮助企业进行包括营销服等一系列流程的AI改造和重构,其中覆盖包括数据、Co
容联云,12个月趟出一条AI生产力的路

胖东来,正在验证飞书的“人文”管理哲学

  实际上,对于一款真正优质的管理软件而言,其核心着力点恰是企业的组织本身,而对于组织而言,其需要不仅是单纯的效率加持,也更需要全方位的人文加持,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让组织具备真正的活性和动能。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在现代企业管理哲学中,有一些观点颇为被人称道,如企业组织效率、财务安全线、人员配比等等,这些观点在支撑着现代企业向更优质、更科学管理的方式迈步。 但在其中,有一条对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而言仍处于“真空地带”,即人文关怀。 这种难度在中国的紧缩供应链社会里不难理解。即在企业追求效率革命的同时,其对于组织能力的整体要求以及对其中的人的单点要求更是会达到一种高压的模式,由此带来的是一定程度的员工压力。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或者说企业组织模型是能够兼备效率和人文的,再或者说企业如何才能保证具备真正的长期主义发展底层逻辑,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更保证组织的健康度。 实际上,胖东来在飞书的加持下,正在提供一种答案。 即能看到的是,对胖东来而言,飞书主要为其提供了最核心的两方面的加持 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生产力,这是飞书这款先进生产力工具自带的属性,不论是其内部的多维表格,还是包括一系列飞书文档等简洁好用的功能,都在帮助胖东来实现多方面的进化,如组织协同的进化、办公方式的进化,以及最重要的基于多维表格的业务平权进化,让胖东来在固有的强供应链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数智化属性,强化业务流动和业务表达。 另一方面,也是不少人都会忽略的,就是“对员工好”的人文加持。即在飞书这款产品之上,或者说在胖东来基于飞书的建构和使用中,能清晰感知到飞书的一系列种种功能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更在回归人文关怀层面,比如以下: 东来随笔:东来随笔不仅固定在工作台的显著位置, 而且每条东来随笔更新都会发送到全体员工消息栏内 ,让全体员工第一时间学
胖东来,正在验证飞书的“人文”管理哲学

Agent智能体,打响中国大模型落地产业第一枪

    与大模型不同,Agent就像是一个“标准答案”,直接摆在企业面前,就连使用说明书和企业最看重的投入回报比都计算好了。  作者|思杭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今年,我们是针对具体的场景构建大模型,等到明年会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目前我们正在和云服务伙伴讨论构建数字员工的问题”。一家物流履约平台独角兽企业告诉产业家。 如果说AGI是大模型的终极目标,那么Agent智能体则是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它同时也是衡量大语言模型“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换句话说,只有当大语言模型达到一定成熟度后,Agent智能体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 2024年7月,OpenAI定义了通往AGI的五个等级(见下图),其中Agent智能体就位于L3,并声称我们即将达到L2级别,即具备人类的推理水平,能解决多种复杂难题。 几个月后,那个被外媒称作“国内最有可能成为OpenAI“的企业智谱AI,发布智能体AutoGLM时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在智谱看来,大模型已经达到L3,即可以使用工具、执行动作的级别,只不过其对工具的掌握能力还不够,并不能成自我学习。 然而,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企业级Agent的趋势已经显现。据统计,到2028年,全球Agent市场预计达到2850亿美元。 对企业而言,AI真正的价值是降本增效,而现在的聊天机器人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在2024年大模型商业化的一年里,以国央企为首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开发行业大模型的方式,来升级企业内部IT建设,或者解决特定场景下人工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本”建行业大模型,或做大模型开发相关工作;而且经过一年的大模型商业化探索,一个结论是,企业对如何构建大模型,怎么用还不够清晰。 它们更需要一套“标准答案”。 而与大模型不同,Agent就像是这个“标
Agent智能体,打响中国大模型落地产业第一枪

智能硬件「百团大战」:AI驱动的周期来了吗?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造出真正的AI硬件“爆款”,并非简单地在现有硬件上堆砌AI功能就能实现,而是需要深刻理解AI的本质,用AI技术从底层逻辑出发,彻底重塑硬件产品的设计、功能与用户体验。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AI硬件也是熬到了品牌溢价的一天,简直逆天。”  就在上个月,特斯拉推出了其迷你版擎天柱机器人,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更像是一个精致的模型而非功能完备的机器人。据特斯拉官方介绍,这款玩具是Optimus Gen 2人形机器人的“缩小版”,按照1:10的比例精心打造,售价仅为40美元,且并未搭载太多AI功能。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款迷你机器人一经上线,便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所有库存被一扫而空,甚至导致特斯拉的官方网站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这款迷你机器人的价格更是被炒得炙手可热,从130美元到1300美元不等,溢价幅度惊人。  在AI硬件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眼镜、耳机、指环以及智能音响等设备早已被视为下一个AI应用的热门“潜力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AI属性相对较低的玩具竟然能够轻松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低廉的价格吸引了消费者?还是特斯拉这一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号召力?又或者是这款玩具的使用门槛较低,受众群体广泛?2024年AI硬件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启示,2025年的路又该如何走?  一、2024,AI硬件没有“爆款” 互联网厂商、AI技术厂商、硬件厂商,是AI硬件这个牌桌上的主要玩家。自身属性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形态。  互联网大厂阵营基于其数据、算法和平台的综合优势,不仅自研了一系列
智能硬件「百团大战」:AI驱动的周期来了吗?

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成立“豆包大模型系统软件联合实验室”,聚焦AI系统软件关键技术问题

12月12日,北京大学-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系统软件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暨“面向大模型的智能化软件技术与生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党委副书记魏朋、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郑如青、字节跳动科研战略与学术合作负责人金小伟、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Foundation团队负责人项亮等出席活动。活动由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刘譞哲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团队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术团队,曾获得过计算机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亚洲唯一的IEEE TCSE软件协同奖等荣誉。针对大模型给系统软件带来的挑战,刘譞哲教授团队与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前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合作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特别是对万卡规模GPU的大模型训练系统设计进行了公开介绍,作为学界已知的最早研究,对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走入更深、更精、更密切的新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将聚焦大模型时代智能化软件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结合企业真实场景开展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的科技攻关。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通过联合实验室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致辞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郑如青副部长转达姚卫浩部长向联合实验室成立的热烈祝贺。她表示:“系统软件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支撑。很高兴看到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这将进一步促进北京大学系统软件技术科研成果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重要场景中的应用转化,期待双方携手同力,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科技开发部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
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成立“豆包大模型系统软件联合实验室”,聚焦AI系统软件关键技术问题

面壁智能获新一轮数亿元融资,高效端侧智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近日,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龙芯创投、鼎晖百孚、中关村科学城基金和赛富基金联合领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与清科创投跟投,万甲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完成后,面壁智能将进一步提速以端侧AI为代表的高效大模型商业化布局,以同等参数、更高性能、更低能耗、更快速度的高效大模型深度服务行业,为用户创造具体可感知的价值。 面壁智能是以「高效为第一性原理」的大模型公司。端侧模型面壁小钢炮 MiniCPM 凭借以小博大、高效低成本的性能优势,接连带来端侧 GPT-4V 和 ChatGPT 时刻,不仅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接连越级领先,还将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实时视频理解等首次集成到端侧,创造多项纪录。自今年 2 月份发布以来,面壁小钢炮 MiniCPM 系列累计下载突破 300 万,屡次登顶 GitHub、 HuggingFace 大模型趋势榜单,成为享誉全球的开源社区明星项目。 过去一年,基于高效大模型和端侧AI的商业化布局和业务推进,多点开花,进展迅速。面壁搭建精锐的专家型团队,深度扎根垂直行业、务实解决场景问题,推动大模型高效落地、并迅速获得良好客户口碑。 在端侧智能方面,面壁智能一边在主流消费电子和新兴硬件融入端侧AI,一边布局端云协同的未来范式,与包括华为云、百度智能云达成战略合作,以更高知识密度的端侧模型,更高的算力与内存利用率,更高效的模型算法和硬件调度,三项合力,突破算力层和模型层结合的关键障碍。当前,面壁智能正在与华为、联发科技、联想、英特尔、长城汽车、易来科技等行业标杆企业紧密协作,业务覆盖 AI Phone、AIPC、智能座舱、智能家居与具身机器人等领域,将高性
面壁智能获新一轮数亿元融资,高效端侧智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京喜,一个365天的下沉战事

    在中国的电商市场里,能不能做出一个真正“低价不低质”的阵地?再或者说,市面上出现的这些基于产业带工厂的低价商品,如果用京东的“采销+供应链”模型重新做一遍,能不能有新的改变?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没有被充分满足,或者说“伪满足”的市场,正是京喜自营的机会。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未来一年,京喜自营将遴选1万家白牌国货工厂进行扶持,共建100个国货产业带,孵化5000个超级工厂。”在今年11月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京喜业务负责人如是说。 关于京喜,外界始终投以关注目光。不论是一年前的重新启动,还是在今年5月宣布升级为“京喜自营”,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这些问题的焦点,不仅在京喜业务本身,更事关京东的电商布局和产业带市场。 纵向来看,对京东而言,重启的京喜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京东一直构建的“一盘货”体系里,它到底处于拼图的哪个模块? 以及横向来看,在当下似乎趋向饱和的下沉市场,也就是产业带工厂而言,京喜这个带有强京东供应链基因的玩家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几个数字是,如今京东平台上“京喜自营官方店”的粉丝数已经超过1.5亿,在刚刚过去的双11电商购物节,京喜团队完成了内部定下的”单日超1万千订单”目标。此外,内部人士告诉产业家,如今在京喜自营上,日均订单超过500单的商品数目正在飞速增加。 2023年11月,京喜自营在内部启动。12个月过去了,在2024年接近尾声的如今,京喜交卷。 一、一盘货的新思考, 寻找出发点 2023年4月,一个发生在浙江台州的电商“趣事”吸引了网络山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女大学生从网上采购了一盒棉签,上面标注的是500根,但最终经她数完只有412根,少了88根。 消息一经发布,不少人纷纷表示有同样的经历。即对电商平台标注的商品,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既定的商品说明要求。 这就是俗称的“货不对版”。有
京喜,一个365天的下沉战事

物流,驶入AI下半场

    物流行业的未来,数字化是所有的基础,新能源化是推手,AI是把所有的事串起来,形成了整个闭环体系。这个闭环体系不仅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物流下半场的发展趋势,也是物流企业“反卷”正确转型思路,更是物流行业的“新游戏规则”。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我们不能够容忍为了降1%、2%的运费,使得来提货的车没有安全水准,在路上出问题,给我的供应链创造风险。” 某化工企业的采购总经理刚走进技术服务商的办公室,板凳都还没坐热,这句话便脱口而出。 近几年,物流行业竞争加剧,有的企业卷价格、卷海外市场,想要以此实现新的增长,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2023年物流行业的投融资活动显著减少,全年共发生66起事件,较2022年的101起下降了35%。在运费方面,无论是整车还是单价均呈现下降趋势。以生活消费品整车运输为例,2022年的运价指数达到峰值,年均值约为80,而2023年则降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年均值仅为53,远低于2022年。此外,2022至2023年上半年的工业品与装备整车运输价格也低于2022年,这低于物流行业对快速恢复的普遍预期。 一个事实是,单点的突破已经无法为企业、行业带来较大的变化,不管单纯的海外市场拓展还是低价带来的短期增长,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通过优化物流体系,企业平均可以降低成本5%-10%。物流这个行业想要真正发生变化,需要企业在全链条上做了提前的布局,从一个系统化的角度去考虑物流,才能真正做到降本提质。 不过,想要有这种觉悟并实施行动,是一件较为艰难的事情。 2024年,内卷和反卷的两波“物流人”,正在走向不同的道路。这个过程中,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A
物流,驶入AI下半场

写在周亚辉满分点评背后:中国企业的AI想象力到底有多大?

    怎样的AI落地形态是有真实价值的? 以及如果从AI发散来看,以字节、昆仑万维等为代表性的这些不断破圈的企业做对了什么? 对中国企业而言,AI技术的到来到底在如何放大企业的价值边界?  变化已至,未来已来。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从40分到满分,在周亚辉的朋友圈里,字节只用了一年时间。  11月28日,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在朋友圈称,“我年初说字节23年AI战略是不及格的,但这完全不影响字节24年AI战略的满分表现。”时隔一年,从不及格到满分,周亚辉对字节在AI侧的战略布局评价有了质的变化。  其实,“端倪”早已显现。  今年8月21日,硅谷 知名投资机构a16z发布了最新的AI应用百强榜单,这次榜单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现象:字节跳动的AI产品开始全面爆发:教育应用Gauth、开发平台Coze、通用助手豆包、豆包英文版Cici,以及照片和视频编辑工具Hypic。其中,除了Hypic外,其他都是首次上榜。  这也对应着周亚辉的评价。即在AI大模型战场,字节正在迅速调整节奏,基于自身的强组织架构将AI技术转化为真实可见的优势,不仅在应用层,更在模型层“全力All in”。 实际上,不仅是字节,周亚掌舵的昆仑万维在最近的两年里也在不断破圈。比如早在2023年8月,昆仑万维就推出了中国首款AI产品“天工AI搜索”,根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天工AI的MAU从0到突破500万只用了3个月;今年4月,昆仑万维AI音乐生成大模型「天工SkyMusic」正式面向社会开启免费邀测了;2个月后,昆仑万维宣布开源 2千亿稀疏大模型 Skywork-MoE。  从更 大的视角来看,字节和昆仑万维更代表当下大模型赛道的不同样本。即对字节而言,其本身作为互联网大厂,其
写在周亚辉满分点评背后:中国企业的AI想象力到底有多大?

消费坚韧回暖背后:谁来解决供应链资金的新卡点?

    供应链金融的运转效率,决定了资金“血液”能否及时泵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影响整个消费产业链的效率,从而影响消费者到手商品的价格。 产业环节的配合如同啮合的齿轮,也需要供应链金融服务突破单点“孤岛”, “一盘棋”统筹。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2019年9月20日,纽约第五大道,人头攒动。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沉寂几年后,苹果标志性直营店 Apple Fifth Avenue第五大道店重新开业,而也在同一天,苹果正式宣布发布iPhone 11及相关系列产品。  国内市场同样给予了极强的激情反馈。根据根据UBS瑞银给出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iPhone 11系列机型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相较之前同期暴涨了230%。  但机遇同样意味着挑战。“我们当时面临巨大压力,企业发展都到了关键时刻。”天音控股的相关负责人说。  天音控股,是中国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产品分销商之一,早在2004年便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之列。而它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就是作为苹果手机在中国大陆的代理商,将苹果手机销售给中国区用户。  因此,爆火的iPhone 11是他们必须拿下的“一战”。但如果想要拿下更大批量的苹果新机,天音控股必须要有更多的资金,超过了传统供应链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力。直到订货付款的前一周,天音控股仍有10亿元资金缺口。  天音控股的合作伙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迅速响应:在风控、运营等团队的密切配合下,迅速走完风控和融资流程,一天之内将10亿元资金打到天音账上。  天音控股的案例正是一个缩影:供应链金融的运转效率,决定了资金“血液”能否及时泵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影响整个消费产业链的效率,从而影响消费者到手商品的价格。  产业环节的配合如同啮合的齿轮,也需要供应链金融服务突破单点“孤岛”, “
消费坚韧回暖背后:谁来解决供应链资金的新卡点?

中国教育产业数字化,最小“触点”在哪里?

    动码印章更等同于打响教育行业迈入数字化深水区的第一枪,即基于这个灵活可用的公信力工具,教育行业在最核心的底层构建起一个清晰可视化的数字化基建体系,真正将生产资料转化为数据,进而一步步完善自身体系。  这也正是教育产业需要的数字化基建。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去年11月,一个电影的上映引发了国内教育界的热议,它就是《我本是高山》。电影以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为原型,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镜头表达,展现了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是如何在校长的带领下,成功走出大山,追寻人生意义的故事。  教育,始终是中国,乃至人类社会一直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如果把视角拉回过去的几年里,能清晰感受到,这种关注度从对孩子成人成才的模式探讨到产业模式变化,从技术对教育的价值放大到整个产业、机构学校和社会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配合,这些都始终在成为桌面之上的焦点。  不过,尽管关注者众多,但就教育行业本身而言问题始终存在。一个曾被热烈讨论的话题是,在最近的一次中国人口普查中发现,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60万人,这意味着全国至少有60万人持有假文凭。  不仅在文凭捏造,在相应的证书就业,学历造假等等方面,在国内都有一条几乎完整的产业链。换言之,在这个几乎可以被称为“国之未来”的产业内,阳光背后的阴影面始终存在。  实际上,这种固有顽疾的存在不难理解。在过去的数字化浪潮中,金融、工业等产业不断进行推陈出新的数字化变革,从软件SaaS到数据库,从业务连接到生产环节转化等等,不断推高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想象力。  但对于教育产业而言,除了在固有的教学端,在整个产业链的连接、协作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核心的要素流通、合规验证上,这种信号并不强,这
中国教育产业数字化,最小“触点”在哪里?

大厂财报相继出炉,释放了4个关于AI云的信号

    于互联网云厂商而言,2024年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增长和盈利,更大的意义在于,基于市场和客户的反馈下,“AI+云”之路愈发清晰,不仅面向外部,也更在面向内部,正在成为自身更有确定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2024是特殊的一年。普通人可以感知到的细微变化在于:曾经,我们对照片和视频的真实性几乎不假思索地接受,但现在,我们却时刻保持着警惕和怀疑。 AI,似乎变得无处不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它开始在各个行业和场景中落地生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往技术前端追溯,发现除了那些“弹药充足”的AI技术服务商们,还有“重回增长”的互联网云厂商。AI技术带来的变革,似乎给大厂“卖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新出口。 最近,互联网云厂商相继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报告中除了含AI量惊人,也透露了一些新的信号: 大厂云增速明显,盈利似乎成为2024年云服务的主标签 AI似乎正在重塑互联网云厂商的竞争格局,甚至出现“后来者居上”的现象。 央国企现“超强购买力”,疑似为AI技术革命打头阵 云厂基于AI集体“改头换面”,新的业务模式已经出现 中国的互联网云厂商,在AI云转型、被集成、公有云和重自研产品(如数据库、存储等产品)的加持下似乎正在迈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整体增长趋势明显,盈利向好 2024年,部分互联网云厂商逐渐摘掉了“亏损”的标签。 阿里巴巴2024Q3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云智能集团)收入296.10亿元,同比增长7%。对比上一季度265.49亿元,环比增长11.5%,这是阿里云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增速上涨。该季度,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达到26.61亿元,同比增长89%,超越分析师预期的24.93亿元。 此外,从总收入占比来看,阿里云总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2.3%,增长到了202
大厂财报相继出炉,释放了4个关于AI云的信号

一家餐饮企业,「闯入」AI阵地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我们需要用AI来帮助我们门店破除内卷的状态。”一位连锁餐饮品牌告诉产业家,“这也是我们想尽快把AI用起来的原因,看看能不能带来一些帮助。” 这种情况正发生在一众餐饮企业中。 与这种情况对应的一个背景是,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今年上半年,整个餐饮市场整体营收下降30%-35%,部分品类下跌幅度超过50%,即使刚需的快餐也未能幸免,下滑幅度超过25%。 对餐饮企业和商家而言,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势在必行。其实不仅是餐饮。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伴随着水温的变化,包括零售、教育、电商等等一系列行业都在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企业正在从“大水漫灌”的时代进入“细水长流”的新阶段,而在此之中,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兼备降本增效和良性运营策略的新体系。 AI,带来了新机会。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AI大模型的发展真实推动了包括前端营销、研发,以及数据智能相关企业环节的进化,基于智能的模型显著放大着原有环节的价值边界。 日前,火山引擎联合权威机构发布了一份名为《生成式AI商业落地白皮书》的报告,报告对接近600名中国企业进行了基于AI的调查,而在其中,有超过53.7%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落地AI应用。 不过,如果把视角拉到更近的行业侧,则是能看到另外一组数字——差异性。比如汽车行业前端营销和销售的AI使用率几乎超过80%,而在如餐饮、医药大健康等行业,这个数字的比率几乎低于40%。 原因不难理解。即尽管企业对于AI能够带来降本增效以及策略优化方面的答案持笃定姿态,但“AI应该如何用?”“在不同行业,智能体应该如何搭建?”“诸如知识库、工作流应该如何配套完成?”等等问题始终在成为过去一两年AI真正发挥价值的卡点。 那么,AI能直接落地的企业触点到底在哪?以及对企业而言,尤其是如餐饮、零售行业等大众赛道的企业而言,真正有效率增量、有
一家餐饮企业,「闯入」AI阵地

中小企业的经济账:如何在数智化浪潮中长效稳赢?

    对中小企业而言,其需要的是最优化的长期成本架构,而非仅仅追求瞬时的“低价”。只有基于以价值为最底层出发点的模式,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稳定、更可靠、更摊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服务保障。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我们最开始也是被云厂商的“行业最低价”所打动,但合同签订云厂商进场后,才发现他们实施能力不足,对行业缺乏了解,所谓的专家也是从全国各地临时抓的‘壮丁’。”珠海的一家制造企业告诉产业家。 这番对话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云计算降价潮时间点。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AI技术带来的变革,将新的数智化机遇抛向了全球每一家企业。然而与此同时,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也更加速出现在聚光灯下——中小企业。 实际上,更清晰的感知则是,无论是如今的AI引领的变革,还是云计算引领的变革,作为中国经济毛细血管般角色的中小企业,都在时刻面临挑战。 《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数据显示,虽然98.8%的中小企已经开启数字化转型,但处于数字化早期的中小企业占比高达62.6%,而数字化水平较高、由智能驱动的中小企业占比仅为3.2%。 在数智化转型需求市场中,规模小、需求特殊、服务成本较高,一直是中小企业这个客户群体的标签,这导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小企业并不被一些中国的数字化服务商所重视。 在过去两年里,不少云厂商纷纷推出降价补贴策略,将自身的基础云产品,如存储、数据库等等进行低价销售,旨在基于“低价”的策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群。 但显然,对中小企业而言,这种“价格”层面的加持并没有带来增益。 中小企业的价值毋庸置疑,其不仅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毛细血管,也更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流通等多个核心指标的底层支撑。换言之,中小企业的数智化,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数智化。 而站在这个视角下,一些问题则是更值得思考并求解——在云计算的浪
中小企业的经济账:如何在数智化浪潮中长效稳赢?

AI大模型落地,为什么是央国企先行?

    从2024年1-7月,央国企采购大模型项目数量已超过950个,且均匀布局在智算中心、大模型预训练、Agent和行业应用等多个方向。而除了政策影响,央国企纷纷落地大模型的背后还有哪些推动因素? 作者|思杭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最高191亿元,最低不到1万元。大模型狂飙两年,国内“AGI阵队”已然形成。同步进行着的,还有央国企的大模型项目建设。 8月6日,神州数码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子公司神州鲲泰中标《中国移动2024年至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采购(标包1)》,投标报价约191亿元,中标份额10.53%。2024年7月,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发布招标信息,采购数字机器人服务,报价9000元。 一个是智算中心采购,一个是数字机器人服务;可以看到的是,如今在央国企内部,大模型项目建设已行至中途。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大模型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央国企正在成为一股先行力量,推动着国内大部分的AI大模型落地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1-7月,央国企采购大模型项目数量已超过950个,且均匀布局在智算中心、大模型预训练、Agent和行业应用等多个方向。 大模型纷纷落地国央企,阵势如此浩荡的背后,政策推动成为决定性因素。据沙丘智库,自2023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对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提出要求。其中,在2024年2月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上,提出中央企业要“开展AI+专项行动”。会上就有10家央企签署倡议书,表示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同年7月,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更新部署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政策的推动,当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除了政策影响,站在产业数字化和数智化的潮头,央国企纷纷落地大
AI大模型落地,为什么是央国企先行?

从点到链:中国产业带进化在2024

    如果说价格对应的是跑马圈地,那么基于全方位供应链的加持则对应着产业带可以真实为电商平台的上游供给加码。即通过其全方位扶持,使产业带商家形成区域品牌、数字化品牌,进而嵌入到整个电商履约的体系中,真正满足平台自身追求的低价、快速、高质量体系,进而提高自身电商能力。 如今,这种“电商—产业带—电商”的良性闭环已经形成。 作者|思杭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老人注视着这片黄灿灿的脐橙园,他已经与脐橙打了54年的交道。  1970年,200株脐橙苗从湖南邵阳被引进到江西赣南,3年的呵护,156株得以存活并挂果,袁守根也因此被誉为“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  世界脐橙看赣南。据悉,2023年,赣州市脐橙种植面积达12.93万 hm2,恢复到2012年柑橘黄龙病暴发前的历史最高水平;脐橙产量达到186.49万吨,创历史新高。  只不过,这50年间,脐橙的生产、收储、物流、分销等等环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如今的每棵脐橙都会经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分级分选系统,比如自动清洗烘干、自动区分重量、大小、糖度等等;甚至针对新鲜水果,如今的物流体系已经可以做到“次晨达”的速度。  一位江西脐橙产业带商家表示,他们仅用半年时间就卖出了两万吨脐橙。  实际上,江西脐橙产业带仅是如今产业带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281个产业带来说,数字化带给他们的是更为清晰的生产和分销路径,也是更高的生产效能。  而在这背后,以京东、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平台,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正在将产业带作为核心的市场支点。这种布局一方面带来的是自身在产业侧更为深入的供应链渗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产业带的加持,发挥电商产业的真正价值。  那么,在如今更加智能化的时代里, 中国的产业带数字化走到哪了?以及对
从点到链:中国产业带进化在2024

中国自动驾驶时代记:技术、理想和“真经路”

    5年之前,资本场的弄潮儿,新势力与老牌厂商的角逐热情激扬。5年之后,端到端蓬勃热烈,自动驾驶、座舱加速重构,热情仍在。  回首过去,眺望未来,这是一个独属于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浩荡产业故事。  作者|念秋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2012年4月,硅谷到北京。  在机器学习领域卓有成就的余凯毅然离开美国的NEC实验室,离开他所熟悉的实验室,从人工智能的理论前沿迈向AI应用的第一线。  科学家迈入工业界并不是新鲜事。2年后密苏里大学,已经获得终身教授的韩旭也做出了离开学术界,扎根工业界的转向。  人才与资金的融入,让百度成为了自动驾驶孕育的最合适的温床。除了学术界大名鼎鼎的余凯和韩旭,还有两位谷歌的资深工程师——彭军和楼天城。  2013年,百度自动驾驶车项目正式起步,汇集了中国最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在过去十年稳扎稳打的推动着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飞速迈进。  可能连百度自己也没有想到,除了搭建Apollo平台,服务于自动驾驶产业内的多方客户,作为中国自驾的黄埔军校,也播撒了自动驾驶赛道希望的种子。  2015年,余凯离开百度,地平线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第一家提出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与第一个实现量产流片的人工智能公司。  “要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普惠,并加快它的效率,仅仅依靠软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更激进一点,为人工智能设计专门的芯片。” 余凯谈及创立地平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初衷。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3年后,科学家们对于理论与应用又建立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实践者如余凯,他们都选择加速跑入创业的赛道——2016年彭军携手业界声名显赫的楼天城创立小马智行,2017年韩旭创立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赛道百花齐放。  而如今,殊途同
中国自动驾驶时代记:技术、理想和“真经路”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安全”新命题?

    不同于云计算时代的安全命题,AI时代的安全威胁不仅来自外部,还可能来自内部,且威胁的性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能看到的是,安全挑战正在扩展到企业AI体系的全生命周期,防护手段急需升级。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在短短10分钟内,一笔高达430万元的巨款被骗走。这仅仅是AI技术普及后,由AI换脸、变声等技术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冰山一角,直接触及消费者身边的安全问题。  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案件激增了3000%。  生成式AI不仅为企业带来速度、规模、精度和先进性等益处,也降低了攻击者的技术门槛。过去,黑客生产一个攻击病毒可能需要数月时间,但现在通过AGI(人工智能生成模型)工具,可能几分钟就能生成,黑客攻击的效率和范围因此大大提高。  另一组来自DeepInstinct的第四版报告指出,2024年有75%的安全专业人员目睹了网络攻击的增加,其中85%的攻击由生成式AI驱动。  黑客不仅会利用AI技术威胁企业组织,还会尝试攻击企业的AI模型,即利用企业的AI来对付企业。例如,他们可能让企业的AI对供应链做出错误预测,或者使聊天机器人产生仇恨情绪。他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语言的提示来“破解”企业的LLM,使其泄露机密财务信息、创建易受攻击的软件代码,或为企业的安全分析师提供错误的网络安全响应建议。  此外,黑客还觊觎企业的大模型基础设施。例如,2024年初,美国一个拥有数千台服务器的算力集群就被攻破,并被用于挖掘比特币。  AI,正在全方位“威胁”企业安全,包括网络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以及伦理安全和人质安全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这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增加预算,以应对AI时代带来的各种变数。&n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安全”新命题?

从融资烧钱到商业落地:中国AI大模型步入「实战期」

    在AI还尚且未达到生产力工具的时候,没人能知道怎样的基础模型会是尽头,以及对付费客户而言,他们如何才能将这笔投入转化为真实营收。  而对于大模型究竟什么能盈利,目前国内的任何一家都未表过态。或者说,这不是一个当下能放到台面上的问题。 作者|思杭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今年我们的重点是AI应用,但估值也不能太高”,一家早期投资基金告诉产业家。 一年前的大模型还可以说是一片“盛世”,无论是大模型明星公司的排队融资,还是大佬亲自下海创业,抑或是云厂商纷纷抢占AIGC卡位,都是如此。然而,19个月后的今天,这种繁荣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寻常的信号。 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今年8月,OpenAI营收破下3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700%,并预计2024年收益达37亿美元,甚至到明年,OpenAI的营收会破百亿美金。紧接着,随着这份财务文件的披露,OpenAI又迎来本年度最大融资,融资金额66亿美元,估值飙升至1570亿美元。 然而,在这份偏向资本的数据背后,硬币另一面还有一组数字:2024年,OpenAI亏损达到50亿美元,包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不计算股权补偿;据The Information,到2026年,亏损还将持续上升至140亿美元。 大模型居高不下的成本,让即使有着全球1.8亿个人用户和100万企业订阅用户的顶级AI公司,也很难在短期谈得上盈利。 如果把视线拉回至国内,肉眼可见的是大模型市场的“降温”。在“预训练”和“AI应用”两个核心主节奏的背后,对应的是不同AI大模型企业对2025年甚至接下来的Q4路径选择:继续烧钱,还是进行商业落地验证? 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悖论。但如今真实的客观情况是,在AI还尚且未达到生产力工具的时候,没人能知道怎样的基础模型会是尽头,以及对付费客户而言,他们如何才能将
从融资烧钱到商业落地:中国AI大模型步入「实战期」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