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部落
招财部落
挖掘驱动事件,紧跟Top机构的调仓逻辑,搭投资顺风车。
IP属地:广东
5关注
4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招财部落
05-12 14:09

川普出招,除了创新药都大涨了。。。

今天,关税战果然惊天大逆转。中美双方日内瓦会谈的联合声明中最重要的一条正是:美方取消4月2号之后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24%“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24%反制关税。考虑到此前美国对华加征20%所谓的“芬太尼关税”,综合下来在未来的90天里,中国对美国关税从125%降低至10%;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低至30%。相当于未来90天内中美双方关税都相互降低了115%,简直大超预期,根本不存在拉锯战一般的谈判。想不到,关税战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很是感慨。算下来,中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跟英国不同的是,中国的条件要比英国平等得多。美国没给英国取消10%的基础关税,英国更不敢反制。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强硬的姿态最终赢得主动权。这场关税风波至少能看清了特朗普让制造业回归的把戏,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中国制造的韧性。美国扛不住的很大原因在于关税战实实在在地冲击了美国的经济,GDP环比萎缩了,就业人数低于预期,而美国人民却在承受物价的飞涨。这导致特朗普执政百日支持了滑坡到39%,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的最低水平。为了选票,特朗普又将手伸到了药品领域。昨晚特朗普发文宣布将在周一签署行政命令,将美国处方药价格立即下降30%-80%,并根据最惠国规则美国药品价格与全球最低价挂钩。跟川皇此前的做派一样,没有实施路径、没有执行细节,都是骇人听闻、惊世骇俗的言论。特朗普似乎要以一己之力,推翻一个由药企、保险公司、医院和医生构成的利益共同体。美国的医疗很贵,2024年全国医疗支出占GDP比重高达17.8%,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前段时间美国一个年轻小伙枪杀联合健康保险公司CEO受到全民热捧,说明了美国民众受对医疗价格和保险机构的态度。回到问题,川普的药品“集采”政策可落地性如何?举步维艰!美国的IRA法案规定,联邦政府的医保局有议价
川普出招,除了创新药都大涨了。。。

五一假期,这医疗细分赛道火了

今年的五一假期,外骨骼机器人赛道火出圈了。 在泰山、黄山、恩施大峡谷等景区,外骨骼机器人租赁业务火了起来,80元/3小时就可以体验“租腿”登山,在央媒和自媒体博主的宣传下备受关注。 外骨骼机器人并不陌生,原本是应用在医疗康复领域,可增强肢体力量或为失能病人提供康复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由控制、感知和机械驱动系统组成,主要感知人类的动作,电驱动提供助力。相比于人形机器人相对简单,应用场景比较固定,强调人机协作。 外骨骼机器人的火爆跟今年人形机器人的持续火热带来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有关。外骨骼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感知系统、无刷电机+谐波减速器组成的驱动系统以及轻量化材料组成。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下,AI算法感知、反馈能力有了很大的改进,人机协作性更强,达到了质的飞跃。消费级的外骨骼机器人价格已经下探到2500元/台,抢购的热度不减。 外骨骼机器人的未来应用潜力主要在医疗场景、泛工业场景以及运动娱乐场景。 在医疗场景中,脑卒中/偏瘫人群、失能老人、脊髓损伤人群合计超1亿人,目前仅1%使用上外骨骼机器人。外骨骼的能为这类人群提升步态训练效率以及降低肌肉萎缩风险。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人超3.1亿,未来养老需求对辅助老人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的需求激增。 在泛工业场景,主要是物流搬运、汽车组装、机场地勤以及危险施工保护等方面。减少肩部劳损、提升工作效率。 在运动娱乐场景中,登山、滑雪等项目具有很强的话题传播属性,技术的突破下这个场景很容易破圈。 医疗领域中康复外骨骼按医疗器械审批管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康复外骨骼列为重点工程,审批周期缩短至6个月。多地政府在试点租赁+医保的模式在推广,有些地方政府对养老机构采购外骨骼给予补贴支持。 一款产品的爆发需要技术、成本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都出现质的突破,五一假期登山外骨骼仅仅是个开始,未来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仍值得期待。 ~~~ 1、巴
五一假期,这医疗细分赛道火了

医药大白马爆雷了。。。

今天一开盘,素有“东北药茅”之称的长春高新大幅低开,一度贴近跌停板。截止收盘价的87.1元/股,距离2021年5月份创下的523元高位已跌去83%,市值缩水近1800亿元,曾经的医药大白马迎来至暗时刻。在周末发布的财报数据上,长春高新遭遇近 20 年来首次年度营收下滑。2024年全年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2025年Q1营收29.97亿元,同比下降5.66%;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44.95%。无论是去年全年还是今年Q1,净利润下滑都超过40%。长春高新是整个东北地区最早一批上市的公司,原本只有房地产业务,后来布局了医药。业绩主要由四大板块构成:1)金赛药业。主要是生长激素及相关产品。这部分占大头,去年营收106.71亿,同比下降3.73%,净利润26.78亿,同比下降40.67%;2)百克生物。主打流感疫苗、水痘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去年营收12.29亿,同比下降32.64%,净利润2.32亿,同比下降53.67%;3)华康药业。主要是中成药和化药。去年营收7.62亿元,同比增长8.48%,净利润0.52亿元;4)高新地产。房地产开发业务,去年营收7.56亿元,同比降低17.32%,净利润0.15亿元。显然,旗下最赚钱的生长激素和疫苗业务遭遇回撤,长春高新数钱过日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长激素有消费属性,与经济基本面强相关。在市场环境中,不光是面临集采的压力,更有来自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维升药业以及诺和诺德的竞争,价格卷起来,高毛利时代将彻底终结。带状疱疹疫苗去年接种意愿不足,下滑严重,在市场端同样遭受来自智飞生物的直接竞争,而目前更有5家公司提交了带状疱疹疫苗新药上市申请,未来只会更卷。诡异的是,长春高新去年的销售费用44.39亿,增长11.81%;管理费用12亿,增长25%。利润跌40
医药大白马爆雷了。。。

无惧关税,医药一哥今天拿下出海大单!

今天A股都跌麻了,跌幅超过10%的竟高达3000家,比2020年2月3日还惨,那时候开盘一字跌停,成交量是萎缩的,而今天是钝刀子割肉,情绪宣泄了一天。 一眼扫去,除了民以食为天的农林牧渔以及血液制品,其余板块均遭受无差别打击,连排除在关税之外的医药行业也未能置身之外。 血液制品在关税战中受益是因为这个行业将会因此而加速国产替代。当下美国采浆量占全球近70%,中国的白蛋白从美国进口的占比超过一半,而厂家和代理商都无法承担加征的34%关税。白蛋白是中重要的战略物资,涨价是板上钉钉的,这也会促使国家推进国产替代。有非欧美国家进口血制品的厂家也将从重收益,比如博雅生物拥有绿十字。 值得欣慰的是,盘后恒瑞医药拿下BD出海订单。恒瑞发布公告称,将1类新药、口服小分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促排卵,适应症涵盖医学辅助生殖及妇科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权给默克,协议还包含产品全球合作的优先权。 恒瑞将获得1500万欧元的首付款、产品里程碑付款以及按销售额计的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就在两周前的3月25号,恒瑞刚刚将降血脂的产品Lp(a)口服小分子抑制剂HRS-5346授权给默克,获得2亿美元首付款以及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销售提成。 在半个月内,恒瑞就跟默克达成了两比大交易,可真是医药行业的灯塔般存在。 药品授权交易的本质是知识产权的交易,并不在基于商品贸易形成的关税中,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属于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不计入贸易逆差。2024年国产的药企出海创下了历史新高,首付款高达41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59亿美元。但相比于3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仍是个小数目。 从2018年贸易战1.0版本看,加征关税的清单最终没有包含常用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有机化学品,也没有包含药品。而这次的关税清单中,药品包括原料药也未被直接列入加税清单
无惧关税,医药一哥今天拿下出海大单!

利润大涨!医药龙头大反转

周日(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度财报,2024年实现营收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这是继上一年度营收、利润转正向增长之后,重新回归增长的快车道。营收、利润双超过了2020年的高位,创下历史新高。 仔细研读下来,恒瑞的这份研报亮点多多: 1、创新药硕果累累。2024年全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到了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30.60%,不算授权许可的收入超过了营收的一半。截止目前,恒瑞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 2、在研新品如潮。截至目前有18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90多款新药在推进临床。报告期内有24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7项临床推进至Ⅱ期,26项创新产品首次推进至临床Ⅰ期。2024年恒瑞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占销售收入占比高达29.4%。值得说明的是,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这意味着资本化了16.45亿元。恒瑞2021年开始更改会计准则,开始研发费用资本化,但恒瑞做的比较克制,并非通过研发投入资本化来美化净利润数据。2025、2026、2027年预计获批上市创新产品及适应症分别由11项、13项、23项。 3、国际化加速。 2024年5月,GLP-1在研三款药物许可给美国kailera,交易总额可达60亿美元,并获得该公司19.9%股权; 2024年12月,DLL3 ADC创新药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交易总金额达10.45亿美元。 2025年3月,Lp(a)抑制剂许可给默沙东,交易总金额达19.7亿美元。 2024年收到了默沙东的1.6亿欧元首付款以及kailera的1亿美元首付款,后续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将会是一项稳定的现金流。 4、集采逐步出清。 纳入集采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吸
利润大涨!医药龙头大反转

1.05+45.75亿美元,外资疯狂买入中国创新药!

3月21日上周五晚间,一笔外资大药企与国内biotech的交易刷爆朋友圈。港股18A上市公司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签署了两份协议:1、发行认购股份阿斯利康以1.05亿美元认购和铂医药9.15的新发行股份,认购价为10.74港元/股,相比于3月21日收盘价7.83港元/股溢价37.2%;2、战略合作协议阿斯利康获得和铂医药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许以及多个项目的选择权。和铂医药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高达4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销售分成。为了推进合作项目及双方更多其他合作,和铂医药将在中国北京与阿斯利康共建一个创新中心。根据信息,阿斯利康还将在北京投入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与康泰生物、元思生肽达成授权合作,1.6亿美元收购珐博。一系列的动作都在说明,这家国际百年大药企正在疯狂做多中国创新药。在此之前,和铂曾经与阿斯利康有过两笔交易:1、2022年Claudin18.2/CD3双抗的全球授权(2500万美元预付款+3.25亿美元里程碑+外加销售分成)2、2024年5月一款临床前单抗项目的授权(1900万美元预付款+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5.75亿美元里程碑+外加销售分成)与中国众多的biotech公司起步一样,和铂医药最早就通过自研和产品引进开发的思路来发展。2016年成立之初就搭建了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Harbour Mice®),次年从韩国引进巴托利单抗(HBM9161)和特那西普(HBM9036)两款产品。在几轮融资的加持下,于2020年底登录港股18A市场,市值高峰时曾达到100亿港元。在股价经历巅峰之后,2022年和铂医药研发进展不利,将引进过来的两款产品处理、发卖,并亏本出售了生物大分子研发中心的厂房。股价也经历了价值陨落,最低时近0.87港元/股。但和铂医药一直自练内功,将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
1.05+45.75亿美元,外资疯狂买入中国创新药!

巴菲特买爆一个赛道…

今天的大A又回到了过去几年的那副样子,出大利好,人气飙升,高开低走。周末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从生育补贴到提升工资、刺激消费、托股市楼市等等方面的举措,给足了市场信心,结果却事与愿违。用韭菜们自嘲的话说,但凡你周末努力研究了消费政策、梳理了各个领域的受益方向、听了券商的路演、找出来投资标的,你今天起码亏3%以上,果不其然!今年A股还算是能走出独立行情的,今天的表现也说明资金不愿意这个时候离场,但不愿意听故事追高。给信息的逻辑在deepseek火的时刻演绎完了,现在要看财报看业绩的了。~~~今天伯克希尔哈撒韦提交给日本财务省的文件显示,老巴进一步增持了日本五大商社,这是在巴菲特致股东信三周之后的第一个重大布局,今天日本五大商社股票集团大涨。根据文件资料,伯克希尔哈撒韦持股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均有超1%的增持。巴菲特首次买入五大商社在2020年,此后不断加仓,截止到去年底,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总投资成本为138亿美元,持股市值高达235亿美元。值得补充的是,老巴买日本股票是通过发日元债来购买,不仅赚了股票升值的钱还赚了汇率的钱,双重丰收。商社在日本可谓是曾经辉煌的存在。1995年世界500强中榜单中,第一名三菱商事、第二名三井物产、第三名伊藤忠商事、第四名住友商事,第六名丸红。综合商社业务范围很广,可谓从方便面到飞机都做。专门商社则是针对某一类业务领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多元化和全球化。可以说,日本当年的经济奇迹中keiretsu(系列)是一个关键因素,也称“环型企业集团”,以银行为首,采用交叉持股结构。将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联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银行提供融资,商社提供信息情报,贸易及海外发展机会,背后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生产和制造能力。于是这么一个股东背景多元、借款成本低、互惠互利的组织在当时就凸显出优势了。当
巴菲特买爆一个赛道…

净利润暴涨144%,医美新王来啦!

今晚,北交所上市公司锦波生物披露了2024年业绩快报,2024年营收14.47亿元,同比增长85.4%;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144.65%;扣非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149.56%,每股收益从去年的3.57元增长到8.29元。这样的业绩在消费降级、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显得非常炸裂。 反观之下,凭借玻尿酸迅速爆发的“医美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在巅峰时期三家市值之和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如今“戴维斯双杀”之下已大幅缩水,俨然已成昨日黄花,三家合计不到1000亿元。 昊海生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75亿,同比增长4.69%,净利润3.41亿,同比增长4.31%。美容仪新规影响,光电业务下滑。 爱美客,前三季度营收23.8亿,同比增长9.46%;扣非净利润15.3亿,同比增长9.66%。依旧是一家挺赚钱的公司,但增速变成个位数,是上市以来新低。曾经火遍全国的“嗨体”也只有11%的增速。 更惨的是华熙生物,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利润1.46-1.75亿元,净利润暴跌七成。市值直接跌到只有两百多亿。 “医美三剑客”正式告别了医美的高增长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美赛道的沉寂,胶原蛋白赛道正如火如荼。锦波生物最大的竞争对手巨子生物2024年上半年营收25.4亿元,同比增长58%;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增长51.8%。规模和市值都大概是锦波生物的三倍。 锦波生物由在山西医科大学任教的杨霞博士创立于2008年,当时胶原蛋白受制于海外垄断,杨霞以50万元启动资金开启了创业之旅。 直到2021年6月,锦波生物获批国内首个注射级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薇旖美”,这是中国首个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打破了胶原蛋白一直被欧美企业垄断的局面。 同时,“薇旖美”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面部除皱注射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在皮肤修护和抗衰老功能上,胶原蛋白比玻尿酸更具优
净利润暴涨144%,医美新王来啦!

中国反制第一波,国产替代迎来泼天富贵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的2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将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商务部的《不可靠实体清单》跟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实体清单有点类似,但限制更为严格。比如根据中国版本的清单第十条,除了禁止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外还限制其中国境内投资、相关人员入境、工作许可以及罚款等等。 PVH集团是知名品牌Calvin Klein 和 Tommy Hilfiger 的母公司,经常逛街购物的朋友对这两个品牌应该不会陌生,被纳入的具体原因是对涉疆产品采取歧视性措施,在新疆棉问题上翻车了。 因美纳(Illumina)是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绝对霸主,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商务部指出因美纳“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基因测序仪在生命科学以及医学领域的地位无异于光刻机之于半导体行业,在医药研发、辅助生殖、产前筛查、肿瘤诊断等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因美纳凭借其高通量测序技术,长期垄断着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市场占有率超过70%。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因美纳2020-2023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9%、48%、37%、26%,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因美纳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不惜花重金投入游说工作,使得华大集团旗下公司多次被美国商务部纳入实体清单。因美纳还推动美国通过针对中国医疗企业的“生物安全法案”。然而市场的作恶者终于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的底气在于自主品牌的崛起。因美纳与华大智造在美国展开的一系列专利与商标侵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诉讼,试图阻挠华大进入国际市场。转折点在2022年,因美纳向华大智造道歉并赔偿3.25亿美元。 华大智造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在2022年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因美纳,到2024年国内市占率更是达到了47%,而因美纳则
中国反制第一波,国产替代迎来泼天富贵

女巴菲特疯狂看多AI医疗

近日,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ARK Invest创始人木头姐(Cathie Wood)发布了《Big Ideas 2025》,在这份148页的报告中,木头姐详细分析了AI Agent、稳定币、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出租车、可回收火箭、能源等10大领域,更是在多组学领域上花了整整18页的篇幅。 木头姐的ARK Invest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每年发布的Big Ideas报告已经成为圈内了解前沿科技和市场趋势的重磅参考报告。 《Big Ideas 2025》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给诊断、药物发现、疗法上带来颠覆性的改变。预计到2023年多组学性能将提升好几个数量级。 AI在多组学工具、药物开发、分子诊断、治疗上将提升上千倍: 1、AI使得读取DNA等的成本降低100倍,写入的成本降低1000倍; 2、AI将使得药物开发成本降低4倍,并将研发投入回报提高5倍,商业化速度提高1.6倍; 3、AI使得癌症检测市场增长10倍,筛查效率提高20倍; 4、AI药应用的商业价值将比标准药物疗法高20倍,比best-in-class药物高2.4倍。 木头姐还公开喊话,医疗保健是最被低估的AI应用领域。在报告中,重点提到以下几个领域: 1)多肿瘤筛查。这是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一种革命性早期癌症检测方法,能够通过单次血液检测,识别出多种癌症的早期迹象,大幅提升筛查效率和范围; 2)虚拟细胞技术。融合单细胞基因组学和AI,模拟细胞功能并预测在各种状态下的反应; 3)自动化实验室。能够实现高通量实验的自动化技术和分析 数据、设计下一组实验的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在药物发现中节省两年时间以及数亿美元开支; 4)器官芯片。器官芯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得到针对患者的精准预测,从而显著改善药物发现流程。 最后,报告指出,AI有望逆转整个医药行业不断下行的投资回报率。根据推算,AI可以让药物上市时间从13年减少到8年
女巴菲特疯狂看多AI医疗
avatar招财部落
2024-12-16

集采重压下,公募加仓医药的这个方向

上周,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标结果出炉。出乎意外的是,经过那么轮次的集采,第十批降价并未得到温和以待,而是异常的残暴。第八、第九批集采时的60%左右降幅,到了第十批降幅直接超过70%。 更是出现了诸多单品价格厮杀的名场面。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分钱一片的叶酸片、0.22元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触动着广大网友的神经。 跟国内仿制药企自杀式降价形成对比的是原研厂家悉数退出这套游戏,淡出国家集采的视野。默沙东、勃林格殷格翰、辉瑞、拜耳等外资药企因报价过高、或者直接没参加本次集采。例如默沙东直接放弃了原来 26.56亿规模的西格列汀市场。 然而,在医药的寒冬下,公募基金调整了加仓的方向,重新杀回了医药股的CRO、创新药板块。 根据公募机构披露的三季度报告,不管从持股基金数量、持股市值、流通股本占比等维度,公募加仓动作明显。 从持股基金数量以及增加的数量、持股市值及增持变化上,恒瑞医药都位列第一。三季度有172家机构买入恒瑞,持股市值增加113.4亿元。从营收和利润看,恒瑞在今年前三季度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研发费用更是涨了22%,达45亿元。创新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海外产品授权稳步推进。机构加仓加的是未来创新药的方向。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是公募基金加仓最显著的板块。最大反转在于美国生物安全提案的立法途径受阻,未被纳入美参议院《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药明、康龙、泰格、凯莱英等CXO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是外资大药企客户贡献,生物安全法案的终结意味着以后可以继续接海外订单,再加上降息周期开启的创新药研发热潮,CXO新签订单回暖迹象不错。 医药板块足足被压制了4年,医药板块内部严重分化。这次三季报,公募机构又回来了,医药的春天还会远吗?~ ~~~ 1、国债继续收涨 今年以来,10年国债ETF涨幅高达8.7%,可谓强悍。相对应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至1.71
集采重压下,公募加仓医药的这个方向
avatar招财部落
2024-12-09

医药一哥伸手要钱——20亿美元

今晚,谣传多日的恒瑞医药正式发布了赴港上市的公告: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财大气粗的医药一哥终于官宣了向海外市场伸手要钱。从财务报表来看,恒瑞并不缺钱。截至Q3末期,恒瑞医药账上货币资金高达221.3亿元,还有7.7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些现金在前三季度光利息收入就高达4.91亿元,占到了净利润的10%,放在A股上市公司中是优秀的存在。然而,恒瑞却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根据Q3财报,恒瑞医药营收65.89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1.91%。扣除1.26亿元研发开支资本化的话,利润其实是负增长的。净利润率从2020年之前五年的22%以上掉到近几年的不到18%。创新药研发是个烧钱的活,恒瑞的投入可谓是不遗余力。今年前三季度就砸下了45.49亿,从2021年算起到现在累计投了200多亿的研发费用。然而,以fast follow能力见长的恒瑞并未出现一款“十亿美金分子”,甚至短期内也看不到苗头。在刚出炉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有89款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幅是63%。恒瑞有12款药品在册,去年入围的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3款创新药降价幅度为65%,膝盖斩。医保谈判冲击创新药,集采则杀的是恒瑞的仿制药。今年3月开始执行集采价格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 2.79 亿;地方集采的碘佛醇注射液、吸入用七氟烷及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2.76亿。而尚未集采的洛美沙星、洛迪沙星、布托啡诺三大超10亿的仿制药单品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就难怪恒瑞董事长孙飘扬在广州的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吐槽“医药行业内卷问题没有得到改变,而且还加剧上升了”。按恒瑞的说法,赴港上市所得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用途。创新和国际化是药企的发展之路,恒瑞深谙
医药一哥伸手要钱——20亿美元
avatar招财部落
2024-12-02

奇葩了!医疗龙头开了个7000万的玩笑

今天晚间,微创医疗旗下做大血管支架业务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心脉医疗发布公告称,收到浦东新区税务局发来的《税务事项通知书》,需要补缴2023年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及滞纳金,约为人民币6000-7000万元,理由是心脉医疗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本着吃瓜的精神仔细看完了整个公告,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原因竟然是累计两年未填报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注册过公司的朋友应该了解,这个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并不繁琐,三四页的文档,在工商指定的网站线上填写提交公司相关信息即可。一般小公司不太在意,因为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贸易类的企业本身在税务这块就没多少优惠,遗忘提交也正常不过。 十分玩味的是,心脉医疗作为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头部企业,市值130亿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竟然在这个小问题上交了学费,真是天大的玩笑。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好处很多,最直接的是税收优惠,一经认定成为高启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标准税率25%下降为15%的优惠税率。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府奖励上都享受优惠政策。 在品牌提升和市场竞争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亦是一个重磅的加分项。国家级的荣誉资质、市场信任度、招投标、人才吸引及政策、政府采购、资产折旧优惠等等方面,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都是一块金光闪闪的牌。 可惜,心脉医疗似乎是犯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 心脉医疗是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微创医疗分拆出来上市的公司,也是目前微创医疗旗下盈利性最好的一块资产,产品涵盖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术中支架、药物球囊扩张导管以及外周血管支架、球囊扩张导管等等。 在主动脉产品领域,心脉医疗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9%,行业排名第一,真正完成了国产替代。 根据Q3财报,心脉医疗前三季度营收9.70亿元,同比增长9.13%;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42.46%。过去7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都在40%附
奇葩了!医疗龙头开了个7000万的玩笑
avatar招财部落
2024-10-31

这块低估医药,反弹一触即发!

9月底的这波反弹也有一段时间了,被压制多年的市场一跃而起。疯狂行情的第一阶段,各大板块各显神通:1、首先是这几年跌幅最大的地产板块瞬间飞起;2、其次是政策受益最大的板块涨得最为活跃,证券、不良资产处理等;3、再次是业绩优秀、财报超预期的公司涨得最稳。然而,这几年估值挤水分最为凶狠的医药板块却反弹滞后了。以恒生医药ETF为例,底部是0.392,反弹冲高后目前是0.5附近,反弹幅度不到30%,远落后于其他活跃的板块。从消息面看,医药板块完全不输。首先是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降息周期正式启动。每一轮降息都直接降低机构的资金成本,对科技、医药投资都起到巨大的提振作用。2019年那波降息周期中,港股医药板块涨幅超50%领跑港股。再一个是来自创新药出海的刺激,9月份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海外临床三期数据全方位碾压药王默沙东的Keytruda(K药,可瑞达)成为全球首例,而K药今年上半年就卖了142亿美元位列畅销药榜首。这一大突破使得港股创新药企吸引了一波流量,大幅提振了创新药企出海的信心,港股医药行情蓄势待发。此外,各大药企的表现再度坐实了医药估值低位的逻辑。康方再度配股募资19.2亿港元受到国际机构的认可,石药集团50亿港元大回购、中生制药多次出手回购表明了管理层的决心;三季报药明康德在手订单438.2亿,同比增长35.2%;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新签订单也稳中有涨,创新药“卖水人”的CXO作为医药的晴雨表直接给出了指引。恒生医药ETF(159892),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是(016971)。它集合了中国创新力最强、国际化水平最高、研发实力最Top的药企,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核心资产和未来希望。美元降息周期、港股反弹修复、出海订单刺激、业绩企稳回升几大因素都将给恒生医药带来一个可观的预期,配置ETF一揽子投资的工具值得关注。~~~1、光伏提价进行时据消息称,
这块低估医药,反弹一触即发!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7-31

[原创]资金疯狂抄底医药赛道!

这几天医药板块涨的欢脱,沉寂多时的医药赛道再一次热闹起来了!从政策上,昨天(7月30日)上海发布的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可谓是亮点多多,诸多政策都细化到了关键点。比方说,在创新药研发支持方面,对开展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类新药,支持研发投入40%,最高分别为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在医疗器械、理论创新和前沿技术突破、开展高水平临床试验方面均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在审批提速方面,药品补充申请评审实现压缩到60个工作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压缩到30个工作日。在创新产品推广和产业化落地方面,开通挂网“绿色通道”、入医保等政策;在DRG/DIP改革中独立成组或单独支付。上海的全链条支持政策切实落地,对创新药、创新器械给到了极大的诚意。从资金支持上,各地政府拿出了重金支持。上海在浦东成立了215亿的生物医药母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重庆保税港区集团设立20亿元生物医药专项子基金。苏州与省级母基金合作成立规模60亿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母基金。这些资金将成为创新药一级市场的抄底力量。最直接的刺激更来自于CXO赛道半年报释放出来的信息。药明康德在手订单431亿元,剔除新冠业务后同比增长33.2%,多肽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7%;康龙化成Q2收入创历史新高,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 15%;凯莱英剔除新冠订单影响后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 20%;昭衍新药更是披露了临床试验用猴子的价格在止跌反弹。CXO素有创新药“卖水人”赛道之称,是创新药行业景气程度的晴雨表。恒生医药ETF(159892),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是(016971)。它集合了中国创新药产业链条中的优等生,囊括创新力最强的药企、创新药出海的代表药企以及CXO龙头企业等,很好的反映了创新药政策和资金面边际改善的利好。其次,港股市场估
[原创]资金疯狂抄底医药赛道!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7-29

[原创]卖水人龙头回暖信号来了!

医药卖水人赛道已经成为诸多A股投资者心中的痛,回调三年多股价跌幅比业绩下滑要来的猛烈的多。 过去的几年中,CXO赛道经历了创新药投融资下滑、生物安全法案冲击、新冠产能流失等等诸多因素打击,对于CXO这种订单驱动的商业模式,戴维斯双杀体现的淋漓尽致。 预计足够差的赛道,只要有数据的边际改善,那便是前路的光。 今天盘后,CXO龙头药明康德发布半年度财报,2024年上半年营收172.4亿元,同比下降 8.64%;净利润42.39亿元,同比下降20.2%;扣非净利润44.14亿元,同比下降8.33%。扣非数据跟营收相比更吻合一些,主要是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下降、其他资产减值等因素。 下滑的业绩之所以称之回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剔除新冠业务后营收下滑比例为0.7%,比预期要好; 2、环比增速不错。Q2环比Q1,营收增长16%,经调整净利润增长28.5%,同行中表现优异; 3、在手订单431亿元,剔除新冠业务后同比增长33.2%。其中多肽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7%,减肥药的红利没落下,安全法案并没有带来实际的业务冲击; 4、给出了全年业绩指引,预计2024年收入达到383-405亿,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预计增长2.7-8.6%。 如果业绩如期达成,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大致有100亿左右,对应目前市值PE在10倍出头。作为龙头的药明康德用实打实的数据展示了全球创新药业务回暖的一个侧面。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额3750亿元,同比增长42.9%,融资事件总数1173件,同比下降3.3%。而中国还未重回正的增长,2024年1-5月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领域融资总额284.1亿元,同比下降32.2%,融资事件数310件,同比下降19.7%。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对于布局全球业务的CXO公司来说,率先感受大了创新药研发回温的暖意。 另外值得补充的是,药明康德中报披
[原创]卖水人龙头回暖信号来了!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6-17

[原创]13亿美元卖给竞争对手,这家药企稳了

上周五(6月14号)晚间,港股创新药企亚盛医药连发三篇利好公告:1、将其核心产品原创1类新药BCR-ABL抑制剂耐立克(奥雷巴替尼)大中华区之外的独家选择权许可给武田制药,获得1亿美元首付款,以及12亿美元的后期分阶段里程碑付款,外加上年销售额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2、向武田制药配发约2430.73万股,总代价为75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武田制药将持有亚盛7.73%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3、亚盛医药像美国证监会递交表,开启赴美上市。耐立克(奥雷巴替尼)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2021年12月国内获批上市,目前美国处于注册临床阶段。自获批至2023年底,奥雷巴替尼累计销售额达3.62亿元,并在去年底被纳入国内医保目录,以及纳入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治疗指南。武田制药拥有全球首个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普纳替尼,最早于2012年12月在美国获批上市,曾因为“危及生命的血栓和血管重度狭窄”风险被FDA要求撤市,后面因临床需求恢复上市,但被FDA标注黑框警告,年销售额不足3亿美元。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个全球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的大赛道,武田看中亚盛制药的正是其奥雷巴替尼优秀的临床表现,奥雷巴替尼对武田普纳替尼、诺华阿思尼布耐药或者无效的CML依旧有效,且安全性大幅提升,是潜在的BIC(best in class)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武田引进后刚好弥补其产品力的不足,用原有团队顺利拿下CML市场。按目前的市场预测,奥雷巴替尼的峰值销售额大概在15亿美元左右,按中位数15%的销售分成计算,亚盛制药每年将稳定分得约2.25亿美元的销售分成,现金奶牛源源不断。创新药企的估值经历了3年调整期,是骡子是马已经出来溜过了,妖魔鬼怪已被打回原形,能够撑起发展的还得靠过硬的产品
[原创]13亿美元卖给竞争对手,这家药企稳了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6-13

[原创]560亿美元薪酬奖励稳了,大涨!

长期跟踪特斯拉以及马斯克的朋友应该都比较了解,老马的风格是喜欢绝地逢生的刺激,如今560亿美元薪酬奖励又迎来了“反击”的机会。 今天凌晨四点半,特斯拉将召开股东大会,议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决议正是投票表决马斯克的560亿美元薪酬方案。 这套方案是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为了鼓励马斯克完成市值和经营目标KPI而设下的创新性薪酬激励方案。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包括了12组目标,每实现一组将获得特斯拉1%股票期权的奖励,全部实现则获得12%股票期权。 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它苛刻的地方在于在执行方案期间马斯克不拿工资、不拿奖金,如果没达成则啥也没有。 特斯拉建立上海工厂是2019年,后来的特斯拉风靡全球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马斯克带领团队在短短4年时间便完成了这套多阶段的激励目标。特斯拉的股价也一跃而起,在2021年底市值更是超过1.2万亿美元。 然而,马斯克的股票激励大礼包即将进账的时候却被一个小股东起诉,说董事会违反诚信原则,从而被特拉华州的法官判定马斯克的560亿美元薪酬激励方案无效。理由是金额过高,对股东有失公平。 这也是特斯拉股东再次投票的原因,马斯克必须拉票寻求散户的支持以通过该薪酬激励方案。特斯拉有43%的股票由散户持有,马斯克必须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特斯拉的董事会也呼吁,这套激励方案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马斯克完成了指标,其次是马斯克兴趣广泛,目前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X(原Twitter)、SpaceX和xAI等业务上,兑现激励薪酬才能使马斯克专注。 马斯克也放出话来,如果没有给他薪酬计划,他将不会有继续追求特斯拉在AI和机器人上的雄心壮志,甚至会把AI项目剥离到其他公司去。 就在今天,马斯克在发推:2018年薪酬方案的股东大会提案,实时统计得票数已超越通过线,提前通过! 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3%的股票,加上激励的这部分,到手后马斯克将总共持有约22%的
[原创]560亿美元薪酬奖励稳了,大涨!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5-29

[原创]外资回流,港股最具弹性的板块来了!

这几天港股医药股妖风不断,继上周五康方生物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而跳水之后,今天港股18A药企康宁杰瑞制药再次出现未达临床终点而暴跌44%。Biotech的杀跌带崩了整个港股医药股,整个港股市场也一片萎靡。 随着恒指这几天的回调,不少朋友在担忧港股是否还有机会,这轮行情是否走完的话题。 最近一个多月,恒生指数触底反弹趋势凶猛,从16000多点迅速拉升至19000多点,涨幅超20%,压制四年多的港股终于扬眉吐气了。 从基本面的逻辑,国内以地产为代表的行业政策修正明显,有初步企稳之势。互联网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现,Q1利润增速普遍超乎市场预期,而且互联网开启了中长期回购计划,增益股东权益。 从资金面角度看,过去两年外资从港股流出涌入日本股市,抓的是日股上涨趋势和日元贬值的双重红利。如今,在日元加息的背景下,日本股票性价比和确定性都不足,外资重新流回性价比更高、估值处于洼地的港股市场是大趋势。浓眉大眼的互联网头部企业成为这波港股反弹的主力军,腾讯、美团、京东、快手、B站底部大幅反弹。 受诸多利空因素压制的港股医药仍处于绝对的底部,但政策已趋于明朗。创新药、合成生物学被认定为新质生产力,支持医药创新生态的政策频出;在支付端,医保向创新药倾斜的趋势不减,就连胰岛素集采续约都破天荒的给药企让利;在出海方面,头部药企屡屡斩获海外授权大单,赚美刀反哺研发创新实力。 恒生医药ETF(159892),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是(016971),没有股票账户的也可以操作。它精挑细算了中国创新力最强、国际化水平最高、研发实力最Top的药企,是代表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资产。叠加美元加息周期的结束,恒生医药的胜率和赔率都来到了一个可观的区间,配置ETF一揽子投资的工具值得关注。 ~~~ 1、广深地产再松绑 深圳的首套首付下调至20%,二套30%;首套利率下限为lpr-45bp,即3.5%,二套为3.9%。 广州
[原创]外资回流,港股最具弹性的板块来了!
avatar招财部落
2024-05-22

[原创]中概之光业绩炸裂!消费降级的最大赢家

今天下午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一季度财报数据,营收、利润相当炸裂,大超华尔街预期。拼多多2024年Q1营收为868亿元,同比增长131%,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768亿;经调整利润为306亿元,同比增长202%,远超市场预期的155亿元。从并夕夕到拼夕夕、拼多多再到拼爹爹,拼多多PDD席卷国内仅用了3年时间。让美国人体验“真香定律”,拼多多的Temu也仅仅用了一年。飞速增长的数据让拼多多盘前大涨7%,市值再度超越阿里,超2150亿美元。黄峥当年的预想正逐步实现,PDD作为线上版的Costco+迪士尼,让全民享受占便宜的快感,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极大受益于内卷和消费下沉。拼多多起步不算早,2015年9月才正式上线。利用微信/支付宝支付、完备的物流体系带来的便利,通过拼团购的模式将用户使用门槛降到最低:在C端,承接淘宝、京东无法满足需求的买家(贪便宜的大妈、贪图物美价廉的人群);在B端,抓住被淘宝、京东牺牲掉的商家(爆款商家、大量存量的外贸订单制造商)。 通过拼团、补贴的方式,平均获客成本仅十几块钱,远低于京东、淘宝的200多元/人,使得活跃用户迅速暴涨。再通过C2B提升生产效率(拼多多的订单持续、长期、可控,使得生产端的固定成本被最大化摊销了)。这里面区别于阿里的地方在于算法,拼多多通过以往订单和浏览数据来预测用户对哪些团购感兴趣,将有限的SKU匹配给有需求的海量用户,这不是淘宝、京东搜索的流量漏斗逻辑,流量漏斗逻辑中长尾商品销量很有限,很难通过拼团形式降低成本。主动推送足够多样却比淘宝、京东少得多的精品SKU给到用户,这些做法拼多多深得Costco的精髓。用户集体向厂家团购某个商品,厂家按单生产减少不确定性,淡季采购生产提高效率,C2B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重塑了整个产业链,大大提高了效率。2023年拼多多抓住消费提振的趋势,聚焦民生福祉,降低消费升级的门槛,
[原创]中概之光业绩炸裂!消费降级的最大赢家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