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0年后中概股不复存在?

白城少主
2020-05-27

作者:白城少主

下午好,各位同学。

上周我们聊到$瑞幸咖啡(LK)$ 退市风险下超短线的价差博弈,在后续的行情中,可以看到大幅杀空激发价差“真空区”带来反向拉涨动能(比如:5月20日),当时我们视角更多集中在瑞幸自身的问题分析上。

然而现实是,如今可能不得不承认一点,由瑞幸造假事件所激发的一系列衍生问题,已经上升到北美投资市场对于整个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而这一点又被白宫视为排斥中资背景公司的主要“借口”。

北美当地时间5月20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部分朋友已经熟知的“涉华退市法案”,这一法案也许会在以后的历史中臭名远扬)。

该条款规定:“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要求,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有的同学可能会奇怪,一条看似合理的要求,为什么以至引发全北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这里缘由在于:

国内<证券法>第171条之规定,“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在境内直接进行调查取证等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换言之,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完全丧失原本美国证券宽松监管环境,面临严峻的“双重交叉监管限制”。

由于国内<证券法>存在对于“中国公司不能向境外提供证券业务相关资料”的要求,继而所有中概股,几乎天然无法满足美国上市企业审计要求。

严肃点说,以上市公司经营角度审视,“交叉监管”的枷锁几乎直接导致相关企业潜在被判“死刑”( 面临退市风险 )。

同时,雪上加霜的是,纳斯达克交易所又“阴差阳错”地在5月19日(问责法案公布前一天),更新了它对企业IPO的最新要求。纳斯达克将首次设定IPO规模的最低值门槛,要求IPO筹资额须达2500万美元以上,或至少达到上市后市值的四分之一。

目前数据表明,已有的155家中国在美(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其中有多达25%都无法满足纳市最新设定的“2500万美金”最低门槛要求。

说到这里,想来各位对于中概股的严峻形势已经有了基本认知,那么回到一个很现实的话题,“怎么化解这种潜在退市风险?”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人给出了一套答案。

2019年6月坊间开始密集“爆出”阿里计划回港上市的传言,同年11月,阿里“官宣”回港靴子落定。

由此看来,“改道香港上市”几乎成为所有美股中概公司的首选方案。

当然去年马云的神来之笔,到底是源于“贸易战爆发之初就预见了中概股未来可能的尴尬境地”,还是基于阿里集团的其他综合诉求。

其间种种作为外人,此处姑且不做猜测(出于对其尊重,毕竟各家的账只由各家老大来做说明才最为合适)。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单就阿里回港这一事实,我们可见:

对一家巨无霸企业而言,只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全部上市材料提交+审核(这点如果对比放在A股,简直不可想象)

如此我们发现很关键的一环,即:

港交所上市门槛比A股更低,审核期限更短,更容易接纳现如今急需“寻找新婆家”的美股中概企业。

技术层面,港股能够保持与美股直接互换的核心功能,这一点也是深交所和上交所无法做到的。

仍旧以阿里巴巴为例:

其在美国发行股票的形式是ADS(美股存托凭证),代码:BABA。

而在港同时发行代码为09988的普通股票,并且两者可以1:8比例进行互换。

这类跨市场互换,起到的实质作用就是强化了股价的稳定作用。避免在单一市场下,股价被恶意做空,面临的大幅跳水风险。

原因在于:同一家公司,假使美股报价跳水,港股报价平稳,由于价差空间的存在套利机会,就会导致两者被迅速啮合,继而达到稳定价格的作用。

零零总总谈及的上述诸条,再次指明:

如今的美股中概企业,无论是出于以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以达成稳定其股价为初衷。

还是更纯粹点,希望更加彻底地以完成整个资本属性的变身。

都需要依靠快速回港登陆这条关键通道来得以实现(注意:这里重点在于兵贵神速!!!)

关注新闻的同学,想必已经听闻了数家超级独角兽的回港传闻。就老师拿到的消息,至少可见的几家就包括:网易、京东、百度、携程、第一上海。

这里尤以网易与京东两家最为亮眼。

网传消息显示,$网易(NTES)$ 与$京东(JD)$ 均计划于本周四(5月28日)完成上市聆讯,网易预计上市:6月11日,京东预计上市:6月18日。

其中存在几条不同寻常之处,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

1、网易和京东的回港计划,均是在<问责法案>20日出台后,才陆续从坊间传出的。

尽管两家公司对外均未作出官方回应(实际原因恐怕在于本次上市申请采用的“保密方式”致使官方无法对外正面回应)

2、恒生本身对于巨无霸IPO的虹吸效应就非常敏感,如果IPO出现密集性募资动作,难免会二级市场造成“抽水”,因而以往惯例都倾向于将大型企业的上市间隔尽量拉开。

然而,这次两家计划同一天完成聆讯,网易预计融资20亿美刀,京东预计融资30亿美刀,并选择在如此临近时间几乎同时上市本身就极为异常。

从刻意采用保密方式,从传闻上市到计划上市在不到一个礼拜内迅速坐实,以及反常的临近IPO,似乎都指向一点:管理层极为在意上市速度。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也验证了上述我们关于中概股目前可能非常紧迫的回港预期。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白城老师和某位朋友也谈到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

网易与京东的回归,是否意味着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对此,我大致罗列以下两点:

一、从港股打新的基本面判定条件来看,毫无疑问,网易和京东均属于优质票的范畴。而优质票的特征体现在“稳定”,价格稳定+趋势稳定。

能够大体类比的典型例子,就是$阿里巴巴-SW(09988)$ ,回看历史走势,港股阿里在首日收涨6.59%,对于很多职业打新客而言,这基本属于苍蝇肉。

但如果以上市之后的形态来看,可以发现其后续34个交易日内涨幅也超过了20%(187到227),这里正好对应我上面讲到的稳定特征,即:优质票的次新行情一旦确立趋势,极有可能表现出一段持续的单边特征。(这里就大幅降低了持仓难度)

二、更为重要的一条在于IPO的定价高低。这里直接决定从其定价位置到平均估值之间相差宽度。

这种宽度,就意味着短期套利的预期收益大小。

根据老师以往经验,大型上市公司会倾向于在初期定价上做适当“让利”,以此造出一定的低估值洼地,来吸引机构投资方更为长久的持有及稳固股价。

继而,对于普通打新而言,这种洼地同样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毕竟在港股打新这个问题上,机构和中小散户大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单就网易而言,老师重新整理回顾了它的财报情况,此处以最新公布的2020年-1季报为例,网易将全部业务线分为4个大项:游戏、有道、创新业务(云音乐+严选+其他)。

总业务层面:

净收入为170.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18.3%;

毛利润为93.8亿元,同比增加21.2%;

归母持续经营净利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近30%。

游戏业务:

净收入135.2亿元,同比增长14.1%;

总营收占比,突破80%(去年同期55%)

有道业务(教育市场):

净收入为5.41亿元,同比增长139.8%;

(在线课程)净收入,为5.19亿元,同比增长286.8%;

(有道精品课)净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311.9%。

毛利率43.5%(去年同期23.4%);

K12付费注册人数:15.28万,同比增长358.7%;

有道精品课的人均课单价:1619元,同比增长158.2%。

创新业务(音乐和电商为主):

净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8%;

总营收占比17.6%。

核心数据只列这么多(其他杂项分析太多意义不大),总体看来:

1、网易目前暂时回归到以游戏产业为主导的短期状态下,就游戏主业而言,基本可圈可点,仍旧保持的了较快的同比增速,这一点较为难得,要知道网易不少产品线时间跨度已经比较久了,超过5年还能存在持续生命力,产生稳得收入,可以看出确实是花了心思的。

刚出财报那几天,有人吐槽说网易的爆款游戏比较老了,老师不完全赞同,信息显示同行公司仍旧尚未开发出非常好的替代竞品。

从这点角度看,网易的游戏业务走的国内防守策略,同时海外路线则是加速开拓(具体情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下财报,这里不做展开)。

2、教育市场的同比增速非常亮眼,但绝对量仍旧小,在总营收占比中还说不上话。这次疫情的问题也对有道的在线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加速刺激效应。

额外一个可能让很多人忽视的情况是,新冠疫情对于我们社会习惯的改变恐怕是永久性的。

白城老师认为,无论这次疫情何时结束,怎么结束。

国内教育对在线教育等等行业的认知和预期都会加速且大幅提升,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而网易在这条业务线上还会很大的潜力,区别只在于我们无法确认它的“加速度”。

3、现在的网易严选(电商)走的是直播带货路线,前几天刚刚宣布的“星驰计划”,说白了是各家流量平台挖主播墙角。直播带货的设计逻辑,本身我是看好的,这是简单效益路径转化的最快方式。

相信网易回港的这批融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会投到这个方向。具体效益如何,可能要到两个季度之后才可见有效数据。

不过这里老师看重一点在于,假使疫情的持续一直无法得到彻底缓解,那么直播行业势必是少数几个不会限制反而获益的领域。从这个层面而言,严选目前的路线应该得到认可。

当然,以上更多是老师对网易经营层面的看好。

让我们回到今天最初的话题,为什么老师要把文章的标题定为:10年后中概股是否不复存在。

我想表达的并非在于讨论美股中概悉数回归港股或者内地的预期,而是希望大家有对外部资本格局恶化有更为深刻的忧患意识

让我们把回拨到1年前,彼时中芯国际、华为等等诸多企业成为贸易战的第一标靶。我的很多朋友都表达相同观点,指出:“美方绝对不至于在贸易这个互惠共赢的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

而事实又是如何呢?我们发现这种太平洋彼岸,这种对立性的思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愈演愈烈,继而才会不断出现各类超出常人想象的事件(比如这次问责法案的出台)。

那么,“忧患意识”就是对于最坏假设的后备方案,它并不是大概率的预期,而是你需要在小概率事件下做好的准备工作。

对于资本市场,对于国际贸易格局,我们需要有这种审视的眼光。先宏观再微观,网易与京东,尽管他们是公司层面的巨头,在国民经济角度来看,仍旧一个小小的point,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为了仅仅看这一两家公司,而是看这个point背后的250家背负同样命运的企业。

能够成为中概股,本身就意味着其当初作为最优质中国公司的资质认可,过去是这样,未来还要这样,我们思考的无非是以怎样的路线来实现这种背负命运罢了。


我对这事儿有想法
抛出一个观点、一种看法,虽然不一定对,也想听听虎友怎么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