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宇投资课 | 为什么不要抗拒高估值股票?

辰宇SUNIVERS
2020-07-30

现在的情况,的确和2000年科网股泡沫时的情形很相似,科技的发展,提供无限的憧憬空间,碰巧遇上特殊事件促发的海量货币供应,于是科网股的泡沫越吹越大。

时隔二十年,回顾过去,不少人只是着重泡沫爆破的过程,在过去几年的牛市中一直不敢进场,错失赚钱良机。科网股爆破经验当然恐怖,可是苹果、亚马逊等公司其后的上升浪其实更加恐怖,从低位已经上涨了超过100倍。在回顾历史时,不应该只看爆破的一段,而忽略掉暴涨的一段。

苹果股价过去20年上涨100倍:

贪婪和恐惧是人性,每次都会在全民皆股后,出现急速调整,但总不能为了避免短线受伤,而痛失暴富的机会。只当观众永不会输钱,但也与赚钱无缘。我当然怕输,但更怕穷,不想轻易错失百倍奉还的机遇。

价值投资者抗拒高估值公司,多是因为有痛苦的亲身经历。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著书《证券分析》,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证券分析》成书的年代,是1929年股灾之后数年,之前没有系统化的证券估值方法,加上民智未开,普罗大众天价买入次货。江湖传闻,格雷厄姆在股灾中也输光个人资产。所以书中内容先求保本,后求大富,并非无因。

错失强股,比错买废股更不幸

科网股年代,历史重演。错信奇形怪状的故事,天价高追过百倍PE股票后被套,自然会歧视一切高科技股。尤其是有概念、无资产的互联网股,最为十恶不赦。

但当中隐含以偏概全的思考盲点:负心汉都是男人,但不代表所有男人都是负心汉。就算高估值股票(尤其是科技股、互联网股)多有鱼目混珠,但也不代表每一家都是地雷。高估值的科网股中,像腾讯、苹果、亚马逊这类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一看到男人,就认定他没良心,自然孤独终老。一看到高估值,就打死也不买,自然永远买不到股王。高估值不一定是好股票,但好股票一定是高估值,除非大股灾极度恐慌的时候。放弃高估值股,等于放弃高增长股,也就放弃了大富的机会。

但很多人仍然不放心:“万一踩到地雷怎么办?”

答案是:买股票从来不必百战百胜。股票的优点之一,是不做融资融券的话,最多是输到零,而优质股的上涨空间,并不受限制,十倍百倍,遍地都是。以高估值买入,当然有机会出错,但只要每只限额买入,不要错失真正的王者便可。

当持股其中一只成功翻倍,就可以抵偿一只持股死亡,又或是两只次货各跌一半。就当不设止损,只要五成选对,而收益超过一倍,就算剩下的五成全军覆没,收益仍为正数。夸张点说,有幸捕捉到十倍股,以组合一成资金买入,就算另外九只全部阵亡,也不用输钱。所以,避免错过强股,比避免买错坏股,重要千倍万倍。记住,股票的优点之一,是下跌空间有限,上涨空间无限。

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的盲点

与此相反,由于传统价值投资有“劣股驱逐良股”的机制,所以难以如上述方法般,从容犯错。所谓“劣股驱逐良股”,是因为他们认为每只股票均有“内在价值”,一旦“到价”甚至出现溢价,便急急获利。而股价一动不动的,则安放仓中,静候价值显现。长此下去,便会发现满仓待售劣股,真正王者,却在赚几成后,早已卖掉。由于赚则最多几成,输则持有全程,所以命中率必须比较高,才能抵消劣股所带来的损失。

格雷厄姆热衷于寻找价格低残,没人关注的股票,买入他们,然后静待他们的价值显现,等股价重返合理水平后获利。上述概念简单易懂,但缺点也显然易见,就是等待股价“合理化”的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年,不确定性非常之高。

格雷厄姆当然明白以上道理,并用以下两招应对:第一招是“活公司当作死公司”,以公司倒闭清盘的价值,去决定买入价格。万一买入的这些公司不幸死亡,实物资产变卖后分到的钱,比买入价更高的话,公司倒闭也不用害怕。第二招是“安全边际”,简而言之就是股价要比自己保守的估值更低才买入。这招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估值有所偏差,又或者公司价值被消耗时,仍然有获利空间。

此外,格雷厄姆买这些低残股时采用雨露均沾战术,分散投资,每只买一点点,让大数定律生效。由于格雷厄姆买入股票只因其价格对比价值有所折让,而不是因为公司基本因素有何过人之处。所以,折让价变为“原价“,他便会获利离场。

这种操作手法,往往造成“汰强留弱”的情况。由于买入的原因是折让,信念是折让终会变成“原价”,但经营不善的公司甚少会忽然被市场欣赏,没有资金流入,推高股价,自然会变成永恒持有组合的中坚分子。加上爱买“便宜”股票的心理已经变得根深蒂固,视高市盈率及高市账率为洪水猛兽,当买入优秀公司,而该公司渐被市场接受而赋予高估值时,自然战战兢兢,然后尽快卖掉而后快。结局:废股拿一世,好股拿几日。

投资没有必胜方程式,要与时俱进

这时大家会发现,股神师父的操作手法中,并没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价值投资“金句:“选择好公司“,”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等等。其实巴菲特的操作手法,与格雷厄姆已大为不同,他保留了安全边际这项精髓,理念却已变成了“合理价格买入卓越公司“。

有这个改变,源于巴菲特有多次买入股价便宜,但管理不善的公司的不愉快经历。当年,股神大手入股Sanborn这家公司,在董事会上发现董事们正事不干,却大抽特抽三十美元一根的雪茄。吝啬成性的股神坐在一旁,气得七孔冒烟,大怒曰:“那是用我的钱买的雪茄……我为每一根雪茄支付30%,而我是在场唯一不抽雪茄的人!“

股神意识到,假如公司所托非人,董事和管理层根本不理会股东利益,再大的PB折让也好,他们可以运用管理权去谋取私利,合法“打劫“小股东。

低价买入比价值低的股票,理论上,应该是无懈可击的投资王道,但这个理论,很可能只是“理论上可行”。格雷厄姆本身管理的基金,1928年赚六成,1929年输两成,1930年输五成,1931年输16%。每逢道琼斯指数在100点以上,格雷厄姆就坐立难安,投资取态变得保守,怕股市大跌,悲剧重演。而道琼斯指数在1942年后,从未低于100点。到1956年,指数突破500点,格雷厄姆就高处不胜寒,金盘洗手,错过了之后二十年的大牛市。

很多人抗拒高估值股,原因是怕输,而不是衡量胜败的几率,以及潜在的收益。巴菲特不是一出生就贵为股神,是一边输一边学,到了中年就开始脱胎换骨。他早年坚决不买科网股,一再错失买入亚马逊的机会,感慨万千,后来调整策略,才大手买入苹果公司。

现时叫人买科网股,通常得到的回应是怕高P/E,怕摸顶,怕这怕那。几年前就建议客户把A股和港股的投资,转投到美股,一部分客户的看法是,低估值的A股和港股,比高估值的美股,更值得投资。现在回看,纳斯达克指数已经翻倍,而上证和恒指还在原地飘浮。

大部分投资者,参与金钱游戏,真正目的是想改善生活,甚至是大富大贵。要靠有限的资本去达到这个梦想,需要分析市场上存在的机会。其实投资市场中,从来不缺少机会,只不过真正好的机会,表面上一定充满瑕疵,高估值股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一个投资项目好到令人安心的境界的话,日后收益肯定一般,例如低估值的银行股。只要一生中有幸遇上几只腾讯、亚马逊,能够好好把握,暴富就指日可待。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的图片与文字均为辰宇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文:Dick Wong——港美股价值投资/辰宇投资成都分公司VP

整理:Lorraine——辰宇投资品宣部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