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
2021-08-0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君临财富:
新冠病毒往何处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899648455,"tweetId":"899648455","gmtCreate":1628182120077,"gmtModify":1628182120077,"author":{"id":3566613207378735,"idStr":"3566613207378735","authorId":3566613207378735,"authorIdStr":"3566613207378735","name":"康希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02d0f9e0d10006063d0cfb9a3e5365a","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99648455","repostId":807312095,"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807312095,"tweetId":"807312095","gmtCreate":1627997460000,"gmtModify":1628121185787,"author":{"id":3456272118893210,"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vip":8,"userType":8,"introduction":"专注上市公司研究分析,致力成为中国最好的独立证券分析媒体","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548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58b674bd484e248e8a9f9fa47b1a20","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06d52d6af5c44caaeb7d66cd83202ee","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fb934a4094983b0e0addb2a7784e6","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9a2db7a6d3240f2a4c00c624e5a366a","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07d3015d4a740a3aa7418a9a74957b7","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e0fc8e6f50d4127a07d222c1dc90a6a","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732c742bc69444a90307133eadbcf11","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2799a4ff9b0425495c84b9708c6c2c2","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589667de9bf4020a4fd6d31a4e97769","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7a24f2a02d4e0181ddfb076ae4e60b","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7fb12f00da40dfb24fa71437b36a74","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0b7fe5580dc488e92b3b361749c4cae","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bc3fce41d3f4148a8573c5e0960ef4b","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620713d1b074587aba27ce41567b34f","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3b998e9ed0a43d3b7fd6d9ec1dda91d","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7585d1fdf224db881bbdfb4629a0960","width":"-1","height":"-1"}],"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58b674bd484e248e8a9f9fa47b1a20","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06d52d6af5c44caaeb7d66cd83202ee","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fb934a4094983b0e0addb2a7784e6","width":"-1","height":"-1"}],"title":"新冠病毒往何处去?","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南京防疫战线失守,让不少人产生恐慌。</p> <p>这是自疫情控制以来前所未有的。</p> <p>从爆发地南京来看,新增确诊还没有看到拐点。</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07d3015d4a740a3aa7418a9a74957b7\" tg-width=\"-1\" tg-height=\"-1\"></p> <p>而真正让人感到慌,首先是因为传播范围广。</p> <p>目前已有15个省超26个地市中招,呈全国性蔓延态势。</p> <p>还有传播效率很夸张。</p> <p>例如最近确诊的成都一家三口,虽没去过南京,但在张家界和大连确诊者看过同一场演出就中招。</p> <p>张文宏最近也发文强调,关键看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p> <p>换言之,从目前的疫情情况看,南京显然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期。</p> <p>为什么这波疫情来的那么猛?</p> <p>就是因为这个德尔塔(Delta),真的太“毒”了。</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06d52d6af5c44caaeb7d66cd83202ee\" tg-width=\"-1\" tg-height=\"-1\"></p> <p>从广州爆发Delta,到目前各种信源分析,可以总结出Delta两大传播迅速的特征:</p> <p><b>1、对身体的适应性增强</b></p> <p>就是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近一半的感染者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p> <p>就会让人误以为轻感冒,麻痹大意。</p> <p>那么后续治疗不及时,就可能转重症。</p> <p>另外,试想,一半概率不发热,那么常见的红外测温就形同虚设。</p> <p>症状的不明显,意味着传播更隐秘,直到集中爆发。</p> <p><b>2、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b></p> <p>根据钟南山院士针对前段时间广州疫情的研判,与普通毒株相比,Delta病毒感染者体内携带病毒量为一般毒株感染者携带量的100倍,在身体内的潜伏期也缩短至1-3天。</p> <p>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德尔塔病毒载量为去年流行病株的1260倍!</p> <p>这里要说明下,病毒载量高和传染性强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p> <p>病毒载量高是一个结果。</p> <p>意思是个体被感染后,病毒复制自己,就是“生娃”生的更快,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的载量结果。</p> <p>那么当病毒载量达到一定峰值,便成为传染性强的其中一个原因。</p> <p>当Delta病例呼出的空气中病毒的量提高1000多倍,密接被感染的概率就高了很多。</p> <p>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体现。</p> <p>根据美疾控中心与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武汉疫情期间一般毒株传播系数(R0)为2.5左右,欧洲第一波为3,Alpha变体为4-5,Delta传播系数已高达5-8。</p> <p>5-8是什么概念呢?</p> <p>其传播能力已是人类已知病毒的顶级水平。</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58b674bd484e248e8a9f9fa47b1a20\"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wiki</i></p> <p>正因为其恐怖的传播能力,在几大变异病毒中后来居上。</p> <p>根据WHO数据,截止7月20日,Delta毒株已在全球超过120个经济体出现。</p> <p>4月底,Delta病例占比只有不到5%,短短1个月,这一比例已超过95%。</p> <p>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新冠病毒几大毒株,Delta算得上佼佼者。</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c3fce41d3f4148a8573c5e0960ef4b\" tg-width=\"-1\" tg-height=\"-1\"></p> <p>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不像双链的DNA具备“校正机制”,要变异,需要两条一起变。</p> <p>就非常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出错,产生变异。</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9a2db7a6d3240f2a4c00c624e5a366a\"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网络</i></p> <p>天花病毒是典型的双链DNA病毒,使得其在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中不容易变异。</p> <p>这样的话,就为人类攻克天花病毒提供了很好的长线战场,不至于刚研发出疫苗就失效。</p> <p>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容易变异的单链RNA病毒非常麻烦。</p> <p>演化是一种盲目、无意识、无目的的过程。</p> <p>一个生物有某个突变(性状)并不是以为它有什么“目的”,而是因为没有该突变的同类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都有这个突变。</p> <p>而突变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自然选择的压力。</p> <p>道理很简单,具备更适应环境的突变个体,才容易留下后代,将这种突变遗传下去。</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7585d1fdf224db881bbdfb4629a0960\" tg-width=\"-1\" tg-height=\"-1\"></p> <p><i>长颈鹿的自然选择过程 来源:网络</i></p> <p>那么我们站在新冠病毒的视角上,来观察这个演化过程。</p> <p>一个新冠感染者,病毒在其体内复制时,很可能会产生多个版本的病毒。</p> <p>感染者打个喷嚏传播病毒,尽管散布出去的病毒非常多。</p> <p>但能传染到其他人的病毒其实非常少。</p> <p>如果人群间隔离比较严格,那么每次从上个宿主传下个宿主只有极其少量的病毒,上一个宿主保留的很多版本病毒就丢失了。</p> <p>这样就容易控制住疫情蔓延。</p> <p>但问题在于,自由世界的人民不喜欢隔离。</p> <p>而正是由于传染他人的病毒非常少,在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传播效率更高的变异版本就会“适者生存”。</p> <p>而病毒的变异,可能十多个小时就变一次,那么可谓病毒一天,人类千年。</p> <p>所以Delta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表现突出罢了。</p> <p>比如在巴西,Delta(1.617.2)就混得不如P.1。</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799a4ff9b0425495c84b9708c6c2c2\"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还有哥伦比亚,也是寂寂无名。</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fb934a4094983b0e0addb2a7784e6\"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至于什么原因导致Delta武德不彰,还不得而知。</p> <p>但至少说明,国内防控Delta这种传播效率高的类似毒株,还任重道远。</p> <p>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还真不是一句官方说辞,而是真要命啊。</p> <p>实际上,这还不算坏消息,更坏的消息还有。</p> <p>众所周知,根据目前的研究,接种疫苗对新冠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还算“管用”,形成免疫屏障,对遏制病毒传播有积极作用。</p> <p>但各位想过没有,<b>免疫屏障,本身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压力”。</b></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e0fc8e6f50d4127a07d222c1dc90a6a\" tg-width=\"-1\" tg-height=\"-1\"></p> <p>AY.1这个毒株,国内也许没什么名气,但如果有点科学上网能力,就知道来者不善。</p> <p>首先,AY.1是Detal下的崽,简称Detal二世。</p> <p>这个毒株特殊之处在于,在S蛋白上多了W258L和K417N两个突变。</p> <p>K417N这个突变,可不像个好人。</p> <p>因为他会导致免疫逃逸。</p> <p>这不是我们乱说,而是根据nature的研究。</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589667de9bf4020a4fd6d31a4e97769\" tg-width=\"-1\" tg-height=\"-1\"></p> <p><i>标题意思就是疫苗不灵光了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24-6</i></p> <p>这篇文章有个研究,即17个打过mRNA疫苗的志愿者的单克隆抗体,对各种带有突变的假病毒产生中和作用的试验。</p> <p>大致结论就是,K417N这个突变(红色标注),免疫逃逸表现突出。</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97a24f2a02d4e0181ddfb076ae4e60b\" tg-width=\"-1\" tg-height=\"-1\"></p> <p><i>class1、2两组样本,免疫逃逸很明显 </i></p> <p><i>来源:nature</i></p> <p>不过幸好,AY.1尽管多了K417N免疫逃逸突变,但并没有显著增强传播能力。</p> <p>不过Delta说了,扶老夫起来,老夫还行,于是就有了Delta三世——AY.2。</p> <p>同样也有K417N突变。</p> <p>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AY.2主要在美国国内传播。</p> <p>要知道,美国疫苗接种率毕竟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7月11日,有67.6%的美国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48%的美国人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p> <p>那么我们不得不瞎想,这二三世,是不是在疫苗选择压力下诞生的产物?</p> <p>下面有两个消息和两个好消息。</p> <p>好消息是,AY.1、AY.2的在美国的感染人数在持续收敛。</p> <p>坏消息是,Delta四世上线——AY.3。</p> <p>好消息是,AY.3没有K417N突变。</p> <p>坏消息是,AY.3异军突起,他爹Delta开始走下坡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620713d1b074587aba27ce41567b34f\" tg-width=\"-1\" tg-height=\"-1\"></p> <p><i>美国随时间推移的突变和病例流行率 </i></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后续还有没有五六七八九……世?</p> <p>此起披伏,看不到头啊。</p> <p>当前,包含Delta在内,新冠其实有四大变种家族。</p> <p>光是Delta就有那么多弯弯绕,其他四家也不遑多让,家家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0b7fe5580dc488e92b3b361749c4cae\" tg-width=\"-1\" tg-height=\"-1\"></p> <p><i>四种变异株因为刺突蛋白(S)一些关键位点发生突变得以识别 来源:WHO</i></p> <p>在自由世界的人类眼皮子下,开展了一场演化锦标赛。</p> <p>那么病毒会向何处去?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p> <p>懂一些生物学的读者,也许知道一句病毒学界的名言:</p> <p><i>“不太擅长置人于死地又能广泛传播的病毒,才算是成功的病毒”</i></p> <p>从这个逻辑看,新冠确实是成功的病毒,他能广泛传播,而致死率远低于埃博拉、天花等烈性传染病。</p> <p>可问题在于,他的致死率比流感高,大约在12%~5%左右这个不高不低,但足以让人感到恐慌的比例。</p> <p>其实上面这句话还有个潜台词,即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弱化,毒性会降低。</p> <p>逻辑上很有道理,如果病毒把宿主都搞死了,那么就难以传播,在这种选择压力下,病毒是会减弱。</p> <p>事情真的如此乐观吗?</p> <p>也许是吧。</p> <p>下面讲一个澳大利亚兔兔的故事。</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3b998e9ed0a43d3b7fd6d9ec1dda91d\" tg-width=\"-1\" tg-height=\"-1\"></p> <p>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野兔泛滥不是一天两天,天天啃草皮非常烦人。</p> <p>1950年,澳政府脑洞大开,决定从欧洲引进一种叫兔黏液瘤病毒,用“病毒战”来对抗泛滥的兔兔们。</p> <p>要知道,兔黏液瘤病毒,是致死率极高的烈性病毒。</p> <p>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种烈性病毒在澳洲经过短暂传播后出现了变异。</p> <p>变异之后,毒性较弱的兔黏液瘤病毒成为了主流,反而令众多兔兔实现了群体免疫。</p> <p>兔兔的例子表明,病毒在传播中会弱化致死率,倾向于与人类共存是有可能的。</p> <p>比如长期追踪埃博拉病毒的学者就发现,埃博拉病毒逐渐变“温和”,多代传播之后甚至会出现毒性大规模下降。</p> <p>艾滋病毒也有同样趋势,例如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p> <p>对比10年前,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扩散能力下降了10%,潜伏期也比上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的增长。</p> <p>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佐证了毒性弱化了的观点,但问题在于:</p> <p><b>这种毒性下降不是无限趋于零。</b></p> <p>因为病毒的变异(性状),目的是为了生存并传播更多目标,而不是与宿主和平共处,向“少杀人”发展。</p> <p>病毒不会在乎宿主的死活,能帮助病毒传播和生存的变异都会被演化保留。</p> <p>变异和宿主的死活,没有必然联系。</p> <p>如果伤害或者杀死宿主可以保护自己或者帮助扩散,这个变异也会被保留下来。</p> <p>轮状病毒的腹泻症状、狂犬病的发狂症状,都是病毒以伤害/杀死宿主为代价帮助自己传播的例子。</p> <p>上文中,我们反复提到R0,在传染病学里,这是一个名为基本传染数的概念,公式为:</p> <p>R0=βND</p> <p>其中:</p> <p>R0 :基本传染数,定义为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个体传染给其他个体的数量</p> <p>β :病毒的传染性</p> <p>N:宿主的数量</p> <p>D:感染时间</p> <p>简单地说,R0越大,这个病毒的生存能力就越强。</p> <p>他的关键值为1,如果R0<1,则这个病毒无法长期生存。</p> <p>常见病毒中最高的是麻疹,高达12-18,它的感染期只有几天,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染性强。</p> <p>天花的R0有5-7,和Detal差不多。</p> <p>虽然天花容易杀死宿主,但是只要传染性足够强的话依然不会灭绝。</p> <p>所以疫苗普及前,天花能在人类社会横行千年。</p> <p><b>正因为R0有三个变量,所以“成功”的病毒,会在这三个变量中保持微妙的平衡。</b></p> <p>换言之,病毒不一定会和宿主长期好好相处,只需要R0总体够大即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07fb12f00da40dfb24fa71437b36a74\" tg-width=\"-1\" tg-height=\"-1\"></p> <p>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疫情形势。</p> <p>最好的结果,莫过于病毒的“销声匿迹”。</p> <p>一种是可知论的解释,即致死率下降到流感那种水平。</p> <p>一种是不可知论的解释,即病毒神秘消失。</p> <p>后者也不是天方夜谭,历史上,忽然消失的病毒比比皆是。</p> <p>例如同为单链RNA病毒的西班牙流感、SARS病毒,不就忽然消失了吗?</p> <p>就拿后者来说,SARS如何消失现在也没有定论。</p> <p>常见的说法是夏天把病毒热死了,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夏天那点儿温度,比人体温度低多了。</p> <p>最坏的结果,就是病毒突然掀了桌子。</p> <p>例如病毒演化到传染性更强,就算将致死率提高几档,他的R0仍然可以保持不变。</p> <p>不过一方面,这会减少宿主的数量,病毒被自然选择淘汰;</p> <p>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自由世界人民内心的恐惧,真正治好新冠脑炎,自发隔离做好,R0就下降了。</p> <p>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病毒也会在选择压力下,通过变异再次调整三个变量的平衡。</p> <p>所以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但恐怕难以持久。</p> <p>还剩一条中间路线,即“不好不坏”。</p> <p>病毒的变异分为两类:</p> <p>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p> <p>新冠目前的变异都是属于抗原漂移,指刺突蛋白(S)一个或几个关键氨基酸上出现突变。</p> <p>意思就是新冠换个了漂移的杀马特发型。</p> <p>这么一来,就算接种过疫苗,免疫系统都有可能不认识杀马特版的新冠病毒了。</p> <p>意味着,抗原漂移会影响病毒的传播速率和免疫逃逸能力。</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732c742bc69444a90307133eadbcf11\" tg-width=\"-1\" tg-height=\"-1\"></p> <p><i>新冠的刺突蛋白通过勾住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入侵人类,疫苗原理就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这个蛋白的样子 </i><i>来源:nature</i></p> <p>抗原转换呢,就是新冠不止换发型,而是整个完全变了样。</p> <p>就可能“掀桌子”,大幅提升致死率。</p> <p>不过发生的概率很小,</p> <p>换言之,抗原漂移在症状、致死率、整体抗原性等方面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p> <p>这就是个非常烦人的结果,就是病毒长期保持“中等毒性”,也就是目前新冠这种致死率。</p> <p>这里再提下澳大利亚的兔兔,就算他们“群体免疫”,但致死率依然达到26%左右。</p> <p>尽管不愿意,但我们恐怕真要面临远超预期的疫情长期化挑战。</p> <p>所以国内医学界出了许多“绥靖派”。</p> <p>比如高福说:</p> <p><i>“新冠疫情已越来越‘流感化’,我们今后可能每年都需要打疫苗,就像流感一样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处。”</i></p> <p>疫苗最主要的功能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和防死亡。</p> <p>张文宏也承认,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世间常驻病毒。</p> <p>即使疫苗充足的国家疫苗接种也难以阻断新冠病毒;病毒变异逃避疫苗的可能性在增大。</p> <p>学者王立铭表示,理解并接受新冠疫情\"流感化\"的前景,调整以\"清零\"为红线的战时思维,考虑到新冠长期化、流感化的前景,客观计算风险和收益。</p> <p>环球如此凉热,各变异株彼此相互竞争,快速迭代,汰旧立新,一年一年不断地“后浪推前浪”。</p> <p>因此疫苗需要年年更新。</p> <p>也就意味着在中长期,疫苗公司可谓找到一张长期“饭票”。</p> <p>作为投资者,尤其要高度重视有mRNA技术平台的疫苗公司。</p> <p>首先,国外已上市的mRNA疫苗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有效率(超过94%)。</p> <p>更重要的是,mRNA疫苗开发的便捷性无与伦比。</p> <p>因为病毒的刺突蛋白(S)积累足够多的突变(杀马特发型plus++++)。</p> <p>会导致目前疫苗效果不佳,就需要重新设计疫苗。</p> <p>mRNA疫苗开发和传统疫苗有很大不同。</p> <p>它并不需要病毒本身,只需要病毒的核酸序列,开发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天,只要在现有疫苗的基础上做核酸序列修改即可(就像程序员改代码)。</p> <p>传统疫苗,例如灭活需要进行变异毒株的分离和培养,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p> <p><b>这也是在病毒对人类的选择压力下,疫苗研发的范式转移!</b></p> <p>所以,君临是乐观派,倾向绥靖观点,国门迟早会大幅开启。</p> <p>但前提是国内获批mRNA疫苗,而且是高度自主可控。</p> <p>相关公司的研发和临床要充分验证,运行高效、生产能力足够大,充分准备好了才行。</p> <p></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南京防疫战线失守,让不少人产生恐慌。</p> <p>这是自疫情控制以来前所未有的。</p> <p>从爆发地南京来看,新增确诊还没有看到拐点。</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07d3015d4a740a3aa7418a9a74957b7\" tg-width=\"-1\" tg-height=\"-1\"></p> <p>而真正让人感到慌,首先是因为传播范围广。</p> <p>目前已有15个省超26个地市中招,呈全国性蔓延态势。</p> <p>还有传播效率很夸张。</p> <p>例如最近确诊的成都一家三口,虽没去过南京,但在张家界和大连确诊者看过同一场演出就中招。</p> <p>张文宏最近也发文强调,关键看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p> <p>换言之,从目前的疫情情况看,南京显然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期。</p> <p>为什么这波疫情来的那么猛?</p> <p>就是因为这个德尔塔(Delta),真的太“毒”了。</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06d52d6af5c44caaeb7d66cd83202ee\" tg-width=\"-1\" tg-height=\"-1\"></p> <p>从广州爆发Delta,到目前各种信源分析,可以总结出Delta两大传播迅速的特征:</p> <p><b>1、对身体的适应性增强</b></p> <p>就是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近一半的感染者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p> <p>就会让人误以为轻感冒,麻痹大意。</p> <p>那么后续治疗不及时,就可能转重症。</p> <p>另外,试想,一半概率不发热,那么常见的红外测温就形同虚设。</p> <p>症状的不明显,意味着传播更隐秘,直到集中爆发。</p> <p><b>2、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b></p> <p>根据钟南山院士针对前段时间广州疫情的研判,与普通毒株相比,Delta病毒感染者体内携带病毒量为一般毒株感染者携带量的100倍,在身体内的潜伏期也缩短至1-3天。</p> <p>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德尔塔病毒载量为去年流行病株的1260倍!</p> <p>这里要说明下,病毒载量高和传染性强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p> <p>病毒载量高是一个结果。</p> <p>意思是个体被感染后,病毒复制自己,就是“生娃”生的更快,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的载量结果。</p> <p>那么当病毒载量达到一定峰值,便成为传染性强的其中一个原因。</p> <p>当Delta病例呼出的空气中病毒的量提高1000多倍,密接被感染的概率就高了很多。</p> <p>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体现。</p> <p>根据美疾控中心与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武汉疫情期间一般毒株传播系数(R0)为2.5左右,欧洲第一波为3,Alpha变体为4-5,Delta传播系数已高达5-8。</p> <p>5-8是什么概念呢?</p> <p>其传播能力已是人类已知病毒的顶级水平。</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58b674bd484e248e8a9f9fa47b1a20\"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wiki</i></p> <p>正因为其恐怖的传播能力,在几大变异病毒中后来居上。</p> <p>根据WHO数据,截止7月20日,Delta毒株已在全球超过120个经济体出现。</p> <p>4月底,Delta病例占比只有不到5%,短短1个月,这一比例已超过95%。</p> <p>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新冠病毒几大毒株,Delta算得上佼佼者。</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c3fce41d3f4148a8573c5e0960ef4b\" tg-width=\"-1\" tg-height=\"-1\"></p> <p>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不像双链的DNA具备“校正机制”,要变异,需要两条一起变。</p> <p>就非常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出错,产生变异。</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9a2db7a6d3240f2a4c00c624e5a366a\"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网络</i></p> <p>天花病毒是典型的双链DNA病毒,使得其在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中不容易变异。</p> <p>这样的话,就为人类攻克天花病毒提供了很好的长线战场,不至于刚研发出疫苗就失效。</p> <p>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容易变异的单链RNA病毒非常麻烦。</p> <p>演化是一种盲目、无意识、无目的的过程。</p> <p>一个生物有某个突变(性状)并不是以为它有什么“目的”,而是因为没有该突变的同类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都有这个突变。</p> <p>而突变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自然选择的压力。</p> <p>道理很简单,具备更适应环境的突变个体,才容易留下后代,将这种突变遗传下去。</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7585d1fdf224db881bbdfb4629a0960\" tg-width=\"-1\" tg-height=\"-1\"></p> <p><i>长颈鹿的自然选择过程 来源:网络</i></p> <p>那么我们站在新冠病毒的视角上,来观察这个演化过程。</p> <p>一个新冠感染者,病毒在其体内复制时,很可能会产生多个版本的病毒。</p> <p>感染者打个喷嚏传播病毒,尽管散布出去的病毒非常多。</p> <p>但能传染到其他人的病毒其实非常少。</p> <p>如果人群间隔离比较严格,那么每次从上个宿主传下个宿主只有极其少量的病毒,上一个宿主保留的很多版本病毒就丢失了。</p> <p>这样就容易控制住疫情蔓延。</p> <p>但问题在于,自由世界的人民不喜欢隔离。</p> <p>而正是由于传染他人的病毒非常少,在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传播效率更高的变异版本就会“适者生存”。</p> <p>而病毒的变异,可能十多个小时就变一次,那么可谓病毒一天,人类千年。</p> <p>所以Delta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表现突出罢了。</p> <p>比如在巴西,Delta(1.617.2)就混得不如P.1。</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799a4ff9b0425495c84b9708c6c2c2\"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还有哥伦比亚,也是寂寂无名。</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fb934a4094983b0e0addb2a7784e6\" tg-width=\"-1\" tg-height=\"-1\"></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至于什么原因导致Delta武德不彰,还不得而知。</p> <p>但至少说明,国内防控Delta这种传播效率高的类似毒株,还任重道远。</p> <p>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还真不是一句官方说辞,而是真要命啊。</p> <p>实际上,这还不算坏消息,更坏的消息还有。</p> <p>众所周知,根据目前的研究,接种疫苗对新冠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还算“管用”,形成免疫屏障,对遏制病毒传播有积极作用。</p> <p>但各位想过没有,<b>免疫屏障,本身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压力”。</b></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e0fc8e6f50d4127a07d222c1dc90a6a\" tg-width=\"-1\" tg-height=\"-1\"></p> <p>AY.1这个毒株,国内也许没什么名气,但如果有点科学上网能力,就知道来者不善。</p> <p>首先,AY.1是Detal下的崽,简称Detal二世。</p> <p>这个毒株特殊之处在于,在S蛋白上多了W258L和K417N两个突变。</p> <p>K417N这个突变,可不像个好人。</p> <p>因为他会导致免疫逃逸。</p> <p>这不是我们乱说,而是根据nature的研究。</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589667de9bf4020a4fd6d31a4e97769\" tg-width=\"-1\" tg-height=\"-1\"></p> <p><i>标题意思就是疫苗不灵光了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24-6</i></p> <p>这篇文章有个研究,即17个打过mRNA疫苗的志愿者的单克隆抗体,对各种带有突变的假病毒产生中和作用的试验。</p> <p>大致结论就是,K417N这个突变(红色标注),免疫逃逸表现突出。</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97a24f2a02d4e0181ddfb076ae4e60b\" tg-width=\"-1\" tg-height=\"-1\"></p> <p><i>class1、2两组样本,免疫逃逸很明显 </i></p> <p><i>来源:nature</i></p> <p>不过幸好,AY.1尽管多了K417N免疫逃逸突变,但并没有显著增强传播能力。</p> <p>不过Delta说了,扶老夫起来,老夫还行,于是就有了Delta三世——AY.2。</p> <p>同样也有K417N突变。</p> <p>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AY.2主要在美国国内传播。</p> <p>要知道,美国疫苗接种率毕竟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7月11日,有67.6%的美国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48%的美国人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p> <p>那么我们不得不瞎想,这二三世,是不是在疫苗选择压力下诞生的产物?</p> <p>下面有两个消息和两个好消息。</p> <p>好消息是,AY.1、AY.2的在美国的感染人数在持续收敛。</p> <p>坏消息是,Delta四世上线——AY.3。</p> <p>好消息是,AY.3没有K417N突变。</p> <p>坏消息是,AY.3异军突起,他爹Delta开始走下坡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620713d1b074587aba27ce41567b34f\" tg-width=\"-1\" tg-height=\"-1\"></p> <p><i>美国随时间推移的突变和病例流行率 </i></p> <p><i>来源:outbreak.info</i></p> <p>后续还有没有五六七八九……世?</p> <p>此起披伏,看不到头啊。</p> <p>当前,包含Delta在内,新冠其实有四大变种家族。</p> <p>光是Delta就有那么多弯弯绕,其他四家也不遑多让,家家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0b7fe5580dc488e92b3b361749c4cae\" tg-width=\"-1\" tg-height=\"-1\"></p> <p><i>四种变异株因为刺突蛋白(S)一些关键位点发生突变得以识别 来源:WHO</i></p> <p>在自由世界的人类眼皮子下,开展了一场演化锦标赛。</p> <p>那么病毒会向何处去?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p> <p>懂一些生物学的读者,也许知道一句病毒学界的名言:</p> <p><i>“不太擅长置人于死地又能广泛传播的病毒,才算是成功的病毒”</i></p> <p>从这个逻辑看,新冠确实是成功的病毒,他能广泛传播,而致死率远低于埃博拉、天花等烈性传染病。</p> <p>可问题在于,他的致死率比流感高,大约在12%~5%左右这个不高不低,但足以让人感到恐慌的比例。</p> <p>其实上面这句话还有个潜台词,即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弱化,毒性会降低。</p> <p>逻辑上很有道理,如果病毒把宿主都搞死了,那么就难以传播,在这种选择压力下,病毒是会减弱。</p> <p>事情真的如此乐观吗?</p> <p>也许是吧。</p> <p>下面讲一个澳大利亚兔兔的故事。</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3b998e9ed0a43d3b7fd6d9ec1dda91d\" tg-width=\"-1\" tg-height=\"-1\"></p> <p>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野兔泛滥不是一天两天,天天啃草皮非常烦人。</p> <p>1950年,澳政府脑洞大开,决定从欧洲引进一种叫兔黏液瘤病毒,用“病毒战”来对抗泛滥的兔兔们。</p> <p>要知道,兔黏液瘤病毒,是致死率极高的烈性病毒。</p> <p>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种烈性病毒在澳洲经过短暂传播后出现了变异。</p> <p>变异之后,毒性较弱的兔黏液瘤病毒成为了主流,反而令众多兔兔实现了群体免疫。</p> <p>兔兔的例子表明,病毒在传播中会弱化致死率,倾向于与人类共存是有可能的。</p> <p>比如长期追踪埃博拉病毒的学者就发现,埃博拉病毒逐渐变“温和”,多代传播之后甚至会出现毒性大规模下降。</p> <p>艾滋病毒也有同样趋势,例如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p> <p>对比10年前,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扩散能力下降了10%,潜伏期也比上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的增长。</p> <p>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佐证了毒性弱化了的观点,但问题在于:</p> <p><b>这种毒性下降不是无限趋于零。</b></p> <p>因为病毒的变异(性状),目的是为了生存并传播更多目标,而不是与宿主和平共处,向“少杀人”发展。</p> <p>病毒不会在乎宿主的死活,能帮助病毒传播和生存的变异都会被演化保留。</p> <p>变异和宿主的死活,没有必然联系。</p> <p>如果伤害或者杀死宿主可以保护自己或者帮助扩散,这个变异也会被保留下来。</p> <p>轮状病毒的腹泻症状、狂犬病的发狂症状,都是病毒以伤害/杀死宿主为代价帮助自己传播的例子。</p> <p>上文中,我们反复提到R0,在传染病学里,这是一个名为基本传染数的概念,公式为:</p> <p>R0=βND</p> <p>其中:</p> <p>R0 :基本传染数,定义为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个体传染给其他个体的数量</p> <p>β :病毒的传染性</p> <p>N:宿主的数量</p> <p>D:感染时间</p> <p>简单地说,R0越大,这个病毒的生存能力就越强。</p> <p>他的关键值为1,如果R0<1,则这个病毒无法长期生存。</p> <p>常见病毒中最高的是麻疹,高达12-18,它的感染期只有几天,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染性强。</p> <p>天花的R0有5-7,和Detal差不多。</p> <p>虽然天花容易杀死宿主,但是只要传染性足够强的话依然不会灭绝。</p> <p>所以疫苗普及前,天花能在人类社会横行千年。</p> <p><b>正因为R0有三个变量,所以“成功”的病毒,会在这三个变量中保持微妙的平衡。</b></p> <p>换言之,病毒不一定会和宿主长期好好相处,只需要R0总体够大即可。</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07fb12f00da40dfb24fa71437b36a74\" tg-width=\"-1\" tg-height=\"-1\"></p> <p>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疫情形势。</p> <p>最好的结果,莫过于病毒的“销声匿迹”。</p> <p>一种是可知论的解释,即致死率下降到流感那种水平。</p> <p>一种是不可知论的解释,即病毒神秘消失。</p> <p>后者也不是天方夜谭,历史上,忽然消失的病毒比比皆是。</p> <p>例如同为单链RNA病毒的西班牙流感、SARS病毒,不就忽然消失了吗?</p> <p>就拿后者来说,SARS如何消失现在也没有定论。</p> <p>常见的说法是夏天把病毒热死了,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夏天那点儿温度,比人体温度低多了。</p> <p>最坏的结果,就是病毒突然掀了桌子。</p> <p>例如病毒演化到传染性更强,就算将致死率提高几档,他的R0仍然可以保持不变。</p> <p>不过一方面,这会减少宿主的数量,病毒被自然选择淘汰;</p> <p>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自由世界人民内心的恐惧,真正治好新冠脑炎,自发隔离做好,R0就下降了。</p> <p>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病毒也会在选择压力下,通过变异再次调整三个变量的平衡。</p> <p>所以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但恐怕难以持久。</p> <p>还剩一条中间路线,即“不好不坏”。</p> <p>病毒的变异分为两类:</p> <p>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p> <p>新冠目前的变异都是属于抗原漂移,指刺突蛋白(S)一个或几个关键氨基酸上出现突变。</p> <p>意思就是新冠换个了漂移的杀马特发型。</p> <p>这么一来,就算接种过疫苗,免疫系统都有可能不认识杀马特版的新冠病毒了。</p> <p>意味着,抗原漂移会影响病毒的传播速率和免疫逃逸能力。</p> <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732c742bc69444a90307133eadbcf11\" tg-width=\"-1\" tg-height=\"-1\"></p> <p><i>新冠的刺突蛋白通过勾住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入侵人类,疫苗原理就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这个蛋白的样子 </i><i>来源:nature</i></p> <p>抗原转换呢,就是新冠不止换发型,而是整个完全变了样。</p> <p>就可能“掀桌子”,大幅提升致死率。</p> <p>不过发生的概率很小,</p> <p>换言之,抗原漂移在症状、致死率、整体抗原性等方面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p> <p>这就是个非常烦人的结果,就是病毒长期保持“中等毒性”,也就是目前新冠这种致死率。</p> <p>这里再提下澳大利亚的兔兔,就算他们“群体免疫”,但致死率依然达到26%左右。</p> <p>尽管不愿意,但我们恐怕真要面临远超预期的疫情长期化挑战。</p> <p>所以国内医学界出了许多“绥靖派”。</p> <p>比如高福说:</p> <p><i>“新冠疫情已越来越‘流感化’,我们今后可能每年都需要打疫苗,就像流感一样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处。”</i></p> <p>疫苗最主要的功能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和防死亡。</p> <p>张文宏也承认,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世间常驻病毒。</p> <p>即使疫苗充足的国家疫苗接种也难以阻断新冠病毒;病毒变异逃避疫苗的可能性在增大。</p> <p>学者王立铭表示,理解并接受新冠疫情\"流感化\"的前景,调整以\"清零\"为红线的战时思维,考虑到新冠长期化、流感化的前景,客观计算风险和收益。</p> <p>环球如此凉热,各变异株彼此相互竞争,快速迭代,汰旧立新,一年一年不断地“后浪推前浪”。</p> <p>因此疫苗需要年年更新。</p> <p>也就意味着在中长期,疫苗公司可谓找到一张长期“饭票”。</p> <p>作为投资者,尤其要高度重视有mRNA技术平台的疫苗公司。</p> <p>首先,国外已上市的mRNA疫苗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有效率(超过94%)。</p> <p>更重要的是,mRNA疫苗开发的便捷性无与伦比。</p> <p>因为病毒的刺突蛋白(S)积累足够多的突变(杀马特发型plus++++)。</p> <p>会导致目前疫苗效果不佳,就需要重新设计疫苗。</p> <p>mRNA疫苗开发和传统疫苗有很大不同。</p> <p>它并不需要病毒本身,只需要病毒的核酸序列,开发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天,只要在现有疫苗的基础上做核酸序列修改即可(就像程序员改代码)。</p> <p>传统疫苗,例如灭活需要进行变异毒株的分离和培养,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p> <p><b>这也是在病毒对人类的选择压力下,疫苗研发的范式转移!</b></p> <p>所以,君临是乐观派,倾向绥靖观点,国门迟早会大幅开启。</p> <p>但前提是国内获批mRNA疫苗,而且是高度自主可控。</p> <p>相关公司的研发和临床要充分验证,运行高效、生产能力足够大,充分准备好了才行。</p> <p></p></body></html>","text":"南京防疫战线失守,让不少人产生恐慌。 这是自疫情控制以来前所未有的。 从爆发地南京来看,新增确诊还没有看到拐点。 而真正让人感到慌,首先是因为传播范围广。 目前已有15个省超26个地市中招,呈全国性蔓延态势。 还有传播效率很夸张。 例如最近确诊的成都一家三口,虽没去过南京,但在张家界和大连确诊者看过同一场演出就中招。 张文宏最近也发文强调,关键看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 换言之,从目前的疫情情况看,南京显然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期。 为什么这波疫情来的那么猛? 就是因为这个德尔塔(Delta),真的太“毒”了。 从广州爆发Delta,到目前各种信源分析,可以总结出Delta两大传播迅速的特征: 1、对身体的适应性增强 就是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近一半的感染者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就会让人误以为轻感冒,麻痹大意。 那么后续治疗不及时,就可能转重症。 另外,试想,一半概率不发热,那么常见的红外测温就形同虚设。 症状的不明显,意味着传播更隐秘,直到集中爆发。 2、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 根据钟南山院士针对前段时间广州疫情的研判,与普通毒株相比,Delta病毒感染者体内携带病毒量为一般毒株感染者携带量的100倍,在身体内的潜伏期也缩短至1-3天。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德尔塔病毒载量为去年流行病株的1260倍! 这里要说明下,病毒载量高和传染性强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 病毒载量高是一个结果。 意思是个体被感染后,病毒复制自己,就是“生娃”生的更快,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的载量结果。 那么当病毒载量达到一定峰值,便成为传染性强的其中一个原因。 当Delta病例呼出的空气中病毒的量提高1000多倍,密接被感染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体现。 根据美疾控中心与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武汉疫情期间一般毒株传播系数(R0)为2.5左右,欧洲第一波为3,Alpha变体为4-5,Delta传播系数已高达5-8。 5-8是什么概念呢? 其传播能力已是人类已知病毒的顶级水平。 来源:wiki 正因为其恐怖的传播能力,在几大变异病毒中后来居上。 根据WHO数据,截止7月20日,Delta毒株已在全球超过120个经济体出现。 4月底,Delta病例占比只有不到5%,短短1个月,这一比例已超过95%。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新冠病毒几大毒株,Delta算得上佼佼者。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不像双链的DNA具备“校正机制”,要变异,需要两条一起变。 就非常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出错,产生变异。 来源:网络 天花病毒是典型的双链DNA病毒,使得其在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中不容易变异。 这样的话,就为人类攻克天花病毒提供了很好的长线战场,不至于刚研发出疫苗就失效。 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容易变异的单链RNA病毒非常麻烦。 演化是一种盲目、无意识、无目的的过程。 一个生物有某个突变(性状)并不是以为它有什么“目的”,而是因为没有该突变的同类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都有这个突变。 而突变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自然选择的压力。 道理很简单,具备更适应环境的突变个体,才容易留下后代,将这种突变遗传下去。 长颈鹿的自然选择过程 来源:网络 那么我们站在新冠病毒的视角上,来观察这个演化过程。 一个新冠感染者,病毒在其体内复制时,很可能会产生多个版本的病毒。 感染者打个喷嚏传播病毒,尽管散布出去的病毒非常多。 但能传染到其他人的病毒其实非常少。 如果人群间隔离比较严格,那么每次从上个宿主传下个宿主只有极其少量的病毒,上一个宿主保留的很多版本病毒就丢失了。 这样就容易控制住疫情蔓延。 但问题在于,自由世界的人民不喜欢隔离。 而正是由于传染他人的病毒非常少,在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传播效率更高的变异版本就会“适者生存”。 而病毒的变异,可能十多个小时就变一次,那么可谓病毒一天,人类千年。 所以Delta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表现突出罢了。 比如在巴西,Delta(1.617.2)就混得不如P.1。 来源:outbreak.info 还有哥伦比亚,也是寂寂无名。 来源:outbreak.info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Delta武德不彰,还不得而知。 但至少说明,国内防控Delta这种传播效率高的类似毒株,还任重道远。 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还真不是一句官方说辞,而是真要命啊。 实际上,这还不算坏消息,更坏的消息还有。 众所周知,根据目前的研究,接种疫苗对新冠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还算“管用”,形成免疫屏障,对遏制病毒传播有积极作用。 但各位想过没有,免疫屏障,本身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压力”。 AY.1这个毒株,国内也许没什么名气,但如果有点科学上网能力,就知道来者不善。 首先,AY.1是Detal下的崽,简称Detal二世。 这个毒株特殊之处在于,在S蛋白上多了W258L和K417N两个突变。 K417N这个突变,可不像个好人。 因为他会导致免疫逃逸。 这不是我们乱说,而是根据nature的研究。 标题意思就是疫苗不灵光了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24-6 这篇文章有个研究,即17个打过mRNA疫苗的志愿者的单克隆抗体,对各种带有突变的假病毒产生中和作用的试验。 大致结论就是,K417N这个突变(红色标注),免疫逃逸表现突出。 class1、2两组样本,免疫逃逸很明显 来源:nature 不过幸好,AY.1尽管多了K417N免疫逃逸突变,但并没有显著增强传播能力。 不过Delta说了,扶老夫起来,老夫还行,于是就有了Delta三世——AY.2。 同样也有K417N突变。 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AY.2主要在美国国内传播。 要知道,美国疫苗接种率毕竟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7月11日,有67.6%的美国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48%的美国人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 那么我们不得不瞎想,这二三世,是不是在疫苗选择压力下诞生的产物? 下面有两个消息和两个好消息。 好消息是,AY.1、AY.2的在美国的感染人数在持续收敛。 坏消息是,Delta四世上线——AY.3。 好消息是,AY.3没有K417N突变。 坏消息是,AY.3异军突起,他爹Delta开始走下坡路。 美国随时间推移的突变和病例流行率 来源:outbreak.info 后续还有没有五六七八九……世? 此起披伏,看不到头啊。 当前,包含Delta在内,新冠其实有四大变种家族。 光是Delta就有那么多弯弯绕,其他四家也不遑多让,家家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四种变异株因为刺突蛋白(S)一些关键位点发生突变得以识别 来源:WHO 在自由世界的人类眼皮子下,开展了一场演化锦标赛。 那么病毒会向何处去?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懂一些生物学的读者,也许知道一句病毒学界的名言: “不太擅长置人于死地又能广泛传播的病毒,才算是成功的病毒” 从这个逻辑看,新冠确实是成功的病毒,他能广泛传播,而致死率远低于埃博拉、天花等烈性传染病。 可问题在于,他的致死率比流感高,大约在12%~5%左右这个不高不低,但足以让人感到恐慌的比例。 其实上面这句话还有个潜台词,即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弱化,毒性会降低。 逻辑上很有道理,如果病毒把宿主都搞死了,那么就难以传播,在这种选择压力下,病毒是会减弱。 事情真的如此乐观吗? 也许是吧。 下面讲一个澳大利亚兔兔的故事。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野兔泛滥不是一天两天,天天啃草皮非常烦人。 1950年,澳政府脑洞大开,决定从欧洲引进一种叫兔黏液瘤病毒,用“病毒战”来对抗泛滥的兔兔们。 要知道,兔黏液瘤病毒,是致死率极高的烈性病毒。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种烈性病毒在澳洲经过短暂传播后出现了变异。 变异之后,毒性较弱的兔黏液瘤病毒成为了主流,反而令众多兔兔实现了群体免疫。 兔兔的例子表明,病毒在传播中会弱化致死率,倾向于与人类共存是有可能的。 比如长期追踪埃博拉病毒的学者就发现,埃博拉病毒逐渐变“温和”,多代传播之后甚至会出现毒性大规模下降。 艾滋病毒也有同样趋势,例如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 对比10年前,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扩散能力下降了10%,潜伏期也比上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的增长。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佐证了毒性弱化了的观点,但问题在于: 这种毒性下降不是无限趋于零。 因为病毒的变异(性状),目的是为了生存并传播更多目标,而不是与宿主和平共处,向“少杀人”发展。 病毒不会在乎宿主的死活,能帮助病毒传播和生存的变异都会被演化保留。 变异和宿主的死活,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伤害或者杀死宿主可以保护自己或者帮助扩散,这个变异也会被保留下来。 轮状病毒的腹泻症状、狂犬病的发狂症状,都是病毒以伤害/杀死宿主为代价帮助自己传播的例子。 上文中,我们反复提到R0,在传染病学里,这是一个名为基本传染数的概念,公式为: R0=βND 其中: R0 :基本传染数,定义为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个体传染给其他个体的数量 β :病毒的传染性 N:宿主的数量 D:感染时间 简单地说,R0越大,这个病毒的生存能力就越强。 他的关键值为1,如果R0<1,则这个病毒无法长期生存。 常见病毒中最高的是麻疹,高达12-18,它的感染期只有几天,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染性强。 天花的R0有5-7,和Detal差不多。 虽然天花容易杀死宿主,但是只要传染性足够强的话依然不会灭绝。 所以疫苗普及前,天花能在人类社会横行千年。 正因为R0有三个变量,所以“成功”的病毒,会在这三个变量中保持微妙的平衡。 换言之,病毒不一定会和宿主长期好好相处,只需要R0总体够大即可。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疫情形势。 最好的结果,莫过于病毒的“销声匿迹”。 一种是可知论的解释,即致死率下降到流感那种水平。 一种是不可知论的解释,即病毒神秘消失。 后者也不是天方夜谭,历史上,忽然消失的病毒比比皆是。 例如同为单链RNA病毒的西班牙流感、SARS病毒,不就忽然消失了吗? 就拿后者来说,SARS如何消失现在也没有定论。 常见的说法是夏天把病毒热死了,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夏天那点儿温度,比人体温度低多了。 最坏的结果,就是病毒突然掀了桌子。 例如病毒演化到传染性更强,就算将致死率提高几档,他的R0仍然可以保持不变。 不过一方面,这会减少宿主的数量,病毒被自然选择淘汰; 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自由世界人民内心的恐惧,真正治好新冠脑炎,自发隔离做好,R0就下降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病毒也会在选择压力下,通过变异再次调整三个变量的平衡。 所以最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但恐怕难以持久。 还剩一条中间路线,即“不好不坏”。 病毒的变异分为两类: 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新冠目前的变异都是属于抗原漂移,指刺突蛋白(S)一个或几个关键氨基酸上出现突变。 意思就是新冠换个了漂移的杀马特发型。 这么一来,就算接种过疫苗,免疫系统都有可能不认识杀马特版的新冠病毒了。 意味着,抗原漂移会影响病毒的传播速率和免疫逃逸能力。 新冠的刺突蛋白通过勾住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入侵人类,疫苗原理就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这个蛋白的样子 来源:nature 抗原转换呢,就是新冠不止换发型,而是整个完全变了样。 就可能“掀桌子”,大幅提升致死率。 不过发生的概率很小, 换言之,抗原漂移在症状、致死率、整体抗原性等方面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这就是个非常烦人的结果,就是病毒长期保持“中等毒性”,也就是目前新冠这种致死率。 这里再提下澳大利亚的兔兔,就算他们“群体免疫”,但致死率依然达到26%左右。 尽管不愿意,但我们恐怕真要面临远超预期的疫情长期化挑战。 所以国内医学界出了许多“绥靖派”。 比如高福说: “新冠疫情已越来越‘流感化’,我们今后可能每年都需要打疫苗,就像流感一样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处。” 疫苗最主要的功能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和防死亡。 张文宏也承认,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世间常驻病毒。 即使疫苗充足的国家疫苗接种也难以阻断新冠病毒;病毒变异逃避疫苗的可能性在增大。 学者王立铭表示,理解并接受新冠疫情\"流感化\"的前景,调整以\"清零\"为红线的战时思维,考虑到新冠长期化、流感化的前景,客观计算风险和收益。 环球如此凉热,各变异株彼此相互竞争,快速迭代,汰旧立新,一年一年不断地“后浪推前浪”。 因此疫苗需要年年更新。 也就意味着在中长期,疫苗公司可谓找到一张长期“饭票”。 作为投资者,尤其要高度重视有mRNA技术平台的疫苗公司。 首先,国外已上市的mRNA疫苗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有效率(超过94%)。 更重要的是,mRNA疫苗开发的便捷性无与伦比。 因为病毒的刺突蛋白(S)积累足够多的突变(杀马特发型plus++++)。 会导致目前疫苗效果不佳,就需要重新设计疫苗。 mRNA疫苗开发和传统疫苗有很大不同。 它并不需要病毒本身,只需要病毒的核酸序列,开发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天,只要在现有疫苗的基础上做核酸序列修改即可(就像程序员改代码)。 传统疫苗,例如灭活需要进行变异毒株的分离和培养,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在病毒对人类的选择压力下,疫苗研发的范式转移! 所以,君临是乐观派,倾向绥靖观点,国门迟早会大幅开启。 但前提是国内获批mRNA疫苗,而且是高度自主可控。 相关公司的研发和临床要充分验证,运行高效、生产能力足够大,充分准备好了才行。","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807312095","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9689,"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60,"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899648455"}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