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中国投资,孙正义在打什么算盘?

丫丫港股圈
2021-08-13

马云和孙正义的结缘,来自于一次演讲。

2000年,在古塔的牵针引线下,马云第一次见到了孙正义。凭借诙谐幽默的演讲,马云很快打动了孙正义。当马云介绍阿里巴巴的演讲讲到快6分钟的时候,行事风格直接了当的孙正义打断马云:“停下来,你要多少钱?”

马云一脸疑惑:“我不要钱。”

孙正义也懵了:“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做什么?”

马云满不在乎的回答:“又不是我要见你,是古塔让我来见你的。”

马云和孙正义,谁也不服谁,两个人都像某私募大佬说的那样,都是强势的人。

正是这一次戏剧化的见面,让孙正义认准了马云,也成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之一。软银投在阿里身上的2000万美金,一度价值2400亿美元,这些股份也曾经帮助软银度过2019年的难关。

但是,时间来到2021年,同样是马云的一次戏演讲,却让阿里和软银同时陷入困境。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后,蚂蚁金服上市计划被搁置,阿里股价从顶峰下跌40%;此后中国掀起的反垄断审查,让一众互联网公司股价暴跌,其中就包括软银下了重注的滴滴。

8月11日早间,软银总裁孙正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中国仍将是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创新中心,但在投资方面,我们注意到很多新的监管措施陆续出台,我想再等一段时间,以观察(中国的)监管类型、监管范围、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孙正义预计,其观望期将达一至二年。

孙正义的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经济体,是创新中心;

第二,因为监管,所以要暂停新的投资,观察一段时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投资人开始担心外资对待中国的态度。那么,软银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暂停投资呢?

假如说是监管问题。其实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监管政策出台,比如说2013年反腐、2018年对教育、游戏、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都不小,为什么偏偏是这一次监管之后退出呢?

这个可能与软银的商业模式有关系。

软银是一家典型的投资型公司,其成功建立在通过发债获取日本甚至全球的便宜钱,再将其投到高成长的公司身上。

2019年,软银披露了其愿景基金的运作方式,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在内的有限合伙人为愿景基金提供了资本,这些资本被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前者的回报率固定在7%,而后者可在该基金投资利润减去某些费用后获得分红。

而软银投资的高成长公司,回报率远远超过资金成本。比如说贝壳的投资,软银在2019年11月向其投入了13.5亿美元,2020年贝壳上市后,这部分股票价值飙升至64亿美元,回报率高达375%。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只要投资的高成长公司足够多,那么里面总有能成功IPO的公司,软银就可以在二级市场大赚,拿到钱再继续投下一轮高成长公司。运气好一点,投资的公司里面,出现像阿里、字节、滴滴这样的巨头,那么软银就赚翻了。

公开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过去20年孙正义投资了800多家企业,成功获利的仅有40多家,成功率并不高,但是这不妨碍软银的投资回报率高达43%。

软银的财务报表显示,它的资产和负债规模都很庞大,说明借的钱很多,同时投资的公司也很多;每年的收益起伏不定,则主要是因为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像去年全球大放水,股市畅旺,软银自然就收获了历史上最大的利润年。

当天下起了黄金雨的时候,软银是借了一个湖来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次国家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反对那些依靠垄断赚取超额利益的公司,要将资金导向硬科技。

而对于软银来说,硬科技公司也许太慢了。从愿景基金一期的名单,我们可以发现软银大部分的投资偏好都是那种模式创新,可以快速成长的公司,比如说滴滴、Uber等等。

这类公司成长快、天花板高,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然后推上市快速退出。假如投硬科技比如芯片这些,资产重,回报周期长,就不符合软银的风格了。

而且,硬科技公司一般是规模取胜,成为龙头后才有超额利润,软银在海外为数不多的硬科技投资比如ARM,一般也是成熟公司,要陪伴国内的硬科技公司成长,恐怕并不现实。

除此之外,要解释软银的退出,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原因。

大家都知道,行为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关键的词叫做损失厌恶,同样的数量的损失和收益,带来的感受并不相同。就好比去投篮,连续投丢几次篮之后,大部分人可能就会开始抗拒,认为下一次篮也投不中。

那么今年孙正义投丢了哪些篮呢?这简直太多了。

最重仓的阿里巴巴,股价下跌40%;

赶着上市的滴滴,上市后股价腰斩还不止;

字节跳动,说好了上市又被拉回来;

掌门教育上市,股价从20块掉到只剩下5块;

所以,孙正义请求一个短暂停,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软银的行为,会带动外资大撤退吗?目前来看,还没有。

牛市女皇是站在孙正义那边的。ARK基金开始清仓中概股,拼多多、贝壳都被清仓,不过ARK在中概股方面的投资并不如人意,你看她对贝壳的操作,像不像韭菜?重仓特斯拉成名的Baillie Gifford,则逆势抄大底,重仓买入美团20亿港元。

从行为上来看,目前的外资是分化的,也许达利奥的发文,可以做一个注脚。

"要了解发生了什么,就需要了解中国经营资本主义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决策者不会让资本市场和资本的敏感性伤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资本必须了解这一切,否则将承受错误的后果。"

假如按照资本主义的原有剧本,教育、互联网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会借助竞争优势越来越庞大,然后疯狂赚钱,股东赚得盆满钵满,这就很市场经济。

但是市场经济,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

中国的政策,只是在这些巨头渐渐长到大而不能倒,长得像韩国的财阀的过程中,按下了暂停键,毕竟人民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股东的利益?大家就要好好想清楚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epeizhi
    2021-08-16
    epeizhi
    资本中的股民不在人民利益中,可悲的内卷!打压科技远没结束,才刚开始!
  • 人不如故ZM
    2021-08-14
    人不如故ZM
    好👍政策不是说不让赚钱了,而是限制那些圈完钱就跑,不能为增强综合国力持续做出贡献的资本
  • 郝医生
    2021-08-14
    郝医生
    金融误国,这些投资人越来越路径依赖找短平快的金融创新,不进入硬科技,是因为没有看清中国政策的底层逻辑,其实从来没变过。
  • 宝宝彤
    2021-08-19
    宝宝彤
    不在其中,不懂其原。
  • Dennisguan
    2021-08-18
    Dennisguan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qiughjuy
    2021-08-14
    qiughjuy
    不投拉倒呗,
发表看法
209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