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擂主”加码海外赛道 蔚来明年进入欧洲五国?

马斯克的小碎催
2021-11-22

$蔚来(NIO)$在国内自研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品牌中,蔚来或许是“野望”最大、最执着、国际化意愿最强烈的一个。

9月30日,蔚来公布了Q3季度财报。根据报告,公司总收入为98.05亿元,同比增长116.6%,环比增长16.1%。在经营效益保持稳健的同时,蔚来也在积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

“明年进入欧洲四国!实现国外销量占比50%的中长期目标。”蔚来创始人、总裁、CEO李斌在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一系列讯号的背后是盲目冲动还是早有预谋?李斌心中的蔚来“国际化”之路走到哪里了?今后会怎么走?把一个个零散的故事串在一起,某些端倪已渐渐浮出水面……

国际版图初显

窥一斑而见全豹,随着挪威蔚来中心的开业,其加速推进国际布局的战略版图也愈加清晰。今年9月30日,挪威蔚来中心开始投入运营,并于当天开始了ES8的第一批交付,至此迈出了进入中国以外市场的第一步。

在海外征途上,蔚来并不是业界的先行者,但却是把“蔚来中国”模式成功复制到“蔚来挪威”的那个。以同样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某汽车为例,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总计向挪威出口已超过300辆。上汽则是更早在挪威布局,2020年6月,328辆上汽大通MAXUS EV30就运至挪威。

但时至今日,上述在挪威市场的拓展依旧有限。据推特用户“Lasse Edvardsenr”报告,截至2021年10月底,排名前十名的车型,除了特斯拉这位绝对的“新能源霸主”以外,前几名依然是大众、BBA等欧洲老牌车企所牢牢占据,市场销量占比近5成。

在业界人士看来,上述车企选择代理或者经销商模式下,汽车销售平台只管卖车,而把服务推诿给第三方,导致用户体验差或者价格体系不透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成功的概率偏低。

与上述车企不同,蔚来开创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前所未有的直营模式,即品牌、产品、销售与服务模式、充换电站自建等业务布局,已经成功“移植”到了欧洲市场。以蔚来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挪威为例,目前在该地区的市场发展是令其满意的。李斌用两组数据说明了在该地区的市场表现:

1.在挪威的订单需求超过预期,在所有订单中,92%的用户选择了BaaS;

2.在试驾过蔚来汽车的用户中,超过四分之一都会下订单,比国内转化率要高很多。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取得了海外订单,并不意味着就能在海外市场立足,还得看汽车的品质与服务。据了解,在产品服务方面,2021年前蔚来自营和授权的蔚来服务中心将覆盖挪威的5大主要城市,2022年服务网络将扩展到挪威更多的城市;补能方面,蔚来宣布将在2022年年底前在挪威部署20座换电站,覆盖挪威的几个主要城市和周边交通要道。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区别于以往本土品牌国际化发展赚快钱、卖卖车的模式,蔚来走的是一条‘体系化’的融入模式,其希望和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为用户提供终身服务。”这种彻底的国际化,更彰显了其参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竞争的野心,显示了蔚来对自身产品的信心。

兴业证券研报进一步分析称,进军挪威将为蔚来积累口碑与市场经验,进入欧洲其他国家以贡献其销量做准备。

“挪威计划在2025年燃油车,假如挪威2025年纯电渗透率为90%计算,我们预计蔚来全系(包括轿车与SUV)销量有望达到14580辆,2025年市占率约9%。”兴业证券分析师于晓(化名)预测。

当然,蔚来的野心不会囿于人口都只有五百多万的国家,挪威只是蔚来落盘欧洲的试水棋子。当被问蔚来的未来怎么走?

李斌坚定2022 年将继续大力推进全球市场的布局,“我们不仅要深耕国内市场,还希望明年尝试进入挪威在内的5个更欢迎电动汽车的欧洲国家,提供NT2.0的新车型。”

“我觉得长期来看,我认为中国以外的市场占蔚来销售总额50%是一个合理的计划。” 李斌进一步补充。

沪上一位分析人士认为,面对新能源汽车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广袤的市场空间,加速产能布局,加快国际市场的渗透率,则是蔚来正在谋划的新局。某种意义上,蔚来也是中国首个走出去的高端汽车品牌,其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对于中国整个汽车行业“走出去”也至关重要。

业务前景可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蔚来在中国市场稳健的增长坚定了其出海的勇气。根据财报,蔚来Q3总营收98.1亿元,同比增长116.6%,环比增长16.1%。高于此前分析师一致预期的93.2亿。

从营收构成来看,蔚来作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其汽车销售占据了总营收的90%以上,这也意味着公司的核心经营指标是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今年三季度,汽车交付24439台再创新高,收入86.368亿元,同比增长102.4%,实现连续六个季度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能,蔚来位于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首座工厂(下称新桥工厂)将在本月底开始正式安装调试设备,预计明年第三季度便可以投产,用于生产蔚来的新车型。据李斌介绍,这两个工厂的产能加起来有60万辆,能够满足蔚来短期需要。

通过梳理公开信息不难发现,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产能为例,预计2022年底,理想ONE在北京、常州工厂总产能30万辆;小鹏的郑州、肇庆、广州三座工厂总产能为35万辆。以此计算,蔚来在抢夺电动车市场的先机上,理想、小鹏已经落后于前者半个身位。

对此,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综合蔚来的后续规划和现有交付量看,新桥工厂投产在即,无疑成为其扩充产能,提升市场份额,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解决了产能的后顾之忧,随之而来的是新车型也在快速推进之中。蔚来首款纯电轿车ET7已经在9月正式下线,预计春节前后可以在蔚来展区见到实车,明年一季度便可以实现交付。除了ET7之外,另外两款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新车也在按计划开发,相关车型将在明年下半年陆续交付。据了解,NT2.0平台是蔚来第二代汽车平台,与第一代平台相比,NT2.0平台在算力架构上会有明显的提升,传感器也会进行优化,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事实上,智能驾驶系统是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最核心的增量部分,是造车新势力以及华为、小米等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领域的主要切入点,也是各玩家抢占的技术制高点。

为打造核心技术壁垒,蔚来在研发方面打下坚实的护城河。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为1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9%,环比增长35%。蔚来方面表示,三季度研发费用显著增加,主要就是因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加快,并且研发人员的数量也有所提升,总体上符合全年研发支出50亿元人民币的预期。比如,蔚来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NAD的开发工作按正计划进行中,据李斌透露,将会在合适的时间向用户开放订阅服务。

在打造技术软实力之外,蔚来也通过搭建庞大的补能体系,持续创新打造硬实力。在充换电网络方面,截至11月10日,蔚来在中国地区已建成换电站609座,超充站360座、2690根,目的地充电站560座、3155根。在欧洲,今年会有4座第二代换电站投入运营,明年则将再建12座。而根据规划,蔚来将在2025年建成4000座换电站。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重资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看起来前期投入成本偏高、效率相对较低,但在打通最后一公里,在用户体验、终端掌控力等方面,优势更加凸显,将会为企业构筑“双保险”。

可以说,蔚来Q3财报交出的大棋已布, 但要真正下好这盘棋,既要全盘统筹考虑,又要有布局棋子,还要力求步步走好、走稳。随着明年蔚来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全系车型陆续交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拭目以待。

老虎财报热评
2021Q3财报季即将开启,你关注的公司财报如何解读?来老虎获取第一手财报信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