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_7443
2021-12-20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锦缎:
如何看“低谷”里的阿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93612650,"tweetId":"693612650","gmtCreate":1640012703535,"gmtModify":1640012703535,"author":{"id":3534890718855262,"idStr":"3534890718855262","authorId":3534890718855262,"authorIdStr":"3534890718855262","name":"随心_7443","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5581203cc1f96ffba6b9074c5aa65d3","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3,"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93612650","repostId":693375654,"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93375654,"tweetId":"693375654","gmtCreate":1639978801497,"gmtModify":1639981128195,"author":{"id":3558920476397107,"idStr":"3558920476397107","authorId":3558920476397107,"authorIdStr":"3558920476397107","name":"锦缎","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8eb9e41af832714b14f9e80dd7f2028","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9866,"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56e600eb305a669ea7fe60021cea11c"}],"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56e600eb305a669ea7fe60021cea11c","width":"1080","height":"698"}],"title":"如何看“低谷”里的阿里?","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56e600eb305a669ea7fe60021cea11c\"></p><p>在Facebook和SpaceX的VC投资人Peter Thiel眼中,一家企业的增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同样生意模式的从1-N,体现为全球化的横向复制;另一个体现为创新的从零到一,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纵向爆发式增长。</p><p>在Thiel眼中,全球化层面的复制和扩张终有极限,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逻辑中去,但一家企业能不能持续创新,打造科技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在全球化陷入停滞的今天,才是至关重要的。</p><p>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评价当前的阿里巴巴的表现,毋庸置疑,2021年底的<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BABA\">$阿里巴巴(BABA)$</a> 正处在多重周期的谷底:在悲观者眼中,阿里的内需基盘已经开始接近增长的天花板,但在科技创新领域,新的增量还没有成型。</p><p>事实上,这种青黄不接直接体现在财报上:就在上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Q3实现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经营利润150.0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下降87%。</p><p>在投资者眼中,宏观经济对阿里消费基本盘的压制,监管环境的变化,来自同业的激烈投入,以及阿里自身人才组织架构的巨大变化,都构成了阿里业绩和市值双重低谷的重要因素。</p><p>不过,对于追求“活102年”的阿里来说,此时此刻,看好阿里的投资者也许可以稍微乐观一点:</p><p>以穿越周期的视角来看阿里,一时一地的顺风或逆风并不重要,“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在过去22年中的成就,并非基于任何奇谋妙计,而在于保持了战略的一致性,能够针对不同环境实现有条不紊的应对,坚持长期战略定力。</p><p>而以2021年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中张勇演讲为例,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6年就已确定的“内需,全球化,科技”三大战略层面,阿里全力推进已经取得了扎实的推进结果。从这三个层面的布局来看,无论从业务布局的架构还是组织能力水准来看,一个颇具战略定力,能够因应战略转型期的阿里巴巴已经初步成型。</p><h2>01 中国市场:不断延伸的1-N曲线</h2><p>作为阿里巴巴的基盘市场,中国这个内需市场一直不容有失:</p><p>到今年9月底,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基础已经到了9.53亿,不仅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面前,阿里ARPU高达8400元。</p><p>在用户数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阿里还能够保持一个非常高的ARPU值,这代表了阿里巴巴拥有最有价值也最广泛的消费者群体。</p><p>对电商这个赛道来说,持续获得新客户固然重要,但高ARPU值本身象征意义更为惊人,他代表着有价值的用户能够在阿里这个平台上有效留存:</p><p>阿里巴巴的用户留存率在行业内傲视群雄,年度超过7000元ARPU值用户的整体留存率超过98%,在2000到7000元的范围内,整体留存率达到96%。很显然,随着用户在平台上的时间越长,他的消费品类,购买的金额也会进一步增长。</p><p>而且,与不计成本争夺低线消费者的同行比较起来,阿里巴巴的应对手段显然更为高明:</p><p>通过建立广泛的消费者矩阵,阿里巴巴建立了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和发现性需求的多种平台,无论是盒马,饿了么,还是淘宝,天猫,亦或是闲鱼,今天的阿里巴巴具有最完整的面向消费者的app矩阵,通过这样的app矩阵组合,让阿里拥有了抗单一渠道风险的业务来源。</p><p>当然,矩阵组合作为一个偏防守姿态的策略,证明了阿里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但仅凭多元化并不能消解投资人心中更大的疑虑:</p><p>阿里巴巴今天已经到9.53亿人群的规模,消费体量已经占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20%左右,与其他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比起来,阿里内需的增长在哪里?</p><p>首先,从用户数量来看,尽管阿里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99%,到三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81%,但在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仍然有相当空间:</p><p>以三季度的阿里超预期投入为例,这中间的重要原因阿里在低线市场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淘菜菜,淘特等产品线迅速增长,就是为了因应渠道下沉,激活低线消费者的趋势。</p><p>在阿里眼中,除了渠道下沉之外,更多年轻消费者从一出生就热衷于电商购物,而从不使用电商的消费者是逐年减少的,因此,热衷在线购物的消费者总盘子是在增长的。到今年年底,阿里将确保激活10亿消费者,但仅凭消费者基盘市场的更替,至少还有2-3亿新增消费者等待挖掘。</p><p>其次,即使是基盘消费者中,阿里也看到大量潜力尚未挖掘:</p><p>阿里在服装,消费电子等品类的渗透率比较高,在这些强势市场中,阿里需要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但家居,健康,旅游等产品渗透率还很低,可挖掘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尽管阿里活跃用户中已经50%是食品消费,但以食品生鲜9万亿的市场来衡量,数字化比例还很低,阿里的天花板还在天上。</p><p>最后,与其他生意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追求规模的竞争对手不同,阿里巴巴能够为商户提供更为多元的服务:</p><p>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和阿里云服务和众多服务抓手,最终能确保阿里对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迎合商家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p><p>除此之外,阿里在本地服务层面也搭建了完整的服务架构:</p><p>无论是盒马,天猫超市,还是应对方兴未艾的社区团购渠道的淘菜菜,亦或是面对低线消费者的淘宝特价版,都在本地商业视角当中去发展用户所需的高频刚需品类,并且未来可以接入更丰富的第三方服务。而飞猪和高德则提供了目的地业务,通过地图搭建目的地服务的基础平台,能够为用户从导航到目的地为出发点。</p><p>这一切服务的底层架构都建立在商业场景和数字化物流之上,促成了阿里数字化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最终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形成一张时空交织的新零售消费的基础设施。</p><p>不难推知,这套坚不可摧的基础设施,才是阿里未来继续巩固内需基本盘并且获得可观增长的有效保证:从长期看无论是获取用户增长,还是获取ARPU进一步开发,阿里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至少,在中国市场的从1-N的曲线上,阿里还可以走很远很远。</p><h2>02 阿里全球化:一切才刚刚开始</h2><p>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海外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这一点更是毋庸置疑。</p><p>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电商的渗透率仅仅到了11%,而Lazada在东南亚年度活跃用户对于当地互联网人口的渗透率也只有34%。同样,包括中东、欧洲、中亚、非洲这些市场,目前市场电商渗透率还非常低,只有12%,而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的渗透率也只有15%。</p><p>从全球化角度来讲,阿里的增长重心和成果也已经颇为清楚:</p><p>在全球化中,阿里巴巴全球消费市场经营了AliExpress、Lazada、Trendyol、Daraz等多个品牌。从MAU角度说,阿里的业务已经分别排在全球TOP 20 MAU的排行榜上;加总的话,整体海外MAU已经排在全球第四位。同时从GMV消费规模来讲,前三个AE、Lazada、Trendyol也都进入了前20位。四个业务加总的海外GMV规模也达到全球第六位。</p><p>与中国市场情况不同,海外市场的电商基础设施各有各的缺口,阿里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说是刚刚开始:无论是海外物流,还是支付和钱包网络的投建,阿里正在为电商业务长期发展铺平道路。从这个角度说,除了中国市场之外,阿里也在不断延伸全球化增长1-N曲线,这同样是阿里新增长曲线的主要来源。</p><p>不难想象,只要阿里继续坚持在中国和全球的1-N市场层面战略一致性,长期看,阿里的先发优势几乎难以撼动,眼下的周期底部只是短期的一个插曲。</p><h2>03 重新定义云计算:阿里的0-1</h2><p>除了1-N层面的赫赫战功,在这个时刻,对阿里的乐观应当还有来自科技创新0-1层面的观察:</p><p>阿里正在重新定义倾注资源打造的云计算体系:与美国典型市场不同的是,阿里正在通过云钉一体以及硬核技术的投入,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线。</p><p>首先,在IaaS层技术上,阿里不仅进一步深耕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同时也开始了走向关键硬件技术的突破,对一些服务器芯片、存储芯片、计算芯片等关键芯片领域进行突破。</p><p>其次,在PaaS层面上,阿里成为了第一个提出中台战略的科技公司:阿里希望基于数据中台,智能化工作中台,IoT中台等,让更多的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受益:通过类似钉钉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开发者基于中台更好的更好地做个性化的开发,发展个性化的应用,同时也能充分运用云的资源和计算力,利用算法的基础,利用组织数字化,包括IoT的各种基础设施。</p><p>最后,通过与不同行业伙伴合作,阿里也开始走向SaaS层面的解决方案。每个行业都要进行数字化的工作,每个行业在进入符合它产业特点的经营时,首先必须建构成了设一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工作方式。而阿里云计算和大数据,是面向客户的服务和出口。</p><p>在这方面,阿里独创的产品和服务模型正在逐渐铺开:</p><p>阿里人工智能在阿里各个业务方面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效,阿里的小蛮驴搭载的是L4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同时阿里形成了末端无人配送车的产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p><p>阿里的城市大脑服务平台在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城市大脑今天已经转化成一个广泛使用的产业化解决方案,为城市提供数字化底座,通过多种AI技术来完成城市各种要素的数字化,并进行高效的城市管理。</p><p>而在软硬件发展中,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进全栈自研的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技术、芯片、服务器这些核心技术,形成云计算、云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p><p>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阿里开始进一步倾注力量实现技术的普惠:阿里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大型预训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阿里的广大开发者如果有能力开发算法,阿里将能提供M6作为基础设施,让合作伙伴更普惠化地使用低成本、高可用的训练的基础设施,为他们算法的成熟提供基础帮助。</p><p>阿里今天也积极推进“一云多芯”的技术架构。在阿里眼中,未来不同的芯片都能适配到阿里云,并能进行批量化运营,大规模、高复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p><h2>04 ESG:阿里的新动向</h2><p>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三大战略之外,ESG第一次出现在阿里投资者日的描述中:在碳中和,缩小技术鸿沟,回馈社会等诸多等层面,阿里都提出了具体而微的方案,由此看得出阿里对ESG战略的态度。</p><p>在环境层面,在阿里巴巴投资者日,阿里已经对碳中和方案做出了明确拆解:到2030年,阿里巴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协同生态上下游,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p><p>而社会层面,在缩小数字鸿沟,回馈社会等层面,阿里巴巴提出了四大构想: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帮助小企业出海,提升用工的福利保证;通过服务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差距,</p><p>在治理层面,最后在治理方面,阿里完成了夯实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治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而为整个ESG工作的推进,为整个公司的治理升级来提供指导。</p><p>不难理解,通过这些行动转变,阿里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了呼应,一方面通过与国际标准对齐,另一方面将ESG融合到公司实际业务中,阿里成功在ESG领域赢回一分。</p><p>就在不久前,国际知名指数供应商明晟公司(MSCI)将阿里巴巴ESG评级从BB上调到BBB,与亚马逊等公司齐平。从去年降级到今年评级回升,侧面反映国际市场对阿里一年来公司治理成果的认可。</p><h2>05 结语:善弈者通盘无妙手</h2><p>纵观企业发展历史,没有一家公司的增长路径是轻松坦途,总有顺风和逆风的状态,阿里巴巴能够将内需扩大,全球增长,和科技投入三个层面的战略,长期一以贯之,这种通盘无妙手的战略定力才是最为稀缺的。</p><p>以此次投资者日的拆解来看,对阿里的负面悲观观点已经被过度演绎,宏观消费周期和微观增长周期的叠加是阿里当前市值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以从1-N的全球化曲线延伸和从零到一的技术储备来看,投资人对身处谷底阿里不妨乐观一点:</p><p>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一方面不失坚定的按照既定的战略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又对ESG等新兴议题妥善加以应对,这样有效沉着应对周期下行的阿里巴巴,是老道的投资人必须加以关注的。</p><p><br></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56e600eb305a669ea7fe60021cea11c\"></p><p>在Facebook和SpaceX的VC投资人Peter Thiel眼中,一家企业的增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同样生意模式的从1-N,体现为全球化的横向复制;另一个体现为创新的从零到一,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纵向爆发式增长。</p><p>在Thiel眼中,全球化层面的复制和扩张终有极限,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逻辑中去,但一家企业能不能持续创新,打造科技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在全球化陷入停滞的今天,才是至关重要的。</p><p>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评价当前的阿里巴巴的表现,毋庸置疑,2021年底的<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BABA\">$阿里巴巴(BABA)$</a> 正处在多重周期的谷底:在悲观者眼中,阿里的内需基盘已经开始接近增长的天花板,但在科技创新领域,新的增量还没有成型。</p><p>事实上,这种青黄不接直接体现在财报上:就在上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Q3实现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经营利润150.0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下降87%。</p><p>在投资者眼中,宏观经济对阿里消费基本盘的压制,监管环境的变化,来自同业的激烈投入,以及阿里自身人才组织架构的巨大变化,都构成了阿里业绩和市值双重低谷的重要因素。</p><p>不过,对于追求“活102年”的阿里来说,此时此刻,看好阿里的投资者也许可以稍微乐观一点:</p><p>以穿越周期的视角来看阿里,一时一地的顺风或逆风并不重要,“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在过去22年中的成就,并非基于任何奇谋妙计,而在于保持了战略的一致性,能够针对不同环境实现有条不紊的应对,坚持长期战略定力。</p><p>而以2021年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中张勇演讲为例,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6年就已确定的“内需,全球化,科技”三大战略层面,阿里全力推进已经取得了扎实的推进结果。从这三个层面的布局来看,无论从业务布局的架构还是组织能力水准来看,一个颇具战略定力,能够因应战略转型期的阿里巴巴已经初步成型。</p><h2>01 中国市场:不断延伸的1-N曲线</h2><p>作为阿里巴巴的基盘市场,中国这个内需市场一直不容有失:</p><p>到今年9月底,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基础已经到了9.53亿,不仅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面前,阿里ARPU高达8400元。</p><p>在用户数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阿里还能够保持一个非常高的ARPU值,这代表了阿里巴巴拥有最有价值也最广泛的消费者群体。</p><p>对电商这个赛道来说,持续获得新客户固然重要,但高ARPU值本身象征意义更为惊人,他代表着有价值的用户能够在阿里这个平台上有效留存:</p><p>阿里巴巴的用户留存率在行业内傲视群雄,年度超过7000元ARPU值用户的整体留存率超过98%,在2000到7000元的范围内,整体留存率达到96%。很显然,随着用户在平台上的时间越长,他的消费品类,购买的金额也会进一步增长。</p><p>而且,与不计成本争夺低线消费者的同行比较起来,阿里巴巴的应对手段显然更为高明:</p><p>通过建立广泛的消费者矩阵,阿里巴巴建立了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和发现性需求的多种平台,无论是盒马,饿了么,还是淘宝,天猫,亦或是闲鱼,今天的阿里巴巴具有最完整的面向消费者的app矩阵,通过这样的app矩阵组合,让阿里拥有了抗单一渠道风险的业务来源。</p><p>当然,矩阵组合作为一个偏防守姿态的策略,证明了阿里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但仅凭多元化并不能消解投资人心中更大的疑虑:</p><p>阿里巴巴今天已经到9.53亿人群的规模,消费体量已经占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20%左右,与其他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比起来,阿里内需的增长在哪里?</p><p>首先,从用户数量来看,尽管阿里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99%,到三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81%,但在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仍然有相当空间:</p><p>以三季度的阿里超预期投入为例,这中间的重要原因阿里在低线市场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淘菜菜,淘特等产品线迅速增长,就是为了因应渠道下沉,激活低线消费者的趋势。</p><p>在阿里眼中,除了渠道下沉之外,更多年轻消费者从一出生就热衷于电商购物,而从不使用电商的消费者是逐年减少的,因此,热衷在线购物的消费者总盘子是在增长的。到今年年底,阿里将确保激活10亿消费者,但仅凭消费者基盘市场的更替,至少还有2-3亿新增消费者等待挖掘。</p><p>其次,即使是基盘消费者中,阿里也看到大量潜力尚未挖掘:</p><p>阿里在服装,消费电子等品类的渗透率比较高,在这些强势市场中,阿里需要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但家居,健康,旅游等产品渗透率还很低,可挖掘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尽管阿里活跃用户中已经50%是食品消费,但以食品生鲜9万亿的市场来衡量,数字化比例还很低,阿里的天花板还在天上。</p><p>最后,与其他生意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追求规模的竞争对手不同,阿里巴巴能够为商户提供更为多元的服务:</p><p>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和阿里云服务和众多服务抓手,最终能确保阿里对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迎合商家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p><p>除此之外,阿里在本地服务层面也搭建了完整的服务架构:</p><p>无论是盒马,天猫超市,还是应对方兴未艾的社区团购渠道的淘菜菜,亦或是面对低线消费者的淘宝特价版,都在本地商业视角当中去发展用户所需的高频刚需品类,并且未来可以接入更丰富的第三方服务。而飞猪和高德则提供了目的地业务,通过地图搭建目的地服务的基础平台,能够为用户从导航到目的地为出发点。</p><p>这一切服务的底层架构都建立在商业场景和数字化物流之上,促成了阿里数字化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最终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形成一张时空交织的新零售消费的基础设施。</p><p>不难推知,这套坚不可摧的基础设施,才是阿里未来继续巩固内需基本盘并且获得可观增长的有效保证:从长期看无论是获取用户增长,还是获取ARPU进一步开发,阿里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至少,在中国市场的从1-N的曲线上,阿里还可以走很远很远。</p><h2>02 阿里全球化:一切才刚刚开始</h2><p>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海外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这一点更是毋庸置疑。</p><p>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电商的渗透率仅仅到了11%,而Lazada在东南亚年度活跃用户对于当地互联网人口的渗透率也只有34%。同样,包括中东、欧洲、中亚、非洲这些市场,目前市场电商渗透率还非常低,只有12%,而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的渗透率也只有15%。</p><p>从全球化角度来讲,阿里的增长重心和成果也已经颇为清楚:</p><p>在全球化中,阿里巴巴全球消费市场经营了AliExpress、Lazada、Trendyol、Daraz等多个品牌。从MAU角度说,阿里的业务已经分别排在全球TOP 20 MAU的排行榜上;加总的话,整体海外MAU已经排在全球第四位。同时从GMV消费规模来讲,前三个AE、Lazada、Trendyol也都进入了前20位。四个业务加总的海外GMV规模也达到全球第六位。</p><p>与中国市场情况不同,海外市场的电商基础设施各有各的缺口,阿里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说是刚刚开始:无论是海外物流,还是支付和钱包网络的投建,阿里正在为电商业务长期发展铺平道路。从这个角度说,除了中国市场之外,阿里也在不断延伸全球化增长1-N曲线,这同样是阿里新增长曲线的主要来源。</p><p>不难想象,只要阿里继续坚持在中国和全球的1-N市场层面战略一致性,长期看,阿里的先发优势几乎难以撼动,眼下的周期底部只是短期的一个插曲。</p><h2>03 重新定义云计算:阿里的0-1</h2><p>除了1-N层面的赫赫战功,在这个时刻,对阿里的乐观应当还有来自科技创新0-1层面的观察:</p><p>阿里正在重新定义倾注资源打造的云计算体系:与美国典型市场不同的是,阿里正在通过云钉一体以及硬核技术的投入,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线。</p><p>首先,在IaaS层技术上,阿里不仅进一步深耕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同时也开始了走向关键硬件技术的突破,对一些服务器芯片、存储芯片、计算芯片等关键芯片领域进行突破。</p><p>其次,在PaaS层面上,阿里成为了第一个提出中台战略的科技公司:阿里希望基于数据中台,智能化工作中台,IoT中台等,让更多的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受益:通过类似钉钉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开发者基于中台更好的更好地做个性化的开发,发展个性化的应用,同时也能充分运用云的资源和计算力,利用算法的基础,利用组织数字化,包括IoT的各种基础设施。</p><p>最后,通过与不同行业伙伴合作,阿里也开始走向SaaS层面的解决方案。每个行业都要进行数字化的工作,每个行业在进入符合它产业特点的经营时,首先必须建构成了设一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工作方式。而阿里云计算和大数据,是面向客户的服务和出口。</p><p>在这方面,阿里独创的产品和服务模型正在逐渐铺开:</p><p>阿里人工智能在阿里各个业务方面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效,阿里的小蛮驴搭载的是L4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同时阿里形成了末端无人配送车的产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p><p>阿里的城市大脑服务平台在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城市大脑今天已经转化成一个广泛使用的产业化解决方案,为城市提供数字化底座,通过多种AI技术来完成城市各种要素的数字化,并进行高效的城市管理。</p><p>而在软硬件发展中,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进全栈自研的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技术、芯片、服务器这些核心技术,形成云计算、云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p><p>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阿里开始进一步倾注力量实现技术的普惠:阿里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大型预训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阿里的广大开发者如果有能力开发算法,阿里将能提供M6作为基础设施,让合作伙伴更普惠化地使用低成本、高可用的训练的基础设施,为他们算法的成熟提供基础帮助。</p><p>阿里今天也积极推进“一云多芯”的技术架构。在阿里眼中,未来不同的芯片都能适配到阿里云,并能进行批量化运营,大规模、高复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p><h2>04 ESG:阿里的新动向</h2><p>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三大战略之外,ESG第一次出现在阿里投资者日的描述中:在碳中和,缩小技术鸿沟,回馈社会等诸多等层面,阿里都提出了具体而微的方案,由此看得出阿里对ESG战略的态度。</p><p>在环境层面,在阿里巴巴投资者日,阿里已经对碳中和方案做出了明确拆解:到2030年,阿里巴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协同生态上下游,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p><p>而社会层面,在缩小数字鸿沟,回馈社会等层面,阿里巴巴提出了四大构想: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帮助小企业出海,提升用工的福利保证;通过服务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差距,</p><p>在治理层面,最后在治理方面,阿里完成了夯实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治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而为整个ESG工作的推进,为整个公司的治理升级来提供指导。</p><p>不难理解,通过这些行动转变,阿里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了呼应,一方面通过与国际标准对齐,另一方面将ESG融合到公司实际业务中,阿里成功在ESG领域赢回一分。</p><p>就在不久前,国际知名指数供应商明晟公司(MSCI)将阿里巴巴ESG评级从BB上调到BBB,与亚马逊等公司齐平。从去年降级到今年评级回升,侧面反映国际市场对阿里一年来公司治理成果的认可。</p><h2>05 结语:善弈者通盘无妙手</h2><p>纵观企业发展历史,没有一家公司的增长路径是轻松坦途,总有顺风和逆风的状态,阿里巴巴能够将内需扩大,全球增长,和科技投入三个层面的战略,长期一以贯之,这种通盘无妙手的战略定力才是最为稀缺的。</p><p>以此次投资者日的拆解来看,对阿里的负面悲观观点已经被过度演绎,宏观消费周期和微观增长周期的叠加是阿里当前市值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以从1-N的全球化曲线延伸和从零到一的技术储备来看,投资人对身处谷底阿里不妨乐观一点:</p><p>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一方面不失坚定的按照既定的战略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又对ESG等新兴议题妥善加以应对,这样有效沉着应对周期下行的阿里巴巴,是老道的投资人必须加以关注的。</p><p><br></p></body></html>","text":"在Facebook和SpaceX的VC投资人Peter Thiel眼中,一家企业的增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同样生意模式的从1-N,体现为全球化的横向复制;另一个体现为创新的从零到一,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纵向爆发式增长。 在Thiel眼中,全球化层面的复制和扩张终有极限,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逻辑中去,但一家企业能不能持续创新,打造科技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在全球化陷入停滞的今天,才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评价当前的阿里巴巴的表现,毋庸置疑,2021年底的$阿里巴巴(BABA)$ 正处在多重周期的谷底:在悲观者眼中,阿里的内需基盘已经开始接近增长的天花板,但在科技创新领域,新的增量还没有成型。 事实上,这种青黄不接直接体现在财报上:就在上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Q3实现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经营利润150.0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下降87%。 在投资者眼中,宏观经济对阿里消费基本盘的压制,监管环境的变化,来自同业的激烈投入,以及阿里自身人才组织架构的巨大变化,都构成了阿里业绩和市值双重低谷的重要因素。 不过,对于追求“活102年”的阿里来说,此时此刻,看好阿里的投资者也许可以稍微乐观一点: 以穿越周期的视角来看阿里,一时一地的顺风或逆风并不重要,“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在过去22年中的成就,并非基于任何奇谋妙计,而在于保持了战略的一致性,能够针对不同环境实现有条不紊的应对,坚持长期战略定力。 而以2021年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中张勇演讲为例,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6年就已确定的“内需,全球化,科技”三大战略层面,阿里全力推进已经取得了扎实的推进结果。从这三个层面的布局来看,无论从业务布局的架构还是组织能力水准来看,一个颇具战略定力,能够因应战略转型期的阿里巴巴已经初步成型。 01 中国市场:不断延伸的1-N曲线 作为阿里巴巴的基盘市场,中国这个内需市场一直不容有失: 到今年9月底,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基础已经到了9.53亿,不仅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面前,阿里ARPU高达8400元。 在用户数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阿里还能够保持一个非常高的ARPU值,这代表了阿里巴巴拥有最有价值也最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对电商这个赛道来说,持续获得新客户固然重要,但高ARPU值本身象征意义更为惊人,他代表着有价值的用户能够在阿里这个平台上有效留存: 阿里巴巴的用户留存率在行业内傲视群雄,年度超过7000元ARPU值用户的整体留存率超过98%,在2000到7000元的范围内,整体留存率达到96%。很显然,随着用户在平台上的时间越长,他的消费品类,购买的金额也会进一步增长。 而且,与不计成本争夺低线消费者的同行比较起来,阿里巴巴的应对手段显然更为高明: 通过建立广泛的消费者矩阵,阿里巴巴建立了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和发现性需求的多种平台,无论是盒马,饿了么,还是淘宝,天猫,亦或是闲鱼,今天的阿里巴巴具有最完整的面向消费者的app矩阵,通过这样的app矩阵组合,让阿里拥有了抗单一渠道风险的业务来源。 当然,矩阵组合作为一个偏防守姿态的策略,证明了阿里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但仅凭多元化并不能消解投资人心中更大的疑虑: 阿里巴巴今天已经到9.53亿人群的规模,消费体量已经占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20%左右,与其他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比起来,阿里内需的增长在哪里? 首先,从用户数量来看,尽管阿里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99%,到三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到了81%,但在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仍然有相当空间: 以三季度的阿里超预期投入为例,这中间的重要原因阿里在低线市场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淘菜菜,淘特等产品线迅速增长,就是为了因应渠道下沉,激活低线消费者的趋势。 在阿里眼中,除了渠道下沉之外,更多年轻消费者从一出生就热衷于电商购物,而从不使用电商的消费者是逐年减少的,因此,热衷在线购物的消费者总盘子是在增长的。到今年年底,阿里将确保激活10亿消费者,但仅凭消费者基盘市场的更替,至少还有2-3亿新增消费者等待挖掘。 其次,即使是基盘消费者中,阿里也看到大量潜力尚未挖掘: 阿里在服装,消费电子等品类的渗透率比较高,在这些强势市场中,阿里需要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但家居,健康,旅游等产品渗透率还很低,可挖掘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尽管阿里活跃用户中已经50%是食品消费,但以食品生鲜9万亿的市场来衡量,数字化比例还很低,阿里的天花板还在天上。 最后,与其他生意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追求规模的竞争对手不同,阿里巴巴能够为商户提供更为多元的服务: 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和阿里云服务和众多服务抓手,最终能确保阿里对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迎合商家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除此之外,阿里在本地服务层面也搭建了完整的服务架构: 无论是盒马,天猫超市,还是应对方兴未艾的社区团购渠道的淘菜菜,亦或是面对低线消费者的淘宝特价版,都在本地商业视角当中去发展用户所需的高频刚需品类,并且未来可以接入更丰富的第三方服务。而飞猪和高德则提供了目的地业务,通过地图搭建目的地服务的基础平台,能够为用户从导航到目的地为出发点。 这一切服务的底层架构都建立在商业场景和数字化物流之上,促成了阿里数字化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最终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形成一张时空交织的新零售消费的基础设施。 不难推知,这套坚不可摧的基础设施,才是阿里未来继续巩固内需基本盘并且获得可观增长的有效保证:从长期看无论是获取用户增长,还是获取ARPU进一步开发,阿里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至少,在中国市场的从1-N的曲线上,阿里还可以走很远很远。 02 阿里全球化:一切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海外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这一点更是毋庸置疑。 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电商的渗透率仅仅到了11%,而Lazada在东南亚年度活跃用户对于当地互联网人口的渗透率也只有34%。同样,包括中东、欧洲、中亚、非洲这些市场,目前市场电商渗透率还非常低,只有12%,而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的渗透率也只有15%。 从全球化角度来讲,阿里的增长重心和成果也已经颇为清楚: 在全球化中,阿里巴巴全球消费市场经营了AliExpress、Lazada、Trendyol、Daraz等多个品牌。从MAU角度说,阿里的业务已经分别排在全球TOP 20 MAU的排行榜上;加总的话,整体海外MAU已经排在全球第四位。同时从GMV消费规模来讲,前三个AE、Lazada、Trendyol也都进入了前20位。四个业务加总的海外GMV规模也达到全球第六位。 与中国市场情况不同,海外市场的电商基础设施各有各的缺口,阿里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说是刚刚开始:无论是海外物流,还是支付和钱包网络的投建,阿里正在为电商业务长期发展铺平道路。从这个角度说,除了中国市场之外,阿里也在不断延伸全球化增长1-N曲线,这同样是阿里新增长曲线的主要来源。 不难想象,只要阿里继续坚持在中国和全球的1-N市场层面战略一致性,长期看,阿里的先发优势几乎难以撼动,眼下的周期底部只是短期的一个插曲。 03 重新定义云计算:阿里的0-1 除了1-N层面的赫赫战功,在这个时刻,对阿里的乐观应当还有来自科技创新0-1层面的观察: 阿里正在重新定义倾注资源打造的云计算体系:与美国典型市场不同的是,阿里正在通过云钉一体以及硬核技术的投入,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线。 首先,在IaaS层技术上,阿里不仅进一步深耕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同时也开始了走向关键硬件技术的突破,对一些服务器芯片、存储芯片、计算芯片等关键芯片领域进行突破。 其次,在PaaS层面上,阿里成为了第一个提出中台战略的科技公司:阿里希望基于数据中台,智能化工作中台,IoT中台等,让更多的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受益:通过类似钉钉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开发者基于中台更好的更好地做个性化的开发,发展个性化的应用,同时也能充分运用云的资源和计算力,利用算法的基础,利用组织数字化,包括IoT的各种基础设施。 最后,通过与不同行业伙伴合作,阿里也开始走向SaaS层面的解决方案。每个行业都要进行数字化的工作,每个行业在进入符合它产业特点的经营时,首先必须建构成了设一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工作方式。而阿里云计算和大数据,是面向客户的服务和出口。 在这方面,阿里独创的产品和服务模型正在逐渐铺开: 阿里人工智能在阿里各个业务方面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效,阿里的小蛮驴搭载的是L4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同时阿里形成了末端无人配送车的产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 阿里的城市大脑服务平台在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城市大脑今天已经转化成一个广泛使用的产业化解决方案,为城市提供数字化底座,通过多种AI技术来完成城市各种要素的数字化,并进行高效的城市管理。 而在软硬件发展中,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进全栈自研的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技术、芯片、服务器这些核心技术,形成云计算、云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阿里开始进一步倾注力量实现技术的普惠:阿里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大型预训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阿里的广大开发者如果有能力开发算法,阿里将能提供M6作为基础设施,让合作伙伴更普惠化地使用低成本、高可用的训练的基础设施,为他们算法的成熟提供基础帮助。 阿里今天也积极推进“一云多芯”的技术架构。在阿里眼中,未来不同的芯片都能适配到阿里云,并能进行批量化运营,大规模、高复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04 ESG:阿里的新动向 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三大战略之外,ESG第一次出现在阿里投资者日的描述中:在碳中和,缩小技术鸿沟,回馈社会等诸多等层面,阿里都提出了具体而微的方案,由此看得出阿里对ESG战略的态度。 在环境层面,在阿里巴巴投资者日,阿里已经对碳中和方案做出了明确拆解:到2030年,阿里巴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协同生态上下游,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 而社会层面,在缩小数字鸿沟,回馈社会等层面,阿里巴巴提出了四大构想: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帮助小企业出海,提升用工的福利保证;通过服务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差距, 在治理层面,最后在治理方面,阿里完成了夯实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治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而为整个ESG工作的推进,为整个公司的治理升级来提供指导。 不难理解,通过这些行动转变,阿里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了呼应,一方面通过与国际标准对齐,另一方面将ESG融合到公司实际业务中,阿里成功在ESG领域赢回一分。 就在不久前,国际知名指数供应商明晟公司(MSCI)将阿里巴巴ESG评级从BB上调到BBB,与亚马逊等公司齐平。从去年降级到今年评级回升,侧面反映国际市场对阿里一年来公司治理成果的认可。 05 结语: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纵观企业发展历史,没有一家公司的增长路径是轻松坦途,总有顺风和逆风的状态,阿里巴巴能够将内需扩大,全球增长,和科技投入三个层面的战略,长期一以贯之,这种通盘无妙手的战略定力才是最为稀缺的。 以此次投资者日的拆解来看,对阿里的负面悲观观点已经被过度演绎,宏观消费周期和微观增长周期的叠加是阿里当前市值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以从1-N的全球化曲线延伸和从零到一的技术储备来看,投资人对身处谷底阿里不妨乐观一点: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阿里一方面不失坚定的按照既定的战略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又对ESG等新兴议题妥善加以应对,这样有效沉着应对周期下行的阿里巴巴,是老道的投资人必须加以关注的。","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93375654","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09988","BABA"],"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8626,"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86,"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9361265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