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LiuSG
2021-12-30
666
不许横冲直撞!太空不是马斯克的,也不是美国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92394642,"tweetId":"692394642","gmtCreate":1640842365389,"gmtModify":1640842365486,"author":{"id":3575949053778392,"idStr":"3575949053778392","authorId":3575949053778392,"authorIdStr":"3575949053778392","name":"SDLiuSG","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0bc0903e8bbdc107f07a92f947eccbe","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5,"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666</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666</p></body></html>","text":"666","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1,"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92394642","repostId":2195461741,"repostType":4,"repost":{"id":"2195461741","weMediaInfo":{"introduction":"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home_visible":1,"media_name":"品玩","id":"1086141561","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b02e1edb8fd87972c9239aa3a01b9bc8"},"pubTimestamp":1640840380,"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2195461741?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1-12-30 12:59","market":"us","language":"zh","title":"不许横冲直撞!太空不是马斯克的,也不是美国的","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195461741","media":"品玩","summary":"太空里的“冲突”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content":"<html><head></head><body><p>太空里的“冲突”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p><p>2021年7月1日,在距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太空,正在为3天后首次中国空间站舱外行走做准备的航天员们,紧急与地面配合,临时下调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处理了一次“险情”。</p><p>迫使他们打破平稳运行计划的,是一颗高速“撞来”的卫星——这个卫星由美国企业家伊隆-马斯克所拥有的私人卫星公司SpaceX操控,是以“星链”项目为名,计划发射到太空中的四万颗卫星中的一颗。</p><p>这颗卫星名为“星链-1095”,据后来中国提交给联合国的记录显示,当时,它从其原先稳定运行的555公里高空轨道连续下降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公里处,与中国空间站近距离贴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采取紧急避碰措施。</p><p>这次紧急避险也被一些科学家观察并记录下来,根据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的记录,中国空间站基本平稳运行在固定高度的轨道里,而这颗星链的卫星当时却在连续不稳定的调整轨道,看起来就好像在自己车道行驶时遇上的不停强行变道的喝醉了的司机。</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e63a52049f8ef9965740e6d8d387460\" tg-width=\"750\" tg-height=\"5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而这样的“险情”并未就此告终。在之后的10月21日,刚刚在几天前乘坐神舟十三号进入空间站“接班”的第二批三名航天员,再一次被迫改变空间站的轨道,让出了自己原本稳定运行的轨道高度,为的同样是避免被星链的另一颗卫星撞上。</p><p>而这一次,这颗星链卫星的运行更加“自由”。据后来的记录,这颗名为“星链-230”的卫星,当时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由于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中国空间站决定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p><p>这两次太空险情,在近日公之于众。</p><p>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消息称,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 通告了这两次紧急避碰的情况。</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6f171056a1840c95f056ac0fc4f530c\" tg-width=\"750\" tg-height=\"5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已经不是星链计划中的卫星第一次在太空制造险情了。有数据显示,星链涉及的类似事件已经达到约1600起,占到所有航天器意外接近事件里的一半。</p><p>2019年9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地球观测卫星Aeolus为规避“星链44”卫星,点燃其推进器提高了自身轨道,据了解,当时美国军方估算两者发生碰撞的几率约为千分之一。</p><p>事后,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办公室主任霍尔格·克拉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基于当时的状况,我们通知了SpaceX,但该公司回复称他们并不打算采取行动。这样的话就只能由我们来采取行动了。”SpaceX则声称由于公司的Starlink寻呼系统的问题导致没有接收到欧洲航天局的邮件。</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2b454ade6f531ba92053a139279267e\" tg-width=\"750\" tg-height=\"51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些险情背后,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b>随着星链几乎不受约束的发射越来越多,近地轨道会被更多的星链卫星占据,类似的“横冲直撞”行为,只会更多。</b></p><p>根据马斯克所说,星链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享用互联网服务。而实现的手段就是发射足够多的卫星到近地轨道,在地球表面布起一张张大网。多颗卫星组成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卫星数量达到800颗左右时才能在部分地区提供较为稳定的商业网络服务。为了“服务那些传统光纤和无线网路无法触及的偏远地区的人们”, SpaceX最初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星座,此后又将这个数量提高至4.2万颗。</p><p>而且,星链计划的发射也是由SpaceX的太空技术集大成者猎鹰9系列火箭发射,后者发射后成功返回并稳稳降落的视频已经被所有人熟知,这种回收技术已经让SpaceX可以低成本发射这成千上万的卫星。但无论是欧洲航天局还是中国空间站的遭遇证明,与SpaceX在降低发射成本上的投入相比,它对自动避碰系统的改进显然差了很多——它还停留在“收不到邮件就不会主动采取措施”的阶段。</p><p>不仅是紧急避险功能,对于这些卫星上天后对整个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安全可能带来的威胁,SpaceX似乎也不太有空思考。一切等把卫星都发上去再说。</p><p>但谁都知道,<b>4万颗卫星涌上近地轨道将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b></p><p>而可以让马斯克“无所忌惮”的发射卫星的,来自两方面。一是他提出的“拯救人类”一般的愿景。二是星链事实上所处的监管真空现状。</p><p>但这两者最近都在越发呈现出可疑的一面。</p><p>星链目前已经开始提供初步的服务,然而服务费却令人吃惊。这个目的是“为那些还没用上互联网的人们提供服务”的计划,却需要用户支付500美金的终端安装费用和每月99美元左右的网费。这对今天能用得上网络的人们都明显高了。</p><p>据美国媒体引述一名卫星产业专家Tim Farrar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来说,星链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他点出了真正最能从这个计划里获益的人群:</p><p><b>美国本土的目前使用着糟糕宽带网络服务的人们。“美国市场才是星链要服务的最好的市场”。</b></p><p>与此同时,国际太空科学家多次联合提议要求对星链加强监管。“SpaceX 几乎已经在火箭发射上形成垄断。”美国一名航空专家表示。而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引述追踪太空物体的NORSS创始人Ralph Dinsley称,马斯克正在占领最理想的轨道平面,而且星链卫星入轨之密集,让他几乎是拥有了这些轨道平面。</p><p><b>而且,一旦星链按计划完成全部部署,该项目入轨卫星总数就会是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在轨运营卫星数的近六倍——他们都由马斯克掌握。</b></p><p><b>“他正在创造一个太空中的马斯克主权。”</b>Dinsley说。</p><p>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各大券商也在为SpaceX给出天价的估值,据PitchBook数据,今年10月SpaceX的估值已到1000亿美元。马斯克身价自然更是惊人。</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032bc14c685b54cdb47338855bc5dc3\" tg-width=\"7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一切依赖于SpaceX疯狂的发射。这背后看似被钻空子的监管,实则也在被不少人质疑。</p><p>事实上今天星链相关的卫星运营和发射最主要由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监管。而就连SpaceX的美国对手<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都已经看不过FCC对星链的“包容”。</p><p>据路透社报道,今年9月,亚马逊向FCC提交的“控诉”中,这样写道:</p><p>“无论是用未经许可的天线发射卫星、未经批准发射火箭、建造未经批准的发射塔,还是违反防疫居家令重新开工,SpaceX和马斯克旗下其他公司的行为都表明了他们的观点:规则是为别人制定的,那些坚持甚至只是要求合规的人都应该受到嘲笑和人身攻击,”</p><p>亚马逊甚至有所影射的表示:</p><p>“如果FCC对虚伪行为进行监管,那么SpaceX会让其忙得不可开交。”</p><p>不过FCC似乎并没有这个兴趣。<b>在星链快速发展到今天的多个关键节点上,FCC都提供了支持</b>。上文提到的星链从1.2万颗增至4.2万颗的请求,就是由FCC批准,尽管各国的太空专家都在表达担忧。而今年FCC还通过了星链的轨道调整申请,同意它从原计划的把第二批卫星发射到1100公里轨道高度,调整为570公里轨道高度。这项审批足够及时,让星链的“下饺子式”发射没有出现中断。</p><p>马斯克在这次审批通过之后在推特上盛赞FCC,称FCC非常聪明且有智慧。</p><p>“99.9%的情况我都是同意监管部门的!”他说到。无论FCC还是马斯克,并没有人想要讨论这样的变轨让近地轨道变得更拥挤会带来什么问题。</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366e844e00a4a4aef18daa37a6e7c60\" tg-width=\"750\" tg-height=\"38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些让美国同行都看不下去的宽松监管,也开始让人关注SpaceX和美国政府的关系。</p><p>根据诸多美国知名券商的研究报告,星链在SpaceX的各项业务里,是那个可以快速带来大规模资金收入的业务。而这些现金流就可以用来支持SpaceX其他更复杂的发射试验和技术研发。而所有人今天都已经明白,后者最知名的客户就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p><p>NASA是SpaceX 最重要的“资助者”,今年4月和马斯克的公司签订了29亿美元的合约,让后者开发它的“Starship”,帮助美国宇航员往返月球。而更早前,据报道,2020年10月,美国政府相关机构还授予 SpaceX 公司 1.49 亿美元为美国“下一代太空体系”中的“跟踪层 0 期”制造 4 颗军用卫星,用于为防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导弹,提供预警和跟踪信息。</p><p>除此之外,<b>星链也早就被公开的纳入美国越来越有攻击性的太空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b></p><p>“在近地轨道,过去20年持续有我们的宇航员在。但国际空间站期限将至,在那之前,我们希望由商业航天器和商业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继续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在这里做研究。”NASA负责商业飞船项目的Phil McAlister在一次采访中说。</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af60ad0794c8f721af5e77cae2e799\" tg-width=\"750\" tg-height=\"4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b>一条“闭环”逐渐清晰:一个主要服务于美国“缺网”用户的计划,打着造福人类的旗号不停向着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太空发射卫星,而唯一能监管它的就是美国自己的相关机构;这些卫星提供服务所赚取的收入被投入到事关美国航天未来的技术开发中去,甚至这些卫星本身也是美国国家太空计划的一部分。</b></p><p><b>现在再回头看今年的这两次中国空间站避让星链卫星的事件,可能有更多的意味。</b></p><p>在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也对此做出回应:“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p><p>今年年初发表的一份名为《国际和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 “星链”计划及其影响 》的论文则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了星链带来的威胁。</p><p><b>“在星链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闪现着美国政府与军方的身影。星链计划发展也对应着美国太空安全战略转型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实现由美国技术主导的、全覆盖的新一代全球卫星互联网<a href=\"https://laohu8.com/S/JCS\">通信系统</a>。从技术和市场竞争层面上看,星链计划的实施对现存的5G通信技术和未来的天基互联网系统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b></p><p>这份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论文表示,<b>从深层次的国际和国家安全角度看,星链计划背后依托的是美国高度成熟的军民融合体系和太空安全战略转型,将从国防、产业价值链、信息主权与监管、轨道与频谱资源使用、太空空间利用和天文探索等方面,对国际安全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复合型、交叉型”新挑战。</b></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b240f000faba41f5e6adb8accc5397f\" tg-width=\"7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图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从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p><p>在7月1日和10月21日,当中国空间站和星链卫星擦肩而过时,<b>一边是耗费近30年一步步终于搭建起来、承担着诸多全人类前沿科研任务,并载有三名中国最顶尖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另一边是商业化开发太空资源最激进的美国私人公司,和它批量制造的在太空里任性变轨的卫星大队,以及背后整个美国的新太空战略。</b></p><p>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相遇”还会继续下去。一个越来越明显是服务于马斯克自己以及美国太空战略利益的计划,正在美国自己的监管空档里全速推进,SpaceX的估值上天,马斯克身价越来越高,而美国的新太空计划也得以续命。如果任其继续野蛮生长的话,<b>一切的代价则不止是中国空间站的被迫让步,被同时牺牲的,还包括全球整体的太空开发前途,和整个人类的福祉。</b></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不许横冲直撞!太空不是马斯克的,也不是美国的</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不许横冲直撞!太空不是马斯克的,也不是美国的\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86141561\">\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b02e1edb8fd87972c9239aa3a01b9bc8);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品玩 </p>\n<p class=\"h-time\">2021-12-30 12:59</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p>太空里的“冲突”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p><p>2021年7月1日,在距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太空,正在为3天后首次中国空间站舱外行走做准备的航天员们,紧急与地面配合,临时下调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处理了一次“险情”。</p><p>迫使他们打破平稳运行计划的,是一颗高速“撞来”的卫星——这个卫星由美国企业家伊隆-马斯克所拥有的私人卫星公司SpaceX操控,是以“星链”项目为名,计划发射到太空中的四万颗卫星中的一颗。</p><p>这颗卫星名为“星链-1095”,据后来中国提交给联合国的记录显示,当时,它从其原先稳定运行的555公里高空轨道连续下降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公里处,与中国空间站近距离贴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采取紧急避碰措施。</p><p>这次紧急避险也被一些科学家观察并记录下来,根据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的记录,中国空间站基本平稳运行在固定高度的轨道里,而这颗星链的卫星当时却在连续不稳定的调整轨道,看起来就好像在自己车道行驶时遇上的不停强行变道的喝醉了的司机。</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e63a52049f8ef9965740e6d8d387460\" tg-width=\"750\" tg-height=\"5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而这样的“险情”并未就此告终。在之后的10月21日,刚刚在几天前乘坐神舟十三号进入空间站“接班”的第二批三名航天员,再一次被迫改变空间站的轨道,让出了自己原本稳定运行的轨道高度,为的同样是避免被星链的另一颗卫星撞上。</p><p>而这一次,这颗星链卫星的运行更加“自由”。据后来的记录,这颗名为“星链-230”的卫星,当时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由于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中国空间站决定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p><p>这两次太空险情,在近日公之于众。</p><p>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消息称,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 通告了这两次紧急避碰的情况。</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6f171056a1840c95f056ac0fc4f530c\" tg-width=\"750\" tg-height=\"5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已经不是星链计划中的卫星第一次在太空制造险情了。有数据显示,星链涉及的类似事件已经达到约1600起,占到所有航天器意外接近事件里的一半。</p><p>2019年9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地球观测卫星Aeolus为规避“星链44”卫星,点燃其推进器提高了自身轨道,据了解,当时美国军方估算两者发生碰撞的几率约为千分之一。</p><p>事后,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办公室主任霍尔格·克拉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基于当时的状况,我们通知了SpaceX,但该公司回复称他们并不打算采取行动。这样的话就只能由我们来采取行动了。”SpaceX则声称由于公司的Starlink寻呼系统的问题导致没有接收到欧洲航天局的邮件。</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2b454ade6f531ba92053a139279267e\" tg-width=\"750\" tg-height=\"51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些险情背后,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b>随着星链几乎不受约束的发射越来越多,近地轨道会被更多的星链卫星占据,类似的“横冲直撞”行为,只会更多。</b></p><p>根据马斯克所说,星链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享用互联网服务。而实现的手段就是发射足够多的卫星到近地轨道,在地球表面布起一张张大网。多颗卫星组成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卫星数量达到800颗左右时才能在部分地区提供较为稳定的商业网络服务。为了“服务那些传统光纤和无线网路无法触及的偏远地区的人们”, SpaceX最初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星座,此后又将这个数量提高至4.2万颗。</p><p>而且,星链计划的发射也是由SpaceX的太空技术集大成者猎鹰9系列火箭发射,后者发射后成功返回并稳稳降落的视频已经被所有人熟知,这种回收技术已经让SpaceX可以低成本发射这成千上万的卫星。但无论是欧洲航天局还是中国空间站的遭遇证明,与SpaceX在降低发射成本上的投入相比,它对自动避碰系统的改进显然差了很多——它还停留在“收不到邮件就不会主动采取措施”的阶段。</p><p>不仅是紧急避险功能,对于这些卫星上天后对整个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安全可能带来的威胁,SpaceX似乎也不太有空思考。一切等把卫星都发上去再说。</p><p>但谁都知道,<b>4万颗卫星涌上近地轨道将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b></p><p>而可以让马斯克“无所忌惮”的发射卫星的,来自两方面。一是他提出的“拯救人类”一般的愿景。二是星链事实上所处的监管真空现状。</p><p>但这两者最近都在越发呈现出可疑的一面。</p><p>星链目前已经开始提供初步的服务,然而服务费却令人吃惊。这个目的是“为那些还没用上互联网的人们提供服务”的计划,却需要用户支付500美金的终端安装费用和每月99美元左右的网费。这对今天能用得上网络的人们都明显高了。</p><p>据美国媒体引述一名卫星产业专家Tim Farrar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来说,星链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他点出了真正最能从这个计划里获益的人群:</p><p><b>美国本土的目前使用着糟糕宽带网络服务的人们。“美国市场才是星链要服务的最好的市场”。</b></p><p>与此同时,国际太空科学家多次联合提议要求对星链加强监管。“SpaceX 几乎已经在火箭发射上形成垄断。”美国一名航空专家表示。而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引述追踪太空物体的NORSS创始人Ralph Dinsley称,马斯克正在占领最理想的轨道平面,而且星链卫星入轨之密集,让他几乎是拥有了这些轨道平面。</p><p><b>而且,一旦星链按计划完成全部部署,该项目入轨卫星总数就会是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在轨运营卫星数的近六倍——他们都由马斯克掌握。</b></p><p><b>“他正在创造一个太空中的马斯克主权。”</b>Dinsley说。</p><p>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各大券商也在为SpaceX给出天价的估值,据PitchBook数据,今年10月SpaceX的估值已到1000亿美元。马斯克身价自然更是惊人。</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032bc14c685b54cdb47338855bc5dc3\" tg-width=\"7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一切依赖于SpaceX疯狂的发射。这背后看似被钻空子的监管,实则也在被不少人质疑。</p><p>事实上今天星链相关的卫星运营和发射最主要由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监管。而就连SpaceX的美国对手<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都已经看不过FCC对星链的“包容”。</p><p>据路透社报道,今年9月,亚马逊向FCC提交的“控诉”中,这样写道:</p><p>“无论是用未经许可的天线发射卫星、未经批准发射火箭、建造未经批准的发射塔,还是违反防疫居家令重新开工,SpaceX和马斯克旗下其他公司的行为都表明了他们的观点:规则是为别人制定的,那些坚持甚至只是要求合规的人都应该受到嘲笑和人身攻击,”</p><p>亚马逊甚至有所影射的表示:</p><p>“如果FCC对虚伪行为进行监管,那么SpaceX会让其忙得不可开交。”</p><p>不过FCC似乎并没有这个兴趣。<b>在星链快速发展到今天的多个关键节点上,FCC都提供了支持</b>。上文提到的星链从1.2万颗增至4.2万颗的请求,就是由FCC批准,尽管各国的太空专家都在表达担忧。而今年FCC还通过了星链的轨道调整申请,同意它从原计划的把第二批卫星发射到1100公里轨道高度,调整为570公里轨道高度。这项审批足够及时,让星链的“下饺子式”发射没有出现中断。</p><p>马斯克在这次审批通过之后在推特上盛赞FCC,称FCC非常聪明且有智慧。</p><p>“99.9%的情况我都是同意监管部门的!”他说到。无论FCC还是马斯克,并没有人想要讨论这样的变轨让近地轨道变得更拥挤会带来什么问题。</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366e844e00a4a4aef18daa37a6e7c60\" tg-width=\"750\" tg-height=\"38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这些让美国同行都看不下去的宽松监管,也开始让人关注SpaceX和美国政府的关系。</p><p>根据诸多美国知名券商的研究报告,星链在SpaceX的各项业务里,是那个可以快速带来大规模资金收入的业务。而这些现金流就可以用来支持SpaceX其他更复杂的发射试验和技术研发。而所有人今天都已经明白,后者最知名的客户就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p><p>NASA是SpaceX 最重要的“资助者”,今年4月和马斯克的公司签订了29亿美元的合约,让后者开发它的“Starship”,帮助美国宇航员往返月球。而更早前,据报道,2020年10月,美国政府相关机构还授予 SpaceX 公司 1.49 亿美元为美国“下一代太空体系”中的“跟踪层 0 期”制造 4 颗军用卫星,用于为防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导弹,提供预警和跟踪信息。</p><p>除此之外,<b>星链也早就被公开的纳入美国越来越有攻击性的太空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b></p><p>“在近地轨道,过去20年持续有我们的宇航员在。但国际空间站期限将至,在那之前,我们希望由商业航天器和商业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继续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在这里做研究。”NASA负责商业飞船项目的Phil McAlister在一次采访中说。</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af60ad0794c8f721af5e77cae2e799\" tg-width=\"750\" tg-height=\"4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b>一条“闭环”逐渐清晰:一个主要服务于美国“缺网”用户的计划,打着造福人类的旗号不停向着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太空发射卫星,而唯一能监管它的就是美国自己的相关机构;这些卫星提供服务所赚取的收入被投入到事关美国航天未来的技术开发中去,甚至这些卫星本身也是美国国家太空计划的一部分。</b></p><p><b>现在再回头看今年的这两次中国空间站避让星链卫星的事件,可能有更多的意味。</b></p><p>在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也对此做出回应:“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p><p>今年年初发表的一份名为《国际和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 “星链”计划及其影响 》的论文则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了星链带来的威胁。</p><p><b>“在星链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闪现着美国政府与军方的身影。星链计划发展也对应着美国太空安全战略转型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实现由美国技术主导的、全覆盖的新一代全球卫星互联网<a href=\"https://laohu8.com/S/JCS\">通信系统</a>。从技术和市场竞争层面上看,星链计划的实施对现存的5G通信技术和未来的天基互联网系统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b></p><p>这份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论文表示,<b>从深层次的国际和国家安全角度看,星链计划背后依托的是美国高度成熟的军民融合体系和太空安全战略转型,将从国防、产业价值链、信息主权与监管、轨道与频谱资源使用、太空空间利用和天文探索等方面,对国际安全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复合型、交叉型”新挑战。</b></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b240f000faba41f5e6adb8accc5397f\" tg-width=\"7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图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从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p><p>在7月1日和10月21日,当中国空间站和星链卫星擦肩而过时,<b>一边是耗费近30年一步步终于搭建起来、承担着诸多全人类前沿科研任务,并载有三名中国最顶尖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另一边是商业化开发太空资源最激进的美国私人公司,和它批量制造的在太空里任性变轨的卫星大队,以及背后整个美国的新太空战略。</b></p><p>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相遇”还会继续下去。一个越来越明显是服务于马斯克自己以及美国太空战略利益的计划,正在美国自己的监管空档里全速推进,SpaceX的估值上天,马斯克身价越来越高,而美国的新太空计划也得以续命。如果任其继续野蛮生长的话,<b>一切的代价则不止是中国空间站的被迫让步,被同时牺牲的,还包括全球整体的太空开发前途,和整个人类的福祉。</b></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b366e844e00a4a4aef18daa37a6e7c60","relate_stocks":{"TSLA":"特斯拉"},"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2195461741","content_text":"太空里的“冲突”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2021年7月1日,在距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太空,正在为3天后首次中国空间站舱外行走做准备的航天员们,紧急与地面配合,临时下调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处理了一次“险情”。迫使他们打破平稳运行计划的,是一颗高速“撞来”的卫星——这个卫星由美国企业家伊隆-马斯克所拥有的私人卫星公司SpaceX操控,是以“星链”项目为名,计划发射到太空中的四万颗卫星中的一颗。这颗卫星名为“星链-1095”,据后来中国提交给联合国的记录显示,当时,它从其原先稳定运行的555公里高空轨道连续下降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公里处,与中国空间站近距离贴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采取紧急避碰措施。这次紧急避险也被一些科学家观察并记录下来,根据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的记录,中国空间站基本平稳运行在固定高度的轨道里,而这颗星链的卫星当时却在连续不稳定的调整轨道,看起来就好像在自己车道行驶时遇上的不停强行变道的喝醉了的司机。而这样的“险情”并未就此告终。在之后的10月21日,刚刚在几天前乘坐神舟十三号进入空间站“接班”的第二批三名航天员,再一次被迫改变空间站的轨道,让出了自己原本稳定运行的轨道高度,为的同样是避免被星链的另一颗卫星撞上。而这一次,这颗星链卫星的运行更加“自由”。据后来的记录,这颗名为“星链-230”的卫星,当时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由于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中国空间站决定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这两次太空险情,在近日公之于众。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消息称,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 通告了这两次紧急避碰的情况。这已经不是星链计划中的卫星第一次在太空制造险情了。有数据显示,星链涉及的类似事件已经达到约1600起,占到所有航天器意外接近事件里的一半。2019年9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地球观测卫星Aeolus为规避“星链44”卫星,点燃其推进器提高了自身轨道,据了解,当时美国军方估算两者发生碰撞的几率约为千分之一。事后,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办公室主任霍尔格·克拉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基于当时的状况,我们通知了SpaceX,但该公司回复称他们并不打算采取行动。这样的话就只能由我们来采取行动了。”SpaceX则声称由于公司的Starlink寻呼系统的问题导致没有接收到欧洲航天局的邮件。这些险情背后,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随着星链几乎不受约束的发射越来越多,近地轨道会被更多的星链卫星占据,类似的“横冲直撞”行为,只会更多。根据马斯克所说,星链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享用互联网服务。而实现的手段就是发射足够多的卫星到近地轨道,在地球表面布起一张张大网。多颗卫星组成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卫星数量达到800颗左右时才能在部分地区提供较为稳定的商业网络服务。为了“服务那些传统光纤和无线网路无法触及的偏远地区的人们”, SpaceX最初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星座,此后又将这个数量提高至4.2万颗。而且,星链计划的发射也是由SpaceX的太空技术集大成者猎鹰9系列火箭发射,后者发射后成功返回并稳稳降落的视频已经被所有人熟知,这种回收技术已经让SpaceX可以低成本发射这成千上万的卫星。但无论是欧洲航天局还是中国空间站的遭遇证明,与SpaceX在降低发射成本上的投入相比,它对自动避碰系统的改进显然差了很多——它还停留在“收不到邮件就不会主动采取措施”的阶段。不仅是紧急避险功能,对于这些卫星上天后对整个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安全可能带来的威胁,SpaceX似乎也不太有空思考。一切等把卫星都发上去再说。但谁都知道,4万颗卫星涌上近地轨道将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而可以让马斯克“无所忌惮”的发射卫星的,来自两方面。一是他提出的“拯救人类”一般的愿景。二是星链事实上所处的监管真空现状。但这两者最近都在越发呈现出可疑的一面。星链目前已经开始提供初步的服务,然而服务费却令人吃惊。这个目的是“为那些还没用上互联网的人们提供服务”的计划,却需要用户支付500美金的终端安装费用和每月99美元左右的网费。这对今天能用得上网络的人们都明显高了。据美国媒体引述一名卫星产业专家Tim Farrar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来说,星链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他点出了真正最能从这个计划里获益的人群:美国本土的目前使用着糟糕宽带网络服务的人们。“美国市场才是星链要服务的最好的市场”。与此同时,国际太空科学家多次联合提议要求对星链加强监管。“SpaceX 几乎已经在火箭发射上形成垄断。”美国一名航空专家表示。而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引述追踪太空物体的NORSS创始人Ralph Dinsley称,马斯克正在占领最理想的轨道平面,而且星链卫星入轨之密集,让他几乎是拥有了这些轨道平面。而且,一旦星链按计划完成全部部署,该项目入轨卫星总数就会是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在轨运营卫星数的近六倍——他们都由马斯克掌握。“他正在创造一个太空中的马斯克主权。”Dinsley说。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各大券商也在为SpaceX给出天价的估值,据PitchBook数据,今年10月SpaceX的估值已到1000亿美元。马斯克身价自然更是惊人。这一切依赖于SpaceX疯狂的发射。这背后看似被钻空子的监管,实则也在被不少人质疑。事实上今天星链相关的卫星运营和发射最主要由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监管。而就连SpaceX的美国对手亚马逊,都已经看不过FCC对星链的“包容”。据路透社报道,今年9月,亚马逊向FCC提交的“控诉”中,这样写道:“无论是用未经许可的天线发射卫星、未经批准发射火箭、建造未经批准的发射塔,还是违反防疫居家令重新开工,SpaceX和马斯克旗下其他公司的行为都表明了他们的观点:规则是为别人制定的,那些坚持甚至只是要求合规的人都应该受到嘲笑和人身攻击,”亚马逊甚至有所影射的表示:“如果FCC对虚伪行为进行监管,那么SpaceX会让其忙得不可开交。”不过FCC似乎并没有这个兴趣。在星链快速发展到今天的多个关键节点上,FCC都提供了支持。上文提到的星链从1.2万颗增至4.2万颗的请求,就是由FCC批准,尽管各国的太空专家都在表达担忧。而今年FCC还通过了星链的轨道调整申请,同意它从原计划的把第二批卫星发射到1100公里轨道高度,调整为570公里轨道高度。这项审批足够及时,让星链的“下饺子式”发射没有出现中断。马斯克在这次审批通过之后在推特上盛赞FCC,称FCC非常聪明且有智慧。“99.9%的情况我都是同意监管部门的!”他说到。无论FCC还是马斯克,并没有人想要讨论这样的变轨让近地轨道变得更拥挤会带来什么问题。这些让美国同行都看不下去的宽松监管,也开始让人关注SpaceX和美国政府的关系。根据诸多美国知名券商的研究报告,星链在SpaceX的各项业务里,是那个可以快速带来大规模资金收入的业务。而这些现金流就可以用来支持SpaceX其他更复杂的发射试验和技术研发。而所有人今天都已经明白,后者最知名的客户就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SpaceX 最重要的“资助者”,今年4月和马斯克的公司签订了29亿美元的合约,让后者开发它的“Starship”,帮助美国宇航员往返月球。而更早前,据报道,2020年10月,美国政府相关机构还授予 SpaceX 公司 1.49 亿美元为美国“下一代太空体系”中的“跟踪层 0 期”制造 4 颗军用卫星,用于为防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导弹,提供预警和跟踪信息。除此之外,星链也早就被公开的纳入美国越来越有攻击性的太空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近地轨道,过去20年持续有我们的宇航员在。但国际空间站期限将至,在那之前,我们希望由商业航天器和商业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继续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在这里做研究。”NASA负责商业飞船项目的Phil McAlister在一次采访中说。一条“闭环”逐渐清晰:一个主要服务于美国“缺网”用户的计划,打着造福人类的旗号不停向着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太空发射卫星,而唯一能监管它的就是美国自己的相关机构;这些卫星提供服务所赚取的收入被投入到事关美国航天未来的技术开发中去,甚至这些卫星本身也是美国国家太空计划的一部分。现在再回头看今年的这两次中国空间站避让星链卫星的事件,可能有更多的意味。在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也对此做出回应:“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今年年初发表的一份名为《国际和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 “星链”计划及其影响 》的论文则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了星链带来的威胁。“在星链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闪现着美国政府与军方的身影。星链计划发展也对应着美国太空安全战略转型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实现由美国技术主导的、全覆盖的新一代全球卫星互联网通信系统。从技术和市场竞争层面上看,星链计划的实施对现存的5G通信技术和未来的天基互联网系统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份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论文表示,从深层次的国际和国家安全角度看,星链计划背后依托的是美国高度成熟的军民融合体系和太空安全战略转型,将从国防、产业价值链、信息主权与监管、轨道与频谱资源使用、太空空间利用和天文探索等方面,对国际安全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复合型、交叉型”新挑战。图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从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在7月1日和10月21日,当中国空间站和星链卫星擦肩而过时,一边是耗费近30年一步步终于搭建起来、承担着诸多全人类前沿科研任务,并载有三名中国最顶尖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另一边是商业化开发太空资源最激进的美国私人公司,和它批量制造的在太空里任性变轨的卫星大队,以及背后整个美国的新太空战略。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相遇”还会继续下去。一个越来越明显是服务于马斯克自己以及美国太空战略利益的计划,正在美国自己的监管空档里全速推进,SpaceX的估值上天,马斯克身价越来越高,而美国的新太空计划也得以续命。如果任其继续野蛮生长的话,一切的代价则不止是中国空间站的被迫让步,被同时牺牲的,还包括全球整体的太空开发前途,和整个人类的福祉。","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06,"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3,"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92394642"}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