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xx
2022-09-01
很好
@于见专栏:
被“妖魔化”的代糖,不吹不黑的真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wh快乐投资
2022-10-21
wh快乐投资
[微笑]
什么也没有了~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69018147,"tweetId":"669018147","gmtCreate":1661983345494,"gmtModify":1661983345494,"author":{"id":3496615848908067,"idStr":"3496615848908067","authorId":3496615848908067,"authorIdStr":"3496615848908067","name":"ashxx","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0664921581e98fe3606e4bb5c14ad33","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7,"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6,"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很好</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很好</p></body></html>","text":"很好","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1,"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69018147","repostId":669010396,"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69010396,"tweetId":"669010396","gmtCreate":1661967601519,"gmtModify":1661968387414,"author":{"id":3538928111090285,"idStr":"3538928111090285","authorId":3538928111090285,"authorIdStr":"3538928111090285","name":"于见专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b81f8039dcbabcfa48bc63d51a65be8","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797,"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title":"被“妖魔化”的代糖,不吹不黑的真相","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strong>编辑 | 于斌</strong></p><p><strong>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strong></p><p>近日,央视网又在找专家现身说法“炮轰”代糖,并将#无糖饮料为何会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这样的话题顶上了微博热搜。</p><p class=\"t-img-caption\"></p><p> 但最近几年时间以来,随着无糖饮料的火爆以及各类机构对于代糖的科普,消费者早已对代糖有了一定的客观认识,越来越多人都不再吃标题党这一套。</p><p>所以当妖魔化代糖的论调又一次出现时,从这类微博的评论区也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并没有被别有用心的专家说法带跑偏,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建议专家“别再建议了”。</p><p>事实上,目前针对无糖饮料、代糖的多数抨击,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即便是一些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地说“代糖饮料比含糖饮料危害更大”,他们的论据也很轻易地就被一些理性网友给推翻并证明缺乏依据。</p><p>为什么会这样呢?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抨击代糖饮料的“月经贴”为什么总能以耸人听闻的论调挑战大众认知并创造焦虑?</p><p>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好好聊一聊代糖。</p><p><strong>“代糖有害”的流量方法论</strong></p><p>在基于相对客观、科学的视角对代糖进行合理认识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媒体隔三差五就要把“代糖有害”拿出来炒作一番的出发点表示质疑。</p><p>原因很简单,最近热搜上的那些报道内容,甚至连素材用的都是几年前的老东西,各类标题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但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一个“大新闻”的姿态占据我们的视线。</p><p>更重要的是,当普通消费者面对代糖时,无糖饮料中代糖安全性问题压根就不值得怀疑。考虑到只要是目前批准上市的代糖都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做过大量的毒理测试,并且设立了严格的安全系数,理性消费者都知道只要不超量、超范围添加,就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p><p class=\"t-img-caption\"></p><p> 此外,从目前网络上流传出来的大量关于代糖有害的帖子来看,可以发现这些帖子、报道、采访往往都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p><p>只说结果却不说这个结果是基于什么样的研究得出;说代糖有害却不说明到底哪一种代糖会在何种剂量下存在哪些具体对应隐患;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无糖饮料里常用的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这类不知道已经被国内外医生专家论证了多少次安全性了,还有人以专家的身份说它们有害…</p><p>说的简单一点,相关“黑贴”全程没有任何的数据、机理、统计,翻来覆去就是结论“有危害”、“有可能”,这么一个涉及到巨量消费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严肃问题本不该被这么对待。</p><p>可即便是在这种“bug”下,类似“代糖有问题”的这种标题仍然能够不厌其烦地喜提热搜,这其中的逻辑细想之下也就呼之欲出了:说到底,在代糖饮料爆火的这段时期,同步出现的妖魔化论调只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而已。</p><p>“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在耍流氓”,水喝多了都能水中毒的常识下,广大网友不希望被披着专业外皮的垃圾信息给轻易带节奏。</p><p><strong>不吹不黑,代糖到底是好是坏?</strong></p><p>作为糖的现代进化版本,代糖需要被科普一番,只有正确认识它,我们才能对目前流行的无糖饮料有个客观认知。</p><p>总结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几个“代糖有害论”版本,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一件事:几乎所有常见的对于代糖的抨击都不太能站得住脚。</p><p>当然,这无法表明代糖就真的无害,毕竟加上“长期”、“大量”等前缀之后,任何食品都很难说无害,只是种种科学研究都在指向代糖相比于传统糖分的摄入有着更多好处而已。</p><p class=\"t-img-caption\"></p><p> 比如,针对“代糖饮料更易患糖尿病”,剑桥大学Pamela Thomso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篇关于三氯蔗糖摄入对健康成年人代谢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论文显示,研究发现受试者连续7天服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不会改变血糖控制,这些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在三氯蔗糖或安慰剂的摄入方面没有变化。</p><p>按照英国格拉斯哥大学Naveed Sattar教授的说法,“目前人类的流行病学数据不支持低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而富含糖的饮料似乎确实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p><p>很明显,现有科学研究表明代糖饮料跟糖尿病压根就没关系。</p><p>针对“代糖影响肠道菌群”的说法,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Alexander Rodriguez-Palacios在国际著名胃肠病学学术期刊《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三氯蔗糖可能促进 CD 倾向和健康宿主的平行微生物组改变,但这并没有导致健康小鼠的 MPO 水平升高,而且实验中的小鼠摄取的三氯蔗糖远远超出我们喝饮料所能摄取的量。</p><p>说白了,吃了任何东西都可能促进微生物改变、也就是影响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但是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该教授还在论文中表示三氯蔗糖这种代糖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p><p>关于“无糖饮料会增大26%的死亡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Amy Mullee教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饮料与死亡率的论文中只论证了其正相关性,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p><p>同时,作者也在局限性中表示,由于残留的混杂因素,观察到的关联可能存在偏差。也有学者对该论文作出评述表示,“这项研究的数据是否支持任何可能性,甚至可以粗略估计饮用苏打水对寿命的影响?”,显然这种将无糖饮料与死亡率数据挂钩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p><p>至于“代糖欺骗大脑,增加食欲”这样的常见论述就更“耍流氓”了,增加食欲的东西那么多,欺骗大脑的东西无处不在,调味品、甜品、游戏、电影…我们就可以说它们都是有害的了?</p><p>总结来看,如果一定要说代糖有问题,我们能接受的是有理有据有逻辑的推导,但相关证据总是会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们认为代糖有害,那么糖这种早就被公认“更有害”的东西是不是就该被绑在耻辱柱上?</p><p>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糖,按照这个逻辑,代糖有问题、糖有更大的问题,目前主流的食品饮料行业应该全部被取缔喽?</p><p>毫无疑问,被妖魔化的代糖正折射出国内媒体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严谨和不客观,在此过程中,真理总会越辩越明。</p><p><br></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strong>编辑 | 于斌</strong></p><p><strong>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strong></p><p>近日,央视网又在找专家现身说法“炮轰”代糖,并将#无糖饮料为何会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这样的话题顶上了微博热搜。</p><p class=\"t-img-caption\"></p><p> 但最近几年时间以来,随着无糖饮料的火爆以及各类机构对于代糖的科普,消费者早已对代糖有了一定的客观认识,越来越多人都不再吃标题党这一套。</p><p>所以当妖魔化代糖的论调又一次出现时,从这类微博的评论区也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并没有被别有用心的专家说法带跑偏,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建议专家“别再建议了”。</p><p>事实上,目前针对无糖饮料、代糖的多数抨击,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即便是一些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地说“代糖饮料比含糖饮料危害更大”,他们的论据也很轻易地就被一些理性网友给推翻并证明缺乏依据。</p><p>为什么会这样呢?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抨击代糖饮料的“月经贴”为什么总能以耸人听闻的论调挑战大众认知并创造焦虑?</p><p>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好好聊一聊代糖。</p><p><strong>“代糖有害”的流量方法论</strong></p><p>在基于相对客观、科学的视角对代糖进行合理认识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媒体隔三差五就要把“代糖有害”拿出来炒作一番的出发点表示质疑。</p><p>原因很简单,最近热搜上的那些报道内容,甚至连素材用的都是几年前的老东西,各类标题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但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一个“大新闻”的姿态占据我们的视线。</p><p>更重要的是,当普通消费者面对代糖时,无糖饮料中代糖安全性问题压根就不值得怀疑。考虑到只要是目前批准上市的代糖都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做过大量的毒理测试,并且设立了严格的安全系数,理性消费者都知道只要不超量、超范围添加,就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p><p class=\"t-img-caption\"></p><p> 此外,从目前网络上流传出来的大量关于代糖有害的帖子来看,可以发现这些帖子、报道、采访往往都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p><p>只说结果却不说这个结果是基于什么样的研究得出;说代糖有害却不说明到底哪一种代糖会在何种剂量下存在哪些具体对应隐患;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无糖饮料里常用的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这类不知道已经被国内外医生专家论证了多少次安全性了,还有人以专家的身份说它们有害…</p><p>说的简单一点,相关“黑贴”全程没有任何的数据、机理、统计,翻来覆去就是结论“有危害”、“有可能”,这么一个涉及到巨量消费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严肃问题本不该被这么对待。</p><p>可即便是在这种“bug”下,类似“代糖有问题”的这种标题仍然能够不厌其烦地喜提热搜,这其中的逻辑细想之下也就呼之欲出了:说到底,在代糖饮料爆火的这段时期,同步出现的妖魔化论调只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而已。</p><p>“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在耍流氓”,水喝多了都能水中毒的常识下,广大网友不希望被披着专业外皮的垃圾信息给轻易带节奏。</p><p><strong>不吹不黑,代糖到底是好是坏?</strong></p><p>作为糖的现代进化版本,代糖需要被科普一番,只有正确认识它,我们才能对目前流行的无糖饮料有个客观认知。</p><p>总结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几个“代糖有害论”版本,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一件事:几乎所有常见的对于代糖的抨击都不太能站得住脚。</p><p>当然,这无法表明代糖就真的无害,毕竟加上“长期”、“大量”等前缀之后,任何食品都很难说无害,只是种种科学研究都在指向代糖相比于传统糖分的摄入有着更多好处而已。</p><p class=\"t-img-caption\"></p><p> 比如,针对“代糖饮料更易患糖尿病”,剑桥大学Pamela Thomso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篇关于三氯蔗糖摄入对健康成年人代谢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论文显示,研究发现受试者连续7天服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不会改变血糖控制,这些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在三氯蔗糖或安慰剂的摄入方面没有变化。</p><p>按照英国格拉斯哥大学Naveed Sattar教授的说法,“目前人类的流行病学数据不支持低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而富含糖的饮料似乎确实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p><p>很明显,现有科学研究表明代糖饮料跟糖尿病压根就没关系。</p><p>针对“代糖影响肠道菌群”的说法,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Alexander Rodriguez-Palacios在国际著名胃肠病学学术期刊《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三氯蔗糖可能促进 CD 倾向和健康宿主的平行微生物组改变,但这并没有导致健康小鼠的 MPO 水平升高,而且实验中的小鼠摄取的三氯蔗糖远远超出我们喝饮料所能摄取的量。</p><p>说白了,吃了任何东西都可能促进微生物改变、也就是影响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但是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该教授还在论文中表示三氯蔗糖这种代糖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p><p>关于“无糖饮料会增大26%的死亡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Amy Mullee教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饮料与死亡率的论文中只论证了其正相关性,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p><p>同时,作者也在局限性中表示,由于残留的混杂因素,观察到的关联可能存在偏差。也有学者对该论文作出评述表示,“这项研究的数据是否支持任何可能性,甚至可以粗略估计饮用苏打水对寿命的影响?”,显然这种将无糖饮料与死亡率数据挂钩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p><p>至于“代糖欺骗大脑,增加食欲”这样的常见论述就更“耍流氓”了,增加食欲的东西那么多,欺骗大脑的东西无处不在,调味品、甜品、游戏、电影…我们就可以说它们都是有害的了?</p><p>总结来看,如果一定要说代糖有问题,我们能接受的是有理有据有逻辑的推导,但相关证据总是会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们认为代糖有害,那么糖这种早就被公认“更有害”的东西是不是就该被绑在耻辱柱上?</p><p>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糖,按照这个逻辑,代糖有问题、糖有更大的问题,目前主流的食品饮料行业应该全部被取缔喽?</p><p>毫无疑问,被妖魔化的代糖正折射出国内媒体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严谨和不客观,在此过程中,真理总会越辩越明。</p><p><br></p></body></html>","text":"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央视网又在找专家现身说法“炮轰”代糖,并将#无糖饮料为何会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这样的话题顶上了微博热搜。 但最近几年时间以来,随着无糖饮料的火爆以及各类机构对于代糖的科普,消费者早已对代糖有了一定的客观认识,越来越多人都不再吃标题党这一套。 所以当妖魔化代糖的论调又一次出现时,从这类微博的评论区也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并没有被别有用心的专家说法带跑偏,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建议专家“别再建议了”。 事实上,目前针对无糖饮料、代糖的多数抨击,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即便是一些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地说“代糖饮料比含糖饮料危害更大”,他们的论据也很轻易地就被一些理性网友给推翻并证明缺乏依据。 为什么会这样呢?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抨击代糖饮料的“月经贴”为什么总能以耸人听闻的论调挑战大众认知并创造焦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好好聊一聊代糖。 “代糖有害”的流量方法论 在基于相对客观、科学的视角对代糖进行合理认识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媒体隔三差五就要把“代糖有害”拿出来炒作一番的出发点表示质疑。 原因很简单,最近热搜上的那些报道内容,甚至连素材用的都是几年前的老东西,各类标题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但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一个“大新闻”的姿态占据我们的视线。 更重要的是,当普通消费者面对代糖时,无糖饮料中代糖安全性问题压根就不值得怀疑。考虑到只要是目前批准上市的代糖都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做过大量的毒理测试,并且设立了严格的安全系数,理性消费者都知道只要不超量、超范围添加,就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从目前网络上流传出来的大量关于代糖有害的帖子来看,可以发现这些帖子、报道、采访往往都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 只说结果却不说这个结果是基于什么样的研究得出;说代糖有害却不说明到底哪一种代糖会在何种剂量下存在哪些具体对应隐患;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无糖饮料里常用的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这类不知道已经被国内外医生专家论证了多少次安全性了,还有人以专家的身份说它们有害… 说的简单一点,相关“黑贴”全程没有任何的数据、机理、统计,翻来覆去就是结论“有危害”、“有可能”,这么一个涉及到巨量消费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严肃问题本不该被这么对待。 可即便是在这种“bug”下,类似“代糖有问题”的这种标题仍然能够不厌其烦地喜提热搜,这其中的逻辑细想之下也就呼之欲出了:说到底,在代糖饮料爆火的这段时期,同步出现的妖魔化论调只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而已。 “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在耍流氓”,水喝多了都能水中毒的常识下,广大网友不希望被披着专业外皮的垃圾信息给轻易带节奏。 不吹不黑,代糖到底是好是坏? 作为糖的现代进化版本,代糖需要被科普一番,只有正确认识它,我们才能对目前流行的无糖饮料有个客观认知。 总结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几个“代糖有害论”版本,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一件事:几乎所有常见的对于代糖的抨击都不太能站得住脚。 当然,这无法表明代糖就真的无害,毕竟加上“长期”、“大量”等前缀之后,任何食品都很难说无害,只是种种科学研究都在指向代糖相比于传统糖分的摄入有着更多好处而已。 比如,针对“代糖饮料更易患糖尿病”,剑桥大学Pamela Thomso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篇关于三氯蔗糖摄入对健康成年人代谢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论文显示,研究发现受试者连续7天服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不会改变血糖控制,这些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在三氯蔗糖或安慰剂的摄入方面没有变化。 按照英国格拉斯哥大学Naveed Sattar教授的说法,“目前人类的流行病学数据不支持低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而富含糖的饮料似乎确实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 很明显,现有科学研究表明代糖饮料跟糖尿病压根就没关系。 针对“代糖影响肠道菌群”的说法,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Alexander Rodriguez-Palacios在国际著名胃肠病学学术期刊《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三氯蔗糖可能促进 CD 倾向和健康宿主的平行微生物组改变,但这并没有导致健康小鼠的 MPO 水平升高,而且实验中的小鼠摄取的三氯蔗糖远远超出我们喝饮料所能摄取的量。 说白了,吃了任何东西都可能促进微生物改变、也就是影响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但是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该教授还在论文中表示三氯蔗糖这种代糖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 关于“无糖饮料会增大26%的死亡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Amy Mullee教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饮料与死亡率的论文中只论证了其正相关性,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 同时,作者也在局限性中表示,由于残留的混杂因素,观察到的关联可能存在偏差。也有学者对该论文作出评述表示,“这项研究的数据是否支持任何可能性,甚至可以粗略估计饮用苏打水对寿命的影响?”,显然这种将无糖饮料与死亡率数据挂钩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至于“代糖欺骗大脑,增加食欲”这样的常见论述就更“耍流氓”了,增加食欲的东西那么多,欺骗大脑的东西无处不在,调味品、甜品、游戏、电影…我们就可以说它们都是有害的了? 总结来看,如果一定要说代糖有问题,我们能接受的是有理有据有逻辑的推导,但相关证据总是会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们认为代糖有害,那么糖这种早就被公认“更有害”的东西是不是就该被绑在耻辱柱上? 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糖,按照这个逻辑,代糖有问题、糖有更大的问题,目前主流的食品饮料行业应该全部被取缔喽? 毫无疑问,被妖魔化的代糖正折射出国内媒体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严谨和不客观,在此过程中,真理总会越辩越明。","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69010396","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4418,"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91,"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4,"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d":7704987,"commentId":"7704987","gmtCreate":1666312426552,"gmtModify":1666312430203,"authorId":3580371584638019,"author":{"id":3580371584638019,"idStr":"3580371584638019","authorId":3580371584638019,"name":"wh快乐投资","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444e58dadffcb5b49b09f780a21eeb5","vip":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repliedAuthorId":0,"objectId":669018147,"objectIdStr":"669018147","type":1,"supId":0,"supIdStr":"0","prevId":0,"prevIdStr":"0","content":"[微笑]","text":"[微笑]","html":"[微笑]","likeSize":0,"commentSize":0,"subComments":[],"verified":10,"allocateAmount":0,"commentType":"invalid","coins":0,"score":0}],"isCommentEnd":fals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69018147"}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