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慢粒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推出国际慢粒日特别策划直播节目《领全球创新、解耐药难题,聚焦慢粒治疗新突破》。并邀请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与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来到直播间,共同探讨慢粒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现状、挑战和突破。
主持人
江教授,请您向我们介绍下,咱们国家慢粒的发病率和疾病治疗现状
江倩教授:“慢粒是在白血病领域第三位发生的疾病,占所有白血病的15%,发病率并不高。但是,慢粒患者人群还是非常庞大的。据推测,30年以后,全球慢粒患者的数量可能会在几百万左右。
在国际上,慢粒确诊的中位年龄是57-65岁之间。我们国家一直没有非常确切流行病学数据,但很多研究显示,我们中国的慢粒患者中位诊断年龄在40-50岁之间,能明显看出比西方国家的发病中位年龄低15-20岁。”
主持人
目前临床上已经能有控制慢粒,甚至功能性治愈,这是如何实现的?
江倩教授:在人们刚认识到慢粒白血病的时候,只是发现患者白细胞过高,出现脾脏巨大。那时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给患者放射线照射脾脏,但这些患者的生存期很短,很快就会死去。
后来有了化疗药物能够降低白细胞,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缩小脾脏。但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就是3-5年。再后来,干扰素的出现让一部分的患者得以获益,但这只占很小的比例,总的中位生存期比过去也就延长了1年。
临床上从上个世纪就开始通过骨髓移植治疗慢粒患者,但是移植对病人条件很高,要年轻,要身体各方面条件很好;移植的花费也非常大,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持;此外,移植的风险也很高,有50%的人因为移植相关合并症,或者因为最后复发,导致治疗失败。
随着科学家们慢慢开始从染色体层面、从基因的层面了解慢粒,并针对它的致病根源研发药物,20世纪90年代,靶向BCR-ABL的TKI问世,慢粒的治疗方式得以革新,有90%的慢粒患者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长期生存。自2001年后,TKI得以大规模应用,中国患者也在这一年开始使用TKI。自此,慢粒从“不治之症”成为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
主持人
我们否可以理解为,从某种层面上人类已经战胜了慢粒?未来还有哪些挑战需要面对?
江倩教授:当一种肿瘤的长期生存可以达到80-90%,我们通常认为这个病可以称之为治愈,这是全世界医学专家公认的。在慢粒领域的确是这样,我们称之为功能性治愈。
但是,刚才我也提到,有90%的慢粒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不是100%。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治疗当中会出现耐药,出现耐药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就会出现疾病进展,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这是在慢粒领域非常需要面对的难题。此外,有一部分治疗很好的病人也在追求停药,这些都是我们正在面临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肿瘤性疾病最终是要延长患者的生存,保住患者的生命,所以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是我们最需要面对的,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一个刚需。
主持人
亚盛医药研发的奥雷巴替尼在2021年上市,打破慢粒临床治疗空白,请杨大俊博士讲讲当初为什么把研发聚焦在慢粒上?
杨大俊博士:我们做新药研发,绝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从临床价值的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
在耐立克®(通用名:奥雷巴替尼)出现之前,中国携T315I突变耐药慢粒患者长期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我们基于这种临床需求研发新药,对患者来讲就是救命的药物。这也是我们将研发聚焦于此的原因。
而奥雷巴替尼,是真正中国原创的药物。从2016年第一次上临床,到去年全球首发上市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这非常难得。目前是中国首个且唯一的T315I突变耐药慢粒治疗药物。从初心来讲,我们是为了满足患者临床未满足的需求,从临床价值来讲,我们也非常骄傲。
主持人
亚盛医药在奥雷巴替尼的研发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杨大俊博士:在奥雷巴替尼的临床研究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是两方面的:首先是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我们要在完全没有对照的情况下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这要特别感谢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支持;其次是信心,当时很多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够做出真正的创新药。
所以奥雷巴替尼的临床实验数据真的带给了很多人惊喜。我们临床实验的第一个患者,从1mg开始爬坡,最后用到40mg,这个患者到现在获益6年了,现在还在用药。在奥雷巴替尼的临床实验过程中,特别是I期的患者,现在有80%还在继续用药,要知道这批患者当时在临床上就是无药可医的。
主持人
新药研发不易,过程当中想过放弃吗?
杨大俊博士:还真没有,我们的团队,包括江倩教授在内的所有医护人员,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满足患者的需求,只要患者能获益,再苦再累都值得。
如果这批患者不能加入我们的临床实验,用上有效的药物,那他的生命周期就很短。而我们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也确实看到患者的获益,也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是对我们付出最大的回报和安慰。
主持人
江教授,您在慢粒研究领域深耕30年。当时为什么选这个方向?为什么一直深耕?
江倩教授:2000年,我们医院接到了临床实验的项目,是第一代TKI治疗慢粒的,当时我作为研究成员之一加入。这是我做医生以后第一个参与的临床实验,觉得非常神奇,TKI能够给慢粒患者带来这样大的好处,所以对这个慢粒就很感兴趣。
在后面20多年的时间里,我参与了很多慢粒国内外的临床实验,也做过多个项目的国内牵头人。对于这个疾病越来越了解,对于患者疾苦,或者是他们受到的病痛折磨有特别多的体会,非常希望能够有好药帮助他们。
尤其是在奥雷巴替尼临床实验开启前,我看到很多患者耐药,那时候我们中国只有一代二代药物,没有三代药物,虽然那时候国际上已经有了,但患者拿不到。
所以,当我听到有一个国产原研三代药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是非常兴奋的,非常希望药物能让患者受益。当时,杨大俊博士和翟一帆博士找到我们的时候,黄晓军所长和我们团队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但是,临床试验开展后,一些患者的效果真的是特别好,就像杨大俊博士说的,我们真的没想过放弃,我们真的看到这些病人获益了。
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艰辛,一路走过来,最后经过几年的时间,奥雷巴替尼终于获批。上市以后,临床实验以外的病人也能用上这个药物,同样也能够体会到这个药物给他们带来的临床效果,这是我们特别欣慰的。回想起来过去所付出的这种困难、汗水,有时候甚至是泪水,觉得也挺值得的。
主持人
您从2018年连续4年在ASH年会上做口头报告奥雷巴替尼的最新进展。刚开始有想到吗?学术界为什么会如此的关注认可它?
江倩教授:这种成果的展示是基于你能不能做出这个结果,刚开始肯定没有想过。
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大部分慢粒患者的病情能够被控制。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出现治疗失败,出现疾病进展,他们对以往的药物耐药了,这里存在未满足的需求。
作为医生,你要做的是尽可能让你所有的病人都能把疾病控制住,希望他们不死于这个疾病。如果要解决耐药,我们需要更多的新药出现。
将近10年前,国际上出现了首个三代TKI,给我们学术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希望。患者使用这款药的疗效也不错,但是这个药有安全性的隐患,一些患者会出现心血管的毒性,病人虽然有疗效上的获益,但承担的风险还是蛮大的。因此,世界上的慢粒专家们都非常期待更安全,同样又有效的药物。
随着奥雷巴替尼的临床数据在ASH年会上逐年公布,我们展示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以后,引起了世界上慢粒专家们的兴趣。我记得有一年在美国开完ASH年会后,一群慢粒专家看到我,直接说奥雷巴替尼的临床数据“exciting!”,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疗效令人满意,安全性更佳的第三代TKI。
主持人
您是慢粒领域全球知名的中国医生,在世界学术舞台上不断亮相,有没有感受到中国在全球血液学甚至肿瘤领域的学术地位正发生变化?
江倩教授: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新药研究成果的展示,是会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新药就是新希望,带去新药也呈现了中国科学家和中国医生的研究成果,自然会受到国际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越来越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奥雷巴替尼也是我们中国原创的药物,除了药物研发外,中国医生也做了很多研究,这一切合力让我们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
主持人
最近,您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的肿瘤学术期刊上新发表了一篇论文,里面有很多亮点,请您跟我们讲讲。
江倩教授:这篇文章是奥雷巴替尼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临床研究I期和II期数据的整合体现,也是近几年来临床研究的结果。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奥雷巴替尼的有效性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不亚于全球首个上市的三代药物的数据;从安全性来说,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发现,奥雷巴替尼耐受性不错,绝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可以控制的,要比海外的药更安全。此外,对于全球首个上市的三代药物不能控制的,比如说具有复合突变的患者,奥雷巴替尼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学术界会这么关注奥雷巴替尼的临床进展?主要是因为海外之前已有的三代药有效性不错,但是安全性不太让人满意。而在奥雷巴替尼的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实能够感觉到这个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是非常突出优秀的。
主持人
两位的介绍让我切实感受到中国正从医药大国向强国转变,那药企可以如何助力这一过程?
杨大俊博士:第一是初心,药企做创新药的研发,一定是为了解决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研发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推向临床。
第二是科学,必须基于临床数据,基于科学,用数据说话。全新的药是没有对照的,所有从头到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和医护人员,特别是主要的研究者反复地沟通,不断调整完善临床方案,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是不行。
第三是生态,中国做创新药,毕竟刚刚开始,我们常说中国2015年是中国创新药的元年,这七年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未来还是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无论是研发企业还是临床医护人员,或者是药监、医保等政府各部门,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是让患者获益,只有患者获益,做创新药才有意义。中国创新药虽刚刚起步,但确实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随着产业被做大做强,我们也将走向医药强国。
主持人
节目最后,请两位分别从自己的角度给广大的病友朋友们一些祝福和鼓励。
江倩教授:作为医生,我非常希望帮助患者留住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即使是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我们能有更多的科学家为我们去研发新药,有医生能够验证这种新药在病人身体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而且还能够找到更优的治疗方案。
我们很希望慢粒患者能够健康的生活;能够生儿育女;能够完全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中。
杨大俊博士:首先,希望中国所有的慢粒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药,并长期获益。希望奥雷巴替尼能为中国慢粒患者带去希望。亚盛医药将加速推进药物可及,帮助更多患者获益。此外,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满足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让全球慢粒患者获益。
让我们一起努力,使中国通过研发实力成为生物医药健康的大国强国,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广大的患者在临床上获益。
结语
感谢江倩教授和杨大俊博士的分享!
随着医学的进展,相信越来越多患者能无惧慢粒
续立新生、面向未来
享受生命的精彩,探索无限可能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