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的专注力

犀利财经
2023-03-22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

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员、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著作《专注力》一书中提及:人人都在谈论复杂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和信息过剩,而驾驭这种混乱状态的方法就是培养专注力。在面对选择众多、杂乱纷扰的社会,个人的成长需要提升专注力,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专注力,不适合的要果断放弃,调整方向专注前行,是为了更远的远方。

这一点,从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以下简称“平安健康”)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中可见一斑。

此次报告,我们看到了平安健康更加聚焦“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三大商业模式,也看到在一些毛利率不高的商品、高成本的C端获客活动做了“减法”。用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的话来说:“主动调整了收入结构,减少了那些与战略关联度不高、对未来发展价值不高的收入。”

就像每年,园丁会修剪花枝,裁掉一些分叉的枝条,“断舍离”,是为了来年花园更加枝繁叶茂、姹紫嫣红。

聚焦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由于疫情,不少企业都在与时俱进,在改变,也在进化。对于企业来说,拥抱变化就是一件不断进化的过程,平安健康也在适应转变中加速进化。

过去一段时间,在多数流量巨头都加码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背景下,平安健康在渠道选择了“基因突变”,从传统的C端,聚焦B端、F端,即企业端、金融端。

坦白来说,过去9年,平安健康C端4亿多用户打造一个不错的底色。 但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情况下,C端的获客成本高企不下,并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甚至超出了正常的商业逻辑范围,包括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近年来也在不断把触角伸向B端市场。

聚焦B端,聚焦金融及企业端客户,是平安健康的选择,是建立在未来趋势的客观发展上。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渗透率将从2021年的5.5%,提升至25%,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2万亿人民币,其中商保和企业是平安健康不断探索,也是不断加强与平安集团协同合作的两大支付方来源。这两个支付方式是我国医疗和健康行业支出中除医保外最大的支付方,也是政策在积极鼓励探索和发展的支付方。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中,将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成本的最高比例从净保费的12%,提升到20%。这充分表明政策鼓励的态度,也表明了商保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深耕B端的战略得到了夯实,而来自B端的收入增长最快。

财报显示,平安健康去年迎来了大幅减亏的转折。整体营收虽下降至约61.6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缩减至6.08亿元,同比减亏达60.5%。尽管业务结构调整使得收入呈现下降,但同时推动平安健康去年毛利率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至27.3%,毛利率升高结合降本增效使得亏损大幅度收窄,净亏损降至6.08亿元,同比减亏达60.5%。

实际上,由于工作压力增大,近些年来,职场人士的各种健康问题常常成为新闻热点。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是个人健康管理的最主要支付方之一,占比达90%以上。现阶段,企业有相关可列支费用,包括员工薪酬5%补充医疗费、14%员工福利费、2%工会费,但这个市场一直存在体系缺、效果差、资源少的痛点。

与此同时,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的意识和需求在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计划正在从大型的企业向中小型企业渗透,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总体看,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市场的潜在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仅是B端,在F端(金融端),将医疗健康服务与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形成协同,也成为平安健康重要的探索方向。近水楼台先得月,服务好平安集团体系内2.28亿的金融客户,并进行高效转化,也成为平安健康在F端的突破口。

整个渠道基因的突变,对平安健康而言,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新的门,更可见的是,门内更大的天地。而如何来迎接这片天地,做好服务必不可少。

服务

在美国的健康产业中,涉及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商品、健康风险管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比超过50%,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合计占比17%。

大健康产业是美国三大产业支柱之一,GDP占比高达17%,产业规模超20万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的规模还相距甚远,特别是在家庭医生这一块,很多人还没有形成这个概念。但也恰恰说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平安健康所面对的市场潜力也大。

正如方蔚豪所说的,平安健康的未来,不会是一家线上医院也不会是线上大药房,而是一家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的企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商,家庭医生则是串联用户和服务提供方的关键连接点。

平安健康的家庭医生会员制是平安健康商业模式中的枢纽,是医生+导航员+客户经理的定位,按需为用户匹配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五大场景的资源,帮助每个用户生成一个覆盖其全生命周期的会员档案,协调安排贯穿线上到线下的医疗健康相关服务;此外,还将提供多层次会员服务,满足用户不同层级的医疗健康诉求。

实际上,医疗健康服务与其他互联网消费不同的是,平安健康做的是与生命相关的事情,不是买一本小说、不是看一部电影,这其中需要有足够的信任感,用户才会花钱在平台上寻医问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一旦信任感建立起来了,就会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而且,服务好了自然而然就能巩固好“回头客”资源。

2022年,平安健康累计服务企业数978家,较2021年增长了458家,覆盖企业员工和企业客户数约300万,与多个大型央企国企有千万级别以上的企业健管项目合作和续约,续约率达90%。

平安健康总裁吴军透露了这么一组数据:“到2022年底,通过我们和企业合作的员工健康管理项目,企业员工逐渐加深了对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信任感和黏性,企业员工健康项目收入超过1800万,而且其个人用户付费转化比例达到了30%。”

“服务”历来是平安健康的基因。自诞生起,平安健康就拥有自己的医生,这些医生撑起了公司最底层的可靠服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台上已拓展23个科室的超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其中不乏院士、国医大师、三甲医院重点科室带头人等顶级名医可以满足用户全场景、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患者五星好评率和病历甲级率维持稳定在98%以上。

同时,平安健康建立了19个专病中心,持续引进名医资源,强化与名医专家合作,累计签约名医专家已超2000位。

医疗服务网络方面,期内平安健康合作医院已扩大至5000多家,合作药店达22.4万家,在216座城市实现1小时送药,在88座城市开通7*24小时送药服务。

平安健康合作的健康服务供应商超过了10万家,体检机构超过了2000家,覆盖了全国大约300多个城市。

实际上,医疗是比较低频的,但是健康是高频,一个人他的健康频度、追求健康的频度、健康管理的频度要高于医疗的频度。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平安健康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独特之处——从医疗健康服务这个角度为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和就诊就医的全旅程进行服务。

这样的专注也带来了回报。财报显示,医疗服务类收入去年下半年环比增长约2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和毛利额连续三个报告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毛利率提升至36.2%。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年付费用户数达到了约4300万,同比增长约10%,而F端年付费用户数超过3400万,较2022年六月末增长了大约100万,B端的年付费用户数达到了大约300万,较2022年六月末增长约100万。目前在平安集团F端的付费用户渗透率大概只有15%,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和增长潜力。

生态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是巴菲特的信徒。说到巴菲特投资理念时,黄峥提到最重要的点就是“护城河”,而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护城河一定是科技创新的力量。美团创始人王兴说,未来的企业一定都是科技互联网的企业。

方蔚豪说,平安健康很大的优势是依托平安集团所有的科技实力,自主研发了AI辅助诊疗系统,系统包括智能监控、AI智能辅助问诊、合理用药检测、智能医疗安全监控四大模块,目前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超过了2000种疾病的诊断支持,导诊的准确度超过了99%,辅助诊断的准确度在95%以上。为医生开展医疗服务提高了效率,有效提升了诊前收集患者信息的效率。这是使得平安健康持续往下走,打造生态系统的关键。

不管是聚焦B端的专注,还是服务基因的增强,平安健康在过去一年多能够触及的场域,变得越来越广,同时介入的,还有整个平安集团生态圈基因。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是平安集团大的战略方向,作为平安健康生态圈的旗舰,公司充分授予平安健康强大的支付方资源和强大的科技能力,同时公司也在以管理式医疗生态反哺平安集团金融业务发展。

生态圈基因,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平安健康的任督二脉,让公司找到了加速进化的新曲线。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平安健康的生态边界也在不断扩大,磁力正不断加强,吸引外界各类用户进入。

比如,在智能硬件领域,平安健康参与开发的动态血糖检测仪研发生产企业合作的某血糖仪项目,可以帮助平台上的家庭医生实时了解用户的血糖变化、波动情况。通过CGM特有的血糖分享功能,进一步增加了和用户之间的黏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再比如,平安健康和某银行深度合作,为该银行的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包括名医、体检、便利的在线问诊等等一系列高附加值服务,用一站式的就医服务体验为银行的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在去年7个月的时间里,医疗和健康服务帮助该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新增了超过300亿的资产管理规模。

这就是形成生态圈之后,相辅相成的正向循环。

对于平安健康的这份成绩单,不少国际投行也给予了肯定。

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平安好医生(01833)“买入”评级,公司管理层对实施发展战略维持积极态度,憧憬产品组合重心转向高利润业务,以及在更好的成本控制措施推动下,经营利润率可进一步上升,同时预计来自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渠道(F端)及企业客户(B端)的潜在用户数量有庞大增长空间。

浦银国际方面对于平安健康的聚焦“三大模式”的举措表示,战略转型初见成效,2023年关注业绩反弹和持续获客能力。

当然,投资人也很想知道,从2021年净亏损大增六成,到2022年减亏六成,平安健康未来是否能够持续减亏以达到2024年-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

“目前我们公司的战略目标十分清晰,成长路径也很明确,业务发展一直是按照预期在推进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财务表现会给到市场令人满意的答案。”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臧珞琦表示。

按照“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蓝图,国内医疗健康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面对未来市场如此水大鱼大,相信平安健康将继续以创新的不变应万变,构建起更加丰富的生态花园,步履不停探寻无止之境。

知名大V“犀利财经”(xili-caijing)原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