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运连连牛叉
2022-03-25
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
@思辨财经:
小米的红利还“厚”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北京梅赛
2022-03-25
北京梅赛
手机市场的后半场就是技术和质量,这恰好是小米没有的。造车肯定搞不赢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丰田本田,。。。
什么也没有了~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37564996,"tweetId":"637564996","gmtCreate":1648165526892,"gmtModify":1648165526892,"author":{"id":3571276196856338,"idStr":"3571276196856338","authorId":3571276196856338,"authorIdStr":"3571276196856338","name":"财运连连牛叉","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a63491a1f9a85ee84457d9aef152aa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8,"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p></body></html>","text":"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1,"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37564996","repostId":637842542,"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37842542,"tweetId":"637842542","gmtCreate":1648022948022,"gmtModify":1648042382941,"author":{"id":3571026833038682,"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知名TMT分析员","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6001,"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7a382a2124f6f64c342d1dba9bc1621","width":"632","height":"3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088ac238fbb33d6bcab36adc8925c12","width":"632","height":"39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e80eb06297154c61ae86deda5071f7","width":"632","height":"42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57beb2a269f997313351ce86c94a705","width":"632","height":"31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d78b6de1338c8abf5ee73b1cf229006","width":"632","height":"4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57a84cee02798ee1f95fc6b46467d5a","width":"632","height":"22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df80442549dd786116848d8b22ec39b","width":"632","height":"3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0b3de85c4f7bbef06f84cc6ecf201b8","width":"632","height":"412"}],"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0b3de85c4f7bbef06f84cc6ecf201b8","width":"1080","height":"7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e80eb06297154c61ae86deda5071f7","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57a84cee02798ee1f95fc6b46467d5a","width":"1080","height":"387"}],"title":"小米的红利还“厚”吗?","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p><p>“市场红利”论一直相当有市场,也有着较为圆满的逻辑,但作为理性分析者,我们也总心存不确定感,毕竟从全球来看顺利跨多个周期的企业乃是不胜枚举(如苹果),如果过分强调红利论就容易对企业产生种种偏差,毕竟每个人都有对红利期的特有看法,主观化情绪上升影响客观性。</p><p>基于对“红利期”理论的不确定,我们做此文,来探讨以下问题:</p><p>其一,小米市值与“红利期”究竟有多大相关性;</p><p>其二,当下小米的估值框架如何确立。</p><p>我们首先整理了我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情况,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0b3de85c4f7bbef06f84cc6ecf201b8\" tg-width=\"632\" tg-height=\"412\"></p><p>在2016年达到出货量巅峰之后,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总规模就在收缩周期,尤其在2020年Q1,由于疫情出现了一个大“V字型”,即便到2021年行业也未完全恢复元气。</p><p>理论上2016年开始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就已经告别了高光时刻,增速要面临下行的压力,我们也知道,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往往从“增速”和“利润”两方面做文章,换言之,<strong>行业在成熟之前是以“增速”说服投资者,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则又要以盈利性来满足投资者要求。</strong></p><p>在两种逻辑的切换过程中,有些企业会掉队,甚至是消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红利”不再,能跨过资本市场周期性考验的,也都要有较好的逻辑切换和适应能力。</p><p>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要回顾其过去</p><p>我们整理了自上市以来,小米的市盈率和市销率分布情况,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df80442549dd786116848d8b22ec39b\" tg-width=\"632\" tg-height=\"381\"></p><p>简单来看,市场对小米的估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p><p>其一,上市之初,低市盈率和高市销率,行业最看重小米的成长性;</p><p>其二,其后市销率开始下调(2020年由于大放水上扬,但2021年后回归),市盈率不断走高,换言之<strong>,当市场已经充分消化并接受行业告别红利期这一事实之后,对开始要求企业要为股东带来盈利性回报。</strong></p><p>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在2018年,彼时小米刚刚上市,国内市场又处于明显收缩期,做好“红利期”的过渡乃是相当重要的,做好保增长和渐进增加利润就成为当时小米的重要工作,我们再看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d78b6de1338c8abf5ee73b1cf229006\" tg-width=\"632\" tg-height=\"404\"></p><p>上图为小米历年全球出货总量,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p><p>2016年之前小米受国内大环境影响极大,如2016年市场饱和,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当年乃是小米最为艰难的一年,其后出货量连创新高,甚至在疫情后仍然维持了此趋势。</p><p>如今回想情况大家也都明了,乃是以海外市场要增量,对冲了国内需求不振的压力。但当我们拿到全球手机出货量走势数据之后,还是对小米2017年后的表现有了不同的认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088ac238fbb33d6bcab36adc8925c12\" tg-width=\"632\" tg-height=\"392\"></p><p>上图为IDC所做的2009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2021年之后为预测),可以发现<strong>全球智能出货量的高峰期如我国大致相当也都在2016年前后,其后缓慢下行,到2021年跌至谷底。</strong></p><p>换言之,如果我们用“红利期”观点去看小米,那就意味着全球市场在2016年之后是不利于小米的,那么增量又来自何处呢?</p><p>关于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发展的研究和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但诸如价格战,品牌战,性价比等等,但<strong>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中国手机厂商本着“保增量”这一诉求进入海外市场,以较低的ASP换市场,虽然面临着摊薄利润,推迟品牌升级等压力,但完成了“市销率”和“市盈率”的切换,就使得在2018年之后稳定了企业基本面。</strong></p><p>2018年上市之后,小米股价连续下挫,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估值模型切换中的必然结果,其后在2020年资本市场大牛市后,企业旋即以盈利性获得了超过30倍的市盈率。</p><p>接下来我们再看“盈利性”这一问题的解决。</p><p>在最初研究小米时,我个人曾想当然认为盈利性问题相当容易解决,即一靠提高ASP,手机每部多卖100元,每年就是百亿元级别利润的新增;二靠互联网广告,也就是MIUI的ARPU。</p><p>结果是我过于乐观和简化分析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小米虽然一直在进行高端化的工作,但从ASP上看,也一直在1000-1100之间徘徊,价格上涨100元绝非那么简单,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海外市场拓展摊薄了ASP,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行业竞争的激烈,使企业很难获得特有的定价能力。</p><p>此前我们曾有过详细分析,研发的庞大支出与对毛利率的改善有着正相关性,当企业扩大研发费用,ASP量随之提高,也就可以用较低的ASP撬动更大毛利率,<strong>在小米不断提高研发开支之后,在ASP相对稳定下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strong></p><p>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进入2021年后小米研发投入继续加码,但毛利率已经有触顶的迹象,甚至在原材料成本压力之下,有下调的可能,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7a382a2124f6f64c342d1dba9bc1621\" tg-width=\"632\" tg-height=\"381\"></p><p>在2021年Q4,研发费用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毛利率并未如之前那般给予正面反馈,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供应链紊乱下的原材料上涨压力,这也是最近一年多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乃是出于小米自身原因,宣布“造车”计划后,研发费用势必跃起,换言之,<strong>在小米内部研发费用与手机业务之间关联正在淡化。</strong></p><p>那么小米成本控制在哪里?我们来看市场费用。</p><p>市场费用的支出是中国互联网业的一大现象,尤其在成长型公司处更是明显,以庞大的市场开支换得增速,并以此说服投资者和市场,换得资本溢价。</p><p>市场费用的退出则又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稳定利润快速回撤市场费用,就造成了企业基本面的“踩踏”,这在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屡见不鲜,那么小米呢?</p><p>由于市场费用的主要开支包括IoT和手机业务,因此我们将市场费用支出分别对比两大业务,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57a84cee02798ee1f95fc6b46467d5a\" tg-width=\"632\" tg-height=\"226\"></p><p>2021年初由于小米之家重回快速扩张轨道,我个人曾以为这对小米会是一项积极因素,当线下渠道扩张之后会降低集团层面的支出,有利于改善损益表,但在上图中我们并未如愿看到此情况发生,2021年市场费用占比呈明显的上升态势。</p><p>我们该如何理解呢?重新回到市场背景这一要素,2021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都是堪称“艰难”,出货量萎靡不振。</p><p>2020年的疫情市场普遍认为是暂时的,2021年后则严重低于预期,且还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使行业上下游面临极大挑战,<strong>对于手机厂商,可以在一个平稳过渡的市场中“躺平”,但在剧烈下行的景气值中是很难独善其身的。</strong></p><p>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市场费用在2021年快速增长的原因,<strong>尽管自身“保增长”不再是首要目标,但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又不得不重新启用此手段,来平滑业务的波动性。</strong></p><p>关于此我们就有了以下判断:1.短期的“应激性”措施会在外部环境好转后退出;2.市场费用未来的缩减增效可能会成为新的利润点。</p><p>对当下小米基本面我们可做如下总结:</p><p>其一,小米与行业的大环境相关性正在减弱,从估值分析上,行业景气值的变量引子权重要减弱;</p><p>其二,从“保增速”到“保利润”,小米从早期的ASP调节开始向运营精细化过渡,其中研发费用对提高毛利率功不可没,而长期看市场费用也会在下行区间。</p><p>接下来我们再探讨小米的市值走向问题。</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6e80eb06297154c61ae86deda5071f7\" tg-width=\"632\" tg-height=\"421\"></p><p>对于市值管理,我本人一直有“短期看流动性,长期看基本面”的观点,在对基本面问题有比较详细讨论之后,我们重点看短期影响。</p><p>在分析2021年Q3财报时,我个人对小米回购寄予厚望,常识层面看回购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对当下市值的不满,以回购来提振投资者信心,进入2022年之后,港股大起大落,小米又在财报前静默期无法启动回购,股价连续下挫,投资者信心一度低迷。</p><p>直到3月22日,宣布百亿元回购计划,股价大涨,股价景气值又在回归中。对于小米我为何如此看重回购呢?</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57beb2a269f997313351ce86c94a705\" tg-width=\"632\" tg-height=\"314\"></p><p>我们测算和统计了小米上市以来每日成交额与股价的动态相关性,并制作上图。可以看到<strong>在经历上市初期的调整之后,小米的股价与成交量之间保持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成交量和股价两大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短期流动性极容易受到股价制约。</strong></p><p>此方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外部景气值高,尤其大盘指数走高,资本市场流动性会迅速拉动股价,但负面效应也是相当明显的,如若股价处于收缩态势,流动性就会走弱,两大因素又互相强化,这就不是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p><p>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为何此时选择回购了,当市场流动性走弱,大环境风险因子加大(即便港股近日有反弹的迹象,但美股的加息预期仍给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企业以手中掌握的现金储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自我强化流动性引子就显得尤为关键。</p><p>在上图中,我们亦看到目前股价与交易额呈高度的正相关性,此刻的回购计划就等于提高总交易量,最终反馈到股价,短期内百亿回购的成效是十分值得期待的。</p><p>最后我们总结全文:</p><p>其一,用“红利说\"来概括所有公司是有失偏颇的,用此来指导投资行为也是不够理性的,或者说此观点只适用处于早期以增速为主要看点的公司,随着企业的成熟,该理论的合理性日趋淡化;</p><p>其二,对于当下的小米本质上正处于“增速看点”向“利润看点”过渡尾声,在此阶段对企业的判断会有所分化,尤其外部环境恶劣导致市场的估值偏好出现摇摆,影响资本市场短期定价的稳定性;</p><p>其三,短期小米看流动性,百亿元的回购对接下来市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p><p>其四,目前尽管大盘企稳走高,但资本市场的风险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对企业的选择要尤其以盈利性和现金储备为主(有现金才有回购的条件和能力)。</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1810\">$小米集团-W(01810)$</a> </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p><p>“市场红利”论一直相当有市场,也有着较为圆满的逻辑,但作为理性分析者,我们也总心存不确定感,毕竟从全球来看顺利跨多个周期的企业乃是不胜枚举(如苹果),如果过分强调红利论就容易对企业产生种种偏差,毕竟每个人都有对红利期的特有看法,主观化情绪上升影响客观性。</p><p>基于对“红利期”理论的不确定,我们做此文,来探讨以下问题:</p><p>其一,小米市值与“红利期”究竟有多大相关性;</p><p>其二,当下小米的估值框架如何确立。</p><p>我们首先整理了我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情况,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0b3de85c4f7bbef06f84cc6ecf201b8\" tg-width=\"632\" tg-height=\"412\"></p><p>在2016年达到出货量巅峰之后,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总规模就在收缩周期,尤其在2020年Q1,由于疫情出现了一个大“V字型”,即便到2021年行业也未完全恢复元气。</p><p>理论上2016年开始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就已经告别了高光时刻,增速要面临下行的压力,我们也知道,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往往从“增速”和“利润”两方面做文章,换言之,<strong>行业在成熟之前是以“增速”说服投资者,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则又要以盈利性来满足投资者要求。</strong></p><p>在两种逻辑的切换过程中,有些企业会掉队,甚至是消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红利”不再,能跨过资本市场周期性考验的,也都要有较好的逻辑切换和适应能力。</p><p>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要回顾其过去</p><p>我们整理了自上市以来,小米的市盈率和市销率分布情况,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df80442549dd786116848d8b22ec39b\" tg-width=\"632\" tg-height=\"381\"></p><p>简单来看,市场对小米的估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p><p>其一,上市之初,低市盈率和高市销率,行业最看重小米的成长性;</p><p>其二,其后市销率开始下调(2020年由于大放水上扬,但2021年后回归),市盈率不断走高,换言之<strong>,当市场已经充分消化并接受行业告别红利期这一事实之后,对开始要求企业要为股东带来盈利性回报。</strong></p><p>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在2018年,彼时小米刚刚上市,国内市场又处于明显收缩期,做好“红利期”的过渡乃是相当重要的,做好保增长和渐进增加利润就成为当时小米的重要工作,我们再看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d78b6de1338c8abf5ee73b1cf229006\" tg-width=\"632\" tg-height=\"404\"></p><p>上图为小米历年全球出货总量,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p><p>2016年之前小米受国内大环境影响极大,如2016年市场饱和,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当年乃是小米最为艰难的一年,其后出货量连创新高,甚至在疫情后仍然维持了此趋势。</p><p>如今回想情况大家也都明了,乃是以海外市场要增量,对冲了国内需求不振的压力。但当我们拿到全球手机出货量走势数据之后,还是对小米2017年后的表现有了不同的认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088ac238fbb33d6bcab36adc8925c12\" tg-width=\"632\" tg-height=\"392\"></p><p>上图为IDC所做的2009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2021年之后为预测),可以发现<strong>全球智能出货量的高峰期如我国大致相当也都在2016年前后,其后缓慢下行,到2021年跌至谷底。</strong></p><p>换言之,如果我们用“红利期”观点去看小米,那就意味着全球市场在2016年之后是不利于小米的,那么增量又来自何处呢?</p><p>关于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发展的研究和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但诸如价格战,品牌战,性价比等等,但<strong>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中国手机厂商本着“保增量”这一诉求进入海外市场,以较低的ASP换市场,虽然面临着摊薄利润,推迟品牌升级等压力,但完成了“市销率”和“市盈率”的切换,就使得在2018年之后稳定了企业基本面。</strong></p><p>2018年上市之后,小米股价连续下挫,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估值模型切换中的必然结果,其后在2020年资本市场大牛市后,企业旋即以盈利性获得了超过30倍的市盈率。</p><p>接下来我们再看“盈利性”这一问题的解决。</p><p>在最初研究小米时,我个人曾想当然认为盈利性问题相当容易解决,即一靠提高ASP,手机每部多卖100元,每年就是百亿元级别利润的新增;二靠互联网广告,也就是MIUI的ARPU。</p><p>结果是我过于乐观和简化分析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小米虽然一直在进行高端化的工作,但从ASP上看,也一直在1000-1100之间徘徊,价格上涨100元绝非那么简单,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海外市场拓展摊薄了ASP,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行业竞争的激烈,使企业很难获得特有的定价能力。</p><p>此前我们曾有过详细分析,研发的庞大支出与对毛利率的改善有着正相关性,当企业扩大研发费用,ASP量随之提高,也就可以用较低的ASP撬动更大毛利率,<strong>在小米不断提高研发开支之后,在ASP相对稳定下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strong></p><p>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进入2021年后小米研发投入继续加码,但毛利率已经有触顶的迹象,甚至在原材料成本压力之下,有下调的可能,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7a382a2124f6f64c342d1dba9bc1621\" tg-width=\"632\" tg-height=\"381\"></p><p>在2021年Q4,研发费用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毛利率并未如之前那般给予正面反馈,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供应链紊乱下的原材料上涨压力,这也是最近一年多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乃是出于小米自身原因,宣布“造车”计划后,研发费用势必跃起,换言之,<strong>在小米内部研发费用与手机业务之间关联正在淡化。</strong></p><p>那么小米成本控制在哪里?我们来看市场费用。</p><p>市场费用的支出是中国互联网业的一大现象,尤其在成长型公司处更是明显,以庞大的市场开支换得增速,并以此说服投资者和市场,换得资本溢价。</p><p>市场费用的退出则又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稳定利润快速回撤市场费用,就造成了企业基本面的“踩踏”,这在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屡见不鲜,那么小米呢?</p><p>由于市场费用的主要开支包括IoT和手机业务,因此我们将市场费用支出分别对比两大业务,见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57a84cee02798ee1f95fc6b46467d5a\" tg-width=\"632\" tg-height=\"226\"></p><p>2021年初由于小米之家重回快速扩张轨道,我个人曾以为这对小米会是一项积极因素,当线下渠道扩张之后会降低集团层面的支出,有利于改善损益表,但在上图中我们并未如愿看到此情况发生,2021年市场费用占比呈明显的上升态势。</p><p>我们该如何理解呢?重新回到市场背景这一要素,2021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都是堪称“艰难”,出货量萎靡不振。</p><p>2020年的疫情市场普遍认为是暂时的,2021年后则严重低于预期,且还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使行业上下游面临极大挑战,<strong>对于手机厂商,可以在一个平稳过渡的市场中“躺平”,但在剧烈下行的景气值中是很难独善其身的。</strong></p><p>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市场费用在2021年快速增长的原因,<strong>尽管自身“保增长”不再是首要目标,但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又不得不重新启用此手段,来平滑业务的波动性。</strong></p><p>关于此我们就有了以下判断:1.短期的“应激性”措施会在外部环境好转后退出;2.市场费用未来的缩减增效可能会成为新的利润点。</p><p>对当下小米基本面我们可做如下总结:</p><p>其一,小米与行业的大环境相关性正在减弱,从估值分析上,行业景气值的变量引子权重要减弱;</p><p>其二,从“保增速”到“保利润”,小米从早期的ASP调节开始向运营精细化过渡,其中研发费用对提高毛利率功不可没,而长期看市场费用也会在下行区间。</p><p>接下来我们再探讨小米的市值走向问题。</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6e80eb06297154c61ae86deda5071f7\" tg-width=\"632\" tg-height=\"421\"></p><p>对于市值管理,我本人一直有“短期看流动性,长期看基本面”的观点,在对基本面问题有比较详细讨论之后,我们重点看短期影响。</p><p>在分析2021年Q3财报时,我个人对小米回购寄予厚望,常识层面看回购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对当下市值的不满,以回购来提振投资者信心,进入2022年之后,港股大起大落,小米又在财报前静默期无法启动回购,股价连续下挫,投资者信心一度低迷。</p><p>直到3月22日,宣布百亿元回购计划,股价大涨,股价景气值又在回归中。对于小米我为何如此看重回购呢?</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57beb2a269f997313351ce86c94a705\" tg-width=\"632\" tg-height=\"314\"></p><p>我们测算和统计了小米上市以来每日成交额与股价的动态相关性,并制作上图。可以看到<strong>在经历上市初期的调整之后,小米的股价与成交量之间保持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成交量和股价两大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短期流动性极容易受到股价制约。</strong></p><p>此方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外部景气值高,尤其大盘指数走高,资本市场流动性会迅速拉动股价,但负面效应也是相当明显的,如若股价处于收缩态势,流动性就会走弱,两大因素又互相强化,这就不是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p><p>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为何此时选择回购了,当市场流动性走弱,大环境风险因子加大(即便港股近日有反弹的迹象,但美股的加息预期仍给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企业以手中掌握的现金储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自我强化流动性引子就显得尤为关键。</p><p>在上图中,我们亦看到目前股价与交易额呈高度的正相关性,此刻的回购计划就等于提高总交易量,最终反馈到股价,短期内百亿回购的成效是十分值得期待的。</p><p>最后我们总结全文:</p><p>其一,用“红利说\"来概括所有公司是有失偏颇的,用此来指导投资行为也是不够理性的,或者说此观点只适用处于早期以增速为主要看点的公司,随着企业的成熟,该理论的合理性日趋淡化;</p><p>其二,对于当下的小米本质上正处于“增速看点”向“利润看点”过渡尾声,在此阶段对企业的判断会有所分化,尤其外部环境恶劣导致市场的估值偏好出现摇摆,影响资本市场短期定价的稳定性;</p><p>其三,短期小米看流动性,百亿元的回购对接下来市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p><p>其四,目前尽管大盘企稳走高,但资本市场的风险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对企业的选择要尤其以盈利性和现金储备为主(有现金才有回购的条件和能力)。</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1810\">$小米集团-W(01810)$</a> </p></body></html>","text":"小米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作为著名的“质疑”则是:智能手机增速不再,市场红利消失,企业的基本面就会急转直下,这基本是看空者的基本论点。 “市场红利”论一直相当有市场,也有着较为圆满的逻辑,但作为理性分析者,我们也总心存不确定感,毕竟从全球来看顺利跨多个周期的企业乃是不胜枚举(如苹果),如果过分强调红利论就容易对企业产生种种偏差,毕竟每个人都有对红利期的特有看法,主观化情绪上升影响客观性。 基于对“红利期”理论的不确定,我们做此文,来探讨以下问题: 其一,小米市值与“红利期”究竟有多大相关性; 其二,当下小米的估值框架如何确立。 我们首先整理了我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情况,见下图 在2016年达到出货量巅峰之后,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总规模就在收缩周期,尤其在2020年Q1,由于疫情出现了一个大“V字型”,即便到2021年行业也未完全恢复元气。 理论上2016年开始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就已经告别了高光时刻,增速要面临下行的压力,我们也知道,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往往从“增速”和“利润”两方面做文章,换言之,行业在成熟之前是以“增速”说服投资者,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则又要以盈利性来满足投资者要求。 在两种逻辑的切换过程中,有些企业会掉队,甚至是消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红利”不再,能跨过资本市场周期性考验的,也都要有较好的逻辑切换和适应能力。 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要回顾其过去 我们整理了自上市以来,小米的市盈率和市销率分布情况,见下图 简单来看,市场对小米的估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上市之初,低市盈率和高市销率,行业最看重小米的成长性; 其二,其后市销率开始下调(2020年由于大放水上扬,但2021年后回归),市盈率不断走高,换言之,当市场已经充分消化并接受行业告别红利期这一事实之后,对开始要求企业要为股东带来盈利性回报。 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在2018年,彼时小米刚刚上市,国内市场又处于明显收缩期,做好“红利期”的过渡乃是相当重要的,做好保增长和渐进增加利润就成为当时小米的重要工作,我们再看下图 上图为小米历年全球出货总量,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 2016年之前小米受国内大环境影响极大,如2016年市场饱和,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当年乃是小米最为艰难的一年,其后出货量连创新高,甚至在疫情后仍然维持了此趋势。 如今回想情况大家也都明了,乃是以海外市场要增量,对冲了国内需求不振的压力。但当我们拿到全球手机出货量走势数据之后,还是对小米2017年后的表现有了不同的认识。 上图为IDC所做的2009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2021年之后为预测),可以发现全球智能出货量的高峰期如我国大致相当也都在2016年前后,其后缓慢下行,到2021年跌至谷底。 换言之,如果我们用“红利期”观点去看小米,那就意味着全球市场在2016年之后是不利于小米的,那么增量又来自何处呢? 关于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发展的研究和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但诸如价格战,品牌战,性价比等等,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中国手机厂商本着“保增量”这一诉求进入海外市场,以较低的ASP换市场,虽然面临着摊薄利润,推迟品牌升级等压力,但完成了“市销率”和“市盈率”的切换,就使得在2018年之后稳定了企业基本面。 2018年上市之后,小米股价连续下挫,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估值模型切换中的必然结果,其后在2020年资本市场大牛市后,企业旋即以盈利性获得了超过30倍的市盈率。 接下来我们再看“盈利性”这一问题的解决。 在最初研究小米时,我个人曾想当然认为盈利性问题相当容易解决,即一靠提高ASP,手机每部多卖100元,每年就是百亿元级别利润的新增;二靠互联网广告,也就是MIUI的ARPU。 结果是我过于乐观和简化分析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小米虽然一直在进行高端化的工作,但从ASP上看,也一直在1000-1100之间徘徊,价格上涨100元绝非那么简单,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海外市场拓展摊薄了ASP,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行业竞争的激烈,使企业很难获得特有的定价能力。 此前我们曾有过详细分析,研发的庞大支出与对毛利率的改善有着正相关性,当企业扩大研发费用,ASP量随之提高,也就可以用较低的ASP撬动更大毛利率,在小米不断提高研发开支之后,在ASP相对稳定下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 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进入2021年后小米研发投入继续加码,但毛利率已经有触顶的迹象,甚至在原材料成本压力之下,有下调的可能,见下图 在2021年Q4,研发费用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毛利率并未如之前那般给予正面反馈,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供应链紊乱下的原材料上涨压力,这也是最近一年多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乃是出于小米自身原因,宣布“造车”计划后,研发费用势必跃起,换言之,在小米内部研发费用与手机业务之间关联正在淡化。 那么小米成本控制在哪里?我们来看市场费用。 市场费用的支出是中国互联网业的一大现象,尤其在成长型公司处更是明显,以庞大的市场开支换得增速,并以此说服投资者和市场,换得资本溢价。 市场费用的退出则又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稳定利润快速回撤市场费用,就造成了企业基本面的“踩踏”,这在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屡见不鲜,那么小米呢? 由于市场费用的主要开支包括IoT和手机业务,因此我们将市场费用支出分别对比两大业务,见下图 2021年初由于小米之家重回快速扩张轨道,我个人曾以为这对小米会是一项积极因素,当线下渠道扩张之后会降低集团层面的支出,有利于改善损益表,但在上图中我们并未如愿看到此情况发生,2021年市场费用占比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我们该如何理解呢?重新回到市场背景这一要素,2021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都是堪称“艰难”,出货量萎靡不振。 2020年的疫情市场普遍认为是暂时的,2021年后则严重低于预期,且还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使行业上下游面临极大挑战,对于手机厂商,可以在一个平稳过渡的市场中“躺平”,但在剧烈下行的景气值中是很难独善其身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市场费用在2021年快速增长的原因,尽管自身“保增长”不再是首要目标,但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又不得不重新启用此手段,来平滑业务的波动性。 关于此我们就有了以下判断:1.短期的“应激性”措施会在外部环境好转后退出;2.市场费用未来的缩减增效可能会成为新的利润点。 对当下小米基本面我们可做如下总结: 其一,小米与行业的大环境相关性正在减弱,从估值分析上,行业景气值的变量引子权重要减弱; 其二,从“保增速”到“保利润”,小米从早期的ASP调节开始向运营精细化过渡,其中研发费用对提高毛利率功不可没,而长期看市场费用也会在下行区间。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小米的市值走向问题。 对于市值管理,我本人一直有“短期看流动性,长期看基本面”的观点,在对基本面问题有比较详细讨论之后,我们重点看短期影响。 在分析2021年Q3财报时,我个人对小米回购寄予厚望,常识层面看回购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对当下市值的不满,以回购来提振投资者信心,进入2022年之后,港股大起大落,小米又在财报前静默期无法启动回购,股价连续下挫,投资者信心一度低迷。 直到3月22日,宣布百亿元回购计划,股价大涨,股价景气值又在回归中。对于小米我为何如此看重回购呢? 我们测算和统计了小米上市以来每日成交额与股价的动态相关性,并制作上图。可以看到在经历上市初期的调整之后,小米的股价与成交量之间保持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成交量和股价两大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短期流动性极容易受到股价制约。 此方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外部景气值高,尤其大盘指数走高,资本市场流动性会迅速拉动股价,但负面效应也是相当明显的,如若股价处于收缩态势,流动性就会走弱,两大因素又互相强化,这就不是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小米为何此时选择回购了,当市场流动性走弱,大环境风险因子加大(即便港股近日有反弹的迹象,但美股的加息预期仍给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企业以手中掌握的现金储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自我强化流动性引子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上图中,我们亦看到目前股价与交易额呈高度的正相关性,此刻的回购计划就等于提高总交易量,最终反馈到股价,短期内百亿回购的成效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最后我们总结全文: 其一,用“红利说\"来概括所有公司是有失偏颇的,用此来指导投资行为也是不够理性的,或者说此观点只适用处于早期以增速为主要看点的公司,随着企业的成熟,该理论的合理性日趋淡化; 其二,对于当下的小米本质上正处于“增速看点”向“利润看点”过渡尾声,在此阶段对企业的判断会有所分化,尤其外部环境恶劣导致市场的估值偏好出现摇摆,影响资本市场短期定价的稳定性; 其三,短期小米看流动性,百亿元的回购对接下来市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四,目前尽管大盘企稳走高,但资本市场的风险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对企业的选择要尤其以盈利性和现金储备为主(有现金才有回购的条件和能力)。 $小米集团-W(01810)$","highlighted":2,"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37842542","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01810"],"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6773,"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33,"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01810"],"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36,"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d":7315020,"commentId":"7315020","gmtCreate":1648170451543,"gmtModify":1648170451543,"authorId":3492997694780358,"author":{"id":3492997694780358,"idStr":"3492997694780358","authorId":3492997694780358,"name":"北京梅赛","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82f44ec96c067f9cb75332b550f222c","vip":1,"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repliedAuthorId":0,"objectId":637564996,"objectIdStr":"637564996","type":1,"supId":0,"supIdStr":"0","prevId":0,"prevIdStr":"0","content":"手机市场的后半场就是技术和质量,这恰好是小米没有的。造车肯定搞不赢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丰田本田,。。。","text":"手机市场的后半场就是技术和质量,这恰好是小米没有的。造车肯定搞不赢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丰田本田,。。。","html":"手机市场的后半场就是技术和质量,这恰好是小米没有的。造车肯定搞不赢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丰田本田,。。。","likeSize":0,"commentSize":0,"subComments":[],"verified":10,"allocateAmount":0,"commentType":"valid","coins":0,"score":0}],"isCommentEnd":fals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37564996"}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