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的意义

窄播
2022-01-24

商业体希望借助有影响力的首店品牌,吸引客流,完成更新转型;而对于品牌来说,除了赋能商业体外,也高举首店旗号为自身造势。在购物中心与品牌的互动中,首店展现出「聚集」与「外溢」两种面向。

作者|丛文蕾

修订|庞梦圆

「首店」现成为提升城市商业环境和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内的多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引进首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上海已有1011家首店开业,相比于2020年几乎翻一番,北京、成都等城市的首店数量也在2021年迎来高速增长。

聚焦到行业内部。目前,全国商业项目到了瓶颈期,大量开发商开始转向轻资产,倒逼一些装修过时、业态过时的购物中心更新。购物中心通过引进或打造首店,挖掘消费潜力;品牌则在这一批更新项目中找到了归宿,借助首店背景,带动消费升级。

但在讨论首店经济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首店」,是否任何一个品牌开出一家新店都属于我们所讨论的首店。

基于此,我们找到了汉博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汉博商业集团」)的副总裁、上海公司总经理杜斌,交流了「什么是首店」、「首店对于购物中心、品牌的意义」等基本问题。

杜斌所在的汉博商业集团,曾负责全国多家商业地产项目的招商工作。杜斌本人在过去一年负责的两个项目都体现了非常明确的「首店思路」。一个是上海小型街区更新项目「武夷| MIX320」,该项目以主理人型业态为特色,引进区域乃至上海市多家首店。去年11月底,杜斌负责的另一个项目「漫乐城」在上海浦东开业——这也是汉博商业集团的自有品牌在上海的首个项目,在2.7万平米左右的商业建筑面积内,引入了约30家区域首店和烧本烧等上海市首店。

在杜斌看来,不是任何品牌开出一家店都叫首店,首店要么具有品牌知名度、要么具有网红效应,才能作为购物中心或品牌的宣传卖点。

其次,尽管社区更新正在发生,但相比社区商业,市中心的核心项目依然是品牌开店的第一选择。以及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商业综合体拥有好的地理位置、够大的体量,较广的辐射范围,天然就会具有首店效应。

更重要的是,商业项目在求「新」的同时更会保证「稳」。杜斌说,一般购物中心都存在撤户情况,但「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撤户率维持在15%-20%才是正常的」。

以下是杜斌与《窄播》(微信公众号ID:exact-interaction)的部分对话整理:

Q:现在大家都在提首店,有人认为首店是一个新品牌的第一家店,有人认为传统品牌的新业态开店也叫首店。在你看来,首店是什么

A:不是任何人随便开的第一家店都能被称为首店。首店首先要有知名度,无论对于品牌还是商业项目来说,都希望开的首店能具备一个区、最好是一个市的辐射能力。第二是首店要具有网红效应,有自己的私域粉丝,一些人就是冲着这个品牌来的。

首店还包括一些品牌做了他们之前未曾做过的业务。无印良品在瑞虹天地太阳宫做的菜市场算是首店;丝芙兰也在那里做了一个600平方米的超级旗舰店,这是他们之前没有的,也算首店。

Q:仅在2021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就分别开了513家和434家首店,首店指数逐渐成为城市招牌,品牌该怎么选合适的城市开首店?

A:现在各个城市都想要首店,品牌也想要选择能够做出业绩的城市。从开店数量,肯定还是超一线城市是首选,类似北京、上海这样GDP比较高的城市,然后是成都、武汉、长沙这些表现力比较好的。

具体来讲,一个城市能给品牌选择的商业项目有哪些、城市代表性的商业项目营业额有多少、当地人的接受度,都是影响品牌选择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商圈的密度、竞争对手的表现。

Q:全国范围内,首店效应较好的城市商业项目有哪些?这些商业项目有哪些共同点?

A:上海这边,以前最好的是龙之梦、港汇恒隆广场、来福士;后来居上的有环球港、合生汇。这些地方都是综合性购物中心,位于交通枢纽,人流量大、营业额高,里面的品牌档次基本齐全。

一些品牌喜欢进首店多的购物中心,因为首店聚集能给品牌带来较大流量,开店成功性高。类似环球港,现在很多新晋网红品牌或是国外的、IP类的品牌都喜欢入驻,环球港的业绩也就越来越高了。

其他地方的话,北京的三里屯、合生汇、颐堤港;成都的太古里;重庆的来福士都不错。武汉的首店主要集中在汉口的汉正街这一块,K11也不错。

Q:在你刚才的表述中,我注意到上海购物中心在首店吸引力上的一个迭代过程,这种变化是怎么出现的?环球港的首店吸附能力又是如何形成的?

A:主要是因为品牌溢出。

比如一些日系品牌进入上海,首选美罗城,但美罗城地方有限,品牌第二选择就是环球港。同样的,港汇恒隆广场里基本都是高端品牌,所以品牌调整的机会很小,港汇又不像环球港那么大,如果一些品牌一时进不了港汇,就会选择去环球港。

大家都选择环球港,除了地理位置好,连接三条地铁外,还在于它本身面积也够大,里面的品牌分为好几档,调整机会多,每年都有不少位置空出来。此外,商场本身装修漂亮,曾经作为一个免费旅游景点,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虽然环球港一开始品牌不全,高端奢侈品牌只有BV在那,好在上海奢侈品档次齐全,环球港有不少轻奢品牌。

 环球港

Q: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极端情况下,一个购物中心,拥有好的地理位置、够大的体量、辐射范围广的话,就天然具有首店吸引力?

A:是的。

Q:从购物中心角度讲,它们更喜欢引进哪些首店?

A:购物中心档次不同、需求不同,对品牌的要求也不同。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或者IFC这种,只有高端品牌的首店才能进得去,他们要的可能是在国外已经很知名的品牌,或是知名的传统品牌开的新店。这类购物中心有很强的运营能力,不但要求是首店,对品牌背后的集团要求会更高,还会看投资机构的能力等等。

Q:漫乐城有哪些首店?在引进首店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漫乐城是汉博商业集团旗下自有商业项目品牌)

A:漫乐城有上海市首店,比如烧本烧、兴兴私房菜,还有近30家区域首店。漫乐城定位是社区型商业,主要服务附近居民,并且商业面积有限,引进的品牌以稳为主,只要这个品牌是我们所在区域没有的,并且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就可以引进。

比如我们引进的首店马记永·兰州拉面,它在大众点评上的兰州拉面单品排行第一;味千烧烤屋,羊肉串单品排第一;兴兴私房菜在上海菜品类里三榜第一。这些品牌在某一方面都有自己最强的、能够留住顾客的单品,帮助我们稳住基本客流。

 上海漫乐城引进的品牌

Q:在你看来,一个多首店的购物中心,和一般的购物中心相比,在运营和管理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A:运营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一般所有的购物中心都存在撤户情况,撤户率在15%-20%是正常的,如果撤户率特别大的话,是因为一开始项目定位就错了。

我个人不太建议商业项目做小众品牌,能够给招商团队选择的小众品牌不多,如果谈的品牌没有经验或有经验的品牌没谈下来,商业项目极容易招不满,项目就容易失败。

管理上主要是看商业体的面积。如果商业体面积大,运营管理上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不过,现在借助一些管理系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家店的租金、营业额、复购率,以及购物中心的人流量等等。

Q:实体商业存量时代早已开启,近两年趋势愈发明显。购物中心现阶段的整体升级趋势有哪些?

A:以后可能是旧改或者城市更新的时代了。老一些的商场都进入了瓶颈期,装修过时、业态过时,只有更新才是出路。

对于上海来说,现在没有那么多空间提供给大型商业体了,一些市中心的项目基本都是小体量的。项目更新需要在有限的商业体面积里发挥最大坪效,所以各品类的首店面积都在缩小,购物中心也开始看重品牌组合了。

Q:品牌首店应该选购物中心还是应该选街铺?

A: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战略主打,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还是选择进购物中心,街边店还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在自身实力还不够强,进不去购物中心的时候,就会选择先做街边店,而在后续拓展的时候,还是要进购物中心。

Q:首店一般开在购物中心的哪一层,这是有讲究的吗?是否存在一个品牌在购物中心内更换楼层的情况?

A:品牌开在哪个楼层和他们自身档次、购物中心档次有关。一些品牌与购物中心呈现「他弱你强」的态势,购物中心档次越低,品牌所在楼层位置可能就越好。

其次,还要考虑和它同档次的品牌在哪个楼层,品牌要扎堆、同品类要聚合。当然,也有按照品类分的,鞋子在鞋子层,黄金珠宝在黄金珠宝层。

调整品牌所在楼层基本不可能,除非你变成非常知名的品牌。泡泡玛特因为上市,可能在部分购物中心的位置发生了调整。对于一些还不错的品牌来说,在某个购物中心要换到好位置比较难,不过可以到一个新场所(找更好的位置)。

Q:小众品牌的首店,应该选市中心的项目还是有特色的社区项目?

A:品牌根据自身档次、目的不同,选择与之最匹配的项目。大部分首店会开在市中心里与他们档次匹配的一些标杆性项目里,社区型商业一般不是他们的首选。当他们在市中心开店后,往各区域扩散时,才会进入社区型项目。

Q:你怎么看上海安福路、长乐路、愚园路等商业街区的吸引力?一些品牌也会把首店开在这里。

A:对于开在街边的品牌来说,他们很看重商业氛围。安福路、长乐路都是因为在市中心,一些有调性的品牌聚集于此,形成一种氛围。也要看街边店的氛围是历史沉淀还是人为打造,之前长乐路的商业氛围很好,一些项目拆除后,氛围也就被破坏了。

Q:不同业态的品牌首店效应能持续多久?跟什么有关?

A:品牌后续开店是可以延续自己首店效应的,持续多久还是看品牌自身。部分比较有个性的品牌,像是主理人型店铺,要看他们的粉丝人群。

Q:在你们负责招商的「武夷|MIX320」里,主理人型店铺是一大特色。你怎么看待主理人型业态?

A:上海商业地产项目存量大,主题丰富、竞争激烈,主理人型业态是创新发展的一种选择。主理人自身的标签属性,会吸引相应的粉丝,使品牌自带客流。主理人对产品品质要求高,大多亲力亲为,与顾客关系比一般连锁品牌更为密切。

Q:整体来讲,你还看到行业里出现了哪些业态变化?

A:从业态上看,现在是百花齐放,比较突出的是复合型商业,在服装店里卖菜、卖蛋糕之类的,把不同品类、业态混搭在一起。

现在实体商业环境不算理想,品牌如果只能提供标准化的产品,顾客直接在线上购买了,不会专门到购物中心来。反而是私人化的、定制型的,比如设计师品牌,将来会比较有市场,他们提供的不仅是产品,也是一种服务。

还会出现在某一品类里做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比如费大厨小炒肉,它在小炒肉品类里是冠军。从招商角度来说,我们也会有意把这种类型的店铺安排在购物中心里

如何看待微软重金收购动视暴雪?
微软宣布决定以6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视频游戏企业动视暴雪。微软透露,在交易完成后,微软将成为世界上收入第三高的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游戏行业格局将迎来巨变,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