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识三点半丨云徙科技毛健:数字中台——中国数字化的破局之道

灼识CIC
2023-01-04

中国企业数字化浪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企业纷纷布局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企业业务优化与增长,据灼识咨询报告,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在于通过线上化完成数据积累,并利用数据为企业进行降本增效,帮助业务优化和拓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量企业高举的数字化旗帜是否真的在进行数字化改革,利用数据价值提升效率仍然有待讨论。

以消费品牌为例,为触达更多新消费者,品牌要求线下门店数据线上化,通过线上方式管理会员,以与消费者产生互动、建立联系,然而仅是将业务实现在线化,忽视了数据价值重要性导致品牌无法把握消费者反馈,通过反馈优化业务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曾在存在隔阂,最终让消费者与品牌间的纽带轻易随着时间消逝。见微知著,如今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仅仅是采购或是运用了一些信息化工具,并没有真正理解如何以数据作为自身业务的核心驱动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2年11月8日,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应以数字化转型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占市场主体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显然成为了数字化转型中的“深水区”,但如何切实有效地完成该华丽转身,却对很多企业而言仍是一个问号,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门“必修课”,却又满是“未解题”,亟需完善解决方案的引路人来为这些企业“答疑解惑”。

云徙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全链路数字化经营增长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商。以xLightning数字中台为核心技术,云徙科技通过数舰企业云、数盈SaaS营销应用产品,为食品、酒饮、家电、家居、美妆、日化、新式连锁零售、汽车、泛地产、烟草等行业,为品牌企业提供数字化零售、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渠道等全链路解决方案与服务,助力其实现数字化经营增长。

今天,《灼识三点半》栏目,对话云徙科技COO/副总裁毛健先生,为大家分享关于云徙的全链路数字化增长解决方案和产品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受访嘉宾:毛健,云徙科技COO/副总裁,世界数字经济组(WEDO)专家顾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零售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新零售委员会委员、零售数字化转型倡议起草人、零售数字化转型模型制定者、上海市科委专家团专家。在云徙后主要负责消费板块的运营,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与技术落地。

灼识访谈人:董晓雅,CIC灼识咨询经理,超5年行业研究经验,专注于TMT领域,执行超80个行业研究项目,服务企业包括百度、中国电信、涂鸦智能、税友、滴滴、网易云音乐、白山云等。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董晓雅:

工信部近期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市场中,各行各业均为寻求生存与发展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可以为当下企业带来什么呢?

毛健:

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该趋势不仅针对中小企业,大型国央企更是领先一步,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在不同企业体现的价值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是企业运营效能的提升,这尤其体现在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前端的客户获取、订单交易、订单履约、库存周转以及后端的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等环节,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均在数字化的支持下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提升,这是数字化带来的一个基础性价值,我们称之为存量改造。

其二便是企业的结构性改造,以前部分行业依赖市场红利和资源红利的增长结构如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消费品行业为例,过去的增长结构更多是依靠消费渠道的增加(门店、加盟商的增加),现在的增长逻辑则需要企业依据消费者数量的增长来反推业务增长。

同时,过去主要是在线下场景消费,现在则是线上线下同时存在或是互通的场景,企业需要依此改变增长结构。

另外,从商品的角度来讲,许多过去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触达消费者的商品在面对线上渠道时存在非标准化的、难以传达卖点的痛点。

但透过直播等数字化方式,能通过增加无形的服务或者数字化内容与客户产生直接链接,帮助消费者理解商品,缩短消费者购买的决策过程。

数字化的商品,结合了数字化的内容以及数字化的服务,区别于原来简单的通过开通线上渠道实现增长,带来新构建的商品销售结构,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董晓雅:

有人评价:“几年前在SAP、Oracle等传统大厂占据市场大半江山的情况下,云徙科技如同一匹黑马迅速闯入数字化的领域,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毛健:

首先评价中的部分说法存在偏颇,因为过去部分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更像是初步的数字化,或是称信息化,与完全数字化的核心要义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它们的软件在大多情况下实现的是业务和流程的在线化,将物料、资金、人力等资源信息上线。

但是数字化与信息化存在本质区别,原因在于二者最终的目标导向不同,信息化要求实现业务流程透明,即“看清楚”。但在“看清楚”之后,在业务效率的改进和优化方面尚未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论是以效能提升为目的,亦或以结构性改造为目的,信息化的软件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有所欠缺。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核心差别也正是在于对于数据的应用,数字化的着力点不在于业务在线化,而在于挖掘数据价值。透过业务在线化提供的数据,定位影响业务效率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形成一个反向的推动,这是数字化带来的独特价值。

传统软件向前走积重难返,难以重新按照新的商业逻辑和技术架构把一些软件功能改造成现在的微服务模式。

云徙拥有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双中台,通过业务中台实现业务在线化,而后通过数据中台将业务中台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智能反向推导到业务,帮助企业进行业务的改进和优化,实现数据的闭环。比起说云徙是一匹黑马冲出赛道,在数据价值成为企业需求的背景下,云徙更像是一个时代自然的选择


数字中台推动真正数字化实现


董晓雅:

云徙和传统信息化软件的路径有所不同,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中,云徙是如何发挥数据在业务效率改进中的作用?

毛健:

正如刚才提到,云徙的解决方案提供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通过业务中台将渠道建设、商品交易、用户营销等业务场景在线化,业务中台在运转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和记录数据,这些数据经由数据中台的数据智能处理,能够反向推导业务中需要去改进和优化的方面,或是提供创新业务模式的依据,进而推动企业新的增长。

当前市面上存在一些号称“中台”的传统软件只能够纸上谈兵,无法按照整个服务的架构方式来构建并落实中台模式。

不同于部分需要按照企业一个一个业务模块管理系统拼装出的一套系统,云徙实现了通过中台进行所有业务的在线化和数据的联通,灵活的应对企业前端业务变化。云徙自2016年诞生以来便为数字化而生,着力于解决很多传统软件束手无策的问题,利用数据来对业务进行赋能

董晓雅:

您刚才提到云徙的双中台,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中台对于数字化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云徙中台业务的独特之处?

毛健:

中台本身可以定义为一种实践方式

用盖房子做比喻,构造一个七、八层楼的房屋所需要的地基层数应当事先思考,如果地基仅有功能匮乏的一层,并不能称之为中台,它只能向上支撑二、三层楼的建设,无法支持更多变化、更大体量的上层建筑建设。

中台就像是设施配备完全的多层地基,地下层里面所有的管道,包括煤气、水管和其他向上楼层所需要调用的能力均已备齐。前端小程序、手机APP或桌面级APP等集成应用就类似于地表部分构建的房屋,在一个所需能力均完备的地基基础之上,不论将上层房屋装修成私家居所、健身房还是酒店等形式,改造均能够轻松、无障碍地实现,因为它底层的能力支撑都已经构建完毕,不必再为建一个酒店,而把底层的所有管道等基础设施重新构造一遍。

这就是中台和原来单体应用之间的差别。

所谓单体的集成应用情况下,系统前台、中台和后台的功能是单独成套的,并未实现一体化融合全部融。而中台模式与之相区别的便是能将所有搭建前端应用的功能集成在中台之上,前台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变化,前台应用既可以面向企业外部,也可以面向内部不同部门,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但不论何种用户使用,其所用到的业务数据及使用之后的数据记录和数据通信过程全部能够通过中台解决。这样就解决了一个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数据的阐述,或者说是如何打通孤岛实现业务之间的沟通,这同样是传统信息化解决不了的问题

打通后的中台的价值还体现在记录了数据的完整产生链条,让业务和数据拥有“血缘关系”。例如一个订单的产生,中台包含了他的价格、渠道、客户中心等数据信息,在对于业务进行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数据治理、数据报表、数据建模等方法追溯到各类数据和信息作为业务调整的依据,从而对业务决策进行修正和优化。

中台的价值也在客户端得到认同,通过云徙积木式构建的中台,品牌竹叶青,从信息化阶段平稳过渡到数字化阶段,让其IT部门从重复的“打补丁”工作转为实现海量信息统一化、标准化、精准化管理,从而帮助品牌构建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体系。

品牌书亦烧仙草在云徙搭建的中台帮助下,仅用了短短10天完成了需要1个月时间的小程序全面升级,同时,中台让数据和业务具备“血缘性”的特点,让书亦烧仙草可以有效的进行用户管理,成就了品牌卓越的私域流量运营能力,成为书亦烧仙草新用户裂变、沉淀的有利抓手。


数字化转型在各行业应用间同中有异


董晓雅:

目前云徙科技主要服务消费、汽车、地产、新式消费连锁四个领域,不同行业的数据维度截然不同,云徙如何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呢?是否有行业共通之处?

毛健:

整体来看,业务属性虽然有不同,但是业务逻辑是有很多互通性的。

第一,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的业务属性存在固有差异,但在业务逻辑上却有一定的互通性

以家居品牌商和汽车品牌商为例,尽管销售的产品种类不同,但由于二者均非一次性成交的商品,往往都需要经过线上信息了解、线下门店体验和后续安装维修协议后才会达成交易,因此二者在业务逻辑上均遵循线索型的管理方式,在这一点上是能相互借鉴的。

但如果分别沿着价值链深入分析,家居品牌商和汽车品牌商的各自产品所采用的原始物料与生产流程必然差别迥异,云徙在对待不同行业的数据时,会依照业务逻辑上的共通性进行整体认知,但在详细业务流程中均会差异化地对待。

第二,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客户基础信息层的内容是一致的

因为客户数据标签不外乎有三种,第一种是基础数据标签,或称作原始标签,客户的性别、年龄等信息是这类指标的主要构成,不同行业间差异不大。

第二种是业务类标签,即客户在一个时间段内观看广告推广的次数,或是客户对产品的挑选标准,这类指标设置会因为不同行业产品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家具消费者会关心质量、材质或者功能用途等,而汽车消费者会关注续航里程、乘容量或者舒适性等。

第三种是统计类标签,包括客户的购买意向、购买周期等,不同行业的关注重心也存在差异,例如快速消费品行业较重视复购周期,而地产行业相对而言不太看重这一指标。

因此在数据维度上,不同行业间既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存在大量的差异性,所以在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借鉴空间,但是涉及到数据的字段级层次,肯定是差异迥然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地设计。


中国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任重而道远


董晓雅:

美国市场一直都是软件领域的标杆,美国企业为软件付费意愿高,付费能力强,标准化的SaaS服务被广为接受。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企业服务软件市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毛健:

一方面,中国SaaS服务的整体市场环境尚未达到成熟。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应用需求上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受限于自身的经营规模或是出于利润导向的战略规划,基本上只需要一般软件便能解决现实问题

归根结底,这是中国企业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的,所有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开支,这样的现实处境加深了企业对于便宜SaaS产品的偏好,甚至会发生今年使用后放弃明年续费,而转向另外一个更便宜产品的情况,这样的压价战对于业内SaaS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另一方面,一种SaaS应用存活与否,并不依赖于其SaaS产品本身功能的先进性,而是依赖于其背后PaaS平台的支撑能力

一个优秀的PaaS平台具备开放性的生态,能够包容足够多的SaaS开发者在同一PaaS平台上为企业端开发出一个个适用于狭小领域却都深入用户痛点的SaaS应用。

但是在中国,能提供真正优质的PaaS平台以支撑起上述SaaS应用开发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相反,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在该方面具有亮眼的表现,凭借着PaaS+SaaS的优秀生态脱颖而出,中国企业在参考借鉴时,绝不应忽视Salesforce价值核心的PaaS平台,而只将片面的SaaS应用设计作为学习和模仿的重心。

虽然截至目前,国外尚未提出过“中台”这一概念,中国是“中台”概念的首创者。但是不依靠“中台”,同样存在其他解决相应问题的方式。如果国外企业能够另辟蹊径地找到其他解决办法,自然会对我们国内“中台”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为了将中国式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做大做强,国内需要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场景,以保障中国式的办法能够充分解决问题。

董晓雅:

在目前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您觉得是否很多企业将面临着用户流量见顶的难题?

毛健:

流量见顶这个说法有待商榷,或许称其为流量分散化会更合适

过去集中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在线交易平台上的流量现在被分散到短视频、直播等新兴赛道中,但流量始终客观存在,而且会随着不同消费群体涌进赛道中实现持续性增长,例如现在老年人和小朋友也会参与手机直播,所以只要中国的人口基数与人口增长仍在,流量就不会见顶

但是,当前线下流量的成本逐渐高起,这对于传统企业是一个较大的考验。线下流量相较于线上流量虽然获取成本更高,但也具备更大的潜在价值,值得企业进行深层次挖掘。

因此对于每家传统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回归到原来所扎根的线下渠道,然后切实地将线下流量聚拢起来并加以运用,体现线下流量自身所潜藏的价值,而非拙劣地模仿线上模式对流量进行买卖。

董晓雅:

近年疫情防控对企业的用户留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很多人对明年疫后复苏抱有较高信心,请您分享一下明年整体的市场环境。

毛健:

明年整个市场的信心必然会随疫后复苏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在这个意义之上,我们的实体企业需要着力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包括所提供服务的精准度与安全性等方面,都需要给到消费者以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是健康意义上的安全,而是让消费者能购买到称心的商品,从而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无需因为乱价、劣质、破损等原因而发生退货。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在已经历疫情反复的环境影响下,如再遇到不愉悦的消费体验,则很可能放弃与商家产生后续联系。

所以只有真正的全方位提升,带给客户心理意义上的安全感,才能获取客户并保障客户长期黏性,实现新的增长。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