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开年,A股表现得格外有力。在预期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中,沪指一波六连阳让多头欢呼雀跃,也让市场重拾信心,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从资金面观察,虽然两市成交额趋于下降是春节前的“常态”,但北向资金却火力全开,连续五个交易日净买入A股,累计净买入金额达到341.64亿元。
同时,在周度表现上,截至上周五(2023年1月8日)收盘,北向资金已连续9周净买入A股,在历史上可谓是较为罕见的现象,且这9周的累计净买入额已经超过千亿,意味着这段时间以来外资的做多意愿较强,持续看好A股的投资价值。
外资频繁“买爆”A股,北向资金大展拳脚
2023年才刚刚开始没多久,第一只被外资“买爆”的股票就已经出现。根据港交所信息,1月3日港交所暂停深股通洽洽食品买盘,主要原因是境外投资者持有洽洽食品股份数超过总股本的28%。
而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12月20日,港交所信息显示,暂停深股通美的集团买盘交易,原因同样为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意味着美的集团也被“买爆”。短短两周时间,两大消费类龙头就被外资疯狂抢筹,似乎意味着外资对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有着较好的预期,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牢靠的经济底座正在发挥其应有的能量。
但一直以来,中国的外汇和资本市场都存在较强的管制,外资并不能直接投资A股,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参与到A股市场中。
一是外资通过申请获取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从而进行投资;
二是通过香港交易所的沪深港通直接买入,由于香港在南,沪深在北,通过这一渠道买入的外资常称为北向资金。
由于北向资金存在较为明晰的信息披露,故目前市场中判断外资参与A股的情况,最主要的观察指标就是北向资金的流向。
要知道,北向资金在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为900.20亿元,当下仅仅五个交易日的量就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7.95%,其做多力量可见一斑。而对比起2021年4321.69亿的历史最高年度净买入额,北向资金仍有很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
实际上,汇市中人民币的强势表现成为本轮外资积极入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自10月末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达到7.37475的阶段顶部以来,已经走出了明显的单边趋势性行情,并在1月9日成功突破6.8的关口。
这与2022年美联储暴力带动美元指数飙升、人民币汇率承压的行情形成鲜明对比,彼时因为兑汇损失而积极性下降的外资如今全线“倒戈”,大幅流入A股。
深究其本质,外资的加仓不仅仅是汇率上的催动,更源自于国内风险资产的价值吸引力。一来市场认为美国通胀有好转迹象,美联储加息进程随之有望进入尾声,使得市场资金风险偏好逐步回升;二来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历经“阵痛”后,原本压抑的消费与投资有望重新焕发光彩,经济预期持续向好带来业绩层面的预期改善。
总的来看,内外部因素皆处于有利的状态,令国内风险资产实现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大增,外资也的确嗅到了阿尔法的味道。
连续净买入影响几何?
一直以来,北向资金都被视为“聪明的资金”,一部分人认为北向资金对大盘的走势把握比较准确,“高抛低吸”的操作相对精准,在历史上屡次得到市场认可;也有人认为,北向资金的影响力较大,买入卖出操作都在一定程度对市场走势产生了影响。但无论如何,北向资金的流向都可以作为一定的投资参考,助力决策。
私募排排网经过对资金流向的仔细观察发现,在2022年,北向资金曾多次连续数个交易日净买入A股,并产生较大的累计金额。对此,私募排排网专门结合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一窥究竟,因为北向资金偏好大盘白马股,而沪深300指数恰以大盘股为主。
但仍需注意的是,影响大盘的因素众多,北向资金仅为其中之一,而非唯一。
可以看到,在北向资金连续净买入超过200亿元的交易区间内,沪深300指数皆有不同程度上涨,但具体涨幅与净买入额大小并无必然联系,仅在相邻的时间段内,越大的净买入额对应了越高的涨幅。
而结束净买入状况(即净买入转为净卖出)后的一周,也即五个交易日内,沪深300指数多迎来了下跌,但实际跌幅并不大,6月初这一区间甚至仍保持了上涨。
同时,结束净买入状况后的两周,涨跌幅基本在第一周的基础上得到放大,仅在11月11-18日那次取得了逆转,主要由于11月18日的后两周,北向资金再次进入了11月29日的新一轮高额净买入区间。
从长期看,股市的涨跌有赖于基本面;而从短期看,则更多地由供需情况决定。粗浅地套用到北向资金上,可以理解为净买入往往带来较多的需求,自然而然地推升了短期市场价格,并放大在指数层面。
此外,为更直观地展示更多的数据内容,私募排排网还将上表中6次北向资金大规模净买入的情况反映到图表中,结合沪深300指数同期表现,以飨读者。
从以上三图可以看到,在2022年1月14日-1月24日、5月27日-6月10日、11月29日-12月8日这三个区间内,北向资金净买入多与沪深300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北向资金在短期上成为市场上行的主力军之一。
在2022年的8月11-17日和11月11-18日区间,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沪深300指数也同时出现了小幅度的“逆转”走势,其中是否有实质性的关联仍需更多的样本进行科学地观察。
尤其有趣的是,2022年6月23-28日的区间,北向资金净买入额与沪深300走势出现了背离的情况,而这一区间恰是5、6月A股这一波反弹行情的末端,或许北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预见到了短期顶部的到来。但“聪明的资金”是否真的这么精准,也有待更多数据样本的验证。
总体而言,北向资金不单是因为整体资金体量对供需关系产生了影响,在市场多年的持续跟踪过程中,对其“聪明”的赞誉本身就意味着影响力的发散,进而与指数产生关联关系便不足为奇。
国外大行组团唱多!北向资金最终落地这几个行业!
外资既然动了手,“嘴皮子”也不能放下。前不久,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称,中国股市在年内有望上涨15%,并预计年底美元兑人民币突破至6.5,理由是中国市场整体估值较低,以及房地产、互联网监管和政策刺激等领域的多个支撑点。
无独有偶,“大摩”摩根士丹利也跟上组团唱多中国股市,进一步上调了目标位,并预计中国股市2023年全球表现最佳,维持增配MSCI中国指数,并再次上调该指数年底目标位,从70点调高至80点(较当时的最新收盘价有13%上涨空间)。同时,摩根士丹利还指出,其正在对中国股权风险溢价(ERP)重新评估,不少因素证明属于A股的牛市周期已经开启。
然而,面对目前容量较大的A股市场,外资不可能全方位出击,还是会将目光聚集在某一些重要的标的之上。从北向资金以往的“习性”来看,外资多半还是选择具备较强价值基础的大白马。
Choice数据显示,至2023年1月10日以来的近十日,酿酒、银行、保险是北向资金增持市值最高的三个行业,增持总市值均在50亿元以上,其中保险的市值增幅甚至达到12.53%。
而这三个行业中,增持市值最大的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皆是业内龙头标杆,完全符合北向资金的“品味”。
最后,私募排排网将近期北向资金增持市值前20的行业及其最青睐的行业个股列于下表,以供投资者参考:
数据说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