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打战,上传下达,快速决策,随机应变,非常重要。
不同大厂的决策风格有很大不同,风格取决于机制,受流程和规则限制。
今天就简单聊下我对拼多多、京东和阿里这几家电商互联网大厂决策机制的观察。
首先声明一下,我在京东和偏阿里系一家公司呆过,这算是一手的。没在拼多多干过,但是拼多多研究的最勤快,产品体验的也最多,也能弥补点不足。
一、先说阿里。
阿里的风格的,在我看来,从上到下的同步,长期比各种ppt汇报给带偏了,导致领导层对于一线没有实感,简单说,就是不接地气。
从上到下,每个人要靠画饼要争取资源,信息在处理的过程中,失真就特别严重。
还有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盲目崇拜资本,某种程度上有点惧怕战争,想通过资本运作来解决对手。
这样的话,其实整个公司是没有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这一说的,在价值观判断上,缺乏信仰,没有统一的标准。
最后的结果就是,说一个大家有体感的,阿里的软件体验非常差,但是改不动。
总结来说,就是阿里的决策,效率很低,看清楚问题就需要时间,能否痛下心去解决,更是另外一件事了。
二、再说京东。
京东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东哥在和不在,挺不一样的。
东哥介入不多的时候,这家公司适合防守,沿着既定路线,依靠惯性向前。
但是通常,这样的时间,持续不了太久,就会出问题。
基本是4、5年左右的周期吧。
东哥一看方向不对了,赶紧出来重新纠正。
我个人判断,东哥毕竟是农村出身,对中国的两元城乡结构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很擅长价值判断,也就说,在定性上能力很强。
他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价值判断,结合零售的逻辑,在公司方向判断上,很厉害。
然后,他也有足够多的控制权和魄力,让京东按照他的意志向前。
他是非常痛恨高管阻塞信息的,所以也非常重视管培生。
所以说,京东的决策靠东哥,东哥的认知决定了公司的上限。
三、最后说拼多多。
黄峥曾经接受母校采访,就说自己「对于未知领域,我通常会采取比较原始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用常识去判断」。
所以说,拼多多的决策依据是极其看重一线情况的。
这就导致了拼多多的风格,基本就是领导层要做一线决策,很多事情都事必躬亲。然后中层和基层的员工成为「工具人」,非常讲执行,执行不能变形。
通道极其畅通,执行快速下达,然后回收结果,继续优化。
因为领导层精力有限,所以不瞎折腾,大家观察拼多多这家公司,除了电商的能力圈,很少碰其他领域。
然后在产品上,也非常克制,在基础产品功能设计,其实是非常考究的,保持一个清爽的产品结构,只有简单,才能高效,才能让常识发挥作用。
当然,营销运营这块,就是完全另外的风格了,这一块的产品理念,以后有机会再说。
所以,拼多多的决策,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超级大脑来决策,剩下的人就for执行,领导层是这家公司的核心。
不得不说,拼多多这套管理,非常「战时」。
不过在中国搞电商,本来不就是身处最激烈的战场吗?
$京东(JD)$ $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
最后,请不要作为投资参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