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和稀缺让你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员力觉醒
2023-02-24

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生存发展,即使读了大学,也是分门别类进行各种专业学习,同质化是天然形成的结果。现代大学培养的是工业化需求的专业人士,但这不代表读了大学就等同于获得了财富技能。大部分人无法发财,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做的事很容易被替代。更何况很多人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资格。所以被替代是一种大众常态。

所以,时常要问自己: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与众不同,才能有辨识度。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如水过鸭背,不留痕迹。

类似的经历,导向相似的结局。尽管表象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路径大体一样。大多数人学的东西 (输入) 和 做的东西 (输出) 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即使有独到的东西,还需要大规模宣传,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一定规模的共识。有独特的东西和有品牌之后,还有关键一步:需要有意识去控制供给,制造稀缺性,实践稀缺性溢价的艺术,把利润最大化。这样每一层下来,实际上也跟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最终社会现象一致。

首先,必须挖掘出个体的独特性,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有独特,才能无法替代;因为有品牌和共识,就会产生增量需求;当不可替代的供给无法满足强劲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稀缺,就会有巨大的溢价。唯一性造就了稀缺的前提。所谓,物以稀为贵。

关于如何打造独特性,常见的方法是融合性,把其它个体、物品的特性转嫁/转接到另外个体上,又或者把各方最突出特质融合到一个新个体之上。如苹果iphone融合了德国工业制造技术、美国软件系统、日本图形设计风格等,形成引领时代的爆品。又例如蔡志忠漫画大师,把漫画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全新方式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诸子百家故事,成就一番可以源远流长的事业。再者,直播网红的打赏,百度淘宝和币圈的竞价排名,网络游戏道具的出售,人为造成一种稀缺,通过溢价进行变现。如今网络时代财富效应级别不可同日而语。

技术和效率可以产生独特,可以产生流量,但不一定必然产生稀缺和溢价。这是唯技术论者必须小心而不可大意的。技术和商业化之间,有着一条天然的鸿沟,很多技术因为成本、技术路线,或者人为原因,并不能有效商业化,实验室里封存着数以万计的新技术新发现。当技术商业化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才有可能制造稀缺和溢价。

以上几点做到之后,要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把部分利润用来回到第一步,把东西做得更独特更好,生态更全面更深,品牌影响力更大,稀缺性和溢价更大,这样形成正反馈循环。如苹果生态的不断迭代。特斯拉、微软、英伟达,做的是同类的事情。

综上所述:寻找独特性--形成品牌效应--制造稀缺现象--打造生态系统--持续正反馈循环。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但在正确的路上走的时间越长,和普通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建立长久竞争优势,就是不断把相对优势变成绝对优势,从而形成更进一步的不可替代性。

即使自己做不到,看到那些极少数做到了的人或者公司,要能够看得懂,要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分享其部分成长果实;而不是愤世嫉俗,眼睁睁看着好机会从眼前流失。很多机会在投资市场、金融市场,甚至社会现象中,重复出现。

无论是乔布斯1998年开启的 “Think different” ,还是耐克的Just do it,都是一直打造一种独特性。

做一个独特而稀缺的人,本质就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印钞权。独特和稀缺,让你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毕加索,香奈儿,张大千,卓别林,乔布斯,马斯克,特朗普,贝索斯,巴菲特,从这个角度看,是相似的人,只是程度规模有差别而已。这样的知识体系,品牌体系,只会随着时间越积越厚;它不怕通货膨胀,可以跨越种族文化和国家的边界,跨越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时代。极少部分人,从一开始就往这条方向走,在时间和复利作用下,持续不断地修正、积累、创新,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依然能冲破迷雾,由始至终,一如既往。

独特性是基于个体,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是自己真正的热爱,愿意为之废寝忘食,浸淫其中,能大幅抛离甩开周围人的某项能力。

做一个独特而稀缺的人,从今天开始,直到永远。

$英伟达(NVDA)$ $苹果(AAPL)$ $特斯拉(TSLA)$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