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了一月份的通胀数据和经济数据公布后,美股的上涨受阻, 而港股继续延续调整趋势。各大投行纷纷看衰美股,摩根斯坦利更是喊出标普还有20%以上跌幅。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新闻,数据,我们普通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以便我们后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 市场主流机构的观点,是以什么逻辑做出的判断,哪些信息值得参考,而哪些是噪音,需要摒弃。
2) 当下的货币政策以及接下去的货币政策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3) 当前市场的表现,已经反应了哪些预期,而哪些还没反应?
想明白上面这三个问题, 非常重要, 否则面对上下波动的市场,以及迎面而来的信息流, 我们无所适从。
伯克希尔·哈撒韦2022年度净亏损228.19亿美元,连股神在宏观下行的年份都没有办法做到盈利, 对于我们散户来说,船小好掉头,追随趋势来投资会更加适合一些。
在2023年开年,我仔细阅读了各大投行的今年策略研究报告, 几乎观点惊人的相似:美国今年会面临轻度衰退, 上半年看空美股, 美联储加息停止后,美股预期会有反弹。
大型投行在个股目标价上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宏观层面总是出奇的相似,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都采用相同的数据来源, 采用类似的分析框架,分析师都受同样的金融学体系的教育, 这类观点被称为卖方观点。 卖方分析师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涨跌的依据是:宏观基本面和估值。
所以在1月份美股的一波反弹后,我们就看到大摩策略分析师Michael Wilson站出来说标普一季度还要跌20%以上,因为他的逻辑是测算未来一季度的企业盈利的下降幅度,推导出当下交易的市场市盈率,高于历史平均值,然后根据均值回归理论,认为估值有下降的空间。
另一类机构就是直接参与市场的各类基金, ETF 等市场参与者, 他们是拿出真金白银参与市场的人,通常被称为买方。 他们会参考投行的卖方的研究观点, 但是他们通常也有自己看待市场观点,也更加灵活,对市场敏感度高, 他们的买卖直接影响市场的涨跌。 股价的走势是所有的投资者用仓位来表达后市,最终形成了一个趋势。 因此现在的股价代表了后市的预期。
所以弄明白了投行等卖方机构是代表宏观基本面和估值, 更多的是一个基本盘。 而市场表现出来集合了投资者情绪,资金面等因素是对未来的预期, 预期经常是抢跑的, 如果预期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基本盘还没有改变, 股价会先上涨, 等到上涨一段时间,需要等基本面改善的跟上。 如果基本面没有改善,那么股价就会回调。 如果预期兑现,并且基本面持续改善,那么股价会继续向上。
1月份的美股上涨是因为12月份的CPI 好于预期, 因此市场预计美国通胀可能得到了控制,并预期美联储2023年会降息。 然后1月份的数据出来后, 这个加息预期的高点又往上移了,因此目前阶段市场转头回落, 3月23号美联储即将公布新的利率决议以及鲍威尔将对通胀及经济的相关发言, 这又是一场对于预期的博弈。
从目前的市场位置来看, 波动大是预期之中。 1月份的CPI 和PPI 在走高, 2月份的数据出来高于预期和低于预期都有可能。目前的市场并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CPI 的继续走高,以及反应美联储加息时间更长的预期。 如果真是这也的情况, 指数还可能往下走一个台阶。
从历次经济周期反应的股票市场来看, 股票市场会在最后一次加息前开始反弹。 本来市场预期3月份是最后一次加息, 现在市场预期推迟到了5月份,甚至更后。
那么对于我们散户来说,避开波动的3月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等待市场形成新的加息终点的时间预期,再择机而入。在股票风格上,优选成长风格,逻辑也很简单, 成长股的估值被杀的最厉害,当经济无法更紧缩的时候,往往是成长股最坏的时候,机会也就开始萌芽。
而对于期权交易来说,波动率提升的当下又是期权策略非常好的时间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