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6日,北京瓣膜会(Beijing Valves)如期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临床专家与工程创新者的目光,成为瓣膜介入领域前沿技术的“秀场”与学术交流的高地。在这场学术盛宴中,沛嘉医疗携覆盖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的多个重磅创新产品惊艳亮相,成为大会备受瞩目的中国创新力量之一。
从国际顶尖中心的手术实战,到国产创新器械的临床实践,沛嘉医疗通过手术联播、主旨演讲、专题研讨、病例分享等多维形式,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大餐,全方位展现了其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全线布局与技术突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瓣膜介入领域的竞争力。
实战见真章
手术联播验证临床价值
▼▼▼
理论的落地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国际/国内手术联播环节,沛嘉医疗联动法国、瑞士、中国等国内外顶尖中心团队,上演实战大片。通过真实手术案例直观展现产品在复杂解剖条件下的操作性能与即刻疗效,让“创新技术如何解决临床痛点”变得触手可及。
双系统演绎二尖瓣置换的精准与安全
坐标·法国里尔大学医学院
法国里尔大学医学院Lionel Leroux教授团队率先带来一例应用TMVR系统进行的临床手术实况,手术采用HighLife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TSMVR)。本例手术不仅体现了当前置换类介入技术的多样路径选择,也展示了其在解剖适应性、操作简便性与即刻疗效方面的临床优势。
HighLife TSMVR系统——双路径“Valve-in-Ring”结构实现精准锚定
手术采用HighLife TSMVR系统,其独特的“Valve-in-Ring”锚定理念令人瞩目。术前患者被评估为中重度二尖瓣返流,且对TEER治疗解剖不适。Lionel Leroux 教授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通过经主动脉路径将一个环形锚定结构精准部署于二尖瓣腱索周围,再通过经房间隔路径导入瓣膜。术后经TEE评估,瓣膜锚定稳定,无瓣周漏,患者返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MonarQ TTVR系统为三尖瓣返流提供新解法
坐标·瑞士伯尔尼大学
瑞士伯尔尼大学Fabian Praz教授分享了其使用MonarQ经导管三尖瓣置换(TTVR)系统的临床经验。MonarQ 系统以其符合生物动力学的锚定方式为核心,通过独特的上下夹持原生瓣叶的机制,将自膨式瓣膜牢固地固定于原生三尖瓣瓣叶之上。这种设计不依赖对瓣环的径向扩张,从而减少了对心脏组织的创伤性干扰,为治疗三尖瓣返流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在现场展示的一例典型病例中,患者为77岁男性,体重83kg,患有房颤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期表现为下肢水肿症状。心脏超声显示右房与右室重度扩大、TAPSE 23mm,并存在Torrential TR,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8%)。团队最终选择经颈静脉路径,植入大尺寸(62mm)MonarQ瓣膜装置。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评估显示瓣膜锚定牢固,三尖瓣返流从大量显著降至轻度以下。患者术后数日内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Fabian Praz教授指出,MonarQ系统在早期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目前,一项早期可行性研究(Early Feasibility Study)已获批准,预计将在未来数月内启动,这将为MonarQ 系统进入更广泛人群应用奠定基础。
TaurusTrio系统破解AR治疗难题
坐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团队聚焦“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这一临床挑战,应用TaurusTrio系统完成高难度手术。
该患者为76岁男性,入院前20天起出现劳力性气喘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明显,NYHA IV级,NT-proBNP 3741 pg/ml,血肌酐155.2 μmol/L,STS评分高达8.2。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由于结构异常与心功能恶化,传统外科手术风险过高,团队决定选用TaurusTrio系统进行介入治疗。
TaurusTrio系统是当前少数专门用于治疗无钙化孤立性主动脉瓣反流的 TAVR 器械之一,创新地采用主动定位结构设计,通过瓣叶抓持机制完成自我定向与锚定,避免了对钙化的依赖,完美适配于 AR 特有的“无钙、扩张、柔软”的解剖挑战。手术过程中,TaurusTrio系统表现出色,瓣膜释放过程中实现自动对合与稳定锚定,术后超声评估显示新瓣膜功能良好,无瓣周漏发生,主动脉反流消除,左心负荷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症状迅速缓解。
技术突破
以匠心设计完善临床路径
▼▼▼
沛嘉医疗在本次大会上展示的多款瓣膜产品,不仅在手术演示中表现出色,其背后的创新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更是值得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新民教授、沛嘉医疗齐鹏凯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东会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付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涛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朱存军教授分别带来了不同产品的创新突破和临床反馈,从材料升级到结构优化,不断迭代的产品创新点不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希望。
专为 AR 设计,精准定位与锚定
TaurusTrio系统
主动脉瓣反流(AR)因解剖复杂、锚定难度大,长期以来是 TAVR 领域的难点。刘新民教授介绍了TaurusTrio系统在AR治疗中的应用,深入解读了TaurusTrio系统的创新设计如何破解这一临床困境。
TaurusTrio 系统是JenaValve在中国大陆的注册版本,是专为重度AR设计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系统。其独特的定位键技术和短瓣架设计显著提高了锚定稳定性,降低了瓣周漏风险。定位键专利技术、短瓣架、大网孔设计让AR患者筛选范围更宽,输送系统调弯功能和对合缘对齐功能提供了精准操控性,标准化操作流程极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缩短了学习曲线。
多中心临床数据显示,TaurusTrio系统在治疗外科高风险AR患者中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技术成功率高,术后血流动力学表现良好,有效瓣口面积优于传统TAVR器械。这一系统为AR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为外科高风险AR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新选择。
全球首创非醛交联干瓣系统,提升耐久性和安全性
国产自膨瓣 TaurusNXT
围绕TaurusNXT系统,齐鹏凯博士和张东会教授分别从医工创新与临床验证双视角解读其临床价值。
齐鹏凯博士详细介绍了TaurusNXT多向调轴调弯非醛交联干瓣系统的医工创新设计。该系统通过瓣叶材料学改性(非醛技术工艺优化、干瓣处理技术)和3D调弯调轴设计(过弓弯、同轴弯),解决了TAVR技术中远期耐久性和即刻安全性的核心挑战。迭代路径显示,TaurusNXT作为全球首创非醛交联干瓣系统,兼具定位键专利技术和对合缘对齐技术,能够完美适配复杂解剖结构(如二叶瓣、小窦小瓣环),并优化了血流动力学表现。
张东会教授分享了TaurusNXT系统的临床实践及多中心研究数据。该系统在150例患者(含48%二叶瓣)中技术成功率达94.7%,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仅5.3%,且无冠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其AV21型号通过环上瓣设计和收腰结构,显著降低了小瓣环患者的PPM发生率,术后30天CT随访证实对合缘与冠脉开口完美对齐。长期随访将进一步验证非醛交联瓣叶的耐久性优势,为患者带来更长期的治疗保障。
推动二尖瓣治疗精准化与标准化
HighLife-TSMVR 系统
二尖瓣疾病因解剖多样、操作复杂,一直是介入治疗的“硬骨头”。本次大会中,付明教授、陈涛教授和朱存军教授聚焦二尖瓣创新技术——HighLife-TSMVR系统,从操作规范与临床策略等层面分享创新经验。
从超声视角出发,付明教授结合病例详细讲解了HighLife-TSMVR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导丝绕环(3ch/2ch/4ch视图)、人工环植入(SAI Ring)、球囊扩张房间隔(10mm球囊)及瓣膜释放(Lunderquist导丝引导)。病例展示术后即刻结果显示瓣膜形态良好,微量反流(MR/AR)。付明教授最后强调了超声在术中实时导航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多模态影像协同操作,以及标准化手术流程和精准的影像引导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这一技术的出现,通过环形导管和固定环设计,实现了二尖瓣反流的微创治疗,尤其适用于解剖复杂的患者,为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微创、精准的治疗选择,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涛教授通过两例病例对比探讨了二尖瓣修复与置换的策略选择。其中TMVR病例术后6月随访显示左心室重构改善(LVEDD 47mm→38mm,LVEF 50%),无左室流出道梗阻(PGMAX-LVOT 1mmHg)。TEER病例术后MR降至轻度,但长期左心功能恢复有限(LVEF 24%→35%)。他总结TMVR可应用于解剖复杂或无法TEER的患者,尤其对左心室重构的逆转效果显著。陈涛教授最后表示,根据患者解剖特点和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影像学发展,微创二尖瓣置换的临床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朱存军教授分享了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Highlife系统治疗小neo-LVOT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例病例。术后超声结果显示微量二尖瓣反流(MR 2ml)和三尖瓣反流(TR 9.8ml),左心室功能稳定(LVEF 50%),无左室流出道梗阻(PGMAX-LVOT 1mmHg),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良好。朱存军教授总结道,TMVR通过消除MR和促进左室重构成为新选择,尤其HighLife TSMVR系统采用“Valve in Ring”设计,clarity瓣膜具有开窗特点,大大降低筛败率,在极小左室流出道(LVOT)病例中展现出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未来再干预提供了可能。
从主动脉瓣、二尖瓣到三尖瓣,沛嘉医疗在本次北京瓣膜会上以全产品线布局、多技术路径创新,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瓣膜介入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无论是面向复杂解剖结构的HighLife TSMVR系统,还是专为无钙化AR患者设计的TaurusTrio系统,亦或是顺应心脏自然运动机制的MonarQ三尖瓣系统,均以“解决临床痛点”为核心,推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向“更精准、更安全、更普适”迈进。
未来,沛嘉医疗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医工融合”的力量,加速全球瓣膜介入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解决方案,助力心血管医学事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沛瓣同行 嘉聚京城 | 北京瓣膜会2025 沛嘉医疗携TaurusMax瓣膜助力TAVR领域蓬勃发展!
文章原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