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卖出后不久,做过一次复盘,但当时很多事还不明显,时间又过去一年多,很多东西浮出水面。当时到底是高估,还是合理估值,一目了然。
为什么又想起Meta来呢?是因为现在Apple、Google面临类似的问题,是否需要高估卖出,还是进行估值修正,还是耐心等待卖点。
先来一张Meta的月K线图
图片
站在2022年对Meta的估值(老唐估值法)
2022年净利润232亿美元,按每年增长15,三年后2025年的净利润为345亿美元。
估值倍数是美国十年前国债利率为4.7%,则其倒数为21.27
三年后的合理估值为三年后净利润*估值倍数,即345*21.27=7245亿美元
买点为合理估值打五折,即3622亿美元
卖点1为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50%,即7245*150%=11600亿美元
卖点2为当前净利润的50倍,即232*50=10867亿美元
卖点去1和2较低值,即10867亿美元。
Meta的股本为25.93亿股,所以买点股价为139美元,卖点股价为447美元。
投资过程
2022-2-17 买入5股,股价210美元
2022-2-22 买入5股,股价201美元
2022-7-14 买入10股,股价158美元
2023-7-17 卖出20股,股价306美元
第一次买入的理由
1 港股甚至中概在政策面,市场面,资金面都有利空,中美政策都在打压中概股,资金还是投到A股和美国公司上比较靠谱些
2 美股中首先投资到FAANMG,以及伯克希尔这些熟悉的公司上
3 脸书作为全球的社交老大,APP家族月活已达20亿,虽然受到tiktok、微信等威胁,但目前在积极应对,差距一时半会还追赶不上
4 年报出来了,一些用户增长没有达到预期,股价跌了30%,市盈率只有15倍,买入良机
第二次买入的理由
1 加息预期和俄乌冲突,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建仓买入的仓位有点少,加了部分仓位
第三次买入的理由
1 市盈率下跌到10倍市盈率。 2 我的合伙人也研究后,发现meta各项财务指标很优秀,尤其是ROE,支持继续加仓。 3 经历5个月的底部摩擦,最低到154,短期看160,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安全边际的买点。买入前又对meta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也参考了其他人的观点,看空的居多,比如子皮就不看好,但我认为Meta仍是社交的全球龙头,虽然受到威胁,但年轻的扎克伯格应该可以应对,也在大力推自己的短视频,正在缩减招聘,应对利润下滑等。 4 7月28日出来财报,果然不太好,估价在经历一段上涨后,摸到176后,开始回调,财报发布后叠加加息,股价再次触底到154。
卖出理由
1 收益达70%,从最低点88(2022-11-01)连续上涨9个月,连续上涨260%市盈率达37倍,虽然距离卖点股价447还有一定距离,但短期明显高估了,收益率还可以,所以一次卖出了,规避短期下行风险。 2 因为买入珍酒加了一点杠杆,所以卖出后减一些杠杆。
深度复盘
做的好的地方
1 选对了股票
2 在股价下跌途中不断加仓
3 建仓时买的很少,后面价格越低买的越多
4 单看Meta的这次投资过程,还是不错的,从第一次买入到最最后卖出,时间跨度一年五个月,收益率70%,年化46%。
做的不好的地方
1 Meta占整体仓位太低,第三次买入后,占整体仓位仍不到1%。
这就造成收益率高,但对整体收益贡献不大。当时仓位过于分散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当时持仓超过30支股票。
2 在最底部没有加仓
Meta的底部区域出现在2022年10月,11月,最低价到87美元。当时的情况时,持仓大部分股票都是最低价,腾讯198港币,阿里巴巴61港币,小米8港币,谷歌96美元,苹果155美元,亚马逊103美元,伯克希尔299美元,当时估值都很低,但谁能涨起来,这个真不好说。
后视镜的看,当时把仓位,港股集中到小米,美股集中到Meta,我的收益率会非常的好看。但当时没有做这个换股操作。
所以当时如果对Meta未来估值修复的确定性足够看好,应该换股或加仓。在12月份还是有一笔不小的钱可以加仓的。
当时的真是感觉是,距离最后一次加仓,又腰斩了,这什么烂股票,当时是有点怀疑的,当时想着能够回本就不错了。
3 卖出没有分仓卖出
高估了自己对股价的判断能力。首先我对Meta高估这件事的判断就错了,后面会有分析。其次在卖出策略上有问题,分仓卖出是一种很好的战术。分仓买入,降低了成本。分仓卖出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
4 卖出后的选择错误
卖出后买入低估的股票,以为稳赢,没想到走向了两个极端。
37倍市盈率的Meta卖出后,买入了不到20倍市盈率的珍酒李渡,没想到现在Meta已经上涨到600美元,珍酒李渡则下跌到6.2港币。
5 没有坚持到卖点再卖出。
虽然估值有问题,但如果能坚持到卖点447美元,我的收益要好很多。
Meta当时真的高估吗?
当时有两个指标让我觉得高估了,第一是市盈率达到37倍,第二是从最低价短短一年上涨了260%。
还有一个我的卖点是447,距离卖点,还很遥远,我就卖出了。这一点是很不成熟的表现。
这也许是在A股和港股,呆久了,形成了一个不好的条件反射。如果是在A股和港股,这种操作,可能回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在美股,我做错了,我应该更有耐心一些,没有到达卖点,就不卖出。即使到达卖点,也要看公司的业绩,对估值进行调整。
抛开市场因素,先谈我高估卖出,为什么错了?
高估卖出,这个条件没有错,错在我对估值的判断,没有在业绩出来后及时更新。当初对Meta进行的估值,是基于2022年的净利润,然后按照20%的增长,线性推断三年后的净利润,得到的一个估值。
如果正常增长没有问题,但当时Meta因为2022年搞元宇宙,净利润又个大幅的下滑,已经失真了,不是正常水平,等2023年回到正轨后,有了一个大的修复。所以20%的增长率有点低估了,当时预测2026年净利润才能达到345亿美元,实际情况是2023年净利润就达到390亿美元了。
所以没有根据财报,及时修正估值,只盯着市盈率,和从底部反弹了多少,还有历史最高价,就以为高估了,想卖出保存胜利果实。
最后小结
Meta投资案例,是一个买入后达到买点,并且在买点又下跌了38%的投资案例,是一个卖出后达到卖点,在卖点又上涨了34%的投资案例。而且是一个很快速的过程,对估值有一个很好的验证。
Meta投资案例,也展示普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很容易犯的错,这是为什么普通投资者发布了大财。比如表现好的股票仓位占比太低,在出现极低的价格时犹豫没有加仓,股价一上涨过多就开始打卖出的主意(落袋为安和害怕下跌的恐惧),卖出后很难纠错(卖出后再追涨买回来),卖出后选择低估的股票但却把赚的给亏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