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出盲盒记”

光子星球
12-13

从“拆盒狂潮”到盲盒神话破裂、门店冷清,再到海外爆发、股价暴涨,泡泡玛特的故事可谓充满了跌宕起伏。

曾凭借盲盒文化一炮而红,泡泡玛特一度在国内掀起热潮。可随着市场狂热逐渐平息,“盲盒故事”变得越来越乏味。当一切似乎走向沉寂之时,海外市场的爆发却为泡泡玛特续上了新的想象力——从亚洲到欧美,泡泡玛特现阶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全球,跑马圈地。

此番扩张能走多远,依然是未知数。毕竟从目前来看,泡泡玛特于海外市场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外部联动和热度营销,在真正深植的IP底蕴与叙事深度方面仍待提升。从长远视角来看,这可能成为泡泡玛特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泡泡玛特是否能打破“一盒一惊喜”的局限,跨越文化的藩篱,在全球市场讲述更具深度的IP故事,将成为其下一阶段的关键。否则,或许泡泡玛特或许只是在海外复刻国内过往的风口——想要飞得更高,它的“盒子”还需装下更多的故事。

海外市场,接棒国内

现如今,泡泡玛特作为国内企业收割海外用户的代表之一,早已被互联网语境镶上了“成功”的金边,成为了资本、舆论交织下的宠儿。然而,无论外界如何渲染,泡泡玛特的故事依然很难撇开那两个字——盲盒。

在国内,曾经让无数人疯狂剁手、疯狂抢购的盲盒,如今已渐渐显露出疲态。

2019年,泡泡玛特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难逢敌手。然而现阶段,不论是名创优品、KKV、三福里性价比更高的盲盒玩具泛滥成灾,还是淘宝、拼多多的线上盲盒,都昭示着盲盒经济早已大举入侵各大领域,而用户对盲盒的激情则随之逐步降温。

尤其是在泡泡玛特最早开疆拓土的一、二线城市,曾依靠稀缺性与神秘感吸引无数用户的盲盒,如今正遭受市场审视——随着市场的过度复制与快速消耗,曾经的未知感早已演变为一种公式化的消费习惯,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

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例,曾经席卷大街小巷的盲盒消费热情,已有所退潮,泡泡玛特的门店流量也不再如往日那般狂热,折扣促销的频繁出现成了门店“日常”。特别是在2022年上半年那个最为低迷的时段,盲盒热度的褪去,直接导致泡泡玛特净利润同比下滑了7.2%。

而当下,尽管其股价曾一度攀升至高点,但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会员复购率却出现了下降,较2023年底降低了6.1个百分点。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泡泡玛特光鲜背后所暗藏的隐忧——那份曾让消费者痴迷的“怦然心动”,或许早已逐渐消散于市场的庸常和复制之中。

而面对此番瓶颈,国际化扩展,恰似那一根悬于生死之间的稻草,成了泡泡玛特“死里逃生”的路径。而事实证明,泡泡玛特并未辜负这次转型机会,而是同名创优品一道,借助海外这片陌生的土壤讲出了自身的新故事。

泡泡玛特的海外征程,似乎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激烈与迅猛。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45.58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02%。而这些数据只是冰山一角,远不及真正的惊雷。

真正让资本市场为之一震的,是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增幅高达259.6%,海外业务营收占比亦已接近30%。而2024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海外业务营收更是同比暴增440%,让互联网语境为之一惊,直呼“看不懂”。

尤其是在泰国市场,其几乎成为了泡泡玛特的“第二故乡”——得益于崛起的LABUBU IP,从泰国公主到普通用户,几乎人人都将其视为时尚单品,甚至连泰国旅游局都给了它“神奇泰国体验官”的称号,热度可谓文化现象级别。

只是,泡泡玛特海外成功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尽管在泰国、越南、西班牙等国家,泡泡玛特热度空前,但泡泡玛特能否将此番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仍然未知,毕竟其在美国、日本等IP强国,并未能复刻高速增长的神话。

这意味着,泡泡玛特若想继续维持海外市场的速度,以及拓宽市场,那么其必须在IP背后构建更加坚实的内核。如果其无法从“带货”、“盲盒”的框架中跳脱出来,泡泡玛特的海外热潮或许将面临与国内相似的桎梏——短暂狂飙,却难以持续。

IP生意待长成

盲盒固然是泡泡玛特成功的一大原因,但泡泡玛特似乎有意同盲盒经济相互切割。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多次强调,泡泡玛特的目标不仅仅是“盲盒”——相比于单纯的商业模式,其一直坚信泡泡玛特是一家“IP孵化公司”。

从主营业务来看,泡泡玛特这些年确实在推动自有IP的孵化——从MOLLY、SKULLPANDA到LABUBU,泡泡玛特不断丰富IP矩阵。然而,尽管其倾力端出并推广自有IP,但能否打造出足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认同的IP符号,仍然悬而未决。

背后的逻辑在于,尽管泡泡玛特在以泰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表现不俗,但在IP产业已趋成熟的市场,其自有IP却难以跨越文化壁垒和消费惯性——对于那些早已被宝可梦、迪士尼、漫威等殿堂级IP浇灌的用户而言,泡泡玛特推向市场的自有IP,在激发用户长期消费欲望方面仍有追赶空间。

因此,泡泡玛特现阶段虽光鲜,但依然伴随着挑战——国内市场仍需开店扩张,以覆盖更多市场;而在海外,其则需突破“新兴IP”的局限性,进而实现其“渴望成为一家IP公司”的愿望。

王宁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泡泡玛特的目标是向迪士尼看齐,构建属于自己的IP帝国。但其与“东方迪士尼”的距离,似乎要比同样讲述着IP故事的阅文要远一些。

毕竟,同迪士尼跨越时间的IP矩阵,以及阅文所储备的大量IP相比,泡泡玛特IP更多停留在单纯的美学、产品层面,尽管包装精美,却始终未能脱离浅尝辄止的消费层面。若想再上一个台阶,其IP或许需要更多支撑长期热度的故事性和“情绪价值”。

即便泡泡玛特曾以迪士尼的“玲娜贝儿”为例,提出“并非所有强IP都适合赋予内容”的观点,但在商业世界,所谓“强IP”,很少是通过堆叠热度和销量来强行缔造的。

以Bearbrick为例,其作为潮流与艺术结合的标杆,曾凭借与各大品牌、设计师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过多场潮流风暴——时至今日,盗版Bearbrick玩偶,仍活跃在下沉市场街头巷尾的套圈奖品行列之中。

可纵使如此,相较于数年前的高光时刻,如今Bearbrick热度早已冷却,只在核心收藏玩家之间维持着一丝余温。究其所因,尽管围绕其展开的品牌设计、联名层出不穷,但Bearbrick却始终缺乏故事、内容作为持久驱动力。

而这,也给泡泡玛特敲响了警钟——明星、博主制造热度和潮流炒作的“速成路径”能激发一时增长,但却很难将IP打造为真正的长青树,正如从潮流引领者沦为小众收藏品的Bearbrick一般。而倘若泡泡玛特无法持续赋予IP灵魂,其所掀起的热潮或许将变得平淡。

尽管现阶段,泡泡玛特意欲直接打通从潮玩到IP的路径,但或许是为了避免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其亦在打造诸多IP衍生场景,填补内容缺憾。

最近两年,泡泡玛特正在努力摆脱“空有颜值”的潮玩标签——从投资《哪吒重生》;到去年于北京开设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再到今年端出以泡泡玛特IP打造的模拟经营游戏《梦想家园》,泡泡玛特在内容领域不断试水,试图突破潮玩边界。

然而,尽管《梦想家园》是泡泡玛特“七年磨一剑”的作品,可自今年年中公测以来,并未收获外界预期之中的成功。而七麦数据显示,最近三个月《梦想家园》于iOS平台免费游戏榜单中,排名维持在300名上下。

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泡泡玛特为IP注入内容血液的努力至今未见明显成效。这也意味着,试图切入内容领域的泡泡玛特,尚未形成稳定的IP孵化、联动闭环。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过去一年来的股价飙升,虽有着扎实的业绩推动,但亦有着其“IP宇宙”拔高想象空间的因素。但问题是,泡泡玛特仍需找到一条成熟的、可批量复制的IP孵化路径,从而避免未来资本市场更为严苛的凝视。

今年10月末,王宁减持2170万股,涉及资金约15.6亿港元;GWF Holding与董事司德亦纷纷抛售手中股份。在此时间节点,泡泡玛特的大股东减持显得意味深长。

这或许预示着泡泡玛特的“IP帝国”梦,可能不会如想象般美好。而未来,泡泡玛特是否能够打破现阶段的桎梏,完成从“潮玩公司”到“IP文化帝国”的蜕变,将是其未来能否再上台阶的关键性问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