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重置期。之前以房地产和出口为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慢慢在失效。科技创新是当下破局关键点,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赋能当前出口、投资、消费,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嘉成创投创始合伙人、盛景研究院院长彭志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资深投资人,彭志强致力于推动盛景网联成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30亿元,投资了德方纳米、康龙化成、国联股份、完美世界、分众传媒等众多明星项目。其著有《极简增长》《商业模式力量》《变与不变》等畅销书。
在彭志强眼中,“特朗普2.0”最主要的变化是想占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因此,国内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需要使出洪荒之力。国内企业扭转当前困难局面的关键是能打造出创新的差异化的、满足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好产品,技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竞争门槛。
谈及近来两年大火的AI行业,彭志强提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但中国AI应用的尽头应走向结果导向的“包工头”模式,不能只是做数字化环节,结果导向、深入运营服务才能收获更大的利润池,才能突破软件、saas行业多年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
对于近期热议的“市值管理”,彭志强认为,市值管理是一个结果,目的是倒逼企业成为一家好公司。如何成为一家好公司?在新书《极简增长》中,彭志强提出极简增长的方法论。他指出,极简增长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凡是满足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的方向必须加大投入,创造10倍客户价值;凡是不符合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事和人,要坚决地做除法,消除一切“错配”。
科技创新是破局关键
时代周报:做投资离不开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你认为当前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彭志强:中国之前以房地产和出口为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向以科技创新为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创投,擅长在市场较冷的时候寻找机会,将目光放长远。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原有的增长模式失效可能短期会有一些压力,但换一个角度,现在反而是科技创新创业最好的时候。
当国内可以轻松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选择国内产品可能意味着不确定的风险和代价,所以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非常艰难。当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受阻的时候,国内产品则迎来春天。国内产品的销路打开对科技创新、技术研发、风险投资都起到了正向地积极支持作用。最终,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赋能当前出口、投资、消费,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相对激进的对外政策?
彭志强:我们可以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政策简称为“特朗普政策1.0”,将即将上任的第二任期简称为“特朗普政策2.0”。“特朗普政策1.0”还是停留在关税层面,而“特朗普政策2.0”根本目的是想要占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停留在“特朗普政策1.0”阶段的贸易战,关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才是关键。因此,国内科技创新企业不能有一丝懈怠,应该紧紧咬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国内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需要使出洪荒之力,例如有效推进科技企业IPO、支持创投机构发展等。国内企业扭转当前困难局面的关键是能打造出创新的差异化的、满足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10倍好产品,技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竞争门槛,全球第一梯队、全球唯一正在成为创投机构关注的焦点。
时代周报:最近两年,AI行业很火,相关企业和投资也都很火。你如何看AI行业的前景?在AI应用方面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盛景网联投了哪些相关赛道的企业?
彭志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市场各方对AI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均将其视为风险投资的主战场。国内外市场的商业环境存在差异,在AI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运行逻辑、商业模式也有所不同。由于国内服务业主体是生活性服务业,并且对软件等专业服务付费意愿不高,而美国的服务业主体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服务,美国企业对软件和saas等工具导向型产品普遍都有付费习惯。
中国过往的软件、saas等数字化公司都做得比较单薄,仅仅是一层简单的数字化,难以提供结果导向的深度服务。但在AI应用时代,随着AI的本领越来越强,AI应用类公司可以提供结果导向的端到端应用服务。AI应用的尽头大概率是结果导向的“包工头”模式。以矿区自动驾驶的应用为例,按照此前的模式,AI应用类企业会以销售自动驾驶软件为主营业务收入,难以盈利,最后也只是沦为一个摆设而已,而在AI应用时代,AI应用企业可以直接帮助矿区做运营服务,将原本的软件收入转化为运营服务收入,收入规模可能可以成倍放大,关键是倒逼企业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盛景在AI方面的投资涵盖了芯片、算力服务平台、软件中间层以及AI应用等。在AI应用领域,公司投资了矿区无人驾驶、政府运营外包、数字员工等。目前,盛景也在积极布局AI芯片领域先进封装、互联、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等项目。
优先投资科创属性的公司
时代周报:你如何理解“耐心资本”?盛景网联做“耐心资本”举措有哪些?
彭志强:从时间角度上来讲,做“耐心资本”持有周期要足够长。国际上,创投基金平均存续期在20年左右。比较容易被忽略掉的是,做“耐心资本”还需要具有强大的专业赋能能力。
盛景合伙人团队源自清华大学,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因此,“耐心资本”是根植在基因里的。在基金设计层面,公司创投基金普遍采用“8年+2年”和“10年+2年”的长周期基金。盛景也会努力陪伴企业长跑,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融资上市、企业组织管理、股权架构与激励机制、大客户管理等增值服务。
时代周报:盛景如何筛选被投企业?
彭志强:盛景筛选企业主要从企业科创属性和团队两个维度进行筛选。优先从科创属性比较强的行业进行筛选,优秀的科创企业是盛景投资的主线,其中,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硬科技公司是主线中的主线。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市场也会进一步向高科技企业开放IPO窗口。另外,选择有使命感和梦想的创始人团队也是公司投资比较看中的维度。
时代周报:盛景如何控制科技投资中的风险?
彭志强:除了创投行业分散风险的组合管理策略,盛景致力于通过CIC产业孵化提高投资胜率,一手抓科学家,一手抓产业公司的应用场景。
因为团队源自于清华、背靠清华的原因,盛景对科学家、科研机构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其他创投机构。在创投行业,人脉是第一生产力,盛景20年来扎根中关村,通过深度链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学家、技术专家等专业人脉获取精准信息和深度调研,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投资的胜率、减少科技投资风险。
此外,在投资决策过程,盛景也会邀请相关产业公司同步调研,甚至邀请相关产业公司共同进行投资。如果被投企业实现IPO,产业公司可以获得更多退出路径,如果不能IPO,一部分产业公司也会根据标的公司的情况择机并购。与产业公司的深度合作,对我们控制风险至关重要,也是一个多赢的创新范式。
时代周报:创投企业主要退出路径是什么?
彭志强:可以IPO的企业优先选择IPO,不能IPO的企业优先选择被并购。事实上,被并购是增长的重要方法。
在国内市场,很多企业家对被并购仍然无法完全接受。但在国际市场,创投的主流退出渠道是并购,主要收益来源也是并购。国际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并购基金和S基金,所以创投企业退出通道更加通畅,而这恰恰是国内市场所缺乏的。
聚焦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
时代周报:你在新书《极简增长》中提到极简增长方法论具体指什么?提出该方法论的背景是什么?
彭志强:极简增长的方法论就是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本质是企业“增肌减脂”,把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作为一切决策的金标准。先做“除法”,革命性消除错配和浪费;再做“乘法”,聚焦核心客户核心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里要特别注意,企业必须先做除法、再做乘法。因为先做除法,企业不仅可以立杆见影地革命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清晰地找到企业在核心客户核心需求方向上的发力点。
创业者从创业伊始,就要回答4个问题:核心客户是谁?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满足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核心产品是什么?核心产品的核心销售系统是什么?如果创业者不能回答这些关键性决策问题,企业经营就会遇到巨大挑战甚至是失败。随后,企业的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营销、人力资源、重大投资等一切重要决策或重要工作,都要紧密围绕着这四大关键性决策,力出一孔、一以贯之。
时代周报:全面增长和极简增长是否矛盾?并购增长和内生性增长哪一种增长更符合极简增长模式?哪一种更有利于第二曲线增长?
彭志强:全面增长是指组合拳式增长,包括主营业务增长、第二曲线创新增长、并购增长等;而全面增长的内核方法论是“极简增长”。
在并购增长和内生性增长过程中,都要用极简增长方法论思考问题。对于行业空间比较小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并购相关企业来“腾笼换鸟”,实现第二曲线增长。对于行业空间比较大的企业,则必须先将行业先做深做透,再来实现第二曲线增长。
时代周报:最近证监会、国资委都提出市值管理。你认为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尤其是科创属性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的落点应该在哪里?
彭志强:市值管理是一个结果,目的是倒逼企业成为一家好公司。对于好公司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能够在现在或未来赚到真金白银利润、能够持续给股东分红和回购股票的公司。科技企业更应该回答如何商业化的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