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已经厌倦了“特斯拉杀手”。历史一再证明,特斯拉(NASDAQ:TSLA)总是能够笑到最后。即使有证据表明,比亚迪(OTCPK:BYDDF)在规模上已经远超特斯拉,你也可能会用“他们不仅卖电动车”或“他们只卖便宜车”这样的理由来轻描淡写。不过,今天我们暂且不谈比亚迪。
总体来说,唱空特斯拉的观点总是围绕竞争展开,这种论点已经存在很久,但实际上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竞争者能够正面与特斯拉抗衡,更别提有效竞争了。大多数人坚信特斯拉是一个无敌(且不可战胜)的冠军。
今天,我将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内容。我要展示的是,直到最近还被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个电动车市场的新手如何推出一款单一车型,定位与特斯拉一款全新高销量车型相同,并在几个月内实现销量匹敌甚至超越这款特斯拉新车。
这款特斯拉车型是刚刚在中国推出的全新高销量车型——经过改进和升级的特斯拉Model 3,于2023年10月上市。而所谓的“特斯拉杀手”正是小米的SU7。这款车的定位与特斯拉Model 3相同,价格也相差不大,尽管特斯拉在中国提供5年期0%利率贷款,而小米(OTCPK:XIACY)没有。
小米电动车的故事
也许有些人不知道,在进入电动车领域之前,小米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小米的主要业务是在智能手机市场,但它长期以来也销售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以及许多其他商品。
总的来说,小米产品通常比其他品牌更便宜,但质量高且设计精良。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市场定位的混淆,将中端或低端小米产品(如智能手机)与高端产品(如iPhone)进行比较。但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具体产品与特斯拉Model 3处于同一市场细分。
为什么小米要进入电动车领域?
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因为苹果(AAPL)长久以来传闻却最终取消的电动车计划,认为中国品牌总是会模仿苹果,因此小米作为一家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也不得不效仿。但真相却要复杂和阴暗得多。
2021年1月14日,美国政府在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战略措施(自2017年12月起)中,将小米列为“中资军工企业”。这一指控显然荒谬至极,但从那一天起,小米面临着其主要产品智能手机关键组件和软件供应可能被封锁的风险。同样的事情曾发生在华为身上,华为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但其智能手机销量随之崩溃。
虽然小米最终被撤销了“中资军工企业”的标签,但这场事件让小米看到了美国政治家的随意决定会带来的后果。因此,小米决定进入电动车市场。
短短三年时间,小米从决定进入电动车市场,到组建团队研发电动车型,再到自主研发诸如电机等多个零部件,建设工厂投产,并开设门店销售此车型。在短短7个月内,小米SU7的月产量就突破2万辆。而即使现在月交付量已达到2万+的水平,SU7的等待时间仍长达19周。
小米SU7对比特斯拉Model 3
小米SU7如何取得如此成功?这可以归因于小米本身就是一个知名品牌。但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单一车型中整合了以下亮点:
•更优的外观设计
•更优的内饰设计
•优秀的软件和功能
•在合理价格下的优秀配置
尽管内外饰设计属于主观感受,但与特斯拉Model 3的新款内饰相比,SU7的设计确实更具吸引力。
在软件和功能上,小米作为一家智能手机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小米进一步为SU7配备了许多Model 3缺乏的功能,比如:空气悬挂、抬头显示(HUD)、驾驶员控制显示屏、软关闭车门、小型冰箱,以及可增加磁吸配件的显示屏等。此外,SU7的软件与小米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同时还支持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
中国的充电网络非常完善,这抵消了特斯拉充电网络的优势。此外,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选项在中国并未启用,而小米正在开发类似的解决方案,尽管其性能可能尚未达到特斯拉的水平。
以下是具体规格对比:
小米将在2025年推出Model Y竞品
一旦小米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它很可能会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国际市场。此外,小米SU7的成功表明,即使是从零开始的新入局者,也可以在三年内开发出能够与特斯拉相竞争的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小米及其他竞争者甚至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产品迭代,超越特斯拉。
事实上,到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计划推出另一款车型。这次是一辆SUV,直接对标特斯拉的核心产品Model Y。尽管特斯拉Model Y届时预计会进行改款,但这一事实并不令人宽慰,因为如前文所述,小米的市场表现已经足以与全新改款且大幅改进的特斯拉Model 3相媲美。
在此,我要进一步说明,如果特斯拉无法在下一轮改款中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迅速下降:
1.内饰设计。
虽然很多人认为内饰设计是一种主观选择,但事实是,尽管特斯拉坚持其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其内饰正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短板。
2.电气架构。
特斯拉在改款Model 3上继续采用400V架构,这带来了两个主要问题:
•较低电压对性能尤其是充电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较低电压被视为低端配置。
几乎所有中国竞争对手都在采用分档策略:400V架构用于低端车型,800V架构用于高端车型。小米SU7等车型已经展示了这种趋势,甚至一些中国品牌只推出800V架构的新车。市场很快会将400V架构与低端产品划等号,而特斯拉依然定价略高于市场,这种情况将非常不利。
正如我们在许多西方品牌的例子中所看到的,中国市场对销量的反应非常敏感且迅速。
如果特斯拉无法在内饰设计和电气架构上实现有效升级,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最终考量
虽然本文重点分析了小米在特斯拉Model 3所在市场细分中的成就,以及未来Model Y也将面临小米的竞争压力,但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之外依然竞争异常激烈。除了比亚迪外,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在推出能够与Model 3,尤其是Model Y竞争的高端车型。
这些车型,比如小米SU7,正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而像极氪(Zeekr,ZK)等品牌,正在中国市场以远超特斯拉的速度快速增长。例如,下方是极氪和特斯拉在中国的月度交付数据对比图,增长差异显而易见:
我之所以特别提到极氪,是因为极氪凭借刚推出的Model Y竞品——7X(如下图所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还有许多其他高端品牌也日益具有竞争力。这些车型通常在价格上略胜一筹,同时在几乎所有其他规格上都能匹敌甚至超越特斯拉。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电动车业务已经实现了17.1%的毛利率。这个水平与特斯拉相当,这意味着小米能够在不牺牲利润率的情况下,以稍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这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一个坏信号。当然,由于极端的增长投资(新产品、新工厂等),小米在电动车业务上整体仍未盈利,而目前仅有一款车型处于爬坡阶段。
结论
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电动车市场,小米的成功展示了新进入者如何迅速推出产品,并在特斯拉的核心市场中展开竞争。随着产能的提升,小米及其他竞争对手不仅会持续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施加压力,也会逐步在国际市场(尽管因贸易壁垒可能不会包括美国)对特斯拉形成威胁。
在2025年预期盈利的100倍市盈率背景下,特斯拉的估值并未充分反映其所面临的竞争及其在这种环境中增长乏力的现状。尽管FSD(全自动驾驶)是一个强大的差异化因素(尽管中国也在出现类似的竞争对手,其性能水平尚无法确定),但特斯拉老化的车型阵容(包括改款车型)已无法与新进入市场的产品竞争。特斯拉在中国的新能源车(NEV)市场份额正迅速下降,而这一趋势将逐步扩展至全球范围。
精彩评论
挑战特斯拉,目标很远大,但是目前的小米还不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