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小鱼儿
2021-04-25

$特斯拉(TSLA)$之前我认为特斯拉可能向饭圈发展,现在看来这个趋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再扯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这个帖子我只有两点想法:

1.特斯拉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一方面,从研发、生产制造端:改良算法,改良工艺,增加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全面提升产品力。

另一方面,从销售端:严格把关销售部门,任何强硬、趾高气昂败光品牌形象的销售、售后和经理层都要严惩。

理由——饭圈化是双刃剑。

利:粉丝客户粘性强,可以提高复购率,甚至可以利用这部分客户对品牌的认涨价,扩大毛利。(肖战粉丝牛B的地方)

弊:路人缘极差,受众市场规模被锁死;永远有负面信息,且不论好事坏事,品牌大众形象差。

维持饭圈群体,甚至扩大饭圈,是饭圈运营的重点。因此特斯拉今后要着重服务自己的饭圈,尽可能减少“伤粉”“掉粉”的产品事件及危机事件。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看好特斯拉饭圈化。

哪家车企能保证产品一定完美无瑕?就算出现小问题,也有可能会掉粉伤粉,太难控制。更别提特斯拉目前工艺、用料无懈可击的差,售后硬气败品牌形象。

但改变这些东西可能会成本提高、降低毛利,困难重重,只能看特斯拉如何取舍。


2.特斯拉必须重视公关,改变原有的美帝主义思维,改变面对中国市场的态度。

传统车企水军抢舆论高地的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这些车企,特别国内车企,被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驯化”的结果——我水归水,吹归吹,出了与安全有关这样的大问题我认错、我召回、我改进;我没错我也第一时间辟谣,第一时间息事宁人,不给你机会滚大事件负面影响。

总之,同样的事情,交给国内车企做,不太可能拖到车主又找媒体,又闹上车展砸自己脸。

(如果你还要扯为什么不用法律解决问题,我最后会说)

特斯拉现在的硬气公关导致危机事件(售后也是公关的一部分),明显是长期不解决问题,拖延、掩盖问题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些掩盖、拖延,往往是有效的。

平时国内消费者较少关注特斯拉产品的问题,就算有曝光,大家都会想“谁让你买特斯拉”。

这一次之所以影响大,就是出了这样的大问题,态度还这么硬气,而且是高级经理层带头硬气。

这个“硬气”引爆了大众的怒气。

回想一下,日本车企历史上全球召回了多少有安全问题的车,但现在销量照样顶流。

这一次事件,本质上不是特斯拉究竟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而是特斯拉用什么态度面对中国消费者的问题。注意,是态度问题,不是事实问题,消费者没有那么理智。

(当然,如果这些车企产品安全问题实锤后一直不改,口碑越来越烂,态度再好也没用)

美国强大,当强盗欺负弱小,且世界经济体系依赖美国,有实力搞帝国主义,没问题。

美企特斯拉要在中国挣钱,依赖消费者掏钱以支撑企业盈利,还有那么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搞什么帝国主义?硬气什么?硬气有用吗?——必须改变,除非彻底走饭圈路线。

(饭圈化的特斯拉,相当于自己提前结束成长期)


最后说一下诉诸法律的问题。

(希望能让某些人清醒一点)

如果我是特斯拉,请你教教我,我该怎么输,我怎么可能会输。

首先,要数据是吧。

车是我造的,车辆控制系统是我编程的算法,车辆传感器及硬件的数据传到的是我美国大本营,存储数据的后台也是我的,访问这些数据的方法、权限是我设置的,给不给你数据,修不修改你的数据,给你哪些数据都是我控制的……你要的到你想要的数据吗?

其次,打官司是吧。

你就是个小小消费者,你是看不起我近万亿刀规模的国际巨型企业吗?

你要第三方检测,我把你中国全部第三方都收买行不行,更别说第三方机构究竟怎么来查我,毕竟我的数据都在美国。就算第三方来查我,你看得懂我的程序和算法吗,你知道我的大数据库怎么打开吗,你知道那个参数是哪个指标吗?

就算你全部要到了“证据”,你有本事证明这些“证据”说明是我车的问题吗?比较律师团队的专业性,你比得赢我吗,你请得起牛逼的、能打这种难度官司的律师吗,更别说我企业法务部门专门就有现成的经验丰富的辩护律师团队……

更别提事情闹到这一步,我已经输不起了。为了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我会集中我的全力、我的全球资源,碾压你。


附上一张图。

我最感兴趣的是,图上的特斯拉model3在高速上突然主控台死机,屏幕上的速度一直锁定128。

车主把车停在高速的应急车道,实际速度为0,但此时特斯拉后台接收到的数据究竟是0,还是128?

估计只有特斯拉自己知道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