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08
编辑:经纬
赛力斯这一年来的经历,像极了一篇逆袭爽文。
一年前, 赛力斯还处于营收大幅下降的困境之中——2023 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总营收为 166.8 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 27.86%。
然而, 故事在 2024 年发生惊天逆转。
根据赛力斯官方在 2024 年 10 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赛力斯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 1066.27 亿元,同比暴增 539.24%,也就是增长了 5 倍多。净利润方面,在前三个季度内,赛力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38 亿元。
从营收大幅下降到一举突破千亿,赛力斯的一跃而起,着实令人瞩目。
不可否认的是,赛力斯的千亿营收确实受益于华为对于问界系列的加持,这里面固然有机遇的因素——但从赛力斯的角度来看,这千亿营收的到来,绝非如一篇爽文那么简单。
千亿营收背后,M9 是最大功臣
对于赛力斯来说,2024 年可以说是一个质变之年。
毕竟,除了营收大幅度提升、利润扭亏为盈之外,它的核心产品体系、品牌身位、制造体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原因很简单,问界 M9 来了。
那么,问界 M9 给赛力斯带来了什么?
一个最为直接的指标是:超过 500 亿的营收体量。
事实上,2024 年 9 月 30 日,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出现在深圳,参加了问界 M9 第 10 万辆暨大五座先行者交付仪式——从这个时间周期来判断,问界 M9 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完成了 10 台的交付。
以 50 万元的均价来计算,问界 M9 在前三个季度为赛力斯带来的营收价值,毫无疑问已经突破 500 亿,可以说是半壁江山了。
从产品体系的角度来看,问界 M9 也一跃而起,成为老大哥。
实际上,2024 年,在问界品牌的最新产品中,除了问界 M9 之外,还有问界新 M7 和问界新 M5 这两款车型,它们也各自在今年年中进行了更新——不仅如此,问界新 M7 也推出了 Pro 版,而问界 M9 也推出了五座版本。
从产品体系的角度来看,问界 M9、问界新 M7 和问界新 M5 构成了高、中、低三管齐下的产品布局;然而,在问界 M9 之前,问界品牌的价格段主要是在 20 万到 30 之间,而随着 M9 的到来,问界品牌的价格段成功上探到了 50 万以上的价格段。
有意思的是,问界系列车型还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了销量倒挂的情况。
比如说,在 2024 年 7 月,问界累计交付 4.1 万辆。其中,问界 M9 交付了 18047 台,问界新 M7 交付 16562 台,问界新 M5 交付 6929 台——在价格最高的情况下,问界 M9 不仅仅成为 50 万价格段的销量王者,也反而成为了问界品牌三款车型销量最高的车型。
从这个角度来看,毫无疑问,问界 M9 不仅仅扮演了问界品牌势能不断向上的使命,也实打实地承担起了问界品牌销量增长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鸿蒙智行官方在 10 月 26 日发布的数据,问界 M9 的累计大定量突破 16 万辆——这不仅仅对于问界品牌来说,是一个辉煌的成绩;即使是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这个成绩也完全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当然,在问界 M9 之外,问界新 M7 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根据鸿蒙智行在 11 月 1 日宣布的信息,问界新 M7 今年累计交付量超过 17 万辆——如果按照这个成绩粗略估计,问界新 M7 今年年内大约为赛力斯贡献了超过 450 亿的营收成绩,也可以说是厥功甚伟的。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新 M7 在 10 月份的单月大定量,也突破了两万台。
不过,与问界 M9 和问界新 M7 相比,今年 4 月份焕新发布的问界新 M5 在市场表现上相对弱势一些——除了产品力的因素之外,这一定程度与 20 万到 30 万价格段的激烈竞争相关,也与问界新 M7 的内部竞争有关。
相比较而言,问界 M9 则处于产品定位、价格段和销量层面的超然地位,而赛力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此。
不为人知的硬核智造,撑起了 M9
2023 年 5 月,一辆问界 M5 智驾版车型,作为问界的第 10 万台量产车在重庆正式下线。为此,赛力斯还专门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下线仪式——当时,这辆车的下线仪式,在重庆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
然而,到了 2024 年 7 月,当问界第 40 万辆新车(一辆问界 M9)正式下线的时候,赛力斯举办下线仪式的场地,变成了赛力斯超级工厂。
而生产问界 M9 的赛力斯超级工厂,目前已经是赛力斯整个制造体系的门面。
据了解,在赛力斯旗下有三座智慧工厂,它们分别生产问界 M5 、问界 M7 和问界 M9 三个系列的车型——其中,赛力斯超级工厂是赛力斯集团在生产制造层面的最新之作,也是问界 M9 销量爆发的核心支撑力量。
因此,也可以说,赛力斯超级工厂,是赛力斯前三季度千亿营收的关键发动机。
据智见 Time 了解到,赛力斯超级智慧工厂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工厂占地面积 2700 余亩,总建筑面积 93 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 125.2 亿元,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两倍。
这座超级工厂自 2022 年 8 月底启动,仅用 12 个月就完成了土地平整、厂区建设、一期生产线建设及生产调试,建设规模及速度空前。它具备高效、智能、尖端、绿色四大特质,赛力斯魔方平台可匹配生产 SUV、 轿车、MPV 等多种尺寸车型。
目前,赛力斯超级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制造问界 M9。
在智能制造方面,赛力斯超级工厂拥有行业最多的超 1600 台智能化设备和超 3000 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可实现关键工序 100% 自动化。
同时,赛力斯汽车行业内率先打造数字孪生工厂,这被认为是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它可以 1 比 1 还原工厂模型及工业路线,通过设计验证、虚拟生产、实时感知,进行制造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让汽车从制造走向「智造」。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超级工厂还采用了全球在产最大的 9800 吨超级智能压铸技术,用一体化压铸工艺将 87 个零部件组成的后车体一次成型;同时将 222 个零部件集成为 10 个,数量减少 95%;焊接点减少 1440 个,下降 70%。
除此之外,赛力斯超级工厂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数智质量体系,通过关键参数及尺寸的 100% 在线监测,建立了精准的「一车一档」和「一件一档」,赋予每辆车独特的 ID 身份,实现全程可追溯。
在物流方面,赛力斯超级工厂还打造了全球首创的集装箱智慧物流体系,可以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这也是赛力斯能够在数个月时间里实现问界 M9 十万台交付的关键因素。
可以说,赛力斯超级工厂不仅仅是问界 M9 的生产基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赛力斯在生产制造技术方面的集中展示基地——不仅如此,从智能制造的角度,它不仅仅是赛力斯工厂的标杆,也是全球范围内在智能制造范围内的标杆工厂。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赛力斯超级工厂为问界 M9 而来,但又不限于问界 M9。
毕竟,这一工厂的规划年产能是 70 万台,远远超过问界 M9 当前的年销量成绩——所以,随着后续问界其他车型的发布,赛力斯超级工厂的产能将会进一步拉升。
正如赛力斯告诉智见 Time:工厂和车型是互相成就的。
重新理解问界,重新理解赛力斯
无论是问界,还是赛力斯,其实都迎来了它们各自的全新发展阶段。
2024 年 7 月 2 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公告,宣称拟以 25 亿元的价格收购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 919 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
对此消息,华为方面回应称: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
伴随着上述公告的,赛力斯还与华为签署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当时宣布,将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赛力斯汽车旗下的问界品牌——双方联合设计、联合营销,把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问界品牌的归属权已经彻底明晰,它已经从华为转移到赛力斯手中,但同时,它也将继续得到华为的加持。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此前已经宣布将以 115 亿元的价格购买引望 10% 的股份。而就在 10 月 31 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宣布它已经根据此前与华为签订的《引望股权转让协议》,向华为支付第一笔 23 亿元的转让款项。
也就是说,作为合作伙伴,赛力斯与华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而作为双方合作的成果,问界的未来无疑更加可期。
然而,随着问界的定位变化,赛力斯的定位其实也需要被重新理解。
一方面,赛力斯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并将长期依赖于它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在产品定义、市场营销、技术赋能等方面,双方依旧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而且不得不承认,与华为的合作,也是赛力斯快速发展、一跃而起的重大机遇。
但另一方面,问界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果,也与赛力斯自身的实力密不可分。
比如说在供应链、制造、交付等方面,赛力斯不仅仅是坚定投入到第三工厂,它也充分发挥自己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方面的优势,很好地与华为进行了有效沟通和配合,承接住了问界新 M7、问界 M9 等爆款车型的订单。
更重要的是,赛力斯自身也有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以问界车型为例,在华为 ADS 3.0 方案的基础之上,赛力斯内部也成立了与问界智能驾驶相关的团队,双方共同对智能驾驶的表现进行测试验证和相应的优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赛力斯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体系力量,实际上是被低估的。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2023 年,赛力斯研发投入为 44.38 亿元,同比增长 42.9%,公司累计授权专利 5709 件;到 2023 年底,赛力斯研发人员为 4955 人,同比增长 18.6%。
另外,2024 年上半年,赛力斯的专利申请量为 1812 件,其中发明专利为 1313 件,实用新型专利为 300 件。
因此,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回望,赛力斯能够借助与华为合作的机遇一跃而起,成就千亿营收,绝非全然是外部力量的加持,也少不了自身的努力。
实际上,除了赛力斯自身对于双方合作的坚定投入和战略定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在不断积累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进行自我修炼,也不断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自我进化。
这必然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赛力斯坚持走到了今天。
当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堪称地狱模式,与它自己设立的宏大目标相比,赛力斯还有更多的挑战去面对——但毫无疑问的是,赛力斯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玩家的新地位,已经很难被忽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见 Time”,作者:308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