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个犊子 021
写在最前:这次$游戏驿站(GME)$ 等股票的史诗级逼空带给我等屁民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无论这次结果如何,我认为通过这次机会所学到的东西都是宝贵的。无论这次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能够学到东西就没白费功夫。
坦白讲,我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也处在十分业余的阶段,很多知识也都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慢慢学习起来的,所以这篇扯犊子的内容也算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过后的现学现卖,希望能对大家对于很多概念的理解有所帮助。
在扯个犊子017《散户与机构的世纪大战–游戏驿站》中,我简要的解释了Short Squeeze(轧空)的概念,即市场上大部分流通股都被做空者做空时,一旦股价迅速上升导致空头强行平仓,进而进一步推高股价形成一个循环。
Gamma Squeeze(我们暂且叫它“伽马轧空”)是继“轧空”之后又一个挺新鲜的名词,要搞清楚这个概念,需要一些基础知识做铺垫:
1. Gamma是什么?
首先“Gamma”是一个与期权价格相关的参数。首先,要知道期权的价格是随着相应正股的价格而变动的,这个变动一级相关性称作“Delta”,数值在0-1之间波动。
如上图所示,delta随着正股股价的变动呈一个“S”型函数,股价越接近行权价(Strike price),Delta越接近0.5,一般称为“中性delta”。
打个比方,股票A的在某个行权价的call的delta是0.7,就代表股价每涨1块钱,这个call的价格就涨大约0.7块钱(这里用“大约”是因为随着股价变动,delta也会有变化,所以并不是严格的0.7块钱,而是比0.7稍微大那么一点点)。
Gamma就是对Delta这个函数求导(这里需要高中数学的一些知识哈),所以Gamma的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一个正态分布,如下图蓝色曲线所示:
物理比较好的同学也可以把Delta和Gamma的关系理解为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Gamma在期权at the money(行权价=股价)的时候最大,行权价距离股价越远,Gamma越小。
2.做市商(Market Maker,简称MM)是什么?
我们暂且把Gamma抛在一边,来讲另一个概念,等会儿再把Gamma接回来。
前一阵经常在Reddit论坛里看到一些言论,比如F**K MM之类的,好像这个做市商是个很坏的家伙,或者很多人因此把对冲基金,机构还有做市商这些概念都搞混了。
其实做市商就是在市场里充当一个“中介”或者“润滑油”的角色,一般由体量比较大的投行或者对冲基金来担任,他们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充当市场上买家与卖家的一个中介来保证市场的流动性。
比如市场上小明想要以10块钱买入A股票,但小红只想要以13块钱卖出B股票,如果双方就这样僵持的话,谁也搞不定。这时候做市商就出来跟小红说:“哎呀你看现在最高出价就是10块,这样,我11块钱买算啦!”然后小红想了想说也行,就把A股票以11块的价格卖给做市商。
做市商马上跑到小明那里说:“哎呀,你看现在市场上其他人的最低卖价就是13块,我这正好有一股,这股票老好了,以后肯定涨到800,我现在12块钱便宜卖给你算啦!”然后小明想了想说也行,就以12块的价格买入了A股票。
这两头一撮合,小明和小红都还挺开心,做市商赚了1块钱,市场上也有了流动性,别人一看股票A有交易,也都进来看看热闹买点儿或者卖点儿。
那么股票是这样,期权也是这样。当市场上很多人买call的时候,做市商就会暂时出来卖call。看了我上一篇血亏150万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了卖call的亏损风险是无上限的,做市商也害怕自己的卖仓平不掉,为了对冲这个风险,就会同步买入正股来对冲卖call的风险。
现在我们把第一部分的delta和gamma的概念引入。假设当前股价是50块,在市场上交易的call的行权价是75块,假设此时这张call(一张call对应100股)的delta是0.2,那么做市商在卖出一张call的同时就需要买入20股(100*0.2)作为对冲。
如果此时市场上买入大量的call,股价蹭蹭往上涨,比如从50块涨到了75块,这张call就变成了at the money,此时delta达到了0.5,gamma达到了峰值,做市商就要再买入30股,和刚才的20股共计50股(100*0.5)作为对冲。
随着股价迅速拉高,更高行权价的call从out of the money变成in the money,做市商需要不断买入正股作为对冲又进一步导致股价的上升,如此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叠加效应就会造成所谓的gamma squeeze。
对gamma squeeze的门外汉版本的解释就先告一段落,强烈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资料再做仔细研究。
回到GME,现在的焦点无疑是会不会出现gamma squeeze,或者short squeeze?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WSB上最近有一篇帖子很火,作者通过计算目前市场上正股的做空比率,大量行权价为800块的call的未平仓数,ETF的rebalance甚至还有AI预测得出3月19日将是“终局之战”(🔗:https://www.reddit.com/r/GME/comments/ltua0n/endgame_dd_how_last_weeks_actions_all_come/)。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眼。我自己是很认真的拜读了一番,发现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漏洞的。
首先是关于作者引用的做空数据。我发现最近很多人在引用一个叫做IBorrowDesk的网站,网站里给出了可借出做空股数量和费率。
这个网站已经写明了数据来源是盈透证券的数据库,所以这里的可借出的做空股数量只是盈透证券一家券商可借出的股票数,并不是市场上所有可供借出的股票,所以用这个数据来计算做空比率是完全不准确的。
另外一个网站Fintel上的数据应该也是从盈透证券copy下来的,网站已明确表明所显示的可借出股数不代表市场上所有可借出股数,不包括其他券商和dark pools。
此外,作者认为大量在3月19日行权价为800的call表明股价在3月19日会飙升。
3月19日是“四巫日”(每年3、6、9、12月的第三个周五为大量期权和期货的交割日),在这个日期,市场上其他的股票比如特斯拉,苹果,甚至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也有大批期权异动,仅此并不能表明GME在当天会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作者还对机构大量做空含有GME的ETF做了特别解释,作者的解释是“打比方,一个ETF里有100只股票,机构先把这个ETF全部做空,然后把除了GME的其他股票立即平仓,只留下GME被做空。”
对于这个解释我是很疑惑的,我说一下我的理解:ETF要么就是被整体做空,要么整体平仓,如何去把ETF里某只股票单独拎出来?这样操作的可行性有吗?即使可以,那与单独做空个股有什么区别?
其次,如果GME的股价飙升,其在ETF中所占比例也会上升,比如GME在股价50块的时候占某只ETF持仓的5%,但是上涨到200块的时候就会占20%,ETF的基金经理为了保证某只个股不占大量持仓导致过高的风险也会主动卖出GME来平衡占比,这样不就正好从了空头的愿望了吗?一边在涨,一边在卖,股价也不会上升很多。
上述疑问如果有朋友可以帮我解答一下,我将不胜感激。我相信我们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
最后,对于GME事件,截至目前我的反思,我是觉得无论是对散户还是市场都不是一件好事儿。对于散户来说,投机的氛围变得愈来愈重,大家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如何去一夜暴富,如何干掉机构,而不是如何去专注于公司长期的价值和稳健的投资理念。
对于做空机构来说,发现市场上低价值的公司并做空,微观上来讲,是他们的获利方式,宏观上来说是让资金转移到更有价值的公司,长远来讲是有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当然,我认为这次GME的事件更多的是新一代的投资人对于老一代价值观念的挑战,也许需要另当别论。
精彩评论
这里逻辑有问题,卖call的权利金可以覆盖股价下跌的损失么?做市商这个风险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