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渗透率的角度看行业投资机会

韭点拌
2021-03-22

渗透率${{e97a994bc87e496893303b79ae81fb7f}} $深证成指(399001)$ $沪深300(000300.SH)$ 

渗透率是对市场上的当前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的一种比较。一款产品从开始用的人较少到普遍被市场接受,就是一种渗透率的变化。而渗透率从低到高的过程,本身也是公司业绩持续爆发,长期增长等过程。对产品渗透率的考量也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公司前景的重要参考指标。

1. 渗透率的两个维度

 

渗透率同时代表了两个维度,即空间和速度。

新产品的渗透过程一般类似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它典型的三个阶段:早期,增速实际很快(1-2是100%的增速),但是总量上升很慢,因为基数比较低。中期,总量开始加速,提升的非常快,但在渗透率接近50%的时候开始减速。后期,增速持续放缓,最终无限向100%靠近。

所以渗透率开始很低,在一定时期会有加速集中爆发的时刻,这个时候是投资绝佳的机会。而到了饱和期,总量虽然提升了,但增速实际上是放缓的。这也是为什么渗透率到达80%以上就要开始谨慎了。

2. 科技炒作尤其看渗透率

在股市中,有非常多的散户喜欢参与TMT(通讯、电子、传媒、计算机),而TMT又是创新最多的行业,我们讨论渗透率自然是创新产品从0到1的这个过程。所以,在众多科技题材中,渗透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再过去14-17年苹果产业链是告诉起飞的阶段,但是在2018年开始手机就卖不动了,很多人认为是经济不好了,所以卖不动了。其实不然,主要还是智能手机渗透率的作祟,我国智能手机从2014年的7%到2018年70%增长了10倍。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苹果产业链的走势,从2013年(海外智能手机渗透已经开始)到2017年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无视了15年股灾和16年熔断。股价往往在这个阶段和渗透率一致,持续提升。而到了2018年,贸易摩擦的影响下,跌幅远大于其他板块,一把跌掉了过去4年的涨幅。具体原因我们后面解释。 

以此为例,新能源汽车、云计算、人工智能、华为产业链、VR/AR等创新科技最终都会走出这样一波行情。从渗透率0到它达到相对饱和的阶段,股价走势一定会和智能手机类似。

3. 标准品和非标准品的渗透率

我们在讨论渗透率的时候,也习惯把产品分为标准品和非标准品。

所谓标准化产品就是按照统一标准制造出来的产品,比如手机中的零部件、芯片等。而非标准化产品是有一定的行业规范,但是多样化很强的产品,比如:白酒、茶叶、服装、家具等。

·标准品的渗透率提升速度快

一般来说,标准品创新的出现一定要重视。因为标准品的渗透率提升和最终达到饱和的值,无论从速度还是程度上,都要远远高于非标品和小众物品。

举个例子:2016年TWS无线耳机还几乎没有,2017年在当年出售的中高端耳机中渗透率达到18%;2018年达到37.5%;19年达到50%以上。预计2023年渗透率达到70%以上。在2019年,无线耳机相关个股大幅上涨,原因是无线耳机渗透率快速提升,相关个股业绩爆发。漫步者四个月六倍,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年内涨幅分别5倍和3倍。

在TWS出货量高歌猛进的同时,二级市场也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小众产品,最终普及率会达到非常高,一旦被大众所接受,渗透率的提升会是非常迅猛的。

并且在渗透率未饱和之前,其相对应的股票的主升浪会持续走强。这个过程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的时间。其达到饱和的程度将会是替代绝大部分经常使用耳机的消费者,因此天花板是很高的。

·非标准化产品渗透率提升速度慢

非标准品的种类很多,比如衣服、家具、书籍、服务、餐饮等等大部分物品。

从广义来说,非标品的渗透率可能是很高的,比如衣服每个人都穿,但是到某一个产品,比如李宁,渗透率的提升是非常非常缓慢的,服饰讲究设计,多样化需求很高,渗透速度非常慢、品牌培育非常长久。

但是这里是不是说非标准品不值得投资呢?

其实不然,非标准品任然值得投资。这个是有前提的,第一,这个非标准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比如李宁,他持续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长期的投资渠道,提升质量,宣传品牌。第二,非标准品的渗透率提升时间很久很缓慢,对应的是投资周期的时间会很久。

李宁股价走势,2017经历了低估之后,2018、2019年李宁大局整改,提升品牌力,获得了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同时净利润重新恢复增长。

那么标准品和非标品对比,标准品的渗透率饱和度会非常高,并且普及的速度会非常的迅猛,比如AiRpords、iPod、iPhone4当年都是迅速席卷全球,从无到饱和的过程非常快,相关股票适合做大波段。而非标品,渗透率的提升往往非常缓慢,并且天花板很低,一个品牌渗透率达到20%已经是非常高了,比如李宁多年只有5%的渗透率。但是作为长期投资会比较稳健,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当然前提是这个品牌有足够的竞争力,渗透率是向上而不是向下走的。

4. 渗透率时机的选择

上面我们讲了渗透率的提升过程,往往他的速度是在接近50%渗透率前后增长最为快速。

渗透率太低的时候,第一说明产品不够成熟或者不能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第二可能产能不足,第三基数太小对产业链提供的增量市场有限。

而在渗透率有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产品会盈利爆发,第一产品足够成熟,已经广泛被消费者认可,相互之间口碑传播会加速产品的扩散。第二产业链成熟能够提供大量的供给,价格也开始下降,而规模效应利润开始提升。第三,产品拥有了一定技术,增量将成为非常客观的市场价值。

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阶段股票价格也是上涨最快的阶段。

在股票市场上也是这样决策的,比如上面讲过的TWS耳机在2016、2017年股价没有爆发,而在2018-2019年,尤其是2019年股价开始觉醒,资金蜂拥而至,这并不是在纯粹的炒题材,而是意识到这里的市场空间。同样智能手机 也是在渗透率15/16/17这三年股价和业绩上涨最迅猛,在早期和后期的表现并不如中间这个扩张期好。

·关注新蓝海、谨慎投资新蓝海

从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上来看,未来有很多蓝海,比如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等。这些一定是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要重点关注,但对于一些风险偏好比较小的人而言,要尽量少去做。

上面讲过了,新兴领域一般产品不够成熟,业绩基数也非常低,那么相应的公司往往波动很大,其次这家公司押宝的技术未来可能押错方向。所以一般机构都会密切关注,但下单上就很谨慎。

当然如果有十分长远的计划,也是可以投资的,但最好是投资这个领域的基础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投资智能语音,燃料电池投资核心的电堆技术等。

·立足当下

投资虽然要朝前看,但机构往往是立足当下后再朝前看,而朝前看的指标就是渗透率。

机构往往是会做一个渗透率还比较低,但是未来市场空间还很大的行业做长期投资,投资周期小的两到三个月,大到三五年,他们的渗透率都没有大到50%附近的加速期,但都是非常值得投资的领域,因为他们的渗透率空间确定性非常高,比如云计算最终饱和渗透率会非常高,这项技术已经被证实了价值,并且一定会成为IT的发展方向,而方向确定性很高。包括新能源汽车最终取代燃油车也只是时间问题。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保有量达到2.6亿辆,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2.07亿,新能源汽车381万辆,渗透率仅仅1.46%。而到2025年中国将停售燃油车,这个渗透率空间是非常确定的。在将来某个时间一定会加速。我们可以设想一下1.46%的渗透率到80%这回事多广阔的市场空间。

5.从渗透率的角度看行业投资机会

上文我们提到了从渗透率的角度看行业,从空间、速度;标准品,非标准品;以及渗透率选择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这里用实际案例分析云计算的投资机会。

作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的问世为美国的软硬件架构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2000年左右SaaS出现了技术的可行性,2009年正式商业化浪潮展开,连微软也开始转型云计算,2013年美国渗透率开始急速攀升,美股SaaS公司例如CRM的赛福时、OKTA、奥杜比、SAP、微软等等公司的走势都可以媲美茅台。

第一,从空间和速度上。根据IDC数据全球云计算渗透率2015年在24%,2020年有概率达到36%。其中大部分是欧美占比比较高,中国云计算渗透率实际上比较低。从全球的角度去看,空间上远远没有见顶,任然是非常低的渗透率。而从速度上这几年是增速最快的时间,在早期市场推广艰难,产品打磨也需要时间,渗透率的提升比较慢,而在这个时间段产品成熟开始加速渗透。距离饱和仍然有非常远的空间。

中国整个云计算渗透率在计算机软硬件中刚在2019突破10%,各不同细分领域有高低。从确定性上讲中国复制美国的成长已经是必然趋势。而渗透率又处于非常低的阶段,比前几年又相对好,经过数年的推广,有了一点的基础渗透率。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未来几年是渗透率曲线上升最快的时间。

第二、从标准品和非标准品上分析,云计算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因此我们提到一旦他的产品被接受,饱和渗透率会到非常高的程度,并且提升的速度非常快。

相比过去软件需要定制,版本更新需要重新买。SaaS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用很低的价格去订阅就可以。会有比较标准的版本,用户根据不同需求去买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开发商最大程度的标准化,对客户有一定的自由组合能力。

当然都能标准化的前提下,各个细分领域的标准化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标准化非常容易的CRM的渗透率就会比较高,而太复杂的垂直行业比如金蝶,用友的ERP就相对难一些。

渗透率的选择节点,当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既不会太早,得不到市场认可,实体层面企业经营不够优秀,渗透率过低没有足够体量。又不会太迟,渗透率饱和,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该炒作的都炒完了。未来预计有几年时间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2
3